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1
[魏]
曹 操
东临碣石2,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3,山岛竦峙4。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6。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7。
——注释——
1 这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一章(其前有“艳”,其后有《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三章,共五部分)。东汉末年,曹操受封大将军和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北方军阀袁绍。袁绍之子袁谭、袁尚逃入乌桓(在塞外)。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出奇兵袭击乌桓,破之于柳城(在今辽宁省);九月班师,途经碣石,横槊赋诗。本章即写碣石登山观海的情怀,诗笔苍老雄健,长于描绘自然景色,并暗寓胸怀志趣,是一首带有开创性的出色纪游诗。
2 碣石:碣石山。或说山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即《汉书·地理志》所说骊成的大碣石山;但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征乌桓,出卢龙塞。故应指卢龙碣石。《元和郡县图志》云,碣石山在平州卢龙县南二十三里。其位置相当于今河北省昌黎县北。古人相传碣石山屹立海中,其实距渤海约四五十里。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到此山刻石望海。
3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与下文“洪波涌起”相呼应。
4 山岛:指碣石山。竦峙:耸立。形容碣石山的高峻。诗写登山观海,所以落笔时而在山,时而在海,交错成文,章法井然。下文“树木”两句,也是描写碣石山的近景。
5 “秋风”二句:写风起浪涌,以表现其激动心情。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就是从这两句引发出来的。6“日月”四句:写沧海包容之大,以抒发怀抱。“星汉”,天上的银河。
7 “幸甚”二句:与正文无关,是因合乐的需要而加的。《步出夏门行》其余各章也都附加这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