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难忘的童年

肖邦(上) 作者:王莲凤 著


难忘的童年

钢琴是我的天地。

——肖邦

一个懂事的孩子

1810年3月1日,宁静而美丽的华沙西郊的热拉佐瓦·沃拉,从一个二层小木屋里传来了几声婴儿娇弱的啼哭声,一个小男孩出生了。

一个将会影响世界的钢琴诗人——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就这样诞生了。

小男孩的父亲叫尼古拉,这个时候他急急忙忙地来到了小木屋里,欣喜地将小男孩抱在怀中,温柔而兴奋地对妻子尤丝迪雅说道:“亲爱的,你看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快瞧呀,他还对我笑呢,他长得多可爱啊!”

尤丝迪雅深情地看了看这个家庭的第二个孩子,这个孩子有一双跟他父亲一样真诚的眼睛和精致的双唇。她轻轻地问尼古拉:“不知道他将会是怎样一个孩子呢?”

尼古拉看着小男孩明亮的眼睛,确定地说:“他会是我们波兰平原上最优秀的一个孩子。”

肖邦的父亲尼古拉是法国葡萄园的一个农夫之子。尼古拉是在法国出生的,他的父亲和母亲也都是法国人,他在16岁的时候来到了波兰,他很热爱波兰,简直就是把自己当成了波兰人。

尼古拉几乎断绝了自己和故乡本来就已十分淡薄的关系。而且,他也从来不向他的子女们讲述任何有关自己的法国出身和平民背景,他一提到法国的时候用的词汇都已经是“外国”了。

尼古拉聪明,而且勤奋好学。他不但擅长理财,还通晓法语、德语、波兰语三种语言。他在工厂里当过会计,还参加过波兰抵抗俄国入侵的军队,成为了一名上尉,但最后战争失败了。

尼古拉身无分文,也失去了原先的会计工作。他想回法国,但因疾病缠身未能成行。在贫困和疾病的压迫下,他不得不向命运低头,留在了波兰。后来,尼古拉凭着他流利的法语和波兰语在华沙给贵族家庭当起了家庭教师。

1802年,尼古拉成了斯卡伯克家的家庭教师,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她的名字叫尤丝迪雅。

尤丝迪雅是个农夫的女儿,她善良、温柔、沉静。她与富裕的斯卡伯克家有远房亲戚关系。当时,她正在给伯爵夫人当侍女,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还能弹得一手好琴。

一天,尼古拉走进客厅听到优美悦耳的钢琴声,这时他看到伯爵家新来的远房亲戚尤丝迪雅小姐正在投入地弹着一支曲子。为了不影响尤丝迪雅,尼古拉停下脚步,静静地站在门口,入迷地听着。伯爵夫人在院子里叫尤丝迪雅陪她去散步,尤丝迪雅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音乐当中,当她听见伯爵夫人的叫喊声,立刻站起身快步向外走,差点儿与尼古拉撞个正着。

尤丝迪雅抬起头,惊讶地问:“您在听我弹琴?”

尼古拉笑着回答道:“已经听了半个小时啦,小姐。看你弹得那么认真,不敢过去打扰你。”

尤丝迪雅微笑地问尼古拉:“您喜欢音乐吗?”

尼古拉回答:“我很喜欢音乐,笛子、钢琴、小提琴什么的我都会。”

尤丝迪雅又问:“那您最喜欢什么乐器呢?”

尼古拉高兴地答道:“最喜欢小提琴,我一直在练习,但是我拉得不够好,以后还请您多多指点。”

尤丝迪雅一路小跑着奔向伯爵夫人,一边跑,一边还回头望望这个喜爱音乐的年轻人,嘴里高兴地说道:“我当然可以当您的老师,以后我们还可以共同练琴呢!”

