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art 1 择我所爱,且随我心

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作者:廖玮雯 著


 

 

我们不会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容忍自己去做一个“没用”的人,做一些“没用”的事,让自己获得身心的愉悦,我们总想不断地证明自己有用,即使违背了自己的内心,折磨了自己的身体,感到痛苦与疲惫也在所不惜。

干点没用的事,做个没用的人

大半年以前,我开始在网络上写文章,当时喜欢写点短篇小说当作睡前故事,偶尔写写随笔,主要是心理咨询过程之中的一些感悟和札记。我经常把文章分享到微博和朋友圈,有一天朋友圈下边有条评论:你在网上写这么多文章,能赚多少稿费?

我答:不能赚钱,偶尔写作过程之中还得赔进去点咖啡、奶昔、啤酒、宵夜什么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时间。

朋友问:那能有什么用?

这话把我问得无言以对。

“写作是件挺让人开心的事儿,我喜欢写。”我决定真诚相对,并且自信这是一个美好的答案。

“整天这么写着矫情有意思吗?还不如好好工作,或者找份兼职,多赚点钱,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攒点成家钱,好好过日子了。”朋友接着回复。

看看这话给我的几条罪状:无所事事,赚不来钱,未能成家立业,不好好过日子。

我答:目前我也不全靠写作养活自己,不过就是喜欢写写东西。

那你之后准备怎么办?就这么混着?

我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儿,怎么就成混着了?

朋友是个不错的朋友,这话也是对我表示关心,而且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可我就是感觉他的话哪儿不对。

那能有什么用?

是谁规定我们所做之事必须有用?

而且什么才是有用?

我们消费着这个时代,也被这个时代所消费。

我们可以为了一套房子,一辆车搭进去半辈子的积蓄与青春,因为我们觉得这样有用。我们可以为了升职加薪,为了名利地位而放弃陪伴家人,因为我们觉得那样有用。

我们没时间看书没时间画画没时间玩乐器没时间出去走走,即使这些都曾经是你所喜欢的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你总说没有时间等忙完这段再说,直到你已经忘记自己曾经喜欢过这些东西。你不会再碰那把布满灰尘的吉他,不再有情怀和闲暇读一本书,或是坐看云卷云舒,因为你觉得那些都没有用。

我们忙忙碌碌,挤着公交上上下下,我们加班到深夜,为了讨好领导应酬客户彻夜不归,酗酒熬夜,折腾身体,因为我们觉得这样有用。

我们不再去感受一阵风吹过,不再去体验森林里的静谧,河流叮咚作响,我们不再望着湛蓝的天空,不再为日出日落而感到兴奋和感动。

可是,你一直做着你自以为有用的事情,为什么你还会不快乐地感慨,自己活着为什么那么累?

前段时间有个姑娘在微博里向我咨询。姑娘长得漂亮,而且高智商、高学历,企业高管,她每天清晨5点起床为外籍朋友补习中文,然后上班下班,下班之后还会在地下通道贩卖一些衣服物件,在我的眼里她并不缺钱,但是她完全受不了自己虚度哪怕一分钟,停下来做任何在她看来没用的事,可是她说她好累,每一天都好累。

我问她,你没有自己喜欢的事儿吗?

她答,有,我一直想学钢琴,可是我没有时间啊,周末休息我还要去上课充电,我完全没有时间。

你赚那么多钱是为了什么?你让自己不停充电不断努力成为企业高管是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她想了一会,我也不知道,可是大家都这样,不这样不是不努力吗?不努力不进步,我们活着有什么用?

我和她聊起一些终生忙碌的人积劳成疾,过劳死的案例,也聊起一些在社会层面看起来各方面都非常成功的人同样经历着来自心灵的煎熬和痛苦,她似乎若有所思。

一个百万富翁,当他得了绝症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会觉得财富没有用,带泳池的别墅没有用,百万豪车没有用,上市公司没有用;能陪陪家人度假甚至只是共进晚餐有用,能自由自在地在路上奔跑有用,能大口大口地在海边呼吸空气有用,爬山看风景看日出日落有用,露营玩吉他有用,可是,等他知道这些的时候,是不是太晚了?

其实,说到底,人活在世界上,或许,有用的定义应该是,平稳的心跳与均匀的呼吸,我相信,几乎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比这点更为有用。除了为了其他自以为更为重要的事愿意牺牲生命的精神殉道者之外,我想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

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活着,拥有健康的身体,可惜在拥有健康的时候我们都不懂得珍惜,我们不懂得去疼惜自己的呼吸与心跳,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让身体感到放松与舒适,去让自己的内心安稳且愉悦。

我们不会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容忍自己去做一个“没用”的人,做一些“没用”的事,让自己获得身心的愉悦,我们总想不断地证明自己有用,即使违背了自己的内心,折磨了自己的身体,感到痛苦与疲惫也在所不惜。

王小波曾经说过:无趣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趣的人生,其实这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既然没有标准答案,自然就不存在是否有用一说。

我认识一个无家可归的老头儿,他每天在一段公路上不停地行走,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如何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的,可是他一直很健康,如此坚持许多年,一次我和他聊天,他说,活着就是这么回事,没死就行了。

我想了想,他说得对,活着就是这么回事,能够讨好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感到身心愉悦就已经十分了不起。

所以,是否有用不应该由外界和他人来进行评价,做任何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

只有懂得讨自己欢喜,让自己变得温暖而积极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他们会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爱着自己深爱的人,让彼此感到温暖而美好。

身外之物终究都是身外之物,名也好利也好,都应该是满足我们内心欢愉的条件而不是我们活着的目的。

所以,如果你感到自己很忙,很累,是不是要停下来,审视和观察自己目前所想的,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停下来倾听和照顾自己的内心和身体?

很多时候,认真体验和感受美好的事物能让我们身心愉悦,让我们感到幸福快乐,谁能说这些事是没有用的呢?

如果非要说这些事儿没用,那么,我情愿做一个没用的人,做着一些没用的事。

倘若,再要问起我为什么会写这么多东西有什么用。我想我会回答:我高兴,我乐意。

有些“缺点”不必改正

前些年刚刚参加工作不久,部门领导说起单位有个奇葩,将近三十五了,还没有谈恋爱,也不考虑结婚,买车买房这种事儿更是毫不沾边。几个已婚的同事一起感慨,这家伙大概是秀逗了,简直就是单位里最奇怪的人,不晓得每天在想些什么?没担当没责任感,他的父母该是有多操心?

我们单位里多数适龄青年早已完成了婚姻车房之类的“人生任务”,在工作闲暇之余,自然就有时间鉴赏议论“奇葩”。事实上,倘若是在北上广深等生活节奏更快、工作压力更大的城市,对于他人的选择便会更多地理解和包容,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刚刚提到的那个哥们儿在奇葩界里边根本排不上号,何况,大家都很忙,没有空理你。

小树丛则不一样,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很小,彼此之间的影响变得很大。那时,自己还很年轻,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眼里的看法,听不得半点儿否定。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总是想要和人看齐。似乎不这样,便会变得异常寂寞,所有人在做的事情,你没有在做,就是一个异类,就会孤无所依,孤立无援。

曾经的我便是如此,对于种种似乎不如他人的问题耿耿于怀,甚至感到有些自卑,然而却无解决之道,所以内心苦恼不已。

直到后来,我发现所有看起来无忧无虑的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每个人都在生活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才懂得,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给别人看,而是要先从内心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现有的内在的外在的一切之后,才能真正找到解决之道。

前段时间,微博里一个陌生的朋友发来私信,说自己在大学里边,很多同学聊起来的话题她插不上嘴说不上话,她感兴趣的话题似乎也没有人愿意和她讨论,她觉得自己似乎无法融入群体生活之中,感到非常孤独。

这种问题,搁在过去,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会去探究这个同学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不是出了问题,然后考虑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咨询治疗,将咨询目标定为提升她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今我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做这样的事。因为对于一些人而言,不善于沟通与交流,不能在人群之中游刃有余、侃侃而谈不一定就是心理问题,也不一定非要战胜和克服。世界本身参差多态,各有不同,不善言谈并不一定就是一个缺点或者错误,只要这个问题没有严重影响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就不必过于在意。

