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梦想
我喜欢像读诗一般去读雨。读雨那有如姑娘般羞羞答答的微笑,读雨那有如小鸟般缠缠绵绵的呢喃,读雨那有如诗句般平平仄仄的吟咏,读雨那有如梦境般如梦如幻的人生……读雨,便读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快意,许多被雨的音韵点缀的往事,像雨声轻轻地在耳边响起,如一首歌那么优美动听,让我心中关于雨的记忆一下子又泛出丝丝绿意……
读雨
一
开春后,细细的小雨就悄悄地来了,来得让人格外高兴,因为“春雨贵如油”。那无声无息的小雨,时而像个含羞的姑娘,使山上的树和田野里的麦苗变得含情脉脉;时而像个男子汉,让整个大地都在农谚中充满着激情。春雨里的绿,有着不可比拟的美,草在细雨湿润中绿,花在细雨中开,梦在细雨中飘升。
在院子里闲不住的父亲,对这场细雨不知期盼了多久,才盼来了这开春后的第一场雨。他像种子一样储蓄了一冬的心也开始萌动起来,那沉积了一冬的梦境也开始晃动起来。这时,父亲取下挂在墙上的锄头扛在肩上,戴上斗篷披上蓑衣走去那片田野,时不时高兴地挖上一阵子,时不时抬头看看天空中飘着的细雨,高兴地说:“呀,这春雨像是有灵性,盼她来她就真来了哟!”仿佛那经过一冬沉积的田野,在这春雨中苏醒过来,也跟父亲一样欢乐着、微笑着……
春雨沙沙沙地下着,落在嫩嫩的草丛中还眨呀眨的,落在田野里还吱呀吱地响着。父亲虽没读过唐代诗人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更没读过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但他能倒背如流地吟诵着节气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声音粗犷洪亮,也充满着雨的音韵,更像一首诗点缀着春天。
春雨时大时小,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仿佛看到的是种子在跳动,是秧苗的害羞……哦,他似乎这才想起:春分时节该下谷种了。父亲便打着牛下到水田里,将板结的田块一铧一铧地犁松,再用耙子耙得平平整整的,再就是等雨后天晴播种。随后,在那田野里,爽朗的笑声,欢快的歌声,播撒种子的声音,被这春雨点缀得更加淋漓尽致。
如果春雨稍大,那也不妨事,反正田里已经播种了。父亲便独坐在小院里,倒上一杯老白干,自个儿喝着自个儿乐着,那干涸的田块需要春雨的浸润,那刚播下的种子需要充足的雨水,春天似乎更需要雨水的点缀,因为一场春雨一场绿嘛。父亲就这样喝着乐着,听着雨珠从屋檐边滴落的“嘀嗒——嘀嗒”声,这声音如翠玉碰击,似珍珠坠地,听了令人激动,使人振奋。
在一场又一场春雨后,太阳便露出了笑脸,仿佛田野笑了,山川笑了,花笑了,草也笑了,到处都是山花烂漫,嫩草飘香。黄灿灿的油菜花,醉人的香味在空气中飘散开去,各种蜂儿在黄花间嗡嗡地乱飞,还有满枝的桃花、梨花、李花,粉红的,雪白的,鹅黄的……父亲看着这姹紫嫣红,百花盛开,他感叹道:“是春雨让花香,让草绿,更让种子萌芽呀!”仿佛他能听见种子萌芽的声音,还听见山里人对丰收充满希望的笑声……这些声音是春雨带来的,但他觉得比雨声好听,也比雨声真实。
春雨不但白天下,有时夜里也下。夜里那“嘀嗒嘀嗒”的雨声真让父亲听得入神,总觉得像山那边传来的笛声,更像对面山坡上传来的歌声,十分悠扬,十分动听,让他感到新奇,也让他产生甜美的回忆,听着听着渐渐地入梦,梦中他看到山坡上的豆子抽芽了,土里的玉米疏叶了,稻子在灿烂的阳光下拔节了……
春雨,总是将父亲的梦想与希望点缀!