尼古拉对音乐也有特殊的感觉,他会吹笛子,会拉小提琴,因此对这个会弹琴的美丽女孩产生了爱慕之心。

1806年6月2日,35岁的尼古拉和24岁的尤丝迪雅在华沙西面的布罗肖夫的一个罗马天主教堂里举行了婚礼。

婚后他们养育了4个孩子:大女儿露伊斯、儿子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二女儿伊莎贝拉和小女儿艾米莉娅。

因为尼古拉和尤丝迪雅都非常地喜欢音乐,所以他们有一个和谐美好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并且他们也有许多有知识和艺术才华的朋友。肖邦就是在上帝的安排下来到这样一个家庭里。在肖邦的血统中,母亲的波兰血统占了优势。肖邦母亲的家就在波兰平原上。

波兰民族是一个聪明、勤劳而爱好和平的民族。在肖邦母亲的家乡,人们喜爱音乐和舞蹈,人们最爱跳的就是波兰独有的舞蹈——《玛祖卡》。在这种欢快而神奇的舞蹈中,波兰人民忘记了战争,忘记了生活的困苦,他们沉浸在艺术与生命铸成的神奇与欢乐之中。当时欧洲大陆上的战火时常燃起,处于法、德、俄几个强国之间的波兰也难逃战争所带来的厄运。但波兰民族独特的文化却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在尼古拉夫妇婚后的第四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降生了。为这个小生命接生的是布罗肖夫教堂里的一位神父。他慈祥地叮嘱尼古拉夫妇说:“这个孩子先天营养不足,体质很弱,要精心照顾他。”

尼古拉夫妇又喜添贵子,他们遵照神父的嘱咐,小心翼翼地照看着这个小生命。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弗里德里克”。这个孩子就是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

两个月后,尼古拉一家在4年前举行婚礼的那座教堂里,为小肖邦注册了教名,举行了登记仪式。

肖邦出生后不久,他们全家便离开了斯卡伯克伯爵家,离开了热拉佐瓦·沃拉,搬迁到华沙。

尼古拉的法语是小有名气的,后来他成为了华沙中学的法语老师。由于他们住的是城中最繁华的地段,为了支付昂贵的生活费用,尼古拉还不得不兼任其他地方的法文课教员。

当时的华沙属于华沙大公国的一部分,这个大公国是1807年拿破仑建立的。当然,对于幼年的肖邦来说,辉煌的拿破仑王国所代表的意义是遥不可及的。

当拿破仑的军队走向毁灭之际,华沙仍处于偏远、孤立的和平中心,好像成了欧洲的分水岭。直至1814年至1815年期间,维也纳会议重组分裂的欧洲,波兰再次遭到被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瓜分的命运,华沙成为1813年俄国占领后的首都。

虽说经济上不算宽裕,但肖邦的父亲和母亲都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艺术气质,孩子们在这个有良好艺术气氛的家庭里愉快成长着。尼古拉赚到一些钱后,就在自己的家里办起了一所寄宿学校,招收一些贵族家庭的孩子学习法语。

华沙中学全校的学生都很熟悉尼古拉,亲切地叫他尼古拉教授。他不仅教低年级,还教高年级的学生。早在1811年,他就开始教课。12年之后,已经没有一个学生再能记得起尼古拉的前一任教员老教师马赫了。

尼古拉在中学教法语和法国文学。他讲课时,甚至连那些最不开窍的笨学生都会用功地学,一半是出于自尊心,一半也是由于害怕。因为教授既严厉又很公正,他对不求上进的人不仅会给予训斥,而且会罚打戒尺。对好学生则给予真心诚意的表扬,以至于受表扬者会满意得脸色通红,耳根发热。

课间休息时,尼古拉习惯在走廊里散步。他快步地来回走着,脚后跟在地板上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尽管他的头发几乎全都已经花白,脸上又布满了皱纹,但他的腰板挺直,动作如同年轻人一般矫健。

散步的时候,如果哪个严重地违反校规的小家伙或者高年级学生让尼古拉给逮住了,他既不嚷嚷也不发怒,而是沉默、长时间地沉默,在学生们的感受里,尼古拉的这种惩罚方式比打骂更难受。

尽管尼古拉外表上是那么庄重和威严,但他很少惩罚学生,除非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最终往往是以那种严厉的沉默来收场。虽然大家知道尼古拉教授不滥用戒尺,但他在上课时,教室里仍旧鸦雀无声。这不仅是由于教授要求严格的缘故,而且也是出于相互的尊重、友谊以及认真的讲授和聚精会神的听课。

尼古拉喜欢吸鼻烟。他吸鼻烟时,经常打喷嚏,而且声音响得刺耳。因此,每当在课上发生这种趣事时。教室里就像闪电一样掠过一阵轻轻哄笑的声浪,但顷刻即会消逝。

尼古拉先生波兰话讲得不错,比其他法国或德国出身的教员们强得多。但尽管如此,他的语调和重音听起来仍是十分滑稽。

在这方面教授特别敏感,因为他不仅自认为是懂波兰文的行家,而且不管自己的法国姓名和出身,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地道的波兰人。