因为人都是不完美的。

针对私信我的这位朋友,我们在咨询的过程中,把着力点放在了寻找她的优点之上,我发现虽然她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但是学术研究能力很强,咨询结束之后,她在科研上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然后她的一篇论文发表在了一本权威的期刊上,老师,同学都对她刮目相看,随后,她也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因为有了自信,她的孤独感越来越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出现在了周围,她的生活变得充实而丰富起来,虽然她依然不善言辞,但是她的日常交往完全没有问题,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业也越来越好。

管理学家彼得提过“木桶原理”,盛水的木桶如果其中一块木板很短,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但是对于独特的个体而言,这个理论并不成立。甚至可以说,全面发展导致全面平庸,什么都会一点等于什么也不会。

因为人的不完美。与其盯着自己的不足之处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者费尽心思不断弥补自己难以改变的缺点,只想成为他人眼中“完美”的自己,不如把目光放在自己的“长板”之上,把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挥到极致,让自己变得出众不凡,就不会再有人注意你的“短板”。就好像没有人会理会罗纳尔多懂不懂唱歌,丁俊晖会不会下棋,刘翔的演技如何,马云球踢得怎样一样,甚至于他们即使是文盲路痴、衣服反穿、行为乖张、性格孤僻也不会有人过多在意。

前段时间微博里边转发得特别多的一句话来自于玛丽莲·梦露:我自私,缺乏耐心和安全感。我会犯错,也常会在状况外而难以控制。但如果你不能应付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值得拥有我最好的一面。

谁会在乎她自私、缺乏耐心和安全感呢?

当然,这个观点并非让人矫枉过正,错把缺点当优点,更不是提倡“我就是这样,爱要不要随你便吧,反正我什么也不打算改了”,如果自己的“缺点”显然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严重阻碍了自己特长的发挥,那么,该调整要调整,该改正还得改正。

至少,玛丽莲·梦露有傲然的身材和出色的演技,罗纳尔多球技出神入化,丁俊晖一杆清台,刘翔跑得飞快……

所以,最为关键的是,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特长所在,然后付出努力,这是一种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不会感到疲惫和厌倦的努力,将其发展到极致,就能让自己远离抱怨和无助,逐渐成为一个实现自我的优秀的人。

在日常生活之中,没有必要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需要自己进行判断,既没有必要刻意让别人看起来“奇怪”一点,也没有必要刻意让别人看起来“正常”一点,了解这一点,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说回文章伊始提到的那个“奇葩”,他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别人用来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时间——独自一人,默默努力,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将近十本诗集一一出版。

当然,按部就班,踏实工作,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没有什么不好,可以把工作做好,家庭经营好,幸福安康已经很了不起,只是有时候,如果想要更为出色,我指的是将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成为一个实现自我的人,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可能会更多一些,需要忽略和不在意的一些事也会更多一些。

但是如果你能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的话,一些所谓的“缺点”,确实不必改正。

做慢下来的手艺人

我们似乎越来越急了。

急着毕业,急着就业,急着升职,急着加薪,急着结婚生子……

我们忙生忙死,却不晓得自己究竟忙什么。少有人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是我要的么?

过去,手艺人为了学好一门手艺,花上好些年跟随师傅,打磨技艺,似乎他们并没有挣上多少钱,但也未曾见他们有所抱怨,有所不满,他们终日醉心于手头的活计之中,以做出一手好活儿为乐。

毋庸置疑的是,他们是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活计好的,甚至赚得不少。然而赚多赚少,他们并不在乎,越不在乎,赚得越多。

很多手艺人过世已久,作品却流传至今,价值连城。他们有些名字被人记住,或者作品被人记住。一起被记住的,还有他们的故事。

我喜欢的,是这样的手艺人。

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很急,觉得赚钱多少才能证明他们的价值与实力,解决他们面临的所有问题。

曾经问过一个找我咨询就业问题的大四毕业生,如果刚毕业就给你一千万,你会怎么样?

他回答:给父母买一所大房子,买一辆车,再买两套公寓租出去,然后周游世界,一路玩乐,然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他并不在北京。

什么是你想要的生活?

我也不知道,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什么是你喜欢的事?

他陷入了沉默。

大学四年,专业不喜欢,瞎学一气,勉强拿到学位毕业,挤破了头得来的工作与这半桶水都没有的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一切需要重新学习,当下的工作他毫无兴趣,只能勉强完成公司安排的任务,他租住在城中村一间狭窄的单间之中,每天早出晚归,忙得像狗,如同一只迷失方向的蚂蚁,只能勉强糊口,不知路在何方。

直到他开始不断失眠,夜间惊醒,质问自己为何而活,或许是多赚点钱,站稳脚跟,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可是,眼前的工作和薪资让他不敢奢想这些,也不能让他充满信心,相信未来会变得更好,他只是在颤抖,迟疑,回避,痛苦,未来究竟会是怎样?

他想到了找我,在微博上。

我问他,什么是你喜欢的事?

他沉默。

我和他聊起了手艺人的故事,他摇摇头,现在没有人有耐心去学一门手艺了。身边的人都说,干什么不重要,赚到钱就行了。

我问,你赚到了么?

他答,我缺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他沉默一会儿,迟疑地说,我想创业?

做什么?

开一家书吧。

然后?

他迟疑,没有资本。

我并非一个励志的成功学家,我也不相信每天大喊我能就真的能,可是,事情总是人做出来的,只要你能找到你愿意去做的事,好好去做,总能做出个样子来。每个人心底都有梦想,尽管不是所有梦想都能实现,但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不可以实现呢?何况,在我们不断的探索、碰壁、迂回、前进的过程中,心里的梦想总会逐渐清晰,离我们越来越近。

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云、马化腾……,他们最初的想法和如今呈现给我们的异彩纷呈的产品与服务并不一样,但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与改变总是类似的。他们最初一定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比尔·盖茨喜欢计算机,扎克伯格相信社交网络的力量,马云预见电商的远大前景,马化腾想让陌生人间的沟通变得便捷,这些,都是他们坚信能做好并且想要做好的事。到了如今,他们更加不会谈论自己赚了多少钱,只会考虑如何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证明自己的卓识与价值。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满足了温饱与安全的人们总有获得爱与尊重,从而得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就是证实自己生而为人的价值所在。

证实这一点,就是干自己想干的事,并且干得漂亮。这,就是我所说的手艺人的精神。

这也是姜文在《让子弹飞》里边所说的:站着就把钱给赚了。

大四学生的咨询持续了一段时间。

我们确定的咨询目标为,让他拥有追寻梦想的信心。

他并没有辞职,有一大段的时间里他依然持续处在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但暂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状态之中,然后慢慢过渡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是现实还不允许,还需要沉淀一段时间的状态。

尽管目前的工作他并不喜欢,但是他还是很努力地完成工作任务,赚取必要的原始资本和生活费用,他每天精神十足地上班下班,晚上到书店学习和探究开一间书吧所需要做的工作与准备,如何选址,如何备货,如何装潢,如何运营……

后来,他已经可以和我聊得头头是道了,我想,或许他很快就能干上自己想干的事儿了。如果他现在拥有一千万,他的回答一定是规划完满,充满信心的。即使没有一千万,他也依然自信满满,坚定不移。

世界最为公平的是分配给我们每个人的时间,不多不少,每天二十四小时,如果每天把一定的时间投入一件你想做好的事情之中,假以时日,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这一点已经被无数人证实,并且正在不断地被证实。

或许一开始,我们都羞于说出梦想,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勉强做着白日梦,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是,如果不能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好,我们此生终究都会感到遗憾,因为我们并未完成生而为人的目标,这一点和赚多少钱都没有关系。

当然,没有钱,生活难以为继,这也是万万不能的。

幸运的是,当我们把我们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趋于完美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我们便再也不用为钱而发愁了,这或许就是上帝对于每个实现梦想,或者正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的人美好的馈赠。

所以,我总是那么喜欢手艺人。

喜欢他们可以义无反顾,一心一意地干着自己想干的事,因为能够干自己想干的事,事实上,不但实现价值有关,也与自由和快乐有关。

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总是自由和快乐的。

羡慕他们吗?

