引子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不会忘记“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里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这段脍炙人口的唱段。
沙家浜,阳澄湖,乃至整个常熟,因为《沙家浜》的缘故,声名远播,美誉度大增。然而,郭建光只是唱出了阳澄湖湿地秋季风光。在常熟这样一个四季分明的“江南福地”,如果是春天时节踏青而来,新生的芦苇破湖而出,柳枝刚刚吐露嫩绿,那个新鲜劲儿,就别提了。最是那早春的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飞着,剪水而落到湖区湿地上,啄些春泥之后,便飞回寻常人家辛勤地建造自己的巢。还有一群一群知名的、不知名的鸟雀,叽叽啾啾,叽叽啾啾,布满了湖面的天空,忽而低旋,忽而散落,热闹极了。此时的阳澄湖,明明白白地告诉着人们,什么叫“生机盎然”。
夏秋两季,是阳澄湖最为饱满的季节。郭指导员唱段里点了“芦花”“稻谷”“岸柳”,确属此时湖区最为突出的景物。但见吐絮的芦苇,在风中摇曳着,模样很是轻柔,偶有脱离了苇杆的芦絮,慢悠悠的,似白雪飘然而下;柳树早已经伸出长长的枝条,随风舞动着,似乎要拂去一些炎热,给人以绿荫,又似乎在展现江南女子般妙曼的身姿,比别处多了几分妩媚;与“芦絮”“柳枝”的空灵、轻盈有所不同的,是“稻谷”呈现出来的那份“沉甸甸”,阳光照射下的水稻,金灿灿一片,那样的饱满,那样的安静,有如一位即将临盆的母亲,温暖而慈祥。当然,夏秋时节的阳澄湖决不仅仅有郭建光唱到的这些,天上飞的,诸如野鸡野鸭之类;水底游的,诸如鱼虾蟹之类;土地里生的,诸如瓜果蔬菜之类;湖中长的,莲蓬茭白之类……实在是无法一一道来。与春季的满湖生机、满湖希望不同,与夏秋的成熟、繁茂不同,冬季的阳澄湖是内敛的,深藏的,当然也是严肃的,但决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是湖的精灵,迎宾的精灵,稍不留神,脸颊上便会留下她的亲吻。此时的阳澄湖,用一大片一大片的洁白,用一大片一大片的寂静,考验着每一位远道而来者的耐心,请千万不要因为她外表的冰冷而却步。正所谓,“一片冰心在玉壶”,此处不妨换作,一片冰心在玉湖。
“江南福地,常来常熟”,果然。
但,“江南福地,常来常熟”对于“郭建光”们而言,实乃后话。时光的年轮,倒转至那血雨腥风、烽火四起的抗战岁月,那时的阳澄湖畔除了传颂着“三十六名新四军伤病员养伤”的故事之外,还活跃着“江抗”“民抗”等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他们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了殊死斗争,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光彩照人、流芳千古的英雄楷模。这当中就有本书主人公,“民抗”司令——任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