二
记得我小时候,雨在我心中就像一首儿歌那么欢快动听。每到春雨来临时,我会走进雨中,一阵欢蹦乱跳,一会儿雨淋湿了我的头、衣服和全身,我不但没感觉到冷,反而觉得春雨柔柔的,暖暖的。然后,我看见早已站在那哗哗雨声中的父亲笑了,而且笑得格外开心,笑声就像雨滴声那般响亮而动听……
也许是春雨的到来,山坡上的树枝出现了新叶,常绿的松枝也似乎增添了新的色彩,所有的绿都在春雨的温柔抚摸下,分外鲜活,根本无须人为的任何点缀,都变得鲜润且惊人。仿佛在那些细雨无声的白日与夜晚,我感到如梦如幻,像一片片流淌的琴声,抒写着我童年时光里的诗句。
在我长大后,雨在我的心目中,就像戴望舒的《雨巷》般浪漫。每当那细细的雨从窗前飘然而来时,我总是用心去读那雨,想象《雨巷》里那“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想象自己“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我仿佛身不由己地随那淅淅沥沥的、不紧不慢的、飘飘洒洒的,在窗外依依不舍的细雨,来到我梦中的那条长长的小巷里,走来的也是一个带着丁香气息的她,如诗如画般点缀我青春的浪漫!
前些年,带着梦想在外漂泊的我,最爱的也是雨,雨就像一首首思乡的绝句,常让我读得如醉如痴。每当下雨时,我总是独坐窗前,在那细细的雨声中去感受人生的迷茫。
三
如今,我已从外地回到故乡,从迷茫的人生中找到了新的坐标,对雨更多了一份悠闲自得的心态。
也许是我对雨水情有独钟,总是盼望着我所居住的城市下雨。盼着盼着,一场雨悄悄地来临悄悄地飘洒,那点点滴滴的呢喃,那淅淅沥沥的碎语,那羞怯又含情的眼神,真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惊喜不已。这场雨,带给城市一片清凉,带给城市一片热闹,更带给城市一片孤独。雨,让每天都在股市、房价、加薪、晋级中升温的城市,突然显得宁静与温馨起来。
每当细雨飘零的时候,我总喜欢独倚窗前,手拿一本书,泡一杯茶,细细地倾听雨的声音,细细地去品读雨的心扉,细细地欣赏雨的舞姿!这时,我总是喜欢打开窗户,任凭雨把丝丝凉意带进房间,令人心旷神怡,忘掉人世间的浮华、喧嚣、得失,身心不自觉地融进雨那清新、淡雅的意境之中……
沐浴着那美妙动听而又若有若无的雨声,让人总觉得这声音太遥远了,遥远得让人不敢想象,遥远得让人无法真正感受到这雨的内涵,雨能给城市带来些什么?雨,似乎不懂得城里人的心情,更不懂得城里人需要什么,渴望什么,期待什么。雨,在城市里做的永远是它自己。它只从城市的上空,沿着它自己的足迹,飘洒在高高的楼顶上,飘洒在并不属于它的花园里或草坪上,而居住在楼层里的人,似乎早已感觉不到雨的亲近了。盼望中的雨,似乎在感觉中变了味,眼前的雨,不再有从前的俏丽,更是失去了往日的清新。雨,这大自然的精灵。雨,这个城市的过客,似乎早已远离了喧嚣的城市,远离了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因为屋里有空调,花园里或草坪上有喷水器,这些早已代替它的功能。雨,似乎只有在“孤独惆怅”中,在“失意人生”里,在李清照“寻寻觅觅”的词句里,才能让人百般的品味。
雨,在城市的上空飘洒着,城市里的街道上,车辆依旧川流不息,行人依旧来来往往,大商场里依旧热闹非凡……雨,远古的天籁,虽然没能让城市改变什么,却让城市变得清凉而美丽。在这初夏,缤纷的雨伞像一朵朵蘑菇飘起来,那人们脸上的微笑,也像点缀雨天后的清凉。那满街的花裙子,也舞动起来,就是商场里的叫卖声,也似乎被雨浸润过,亲切而感人。雨也不知滋润了多少远去的,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文人墨客的心灵。“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港卖杏花。”细雨润物于无声,这雨难道不是在唤起人们对久远了的亲情、友情、爱情的怀念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喜欢雨,我更喜欢像读诗一样去读雨,因为雨总陪伴我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孕育着我不同时期的希望,点缀着我不同时期的梦想。有时雨就像一首儿歌欢快而动听,有时雨就像一首情诗朦朦胧胧,有时雨就像一首思乡的绝句那么缠缠绵绵……由此,我越来越感到,雨不仅仅是一首爱意浓浓的诗,不仅仅是一本充满人生哲理的书,雨,却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心境。
读雨,读出了一种恬静,一种幽雅,一种淡然!
