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人书店”与“千里香馄饨”的博弈

美人如玉剑如虹:陈歆耕文化随笔 作者:陈歆耕 著


“学人书店”与“千里香馄饨”的博弈

在某大学西门外,有一家面积不大的“学人书店”。书架上陈列的除了各类教辅教材,也有不少新出版的高端的人文类书籍。从我住的小区散步至书店,约需半小时,往返一小时。因此,前几年晚饭后我常常以去书店翻书为目标,兼顾散步。“学人书店”为我这样的懒散之人运动筋骨,注入了一点心理动力。

遗憾的是,在一年前的某晚,兴冲冲走到书店门口,却见大门锁闭,上写“店面招租,联系电话……”扫兴而归。从此散步失去了一个常设的目的地。出于好奇,隔一二月,又散步过去,想看看在原址新开了什么店铺?于是看到,在“千里香馄饨”店牌内,一碗碗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馄饨正在往店堂里端。虽不至“千里香”,但数步之外,还是闻到香气的。于是就感慨,脑袋饥饿,终究还是敌不过肚皮饥饿。“现实”虽踩在脚下,其实却常常是飞翔在精神之上的。“学人书店”的倒闭,似乎并未引起多少人关注。在一个“消费”成为“主义”的时代,在一个“肚皮空间”决定“市场空间”的时代,在一个手机、网络阅读逐步取代纸媒阅读的时代,一家小小书店的消失,实在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我也有几分不解:放眼望去,大学西门外数百米,鳞次栉比,几乎全是各种食品、快餐、生活用品店,空间已经很局促的“学人书店”仅此一家,为何却无它的立锥之地?要知道,这里的消费群体正是以读书为业的上大学子。肚皮的“刚需”与脑袋的“软需”,何至于失衡到了如此地步?

“快餐”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仅吃“快餐”是不够的。把“快餐”当作家常饭,难免会患上营养不良症。物质和精神、文化都是如此。

近日看到媒体透露:有人将美国排名前十位知名大学的图书馆借阅榜,与中国名校借阅榜进行比对,得出的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当欧美年轻一代精英在阅读《理想国》《尼各马可伦理学》或《利维坦》汲取精神养分时,我们的大学生精英却沉迷在《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狼图腾》等快餐文化中。这一现象,与前一段流传的大学生死活读不下去的10部经典的信息,本质上是“同构”的。徐贲先生认为,这一状况与高校导师人文教育的指导有关。用“悦读”来取代“阅读”,很可能成为一种误导,因为教育目的的阅读是要认真严肃地提高思考和判断能力,是一种与消遣娱乐不同的智识活动。

而我观察到的现状,可能比上述信息更令人悲观:很多大学生除了读应付专业考试需要的教辅教材,以及研究100种表达“我爱你”的方式,其他人文书籍是基本不读的。

现在很少有人用“严肃”一词了。我也学习徐先生用一次:读什么,如何读,为何读,确实是大学人文教育中需要“严肃”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

2015.10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