其实我们都可以,因为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四学生的书吧已经找到合资人正式开业了,忘了告诉你们,我曾经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作家,这是我藏了很久的梦想,如今,我就在那位大四的学生刚刚开业不久的书吧里写这篇文章。

当然,心理咨询和写作,都是我喜欢干的事,我正在努力把它们干好。

像谈恋爱一样谈事业

活着,除了年纪越来越大之外,慢慢地越活越明白,明白之处在于开始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生活不是别人有,我就要,而是我需要,我就要。明白之处在于无须看脸色行事,无须刻意讨好,无须违心做自己不情愿的事,即使偶尔的妥协也是为了曲线救国。

在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的折腾之后,自己原本杂乱无章的生活开始回归简单与纯粹,在乎自己在乎的人,热爱自己热爱的事,是我目前的行事准则。至于其他,都是扯淡。

曾经有人说过,现在多吃点苦,以后会好的。曾经一度相信这个观点。

这个专业我不喜欢,但是就业前景好,找到工作以后会好的;现在工作虽然无聊,但是好好干,攒了钱以后会好的;这个姑娘我不喜欢,可是家境殷实,工作稳定,娶了她可以少奋斗二十年……

想吃的东西不舍得吃,想玩的地方不舍得去,想买的东西不舍得买,想做的事情一直没有做。只是为了一句:所有的一切以后都会好的。

后来我发现我错了,为什么不能够现在就好起来?以后是什么时候?

我拍了拍那颗因为我执,因为愚昧,因为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老是受伤的小心脏,我告诉它,以后不会了,因为我懂了,我也想告诉我爱过、错过和将要爱上的姑娘,我懂了,我懂得了如何去真正去爱一个人,也懂得了如何去认真做一件事。

真正的活着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下,努力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一切。这种努力一点儿都不累,这种努力绝对不会白费,这种努力最容易让一个原本平凡的人光芒万丈,气宇轩昂。

在我们依然可以为了爱情不计付出,义无反顾的时候,在我们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姑娘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迷人的,你好像突然成了一个诗人,一棵树,一阵风,光与影,蓝天,白云,映入你眼里的一切都可以被你写成一首情诗,情意绵绵地为她朗诵。你可以为了见她一面而站在拥挤的火车上颠簸二十个小时,你可以为了买到她爱吃的早点而跑九条街,你可以为了和她一起去看一场票价不菲的演唱会而吃一个月泡面,你可以为了她和几个小流氓干架……

因为你想和她在一起,因为你想她快乐。因为她快乐所以你快乐,所以你从来也未曾感觉到累。

梦想也一样,如果可以找到自己最热爱的梦想,并像追求你最爱的姑娘一样,你不可能在繁琐复杂的工作中感到无聊与疲惫,同时你没有理由不在那个行业里边光芒万丈。

一个游戏迷通宵达旦地玩游戏不会累,一个球迷半夜起床看球不会累,一个吉他痴迷者苦练一个曲子四个小时不会累,一个作家通宵达旦码字不会累。

你怎么会感到那么累?

莫扎特在工地搬砖当然累,爱因斯坦去当总统当然累,梵高去弹钢琴当然累,卓别林去搞科研当然累,和一个你根本不喜欢的姑娘谈恋爱还要谈到结婚爱得那么别扭那么纠结你说你累不累?当然,个人认为,无论是谁,去工地搬砖都会很累。

所以,别抱怨自己是屌丝,穷丑挫,别抱怨工作无聊乏味只是看在钱的份上瞎敷衍,别抱怨命运不公拼不赢爹,别抱怨姑娘都眼瞎看不上你。造成这些的只有一个原因,搬砖这事儿,你不专业,所以你觉得累,别人看着也累。

可是,梦想如果那么好实现,那就不叫梦想了,姑娘如果那么好追求,那就不是女神了。

当然,很多时候,你爱上姑娘,可是姑娘还不爱你啊,怎么办?毕竟爱与被爱在一起才能产生最美好的爱情。人家姑娘凭什么爱你啊?长相有吗?money有吗?车子有吗?房子有吗?都没有?凭什么啊?你在抱怨,现在姑娘怎么这么世俗和物质啊。当然不是!没有以上几点完全没有关系,最关键的是,才华有吗?才华,那种让姑娘感到安全并且愿意和你在一起的能力。简而言之,至少你得有一样让姑娘放心跟你的靠谱技能吧,人品可靠、工作踏实、为人稳重、风趣幽默;懂生活、有意思、解风情、干家务、能赚钱……多少能占几样吧。只要恰好能让你喜欢的姑娘欢喜就可以了。

梦想也一样,要想实现它,诚意拿出来,努力拿出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不放弃的精神头拿出来,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给自己一点信心、耐心和决心,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有时候,我们不能遇到喜欢的姑娘,就像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一样,或者和喜欢的姑娘相处一段时间,发现不适合而分开,就像原本以为自己适合干好的行业,最终发现干不好而不知道是否应该放弃一样。这个时候,我想说的是缘分。

缘起缘灭,世界不断改变,我们不停成长,有时候,爱的人并不能在一起,至少不能永远在一起,在适合的时候,我们总是要和过去的人和事说再见,这事势必让人感到痛苦和难过,但这不是我们所能选择和控制的。就像一度你以为你最适合到工地搬砖,你可以成为宇宙第一搬砖之王一样,可是搬了大半年,你搬砖搬得一点也不好看,步履踉跄,姿态走样。但是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唱歌特别好听,声音嘶哑别有风味,然后你成了一名当红歌手,就像阿杜一样。

但是,不是现在吃苦以后就会好,过程一样重要。搬砖的时候可以哼小调,唱歌的时候一定要快乐。在乎自己在乎的人,热爱自己热爱的事。但是在乎的人和热爱的事不会只有一个或一件。我们在修正和改变,但是在乎和热爱本身一直都不会改变。

因为时间有限,时间一定不能浪费在无聊的人和事身上,人生苦短,没有必要在乎太多的飞短流长,没有必要在乎太多别人的眼光。因为大家都很忙。想要活出自己会更忙。

最后,有朋友说,我喜欢的事儿不赚钱,但是事儿本身特别花钱,我该怎么办?偶尔我们需要一些妥协,为了曲线救国,不得不暂时放弃一些东西,但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做一些牺牲,干一些自己本来不愿意干的事情又有什么为难和难为情的呢?

梦想也一样。

年轻的时候,我想做一个优秀的门将,哪怕摔得遍体鳞伤,我也想过做一个漫画家,所以画过一段时间漫画,想做一个音乐人,所以学了吉他,想过做一名作家,所以写作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大学毕业之后,做过市场专员,暗访记者,做过广告公司文案,做过高校心理辅导老师,未来可能还是会改变,但是一定是我所热爱的事,一定是不断接近梦想或者是梦想本身的事,最为关键的是,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感到很快乐。

所以,我眼里的理想生活就是能够爱自己爱的人,干自己热爱的事。并且因为把热爱的事干得漂亮和出色,反过来更好地去爱人和把事干得更加出色。从而进入良性循环,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美好得一塌糊涂。

就像谈恋爱一样。

别让职业懈怠毁了自己

四年前,我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家中好友亲朋、单位新老同事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总有无限的厚爱与期待,他们愿意将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人生体验倾囊相授,对此,我也是充满感激,也因此收获许多金玉良言及处世之道。

虽然他们的观念和想法并不总是正确,但是对于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而言,总是希望尽快获取所有人的认同,让所有人觉得这个年轻人工作主动积极、认真向上,是一个大有前途的可塑之才。

一开始也没有发现哪里不对,按部就班,顺利入职,掌握各项工作技能,转正成为正式员工。

接下来在工作中,有些老同事总是喜欢抱怨一下体制,数落一下单位,揶揄一下领导,自嘲一下自己,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们此生就是如此了,上班下班,安心等退休吧,你们年轻人大好年华,总该积极向上……

那么,什么才叫积极向上?

这一点,并没有人能给我答案。

按时上班下班,完成工作任务算不算?

可是,这些老同事都做到了,而且似乎做得比我们还好,为何他们还会如此感慨?

这种困惑,似乎每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会遇到,尤其是在体制内的犹如机器的螺钉般固定工作内容与岗位的职业、岗位上。

在一个以“职务高低”作为评判人生价值高低的体制内单位,每个人所完成的工作创造的价值日益趋同,升迁似乎与工作能力并无紧密联系而且耗时漫长,在几乎无法体现效率与公平的情况下,给职场新人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或许只是体现在福利与待遇之上。然而当薪资福利相近,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便开始丧失,也就出现了俗称的“干多干少一个样”,面对“干多错多,干少错少,不干不错”的情况,大家只是着眼于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至于被上级批评便草草了事。

然而,这样工作看起来似乎轻松异常,便捷了事,福利待遇一分不少,按理来说,应该所有人都感到欢天喜地,可是为何我们依然感到身心疲惫,怨气十足?