河边的柳
一
也许是经常去河边的那个茶馆,对茶馆边那棵柳树便有了特别的情愫。
那里的几棵柳树,一年四季都那么的绿,精神抖擞,柳影挺拔。这是几棵没有经历过打顶的树,所以它们自由地生着,奔放地长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就了它们家族挺拔的梦。
也许因为这几棵柳,所以不定期在这儿喝坝坝茶的人很多。这个茶馆却简陋质朴,初看就像一家农户,背街临河,所以不像其他的茶馆人多闹杂。喜欢清静的我偏偏就钟情这里,常常邀一帮文朋诗友来此喝茶聊天,仿佛这儿成了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因为这个茶馆,也因为伴我们一起成长的这棵柳树,让人有一种远离城市喧嚣和亲近大自然的感觉,茶馆自然就成了栖息我们心灵的好去处。
每个周末,我都尽力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到离我最近的河边喝坝坝茶,因为那儿地处河边,又有几棵大柳树,所以这儿就是在三伏天也不用撑篷张伞,就是下点儿小雨也打不湿衣服,没有烈日炙烤,也没有烦人的叫卖,只要往这儿一坐,就像到一个“世外桃源”,一杯清茶,就能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聊起来,只要话题一打开,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喝坝坝茶时,有的一副象棋,有的一副川牌,有的一个笑话,有的一个段子……就让茶馆里充满着欢乐和笑声。春天,河岸边的柳树刚长出新芽,四周的花开得鲜艳夺目,茶客们在这里感受到浓浓的春意;夏天,河风吹拂,绿柳轻轻摇摆,烈日似乎远离了这闲散之地,茶客们在这儿尽享凉爽;秋天,河水变得清澈,天空变得蓝蓝的,在有人为收获而忙碌时,茶客们在这儿尽感秋色;冬季,尽管天气寒冷,在这儿喝茶的依然大有人在,尤其是遇上有太阳的天气,茶桌会移到空旷地,晒太阳、喝茶一举两得……这坝坝茶,真是让人越喝越有味,越喝越让人迷恋。
夏天,喝坝坝茶的人更多,因为在家里闷得难受的人们纷纷倾巢而出,或散步观花,或静坐喝茶,或打牌下棋,或谈天说地。有时,就是个很平淡的话题,在这儿一说开就变得津津有味;有时,就是很严肃的事情,在这里只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也变得平平淡淡。什么人生得失、事业成败,尽在一杯清茶中。
记得小时候,我常跟着爷爷去镇上的茶馆,因为爷爷最爱的是喝茶。小镇上的茶馆大多坐落在小镇临河的街头街尾,那些摇着小船来小镇赶集的人,总是把船往岸边一靠,便走进岸上的茶馆里,泡上一碗茶,天南地北地聊上大半天。因此,小镇上各行各业的茶馆也就应运而生,爱好养鸽的叫信鸽茶馆;养群鸭的叫毛毛行茶馆;编箩筐背篼的叫篾篾行茶馆;买卖耕牛搞中介的叫“偏二客”茶馆;搞建筑的叫匠人茶馆;打小牌的叫农民茶馆……更让人大饱耳福的,要数茶馆里说评书的人,什么《水浒传》《西游记》《白蛇传》《西厢记》……从他嘴里一出,把文武战场、谈情说爱,展示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没事时,只要往这柳树下一坐,来上一杯清茶,就让人获得一分清静。有时,遇上了两三好友,茶逢知己话难少,心中藏着的快乐与悲哀都像参茶时一样,畅快地一泻而出。有时,偶尔独自一人,那也别有一番情趣,可以翻翻闲书闲报,还可以竖起耳朵听听邻桌趣闻,还可以望着天空等着看来回的飞鸟,认真观察银杏茂密的枝叶是否开始结果。或者干脆闭上眼睛,沐浴着和风暖阳,想想心事,没准这一闭眼就有个意想不到的灵感来。