尼古拉还喜欢表演吹长笛,因为除了在音乐方面他没有什么可以表演的。

逐渐地,小肖邦开始长大了起来。每天尼古拉忙着打理学校的事情,而妻子尤丝迪雅则承担起培养、教育孩子们的责任。

每天早晨,尤丝迪雅早早起床,为丈夫和孩子准备早餐。吃完饭,尼古拉就去学校工作,尤丝迪雅则开始为孩子们上语言和算术课,下午则是音乐和绘画课。这样的日子非常有规律,在母亲的影响下,露伊斯、伊莎贝拉、艾米莉娅都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小肖邦自然也不例外。

小肖邦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他的母亲便一边照看他,一边对他的姐姐进行启蒙教育,教她学习法文和美术以及弹琴。

他的母亲还经常抱着他,带着他的姐姐到花园里去玩。母亲把各种颜色的花儿指给他看,又教他俩数花儿,教他们在土地上学写阿拉伯数字。然后,母亲又告诉他们,这几个数字还代表乐曲中的DO、RE、MI、FA、SO、LA、SI。

就这样,小肖邦渐渐地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蹒跚学步时的小肖邦,声音很轻也很柔,他的一举一动都像女孩子。小时候,肖邦的身上没有一点男孩子的阳刚气儿,这可能和他生来体质不好有关。

小肖邦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静静地看别人弹琴。他经常用手轻轻抚摸洁白的琴键,他会轻轻地触动每一根琴弦,因为妈妈早就告诉过他,如果把琴弄坏了,家里就再也没有值钱的东西了。

每当妈妈教姐姐练习弹琴时,他总是坐在地板上一边玩着玩具,一边听着琴声,当听到某个特殊的音符时,他会马上跑到钢琴前看个究竟。渐渐地,他一边听,一边用小手在左膝盖上弹奏。他常常一听就是几个小时,一弹就是好几个钟头。

1816年的一天,尤丝迪雅在露台上教大女儿露伊斯弹奏一首舞曲。尤丝迪雅先弹了一遍,然后手把手示范给露伊斯。露伊斯认真地模仿妈妈的指法,体会着舞曲的节奏。

这时,露伊斯看到了弟弟肖邦,并且惊讶地问妈妈:“妈妈,你看呀,弟弟怎么哭了?”

尤丝迪雅回头看见钢琴旁边的小肖邦安静地站在那儿,已经是泪流满面。尤丝迪雅惊讶地问:“宝贝,快告诉妈妈是谁惹你伤心了?”

小肖邦抽泣着回答:“妈妈,我不是伤心,是因为钢琴发出的乐曲很好听,我真的不是伤心才掉眼泪的。”听完小肖邦的解释,尤丝迪雅这才放心,将小肖邦揽在怀里,告诉他一些音乐中的音符。

有一天,母亲教他姐姐弹琴,弹得非常尽兴,结果把小肖邦给忘了。中午的时候,他爸爸回来吃饭,看见只有母女俩弹琴,就问:“弗里德里克跑到哪里去了?”

这一问不打紧,可把他母亲和姐姐吓坏了。母亲一想到她们已经弹了好几个小时的琴,已经有好几个小时没有见儿子了,她的心就特别地恐慌。

母亲想到了家门前的那条河,便急忙往外跑,她在心里祈祷说:“上帝,保佑我的孩子吧!”

就在这时候,小肖邦从钢琴下面伸出了小脑袋,说:“爸爸妈妈,我在这里呀!”

尼古拉喜出望外,他抱起了儿子,连忙喊回妻子,一家人转忧为喜。原来,小肖邦在钢琴下面听入了迷,没想到一下子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童年的小肖邦爱好广泛,但他不像大多数的男孩子一样,喜欢做剧烈的运动。他和姐姐一起学习美术,学习表演,学习写字,又跟父亲学习法语,进步很快。他常常端坐在地板上写字、画画,胸前系着一条花围裙,以防墨水弄到衣服上,这样衣服上的墨汁是少了,可脸上却常常沾满了墨水。

他的姐姐常常被他的大花脸逗得哈哈大笑。每当这个时候,小肖邦索性就用脸上沾着的墨水,给自己画上胡须。渐渐地,母亲从孩子零乱的画纸中,发现了儿子的画画天赋。于是,她梦想儿子有朝一日成为一个杰出的画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