当人本身具有创造性和活力,但完成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几乎完全被忽略掉的时候,职业懈怠就出现了。

翻看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的对话,大学期间她们都是校广播台的优秀主播,毕业之后,Apple到了电台工作,嘉琪到了事业单位,时隔四年,嘉琪参加电台DJ新星比赛,准备重回主播行业,Apple不解嘉琪的决定,说到主播行业待遇不高,福利不好而且辛苦……Apple自己也厌倦了电台的工作。当然,如果有新人想要从事我的行业,可能我也会规劝,别来我们这儿,我们这行这不好那不好……

后来我发现,这种对于工作感到前所未有的疲乏与厌倦的感受,似乎出现在我接触和了解的任何一个职业。

做了一辈子教师的父母在我立志成为老师之前规劝过我,教师清贫而且辛苦,付出许多反而不被理解,你要考虑好。做编辑的时候,朋友告诉我,这一行其实没啥意思,不过是校对和做做提案。做广告的时候,身边的设计师和文案都在熬夜苦干之中大呼苦×,号称半夜大街上溜达的除了性工作者和出租车司机之外全是广告人。当我动了成为职业撰稿人的念头的时候,业内的朋友都劝我:一入写手深似海,从此闲暇是路人。

Apple是电台的骨干,父母是特级教师,朋友是个优秀的编辑,广告界的设计师和文案水平也是可圈可点,他们都热爱着自己的工作或者说至少曾经热爱过,倘若工作,是我们的另一个爱人,这种懈怠犹如“七年之痒”一般。浪漫和激情过后,乏味和无聊扑面而来,维系彼此关系的似乎只剩下当初信誓旦旦的承诺与责任,以及缺乏改变的能力与勇气。

这不由得让人感慨,哪有什么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恨一行才对。

职业懈怠的原因很多,譬如现代社会总是让人有些急功近利,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个同事曾经感慨,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成为领导。他觉得自己一直留在基层,既无价值,又不被尊重,这也是前文所说的“此生便是如此了”的原因。

我们都在急切地奔向结果,却忽略了过程。

升迁困难,加薪无望,工作繁复冗杂,生活沉闷无聊。

我们极容易被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所挟持,似乎只有拥有权力、地位、金钱才能说明一切,社会的评判取代了内心的声音,我们甚至忘了自己是谁,只是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这样,难怪我们会感到如此的焦灼与不安。

糟糕的是,这种绝望的情绪甚至感染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之中,身体疲乏不堪,回家倒头便睡。我们开始懒得经营和维系一段感情,似乎亲情之中蕴藏的天伦之乐,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都在离我们远去,至于享受闲暇时光之中的各种细细碎碎的美好更是成了一种奢侈。

我们只是知道忙忙忙,感到累累累。成功与幸福似乎只是别人的,而我们什么都没有。

面对困境,究竟什么才是解决之道?

先哲马可·奥勒留说过:愿我拥有接受不能改变之事物的平和心态,改变能够改变之事物的力量和勇气,以及区分二者的智慧。

如果我们能够接纳自己,允许自己目前的懈怠,原谅自己糟糕的情绪,在这个基础之上,尝试做出努力,改变现状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前段时间我在沉闷的工作之中感到非常疲惫,我便利用假期肆意旅行。

走在成都,巴蜀人的安逸闲适与生性乐观让人颇受感染,火锅和串串的麻辣香味儿至今让我念念不忘。漫步北京,感受到的是京城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厚重的历史气息。逛荡厦门,海滨城市的阵阵海风与鼓浪屿上的西式建筑带来的又是别样风情。

也有人说北京城里雾霾笼罩,鼓浪屿上人潮汹涌,丽江古城淳朴之风不再,拉萨背包客遍地混乱不堪。

其实旅行最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心境,懂得爱己爱人的人,心存善念,胸怀美好,他们在旅途之中总能遇见有趣的人和经历美好的事。

即使我们暂未成行,闲暇之中玩玩乐器,哼哼小调,做做手工,随处逛逛总是好的。

独自一人泡上一壶好茶,翻开一本好书,敞开心扉,与作者倾心而谈,从而在他人精彩的人生和深切的感悟之中得到启迪与智慧,也是一种莫大的欢喜。

邀上三五知己,点上几个小菜,斟上一杯小酒,天南海北,胡扯海聊,又是另一种放松和休憩。

当然,我们倚仗工作养家糊口,我们也不能总在路上,或者赋闲在家。赋予工作更多积极的意义便是解决之道。

众所周知,仅仅以养家糊口为目的的工匠总是雕出一些普通而平庸的雕像,不但未能卖上好价钱,养家糊口的目标也不过勉强达到。而为了完成杰出作品而不断努力的工匠雕出的作品则栩栩如生,震撼人心,他也因此成为世人敬仰的雕塑家而名利双收。

谁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更强,谁活得更有意义和有价值显而易见。

此前,我曾陷入职业懈怠的怪圈,放纵自己,肆意抱怨,拖到下班,感到身心无比疲惫。后来我开始尝试不再抱怨,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应对并且思索其本身存在的意义,所有这些,都是我写作的源泉所在,而写作于我而言,既是爱好,又是事业。

而当你把工作变成甘于付出不断努力的事业的时候,疲惫和懈怠一扫而空,不断努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犹如泉水一般汩汩而来。于是,我的工作开始变得丰富而有趣起来,每天上班下班,总有新的发现与收获,所有这些,都体现在我的文章之中,从此,抱怨便离我而去,一切都变得好起来。

当然,有时还是会感到疲惫,但是所有的疲惫都变得有价值和有意义。何况,假使真的过于疲惫,我们还能劳逸结合,在休息的日子里让自己得到放松。

事实上,应对职业懈怠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让自己变得积极起来,一个积极的人总能更加包容和开放地看待这个世界,他们一直尝试变化角度,寻找新的可能,从而在绝望之中寻得希望。

不断地控诉与哀怨,只会让自己慢慢变成自己口里的那个无所作为,一无所长的倒霉蛋,然后,在日复一日的无聊与乏味之中,让职业懈怠慢慢毁掉自己。

当我们停止抱怨之后,开始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尝试自己可以改变的,新的行动和选择便会变得可能,一切也会慢慢变得好起来。

世界很大,外面很美,有趣的人和事很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去好好感受,人生很短,那些细细碎碎的美好和阳光每天都有,可是今天你不去,今天就过去了。

从来不曾逃离

究竟是留在纷繁奔忙的都市,还是回到家乡小城,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让我说一个留在北上广,坚持梦想的故事吧。把它送给依然鼓足勇气,忍耐苦难,等待可以破茧成蝶的你。

城市霓虹晃眼,车辆川流不息。抬头望望天空,只有明晃晃的街灯,却看不到一颗星星。

从体育西地铁口走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林夏感到非常疲惫,背上的双肩包因为装着笔记本压得肩胛生疼。

望着来去匆匆的人群,林夏觉得自己好像丛林里一只迷路的蚂蚁,她想逃离,可是不知道该如何逃离,她找不到自己留在城市里的理由,但是不知不觉就留在了这里。望着面无表情,匆匆而过的人群,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寒冷。

这个月的工作任务没有完成,虽然问题出在甲方,但广告公司就这么苦,如果遇到傻甲方的话。

早上刚刚发的工资,银行短信发到手机里,不出所料,只剩下三千不到的基本工资,提成基本泡汤了。除去一千左右的房租,估计这个月又有点儿紧张了。

林夏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到公交站——为了节省房租,林夏住在远离公司的城中村。人群黑压压地挤在BRT,等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满载着乘客的车开了过来,林夏被人群从中门挤上了车,几乎找不到可以站立的位置。

车厢里弥漫着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的疲惫气息,有位置的人迷迷糊糊地打着盹。

林夏还要十几站才能到家。运气好的话身旁有人下车,她能找到位置休息一会儿,通常她的运气都不大好,这意味着她要在车上站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

下车的时候,已经快八点多了,天桥上,小贩们避开城管的上班时间,在桥上摆起了小摊,衣服、鞋子、手机壳、耳机、公仔,甚至内衣裤之类的小物件。林夏翻了翻一个小摊,挑了件感觉不错的T恤,和老板一阵讨价还价,最后35元成交。