尤其是晚上,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我最喜欢独自来这里喝坝坝茶,在灯光的映照下,看着旁边清清的河水,仿佛远离了城里的灯红酒绿,品味着坝坝茶的朴素和真趣,感受着天地融合,袒露真性,回归的远不只喝茶本身。抬头看看天空,天上的星星还在眨着眼睛,头顶的月光似乎还是那么亮,那么美。
二
我家乡的小河边也有许多柳。柳的姿态婀娜迷人,摇曳多姿,常给人以美的感受,我十分喜欢。
记得我家乡的小河边也有一排柳,纵看像一队排列整齐的士兵,在日夜守护着村庄。横看却像一个个含羞的少女,在那初春的阳光下含情地微笑。那日夜奔流不息的小河,似一首十分动听而悠扬的歌曲,让柳陶醉,让柳摇晃着美丽的身姿,如歌似舞地点缀着村庄,村庄因此也变得如诗如画。
仿佛那柳映衬着的小河更充满着浓浓的春意,小河边便迎来了洗衣服的女人们,她们那纯朴而美丽的身影倒映在水里,与那倒映在水里的柳并列,甚至重叠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仿佛看上去,是水里的柳开了花,花花绿绿的,在微波中摇摇晃晃。可再抬头看一下岸上的柳,哪有花呀,却只是一片绿,绿得让人不敢相信,更是绿得富有诗意。难怪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绿柳的映衬中,转眼间就进入了夏天,可夏天的柳更显出一种成熟的美。那有些嫩嫩的枝条,变得粗大而结实,原先那稀疏的叶,也变得密密实实的。在那火辣辣的阳光的照射下,小河似乎变得更加的温顺而充满灵气。河岸边总是坐着劳动累了的山里汉子,在这柳叶儿轻拂,河风吹送中,他们聊着像陈年老酒般的故事,聊着聊着也似乎充满了激情,同时也有几分伤感,不知是高兴还是忧伤,“扑通”一声,跳进了河里,在小河里尽情地游来游去。
在夏天的月夜里,河边的柳下更是充满着令人神往的色彩。那正在热恋中的恋人,总是在这月夜里,跑到河边的柳树下约会,柳似乎带给他们思念和甜蜜;而曾经有过梦想的人,也一次又一次在梦中来到柳下,追寻着记忆中的往事;那为爱、为生意、为事业而失意的人,也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河边走走坐坐,听河水的歌唱,看看柳树那有如清风明月般的淡然,想想柳树那有如河水般的洒脱,心中似乎变得开朗起来,回到家里就忘了所有不高兴的事。梦中还看见这夏天的柳,像母亲的手轻轻地从脸上抚过……
当秋天来临时,田里的稻子成熟了,河边的柳也像山里人一样,充满着收获的欢愉,也沉浸在欢乐与温馨之中。那沿河两岸的稻田里,便传来农人们收割时的欢声笑语,也想起奔忙而坚实的脚步声。柳这时更像曾经在这片田野上耕种过、收获过的老人,用心尽情地感受飘浮的稻香,那沉默饱含着对丰收的祝福。
但那一场秋雨的到来,将刚刚收获过的大地浸润,也将山里人的心情落得缠缠绵绵的。难怪李商隐在《柳》中写道:“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在冬天,柳总昂着头,挺着胸,如一个坚强的男人站在那里,默默地守望着那片曾经耕种收获的土地,默默地守望自己的家园。这时,那条奔腾的小河也许铺满了冰,那往日许多美丽的梦想似乎已经凝固,但心中依然对春天充满着向往与期待。
当那暖暖的阳光,照在冬天的大地上,结冰的河水也开始融化,便有女人们来到河边洗衣服洗被子,洗衣时的水声和高兴时的笑声,将这孤寂的冬天点缀。这时的柳,也在阳光的映照下,精神抖擞,如痴如醉,就像山里人躺在刚晒干的被子里一样,梦中也充满着对春的梦想!
三
柳,在我心中就像诗一样,点缀着我的人生和梦想。
特别是在春天,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过后,不经意间,桃红渐褪的河岸上,湿润的柳梢绿了。真是“晴光暖照里,弱柳扶风,秀色正嫩,千般婀娜”。如果这时坐在茶馆里,泡上一杯浓浓的茶,面朝清清的河面,任微风轻拂,那将是“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的境界!
