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民抗”司令:任天石烈士传 作者:刘仁前 著


任天石,又名启生,1913年出生于常熟梅李附近的一个名叫塘桥的小镇上。

这塘桥镇虽小,却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塘桥两岸,青砖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民居间幽深的小巷,透出来的是一份古朴和宁静;河岸边的杨柳,抚风点水,最是那细长细长的柳枝,随风舞动,让人感受一份江南特有的妩媚与轻柔;一座又一座跨河而立的小桥,弯成了月牙的形状,白日里,车水马龙由桥上经过,一派繁闹,如若是月上柳梢之时,桥洞内定然是波光粼粼,月影婆娑,漾溢而出的是一份无法言说的浪漫;最是醉人的,还是那从巷子深处传来的吆喝声,从河里乌篷小船上喊出的叫卖声,从河岸水桩码头上生起的欢声笑语,那轻、雅、糯、柔的,江南的吴侬软语,实在是妙哉,妙哉!

就在这样如诗如画的小镇之上,住着一户任姓人家,世代以中医为业,颇负悬壶济世之名。对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塘桥小镇而言,任家可以说是个大户人家了。这从任氏住宅的规制格局,就可以看出。

这座“三进四院堂”的民居,一进三间,三进就有房屋九间,再加上四个堂屋,共计就有了十三间的体量。说实在的,这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家的民居了。再加上,任氏在镇南边还开有药铺。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的任天石,虽然说不上锦衣玉食,但衣食无忧那是肯定的。

然而,青年少年时期的任天石,并没有就这么安于过衣食无忧的生活。1927年8月,年方十四岁的任天石,考入常熟城内孝友初中之后,便参加了校学生自治会。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中国人民生活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沉重压迫、残酷剥削之下,中国向何处去?人民向何处去?一些有识之士,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满怀一腔抱负,纷纷外出求学,有的甚至漂洋过海,远赴日本、法国勤工俭学,去探索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真理。

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学生为抗议卖国贼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举行了大规模抗议集会游行,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要求北洋政府惩办亲日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然而,北洋军阀置爱国学生的合理要求于不顾,悍然出动军警,逮捕了三十二名示威学生。巴黎和会的情况,北京学生游行遭镇压的消息很快传向全国。消息传到常熟后,激起了常熟社会各界的极大义愤。常熟县教育会、农会、商会、教育工会,各报社、有声望的社会人士,联名或分别致电北京政府教育部、南京督军、江苏省省长、省政府、省议会,北京大学,上海《申报》转上海各界,强烈表示全力支持北京爱国学生的爱国行动,要求立即释放关押学生,严惩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要求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

继北京学生大规模集会游行之后,常熟城区各校学生举行了声援游行,紧接着常熟城乡出现大批量的集会演讲,打出了“不用东洋货,不做亡国奴”的口号。

“五卅惨案”发生,上海全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先后有一千七百多万民众起来响应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常熟市民对日外交大会、教育会、学联、商会等组织,也纷纷集会游行,坚决做上海工人的后盾,在城乡成立了“五卅惨案后援会”等组织,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声援沪案大会”,五千多常熟民众参加了此次集会。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广大民众的抗争风起云涌,汹涌激荡。常熟城乡各种自发的抗租斗争也频繁发生。地主阶级和封建政权残酷压榨,军阀混战,再加之连年出现的旱、涝、虫灾,常熟民众灾难深重,民不聊生,惟有奋起反抗。此时,有位从日本留学返国的进步青年周水平,在顾山一带发起成立佃户合作自救会,号召“减轻租额,改良农业,增进农民生活”。周水平的演讲,令江阴、常熟、无锡三县地主豪绅惊恐万状,联名向官府控告周水平“宣传赤化,鼓吹共产”,最终,周水平被军阀孙传芳杀害。

周水平被害,激起了江阴、常熟、无锡三县地区农民的义愤,这一地区农民斗争不断高涨,一些进步青年和农民群众响亮提出了“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的政治主张。毛泽东在《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一文中,曾经对周水平的事迹给予了热情赞扬,充分肯定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转入低潮。蒋介石的“清党”活动扩展到了常熟。江苏省“清党”委员会派潘钟秀等人来到常熟,组织党务整理委员会,准备“清党”。一时间,常熟城乡上空乌云密布,杀机四伏。

任天石正是处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革命浪潮此起彼伏的特殊年代,一直怀有追寻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理想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身时代洪流,最终因闹学潮而遭到校方除名。

作为一个胸怀一腔热血的进步青年,任天石并没有因为被逐出校门、中断学业而气馁,更没有因此而终止自己的进步追求。

从孝友初中回到塘桥,任天石便随父亲学习中医。此时的家乡,岁月不再静好,现世不再安稳。塘桥,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那份宁静、祥和,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亦已被战乱所破坏。每日里,随父亲行医乡里,见到的都是贫病交加的劳苦大众,更坚定了任天石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信念和决心。

九一八事变,国土沦丧。日本军队在东北挑衅,突然袭击了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不战而溃,沈阳城在第二天即为日军占领。紧接着,日军大举向东北各大城市进攻,东北三省很快全部沦落日本帝国主义之手。三千万东北同胞惨遭涂炭,更有成千上万的东北民众无家可归,流浪关内,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一时间,《松花江上》这首歌,在沦丧的国土上广为传唱,很快传遍全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