突然有人喊道:“城管来了!”小贩们纷纷收拾东西,现场一片混乱,小贩落荒而逃。

八点多了,林夏放弃了到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的想法,她走进一家快餐店,花了十块钱吃了一份两荤三素的快餐,然后在水果摊买了几个苹果,走进了七拐八拐的小巷子。

城中村的巷子很窄,电线乱七八糟,街道的规划十分混乱。手机店、凉茶铺、服装店、鞋店、报刊亭……错综复杂地分布在两旁,店铺门口有水果档、串串香、炸臭豆腐的、烤鱿鱼的、凉拌水果蔬菜的、炒粉炒螺的。有些小贩忙得热火朝天,没有生意的小贩低头玩着手机,他们有些年老有些年少,为了生存而奔忙。

街道里有大学生和民工交杂穿行,他们有的行走缓慢,手里拿着一碗臭豆腐或几串烤串,有的背着书包匆忙赶路,有些非主流模样的年轻人在大排档喝着啤酒摇着色盅。喝多的人在路边呕吐。他们大声地聊天,大声地笑,好像这样可以战胜疲惫和寂寞,未来会充满希望。

林夏拐进了一个小区,城中村拥挤的握手楼被隔成一间间狭窄的单间,光线极差,阳台只能晾几件衣服,房间放下一张床和一个衣柜之后再也放不下其他东西,洗手间时刻存在被偷窥的危险,大学刚毕业林夏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时,她感到毫无安全感可言。所以工资从两千多涨到四千多的时候,林夏和朋友一起租了一个两室两厅的套间,环境比巷子里的出租屋好了很多。

她终于可以把“回家”而不是“回宿舍”挂在嘴边了。回到家,合租的女伴正在客厅看电视,林夏和她打了个招呼后,到阳台收了衣服洗澡,好像只有洗完澡,才能洗去一天的疲惫和悲伤。洗完澡,开始躺床上上网。她的房间干净而温馨,下班到家后的她写完小说,完成设计稿之后,有时会靠在床上好好看一场电影。

林夏刷了会儿微博,拿出手机看了看微信朋友圈,留在家乡的同学有一大半已经结婚生子,朋友圈全是孩子的照片,吃货们晒着各式美食;还有抱怨公司老板的,抱怨工作太忙的;个别夜生活丰富的朋友在酒吧或者KTV喝得微醺,或者在电影院和男票女票一起秀恩爱;把工作辞掉的文艺青年们有些说着各种感悟和莫名其妙的话,感慨青春易逝年华易老,独自去旅行的朋友晒着西藏凤凰周庄鼓浪屿或者清迈沙巴尼泊尔拍回来的照片,他们说心和灵魂一定要有一个要在路上。

林夏想了想,你们还是会回来的,应对拥挤的交通,繁琐的工作,糟糕的空气和看不清的未来。

突然林夏觉得很想家。家里有大大的床和满桌可口的饭菜。吃完饭不用洗碗,爸妈疼,爷爷奶奶爱,可以出去和小伙伴们压马路,回学校回忆青春。

可是,如此日复一日,林夏心里有一万个不乐意,毕业之后她曾经在家乡小城待了一段时间,小城慢条斯理的生活让林夏感到一种无聊和沉闷。想到自己在家乡结婚生子,然后过上安逸而毫无波澜的生活,林夏感到一丝恐惧,她以不能让未来的孩子在家乡重复自己过去二十多年的道路为由,决心回到城市里,因为只有那里才能藏下她的梦想。

电话突然响了,妈妈打了过来,“夏夏,吃饭了吗?”

林夏听见妈妈的声音突然哽咽想哭,但她不想让妈妈担心,“吃了。”

“夏夏,要是一个人在外面累了,就回家吧。你爸给你联系了份事业单位的工作。”

林夏听到回家两个字,再也憋不住了,突然哭出了声。

“夏夏乖,夏夏不哭。”妈妈心里疼得厉害,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哪儿受过这么些苦。林夏的爸爸在电话边听见女儿的哭声,点了根烟。爸爸最心疼女儿,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只是一根接着一根抽烟。

“妈妈,没事,我挺好的,就是想你们了。”林夏抹了抹眼泪。

“女儿,乖啊,爸妈在家没事,要是太辛苦就回来。”

“嗯。”

林夏放下电话,心里安稳了许多,恐惧和害怕少了许多,毕竟,如果真的撑不下去背后还有爱她的父母保护和照顾她。想到这些,她的心里坦然了许多。

林夏翻着通讯录,和男朋友已经分手快两年了,心里还是堵得慌,忙碌的时候似乎可以忘掉这段感情,可是一旦安静下来,一个人感到孤单的时候,就忍不住有些黯然神伤。

她打了个电话给闺蜜,聊了一会儿,闺蜜要去照顾小孩匆匆挂了电话。

林夏决定看场电影再睡觉,现在她睡不着,电影放着,林夏心里却想着其他许多东西,大学毕业时,前男友和她一起在图书馆前,青春洋溢,充满希望,男朋友大喊:“我要做最出色的设计师,然后把你养在家里,宠着,爱着!”

她满脸幸福的模样,大喊:“才不要呢!我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不会落在你后面的!”

可是刚刚毕业一年,男朋友就被这座城市给磨去了棱角,和她分了手,听从家里的安排回到了小城,娶了一个相亲认识的事业单位的姑娘,现在孩子应该有一岁了吧。

林夏心里疼了一会。然后自嘲地笑了一下:“那个怂货!”

林夏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闹钟突然响了。她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赶紧起床洗漱,匆匆忙忙地化了个淡妆,背着双肩包出了门。在路上买了个煎饼馃子和豆浆,公交站已经挤了一大群的人,林夏错过了两趟公交才被拥挤的人群挤进了公交。

回到公司,和同事打了声招呼,林夏打开电脑,突然邮箱弹窗,一封是Ogilvy广告公司发来的邮件:林夏小姐,因为您优秀的作品以及您在面试中的出色表现,公司决定录用您为资深美术指导,请于下个月15号到公司报到。

Ogilvy是每个广告人梦寐以求的殿堂级公司,林夏在现在这家4A干得并不开心,一个月前投了简历并参加了Ogilvy的笔试与面试,面试之后就没了消息,林夏以为彻底没戏了,于是放弃了跳槽的念头,依然在本土4A苟延残喘。

事实上,Ogilvy专门为她走了一遍录用流程,通知是由公司总部直接发出的,可见他们对林夏作品与能力的肯定。

林夏所有疲惫似乎都一扫而空,心里乐开了花。她藏在U盘里的优雅而决然的辞职信终于可以打印出来交到领导的桌上。

另一封邮件是某知名出版社发过来的,林夏在网站连载的小说被他们看中,决定出版,版税是林夏一整年的工资。同时一家影视公司希望拿到那部小说的电视连续剧改编权。

林夏感觉自己好像同时打开了两个彩蛋,金花四射,福来得太突然。

下午麻利地完成工作,不到五点便可以下班了,走出写字楼的时候,林夏脚步轻盈,天空一片湛蓝,几片白云飘浮在空中,夕阳依然耀眼。

没有人知道,林夏得到这两封邮件的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忍受了多少孤独,流过了多少眼泪。只是这一切到来的时候,就好像一道明媚的阳光,扫尽了所有的雾霾和绝望。

林夏约了几个部门的同事一起到海底捞火锅,然后到KTV唱歌,一周之后,林夏交接完所有工作,和曾经共同奋战的同事拥抱彼此祝福之后相互告别。

在那个不长不短的假期林夏到Ogilvy公司总部参观学习,同时自驾车游遍美国,她的朋友圈瞬间高大上起来,晒吃的晒风景晒孩子的同学朋友都投来了一阵又一阵仰望的目光。父母的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

回到城市之后她从城中村搬到了公司附近的公寓,她不再需要在公交车里来来回回浪费时间,只需要慢慢地散步到公司上班。

在Ogilvy工作一年之后,林夏的作品获得了戛纳广告奖提名,抱着小孩喂奶的前男友在家里看着颁奖晚会发愣的时候,林夏在电视里光芒万丈,貌美如花,他的妻子大声训斥:没用鬼!这个月的收支又失衡啦!