清明节前的夜晚,陶醉在郑愁予浪漫诗句里的几个文友,似醉非醉,一改以往常去的光怪陆离且灯影迷离的歌厅,因为我,他们不由自主地来到了这简陋朴实的茶馆品茶。在明月的映照下,不惹眼的茶馆竟显如此宁静而雅致,特别是那柳,更显得婀娜多姿,像一位娉婷的姑娘婉约动人。在这似乎远离了喧嚣的城市边缘,在这远离了浮躁的另一个天地里,大家尽情地谈笑、聊天,朗读着久违了的诗句。
记得一位漂亮的女诗人即兴吟咏了这首名叫《寻觅精神家园》的诗:
我们习惯栖息在城市中心
寻觅宁静致远的去处
脚步不自觉迈向城市边缘
文学火花在这里迸发
艺术光芒在这里闪烁
时光像小马车
载着钟情文学的你和我……
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喜欢一个人来到这里,泡上一杯茶静静地坐一坐,抛开所有高兴或不高兴的事,尽情地感受这难得的清闲。我喜欢梳理脑海中的人和事,常能捕捉到文学艺术的火花,只有这会儿,我才能真正走出了烦人的尘世,不再为名利得失所累,悠闲地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置身于茶一般恬淡的人生境界中。
有人说,这柳像是从古代的《诗经》或唐诗宋词中走出来的女子,仿佛要把人带入远古的遥想之中。其实,这柳更像一位智慧高深的老者,你无论什么时候来,他都以一种同样的姿势站在那里等候你、迎接你,朴实无华,和蔼可亲,永远含着真诚而谦和的笑,哪怕只有清风、明月、一杯茶,但足以让你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
河边的柳,就这样被诗点缀得浓浓的,也被茶泡得淡淡的!
故乡的月亮
一
故乡的月亮,最大最圆也最亮。这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心中共同的感慨,因为每一个人不管去了哪里,去到多远的地方,总要想起故乡那轮明月,还有那月下宁静的村庄和那涓涓流淌的小河。
我记得故乡的月,是从我家门前的那座山上升起来的,特别是在夏夜里最为明显。因为天热在屋里无法入睡,爷爷便扯来凉席,往院坝里一铺,便一边摇着手中的蒲扇,一边给我们讲故事。那让我们百听不厌的“桃园结义”“唐僧取经”“武松打虎”……仿佛这小小的山村,就在爷爷的故事中变得格外的神奇而辽阔;这静静的夏夜,就在爷爷的故事里变得海阔天空一般。
最让我难忘的是初秋之夜,月亮悄悄地从山那边爬上来,挂在树梢上,在夜幕渐渐降临时,便更加的皎洁而明净起来,凉爽的晚风轻轻地吹来,多少有几分凉意。因为爷爷有些怕冷,不再来院坝里乘凉了,这里就成了我们小孩的天下了,一会儿跑去院前的小河边,去看水中的月亮,似乎比天上的月亮更好看。一会儿跑去那草垛边捉迷藏,仿佛在月光照不到的地方,小伙伴也找不到,一会儿跑出来一个哈哈,月亮也笑了。随后,我们拍着小手唱着爷爷教我们的儿歌:“月光光,挂树梢,大人笑,小孩跳……”
于是,那清纯的月光下便爆出我们一阵阵天真快乐的笑声,仿佛就是我们那快乐无比的童年给月光融入了欢乐无比的色彩。
后来我读到韦庄的“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的诗句,真是情真意浓,不由得使我想起故乡的习俗。中秋前一天晚上,就得泡好糯米,蒸好后做成糍粑,在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捧着大糍粑,摆上糖果去拜敬天地,去把月亮从“天狗”口中救出来,然后再把大糍粑截成小块小块的,去锅里烙好后吃。那情景比乡里的“红白喜事”更富有色彩,因为一切都只有一家人老老小小参与的。
中秋佳节,古今文人最爱借景赏月,吟诗作赋。白居易诗“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柳宗元诗“可怜今夜中秋月,独照寒蛩泣细沙”。赵嘏诗“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真是一缕缕梦萦魂绕的思念之情。
此时,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中,唯我沉醉于诗一般的意境里,我想,也许我的叔祖父跟邻居们坐在一起,一边看月亮,一边去推测天象。他们说着:
月亮打伞,晒得鬼喊。
月亮起火,大火难躲。
月亮带圈,大风三天。
二