“写给不断努力的自己:幸好有你,从来未曾离去,幸好有你,从来未曾放弃,当曙光照进生命时,所有的苦难都会烟消云散,亲爱的朋友,希望我们都一样。”

林夏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这么一段话。

绝望里一定存在希望,前提是你没有放弃。

糖可以晚点再甜

有位朋友在我的一篇文章的评论中这样写道:谢谢你的文章,让焦虑不安的我有了一些平静,作为一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职员,身旁的人都在为考取“注册会计师”而努力,而我,坚持了五年之后,结局一片惨烈,最终,我选择了放弃,旁人似乎对于工作和学习游刃有余,而我却选择了在大好的淡季时光之中看闲书,调养身体,从而获得内心的一片宁静,但是,我依然会为自己的不努力而惴惴不安,为自己的不争取而感到不甘心,……总之,谢谢你的文章。

记得那篇文章说的是人并非所有的缺点都需要改正。

大意是人不需要过分在意自己的某些“缺点”,而应该努力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譬如,不会有人在乎丁俊晖的口才如何,但是他的球技异常关键。

但是,如何将天赋发挥到极致,努力依然必不可少,只是这种努力,相对于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而言,我们会更加心甘情愿和无怨无悔,也不会感到太过辛苦与疲惫,当然,也更有可能做得出色。

对于这个朋友的想法,我有些其他的话想说。

一个优秀的北漂师兄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你让她这样想,完全就是“负能量”,这“四大”的妹子只要还想留在财务圈混,就应该拼了命地通过CPA考试,不能寻找任何借口和理由。

我想,问题不仅在于此。如果她放弃考取CPA,可以得到真正的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一切安好无忧的话,放弃便放弃了,但是如果依然心存不甘感到痛苦的话,是否放弃就依然需要考量。

从评论之中来看,她属于后者。

众所周知,放弃曾经为之努力之事的努力,势必带来挫败感与失落感,对于无法改变之事的放弃,我们称为放下我执,自然是寻求内心的平和之道,但是如果因为懈怠、懒惰而放弃,绝不能带来内心真正的平静,反而会使人陷入更为糟糕的自责与悔恨之中。

我想谈的是,关于忍耐与坚持,接受与放弃之间的一些关系。

记得我的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接纳无从更改的,坚持值得坚持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改变可以改变的,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付出与努力,忍受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痛苦,下面说说我的故事。

高考过后,虽然考取普通本科但是不甘心未能远赴外地求学的我曾经尝试复读一年,不幸的是,两次努力均考取了同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当时因为梦想的破灭所带来的苦痛与自责依然历历在目,但是最终还是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原本无法接受的事实。

大一大二那会儿我也是个无所适从担忧学业,看着厚厚的专业书头昏脑涨的迷茫新生,大三大四同样为了工作和前途而感到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毕业之后,我做过很多行业,经历过青春必须面对的种种迷茫。

现在想来,当时的种种沮丧与失落已经成为过往,记得自己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当初再努力一点,或许混得还不如现在。

这句自我调侃的话并非否认努力的价值,而是对于无可改变的现状的一种接纳。但是在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不断前行的路之前,也就是在所谓的迷茫期,也绝不应该放弃对于未来的努力。

人不是在任何阶段都能活得清楚与明白的,但是可以在任何阶段积极起来为未来的自己做些什么。

大学期间,我参加各类社团,广播台、辩论队、口才协会、心理志愿者服务队,组织文艺晚会等等,无论是口才、写作能力、交际与沟通能力都能得到一些锻炼,这些看似无用的经历在此后就业择业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毕业之后,无论是从事广告文案,还是做高校教师、人民警察,哪怕身处再迷茫、再困窘的环境之下,自己始终坚持并且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一切。至少,不让自己深陷困境,至少,自己每天都能有所进步,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事实上,只有长时间的努力与积累,当机会来临,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加以把握,而不至于因为自己“没准备好”而错失得以改变的机会。

于我而言,一切改变从我承担自己两次高考均告“失败”的结果,接受自己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学习心理学专业这一无法更改的事实开始。当初无奈选择的大学及其专业反而成了我得以过好此生最为强大的武器,在此之前自己从未想过最终会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且对此变得如此热爱。

当我认定心理咨询师以及写作作为目前为止不断努力的事业之后,一切都开始变得好了起来。长久以来的阅读与积累,经历与思索在此时此刻的作用终于显现,在大学毕业之后长期的迷茫之中,我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所以,过去我们经历的所有得到与失去,都将在最后给予我们当初面临的问题答案。佛教将此称之为因果。

对于上一个工作的放弃,是因为其确实让我感到压抑与无助,无法发挥自己的天赋与特长,取而代之的是让我感到充实、满足与有成就感的新的行业与工作。这种放弃是让我变得更好的放弃,而且在寻找对接的间隙,我并没有职业“空窗”期,我从未试过失业,也没有通过辞职旅行来“逃避”难搞的现状。因为我并没有足够的资本让自己离开职场,毕竟,没有收入就会挨饿,挨饿的人没有资格谈论梦想和未来。

所以无论自己从事任何行业,如果需要自己养活自己,如果不是拥有十足的把握和一定的物质基础的话,我并不大赞同辞职寻找梦想,因为那样容易让自己陷入危机与困境。毕竟,在确切找到更好的一切之前,放弃目前手上拥有的不大明智。但是你可以不断付出努力,等待得以改变的机会。

事实上,即便做了喜欢的心理咨询与写作,我同样会面临种种困境与艰辛,譬如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在疗愈过程之中遭遇的挫败与失落,对于自己目前能力与局限性的质疑与反思,所有一切都需要不断付出努力,写作也一样。

但是因为我的坚持学习与实践,不断总结提高,自己得以成为一个值得访客信任的心理咨询师,因为长期坚持写作,不但通过写作寻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同时得到读者与编辑的喜爱与认可。因为这些,自己所有的付出与努力便变得格外有意义,所有的辛苦也就不再算是辛苦。

社会心理学之中有个概念叫作“延迟满足”,指的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需要的满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忍耐”。事实上,我们并不害怕吃苦,怕的是自己吃的苦没有意义。懂得“延迟满足”的人,意味着情商开始完善,心理走向成熟。

在高考大军中杀出重围的朋友知道,当收到心仪大学的通知书的那一刻,会觉得高三遭受的所有的苦都没有白费。哪怕我没有收到心仪大学的通知书,但是因为自己没有因此放弃,我所付出的艰辛依然没有白费。

马可·奥勒留说:“愿我拥有接受不能改变之事物的平和心态,改变能够改变之事物的勇气,以及区分二者的智慧。”我想,这种智慧来自于对自身的幸福与成长不懈的追求,来自于即便身处困境绝不放弃的勇气,来自于希冀变得越来越好的自己本身。

先哲的话愿与君共勉。

如果想要出色,就必须努力,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也是肺腑之言。

梦想是一个接着一个的

这篇看似励志的文章是写给自己的。

前两天收到编辑寄来的出版合同,白纸黑字,版税比率,首印数量明明晃晃,鲜红的印章分明说明这是一份已经具备法律效应的合同文件,只要我把自己的名字签上,回寄合同,双方各持一件,没有其他特别的意外的话,出书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我发觉自己并没有预想之中应有的情绪激动、百感交集,涕泪横流,欣喜若狂。我平静得实在有点要命。

或许你会说,出本书而已,有什么了不起,是的,问题在于,连我自己也这么想,出书而已,有什么了不起?

有什么了不起?

回想遥远的2003年,那年我念高一,韩寒刚刚出版《三重门》不久,然后《萌芽》杂志社组织的新概念作文比赛的风靡一时,少年作家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书、成名,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实在让人艳羡。而我除了在校刊上发表一篇揶揄应试教育的文章被语文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一番之后,还得乖乖地回到课桌前,那时候,一直尝试写着一些什么东西,或者幼稚,或者偏激,但是还是坚持写着,期盼有一天或许可以和他们一样,出书,成为一名作家。

那时候,成为一名作家似乎被我赋予了梦想的气息。是的,如果可以成为作家,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实在太过妙不可言。简直可以称为抵达人生巅峰。

于是一直坚持阅读和写作,其实,不大好意思称之为坚持写作,不过是偶尔写下一些文字,放在博客里边孤芳自赏而已。此后,无论大学还是初入职场,对于出书这件事情,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个梦想于我,整整推迟了十年。

事实上,重新拾起这个梦想也是有些机缘巧合,去年张嘉佳在微博上写睡前故事,自己被他写的故事所打动,恰好自己也处于一个不好的状态,于是开始尝试写些关于爱情的故事,发在了网络上,得到一些朋友的鼓励和肯定,也就是那段难搞的时光,硬是靠着写作慢慢熬了过来。

所有这些将会出现在未来自己人生之中的第一本书上。

在得到出书这个机会欢喜了一会之后,自己也会觉得,欸,出书有什么了不起?