故乡那月,依然映透着我许多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照亮着我许多人生的梦想。不知多少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独坐陋室,如痴如醉地游历于文字间,像儿时游历于爷爷的故事中一般,小小的陋室,似乎也在无尽的守望中海阔天空起来,窗外的月光也似乎更加让人陶醉。
那时,我为了生计而四处漂泊,不知在多少个孤独的夜里,我总是仰视着天空中那轮明月,仿佛觉得天上有很多个不同的月亮。有时,觉得它朦朦胧胧的,就像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的那个月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有时,觉得它凄凄惨惨的,就像《红楼梦》中贾府在中秋赏玩的那个月亮:“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猛不防只听那桂树上,呜呜咽咽……”有时觉得天上还有一个月亮,多少让我感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与寂寞……
独自去到外地打工的我,常在月夜里望着楼下的花园、街道,我聆听着从四周传来的动听诱人的音乐声,心里一下子想起刚离开不久的那个小镇,在小镇上有我打工的小厂,还有那间我一住就是两年多的租赁房,此时,那里也许被这明净的月光映照得更加美丽迷人。
在那个小镇上,那些熟悉的街道与街边杂乱的店铺,似乎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我每天从那街道上经过时,都只匆匆地赶去厂里上班,下班后又匆匆地赶回家,根本没有心思认真观看这里的一切,这里每天都有动人故事发生与鲜活的内容出现,似乎都在匆忙中与我擦肩而过,而这些动人的故事与精彩细节,往往都是从别人那儿听来的,听来的仿佛比自己看见的还要真实难忘。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夜里的小镇,因为我每次下了夜班回家时,小镇上总是静静的,这时的小镇,似乎属于宁静,属于和谐,属于一个自由自在的自己。这时,我独自走在小镇的街道上,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赏小镇的另一番美景,街道上低矮的房子与崭新的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像坑洼不平的道路一样,在模糊的视线中消失。那些街边的杂乱的摊点不见了踪影,整个街道此时已变得干净整洁,暗淡的灯光,像一只只萤火虫般在沿街道的两边延伸,仿佛我此时走的不是街道,而是在一个空旷的世界,一个梦想的天地。
我仿佛听见一阵脚步声,那或许是我正从乡间小道走出,朝着梦想甚至不知名的地方奔走的脚步;或许那是我如一只孤独的小鸟般,在迷茫与荒凉的沙漠里啼叫的声音,声声带血带泪,更是带着期盼,似乎在梦境中终于寻找到栖身的“绿荫”。因为这时的小镇,只属于浪漫与幻想,只属于来自内心的渴望与心灵的依附。
月光如水,月光下的小镇已在我的心中烙下美好的记忆,每当我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总是要去梦游一次小镇,或许,那月光下的小镇,还有我在小镇上实实在在的生活,让我终生难忘。
三
由于我爱好写作,偶尔回到老家也和县城的文友们聚会。
那次,正遇上文友们为一个即将去成都奔波的文友送行。大家在北山上的农家乐里吃了饭,大家都喝了很多酒,随后就从北塔那边的小路一直走下来,虽然有第一次夜上北山时的那种为文学疯狂的欣喜,但也有为一个即将分离的文友而伤感。一路上,大家都吟了一些关于月光和秋天的诗句。如李商隐的《无题》,刘禹锡的《秋词》等。
这时,那位即将去成都的文友,也十分动情地吟咏了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而喝了酒的我,似乎很多感人的情景都不记得了,唯独记得那晚北山上的月亮很大很亮和他们吟咏的这几首诗和词。
不久,我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从打工的外地回到家乡的一个村小教书,结束了我四处打工的艰辛生活。记得那也是在一个中秋夜,从书中抬起头来的我,透过朝着教室外那片田野敞开的窗户,只见窗外一片淡淡的白色,一轮皎洁的圆月已经升起在夜空中了。田野静静的,村庄静静的,只是在月光的浸透下的景色更美,只是在月光的浸透下的思念更浓。
我这才想起今夜正是中秋。我来到这个山村小学快一年了,我对这里条件的艰苦似乎早已习惯,对这里人们的善良更是深有感触。可是今夜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缓缓从心底涌起,直上眉头。一个人的生活,每天忙于工作,不但把日子给过忘了,就连这明净如水的月光,也久违多时。因屋里亮着灯,所以月光不能照进来,只能从窗户中看到她缥缈的丰姿。
我便来到学校后面的山上,坐在山崖边的那块大石头上,遥遥地俯瞰着近处的学校和远处的村庄。这时,在平日里我以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每一个角落都十分熟悉的学校,在这美丽的月光下,也变得是那样的陌生,这时没有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而越显静谧与孤独;而远处的村庄呢,也在月光的浸泡下变成了一幅意境深邃的图画,那些弯弯的梯田,一层一层地依着山势螺纹般地向上盘绕着,每一层梯田里,都有一轮月亮,同样地圆圆的、大大的、亮亮的,微风一吹,水面就荡漾着迷人的涟漪,把月光荡漾得碎银子似的。
在这明亮的月光下,人们似乎还没有睡,时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和爽朗的说话声……此时,他们一定是感受到了无比的温馨与甜蜜,因为一家人正欢聚在一起,共享着中秋佳节的喜庆。
儿时在家,中秋就是全家最欢乐的时刻:吃过晚饭,一家人欢坐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圆圆的月亮从天边升起,一边吃着月饼、花生、瓜子,一边听父母说一些关于丰收的话题;或是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在村子前后的田野间玩乐,在明亮的月光下蹦蹦跳跳,打夜仗,钻草垛,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可自从我来到这里,山里的月亮不知多少次浸透着我的孤独,也不知多少次映亮着我的梦想。心想在这苍茫的月下,今晚自己就是这世间最孤独的人了,可在我回到学校时,看见一个小男孩站在校门口,对我说:“张老师,我给你送月饼来了,我娘说今天是中秋节,吃了月饼才象征着团团圆圆!”这是我认为平时在班上最调皮的学生,此时我似乎看见了他的另一面,善良真诚可爱。
当我接过他手中的月饼,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他就转身跑远了。我看着他的背影,眼睛湿润了。
四
如今已在县城工作的我,没事总往乡下老家跑。
那是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回到乡下老家看望父亲。尽管乡下树木密集、空气清新,但火辣辣的太阳似乎要把一切都烤焦似的。乡下人除了早晚上坡干点必要的农活外,多半都待在家里,或者在院前的竹林下乘凉,都尽力去寻找最凉爽的地方待上一时半会儿,合合眼打个盹,也是乘凉的一种方式。
我的父亲乘凉的最好去处是他承包的那个鱼塘,因为要喂养和照看鱼塘里的鱼,父亲就在鱼塘边搭起一个简陋的棚子,棚子是用竹子搭的,父亲还用稀泥巴在外面涂了一层,这样就冬暖夏凉。冬天把门关上,里面升上一个炉子,不管外面下起多大的雪,里面也一样的暖暖的;夏天只要把门打开,凉凉的风就轻轻地吹拂着小屋,里面凉悠悠的,俨然就是天然的“避暑山庄”。棚子里虽然只能放下一张床和几张小凳子,但在这空旷的田野上,在这宽宽的鱼塘边,在这清清的水面上,却显得别有一番风味。
也许我早就知道父亲鱼塘边的小屋冬暖夏凉,我一到老家就直往父亲的鱼塘跑去,只见父亲的小屋里正坐着几个人在高兴地聊着天。他们见我回来了,就赶忙叫我进去坐,他们仍天南地北地聊着,我却在屋里坐着乘凉。也许是我在城里吹惯了空调,回到乡下尽管手中的扇子扇个不停,还是感觉到很热,全身都被汗水浸透,可来到这小屋里,一会就感觉到凉悠悠的。
不一会儿,那几个跟父亲聊天的人走了,父亲就与我聊起天来。在这清清的鱼塘边,时不时有鱼儿浮出水面,弄出“叮叮咚咚”的水声,父亲看着顽皮的鱼,高兴地说:“这些鱼,多可爱,我看见它们就像看见你们小时候一样,多高兴多快乐呀!”我说:“听说你这鱼塘承包期快满了,还承包么?”父亲说:“当然要承包,只要在这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哟!”我似乎明白了父亲的心情,虽然我们都劝父亲不要再承包这鱼塘,因母亲常年在城里帮着做生意的弟弟带孩子,也想叫父亲去城里享享福,可他总以有鱼塘走不开为由一再拒绝。这时,我也没有再劝父亲,只是听他说村里新近发生的事,我也告诉他城里最近出现的一些新鲜事……