何况,现在自己还远远称不上是一个作家,至多是个青年作者而已。

但是这是自己梦寐以求很久的梦想啊,梦想得以实现不是应该有一个功成圆满的感觉吗?

答案为不是。

在得知有出版社愿意为我出书的消息的那一刻,确实是心生欢喜的。

然后整理文稿,修改校对,同时开始感到忐忑,发觉自己写得实在是不够好,望望书架,暂且不提那些名家巨作实在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单单就一些喜欢的普通作家,他们的文字功夫与叙述方式也已让人感到难以企及。

记得当初自己买回吉他,拼命苦练,刚刚为了自己能够弹上几个和弦,伴奏几首歌曲而欢欣鼓舞的时候,然后发觉吉他大师运指如飞,行云流水地弹奏出摄人心魄的乐曲之时,带给自己的震撼是巨大的,有时这种震撼甚至会让人心生自卑,然后难以为继,就此放弃。当然,也有可能让人感慨,吉他弹奏竟然可以抵达如此出神入化,高不可攀的境界?看了那些自信满怀沉醉其中的吉他大师们的演出现场,自己不由感叹,如若可以达到这种境界,简直就是妙不可言。

于是这种横亘于前、至臻至善的境界并不会成为我们奋而前行的阻碍,反而变成我们不断努力,希冀抵达的目标所在。

也就是说,梦想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在那儿等着你实现之后,从此得以功成身退逍遥人生的,而是让人得以重新确定起点再次出发的,终点即起点。

所以,梦想其实是一个接着一个的。

记得大学毕业,只想找到一份得以养活自己的工作,随后,希冀自己可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然后,期望可以待遇更好一些,这些想法一一实现之后,现在,开始渴求自己可以在写作、心理咨询之上做出一些成就。

得到出书机会之后的我,梦想便已经不再是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而是写出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

我们无法想象,寻得ONE PIECE,成为海贼王的路飞和他的伙伴们会就此停止他们的航海冒险,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更多精彩的故事继续发生。同样,取得西经的唐僧师徒也一定不会甘于就此成佛,飘荡天界,终日无所事事。

玄奘法师历经艰险,历时一十九年,取得西经之后,便开始率领弟子翻译经文,一共译出佛典75部,1355卷,随后创立法相宗,玄奘对于佛法的探寻与研究是直至圆寂的。

不断探寻终极意义或者赋予自己人生意义的人永远难以满足,他们的可怕与可贵之处在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某个阶段某个梦想的实现带来的喜悦与完满都将停留在了过去,而生命将一直指向未来。

其实,生命的精彩之处在于其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性,只要你坚持自己预设或无从预设的每个梦想,然后坚持而隐忍地不断前行,看得见或看不见的豁然开朗就将出现在你的眼前。你会为眼前的景色深为陶醉,更会为尚未目睹的壮丽景色无限憧憬。一路前行,生命的美好会在人生的道路两旁盛装开放,哪怕最终我们终将走向终点,我们依然可以感到平和而满足。

关于生命的旅程,我们不会再有任何遗憾,因为我们曾经竭尽全力,见到了关于生命之中最美好的每个部分。

其实,对于梦想,我们无须寻找任何理由和借口来让自己苦苦维持,我们所有的辛苦与无奈都源于你没有从事你所想要做的事,成为你所想要成为的人。

对于一个喜好登山的人而言,这种看来白费力且不讨好的事情他却干得义无反顾乐在其中,毕竟,生而为人,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你要是问他,登完这座山,接下来该干什么?他会回答:下一座山。

所以,完稿之后,我想要实现的梦想是下一个。

没有白费的努力

相信很多朋友的理想都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实现自己的梦想吧。可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实现自己的梦想谈何容易呢?

有还在上学的同学给我发来私信:现在学着不喜欢的专业,也不晓得就业的前景在哪儿,师兄师姐们毕业之后各显神通,从事各行各业,多与专业无关,那么,我现在究竟是应该努力钻研专业知识,还是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呢?其他方面的能力又该从何下手,如何提高呢?

有人觉得,我现在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呢?假使努力,我也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啊。

我们努力的意义在哪儿?没有方向的努力是不是都会白费啊?

其实,每个人在每个阶段脚下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会遇到分岔路需要抉择,我们会犹豫,会迷茫,会无所适从,会迷失方向。会不知道坚持和努力的意义。

但是,如果因为没有方向而就此放弃努力,不愿隐忍与坚持,不去积累和付出,改变的机会根本就不会来,即使来了也根本抓不住。

网上走红的网络短剧《万万没想到》的导演叫兽易小星,在我们大学期间,还是一个戴着面具,用电脑摄像头自拍搞笑游戏解说的“猥琐”男子。作为一个文艺逗比我一直挺关注他的,所以他一路走来的付出和努力我都知道,不过他是个“恶趣味”和“搞笑”的人,可能别人感受不到他的努力,不知道他逐步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甚至他在微博上温情一次大家都在关心他是不是被盗号。

他经历过替父还债的艰苦时光,曾经为了考取土木工程师的资格证而暂停视频制作,可是他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直到从独自操作一个电脑摄像头拍摄剪辑一条龙到现在指挥一个专业摄制团队,经营一家公司。叫兽本身就是一个励志的人,记得他在一次专访之后说过:“做自己想做的,努力去做。”于是现在有了万合天宜,有了世人皆知的“王大锤”。

韩寒在他的新书《告白与告别》中也说:“没有横空出世的成功,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不丢人。”他在电影《后会无期》的拍摄之中付出的努力我们都能看得到。

还有“小人物”周星驰星爷的奋斗史应该所有人都知道吧。

这些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我挑的还全是你们眼里的逗比。

还是自恋一下,说说我的故事吧。

复读一年,考取了同一所2A大学的不同的专业,也就是说,复读想要考取更好的学校的念头失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白费”了一年的努力。

大一的时候,确实特别痛苦,感到压抑和迷茫,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身边的亲朋好友有人安慰,有人可惜,当时学师范类心理学专业的男生不多,何况就读一个普通的2A院校,实在让人感到前景渺茫、前途无望。

事实上,大学期间,我念书不认真,考试成绩并不好,因为背不熟考点,甚至大一还挂过科,自己只是平时喜欢看看书,喜欢想问题,大一的时候不敢当众发言,竞选班干也是扭扭捏捏直到最后才小心翼翼地竞选了一个宣传委员。

后来加入系辩论队,因为从小一直喜欢阅读,涉及面很多,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大全,科幻武侠一路看过来。高中在看王小波、石康、王朔,还有韩寒、郭敬明等新概念选手的文章,你没有看错,他俩的书我看过,但是喜欢韩寒多。当然,一些养猪技术大全,种瓜种豆种花养鱼养虾养王八之类的书甚至洗发水的说明书在特别无聊的时候,我也没有放过,所以知识面较广,文风诡异多变,对于辩论而言,自己的思维活跃、临场反应、逻辑能力不错,慢慢成为辩论队的主力队员,口才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我阅读很拼,打辩论赛也很拼,被我折腾得死去活来的队友和陪练的师弟师妹可以证明。

所有这些,看起来都是些“邪门歪道”,和专业没有关联,世界五百强也不能提供“辩论”这个职位,也不晓得在这些方面付出努力有没有用,会不会“白费”。

所以,甚至没人知道我大学究竟干了些什么,就这么临近毕业了。

大四我突然对广告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图书馆抱了一大堆广告学的书籍一个人啃,然后因为喜欢漫画的缘故,写写画画了一个图文并茂的简历,结果被广州一家本土4A知名创意总监看中,把毫无行业经验的我送到了他的朋友的公司,可惜因为感情问题和其他压力,我追随前女友回到家乡,放弃了自己的广告梦,逃离了北上广。

记得回到家乡之后面试一所大专院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我特别忐忑,因为专业知识薄弱,害怕考试,没想到由校长直接面试,在我对专业知识的广泛涉猎(但是背不出教科书的重点)和对学生特点的了解之下,我得以和面试老师侃侃而谈,最终得到一句“你真专业”的评价之后获得一份工作。

万万没想到的是之后我还因为公务员风潮的影响不小心让自己成为了一名警察。

直到现在,我开始写作和从事心理咨询。都是一路隐忍和坚持,最终做出的选择。开始写文章既属偶然也属必然。

去年我在网上写一些爱情故事的时候,当时恰逢失恋,工作方面也出了问题,职业懈怠感特别严重,简直掉落到了人生谷底,当时支撑我的只有王小波的一句话:人生在世,固然会有种种不如意,但是你仍然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出选择。

我想,我做出了选择。我开始潜心学习积极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技术,毕竟大学四年的根底在那儿,当你开始热爱一个行业的时候,你的所有潜力都会迸发,学习的进展特别快而且不觉得累。

然后在写小说的同时写随笔,在网上坚持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读者群,得到了朋友们的支持和肯定,事实上,在我的心里特别感谢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是他们给了我坚持写下去的力量。

当然,还要特别感谢一个陪着我走过艰难的日子的姑娘,她的自信与担当、坚强和乐观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即使目前再迷茫,再艰辛,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去改变自己,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回想起来,我能够在写作和心理咨询上取得一点点成绩,得到读者的喜欢,得到编辑的信赖,得到一个出版属于自己的书的机会,和我从前的积累真的有着很大的关系。

自小一直以来的大量阅读和不断思考,或许是我得到这个机会的根本原因。即使成为一个作家的念想在高中那会儿可能就破灭了,但是我一直都在坚持写,公开的和不公开的,写得好的写得烂的。不管是辩论词、广告语、文案甚至个人总结,还有藏在个人电脑里的各种小故事,所有这些,都在隐忍与坚持之中等待,等待某个时刻,所有的努力可以得以绽放。

别说你的努力没有意义,至少,你在承担自己应当担负的责任,你没有让身边在乎你的人为你感到焦虑和担心,甚至因为你的乐观和积极,身边的人都够感受到你散发出来的温暖人心的力量,可以这样活着,本身就很伟大。

世界上只有懒惰和自我放弃,只有愚蠢地假装很忙,虚度时光,但是从来没有白费的努力,即使你暂时并不知道你的努力在未来将指向何方,但是只要坚持不懈,不言放弃,多学习、多阅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备优秀品质的人,把自己认定想要做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时间就一定会给出交代。

这些,都是我阅读过的好书,遇见过的好人——那些一直不甘平庸,努力做自己的聪明人教给我的人生经验。这些经验非常宝贵,因为无论身处任何时代,做一个聪明人总比做一个笨蛋强。

愿你工作不仅谋生,还有快乐

记得有过许多朋友私信过我,说起自己在就业择业与职业规划之中遇到的一些困境和难题。

譬如自己大学即将毕业,专业学得糊里糊涂,对于就业前景非常迷茫,看看师兄师姐就业的方向,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投身各行各业,想想自己即将毕业,还真是“敢问路在何方?好像还没方向。”

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充满荆棘,执意留在一线城市打拼家里人也反对,其实话说到底,也是因为自己缺乏勇气。

有时家人希望自己可以回家考取公职或者听从家里人的安排,找个工作,娶妻生子或嫁个好的人家,从此踏踏实实度安度此生,可是自己心里不愿甘于平凡,为了稳定舒适而放弃留在一线城市打拼梦想的机会,所以,心里感到矛盾、沮丧。

我究竟该干什么?

譬如自己已经开始工作,但是新鲜感一过之后,觉得了无生气,感到沉闷无聊,突然觉得好像除了领取微薄的工资之外,自己所做的一切已经失去意义。

对于丧失工作乐趣却又不得不工作的人,有幅漫画描绘得画面感十足:早上不想起床上班,下午盯着时间等待下班,然后周末睡个天昏地暗,周一感到疲惫不堪,周二一副蔫茄子的模样,周三苦×地看着窗外,周四重现一点生机,周五舒了口气,周六最为happy,周日又要感受“明天又是周一”带来的末日般的绝望。

工作仅仅变成谋生,这样实在让人感到失望而且悲伤。

我究竟在干什么?

是否记得小时候常常听到的那句话,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或许,那个小孩子会大声而稚气地回答:我要做科学家!我要当解放军!我要做大画家!或者,我想开间小卖部!我想写本故事书!我想设计最漂亮的衣服……

孩子从来不会考虑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和他人期待,担当一定责任的成年人”,他们选择成为的是他们真的想要成为的人,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快乐。

从何时开始,我们只会讨人欢喜,不会再让自己快乐?

“负起一些成人的责任,然后让身边的人赞赏”,所以要找个待遇、福利都好的工作,因为你有“很多房贷、车贷要还”,而且还要让家人“感到骄傲”,或者至少让他们“觉得放心”,同时还想别人感到“羡慕而且钦佩”,所以不能“那么自由”,到了“应该结婚”的时候,你必须找个对象,然后“结婚生子”,让孩子慢慢长成“你的模样”。

每一件事,都是“他们”希望,每一件事,都是“按部就班”。

可是,你呢?

你发觉自己远离初心,告别梦想,然后,逐渐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慢慢地,你已没有勇气再去面对内心深处最为强烈的渴望,或许你会安慰自己,所有人都要向着生活妥协,毕竟大家都是这样。其实那是因为,你只是成熟,却忘了成长。

在面对理想和现实二选其一的时候,你选择了放弃理想;在面对爱情和面包产生分歧的时候,你选择再见爱情;在面对一条因为未知而充满想象的道路和一条无数人走的路的时候,你选择了安全第一。至少,选了一条“大家的路”,失败没人怪你,不用埋怨自己,而且,不用再去承担来自外界的压力,不用独自面对与摸索。

是的,我们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但是可能丢掉了对于生活无限的想象力和生命纷繁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才会听见一些年过不惑的朋友感慨,此生如此,一晃而过,唉……

那声叹气,何其悲凉。

其实,每一个选择,都需要勇气,也需要代价,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代价或许更大。可是你会发现,这个世上,真的有人正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是的,工作是会累的,喜欢的事也好,讨厌的事也罢。但是,喜欢的事,累了值得,不会后悔,没有遗憾。

反正都会辛苦,为何还要另加煎熬?

我愿为了写好一篇文章而不断地修修改改,写了又删;也愿为了提升哪怕一点点心理咨询的业务水平啃下一本接着一本的专业书,哪怕为此加班加点工作也无怨无悔。

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伟大,而是因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不仅为了谋生,还有热爱。

或许,有人反驳,怎么可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开,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我连“我喜欢的事”是什么也不知道。

那么,我想请你写下什么是“你想做的”,什么是“你能做的”。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自己的MPS。

哈佛心理学博士泰勒·本-沙哈尔提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一定要考虑三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意义(Meaning)、快乐(Pleasure)、优势(Strength)。所以,让我们尽可能多地写下关于这些方面的事。

意义和快乐指的是让你迸发无限热情和动力去做的事。譬如我认为有意义的事:写作、音乐、表演、影响或感动人、帮助他人成长等。我认为快乐的事:写出好的作品、阅读、思考、被人赏识与肯定、烹饪、旅行等。我的优势:写作能力,心理学专业,热情、幽默、沟通与问题处理能力等。三者交集,你让我如何不以作家、心理咨询师或者教师作为毕生的事业?

诚然,一个杰出的商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一个优秀的音乐人,一个厉害的漫画家……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是这些,要么不是“我想做的”,要么不是“我能做的”。

如果家人期待你成为一个商人,但是你却想要成为一名老师,或许,商人赚钱更多,地位更高,也会更加符合他人期待,可是,问问自己,如果成为一个商人,你快乐么?你能在商人这个身份与职业上有所作为么?

其实,无视自己的心意,为了满足社会和他人的期待,看似伟大,看似牺牲自己,其实是一种于人于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何况,因为不够热爱,做出成就的可能性也不大。

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没能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人,就一定难以感受工作带来的幸福与快乐,那么,幸福的人生也就无从谈起。因为这是生而为人的本性所在。

其实,每个结果都源于我们的每个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机械与乏味,也可以赋予工作更为深远的意义。选择哪个行业,哪份职业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状元,重要的是,你可以在工作之中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做自己想要而且应该去做的事,你的心意会指引你在“我想做”与“我能做”之中找到平衡。慢慢地,你不会再是一个白日梦想家,而是一个逐渐实现梦想的梦想家,因为你已经找到了生而为人的最为茁壮的力量。

做自己热爱的工作,你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因为从此以后,你对工作的每个选择和每个行动,都将写满幸福的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