晚上,父亲说我怕热就让我在鱼塘边的小屋里睡,他回家去睡,我高兴地接受了父亲的这一安排。这是一个多么静寂而美丽的夜,当人们在唤回未到家的鸡鸭之后,月亮便渐渐地沿着那山顶上升起,虽然农家小院的灯火通明,但还是挡不住这月光的明净,那皎洁的月光照在那片静静的田野上,好一幅山村田园美景。我走出小屋,站在鱼塘边,看着月光映照下的水面,如身临仙境一般。
这时,村子显得静静的,似乎没有我记忆中的热闹,特别是在夏天这样美丽的夜晚,到处都是乘凉的人们那热闹的说话声,还有粗犷的笑声和动听的歌声……现在,山村里的大部分青壮年都举家外出打工了,山村里多半是劳动了一生对土地也一生钟爱的老人,还有在山村里默默担当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女人们,还依旧守护着乡村,依旧守望乡村这浓浓的夜色,延续着山村里耕种和收获的欢愉。
夜已经很深了,我不知是因为这山村的静寂而沉思,还是因为月光下的山村夜色而陶醉,一直无法入眠。尽管我躺在这凉爽的小屋里,但眼前却是被月光点缀的鱼塘美景,我透过这一片清清的水面,看见落在水里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更明更大更亮。我想起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多么美妙的一种意境,我再低头一看,落在水中的月亮就慢慢在向我靠近,此时,月亮似乎就在我枕下——
我枕着月亮,渐渐地进入了梦里,梦中我却变成了一条快乐的鱼!
年味
一
一进入腊月,年味就渐渐地浓起来。在这充满浓浓年味的腊月里,不管是在乡间小道上,或是在田间地头,人们总是微笑着赶路,总是微笑着干活,总是微笑着说话……有时一个人还在偷偷微笑着呢!这笑是出自心底的,是被年浸泡过的,香香的,甜甜的,也是美滋滋的!仿佛只有微笑,才能表达出他们心中对年的期盼。在家里,父母一般对小孩也会多一些理解,哪怕孩子顽皮一下,也不会再打骂孩子了;在外面,哪怕再有什么不顺心,一般情况下也不会生气发火。人们也不管在哪儿碰见,在相互的问候中总少不了“年”这个词,“快过年了,你那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回家了吗?”“你家杀过年猪了吗?”仿佛这时的年,在他们心中就像这冬天里的阳光,温暖着他们那对常年漂泊在外的亲人的思念,更充满着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旧时有“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说法,在过了腊月初八,年就一天天的近了,年味也一天天浓了。随后,便是“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洗猪头……”进入迎新年的倒计时了。腊月二十三日,人们便在灶台上摆上蜡烛、糖果、清茶,香烟等,在那躬身的祭拜中,似乎把一年来的丰收与喜悦和对来年期待与祝福,让灶神带上天去。在送走了灶神后,腊月二十四便可以挑屋后的“泥沟”和打扫屋里的“灰尘”,不管是院前院后,屋里屋外,都要彻彻底底地打扫一番,从人们那既忙碌又开心的劳动中,看得出他们要“一尘不染”地迎接新年。
在这忙碌的身影中,不但大人们忙碌,就是小孩子也在忙碌,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在忙碌,男人们忙着掏屋后的“泥沟”,女人们忙着打扫屋里的“灰尘”,孩子们忙着清理自己的玩具,老人们忙着打扫自己的房间……
在年关里,最热闹的莫过于杀年猪了。俗话说:“肥猪叫,新年到。”在进入腊月后,人们就准备着杀年猪,谁家先谁家后,似乎在不约而同中有序地进行,因为相邻好友都会借此机会聚一聚。还要不停地打电话问在外工作或打工的儿女,什么时候放假,有没有空回家,能等就尽力等,不能等也要将这杀猪的喜讯告诉他们,把这高兴的氛围也传递给他们,让他们也为杀年猪高兴,为这即将到来的年高兴,更为这经过年关点缀的亲情高兴!
一弯高过一弯,一家胜过一家的杀猪的叫声,让大人和小孩的脸上都含着微笑,心里都装着说不出的喜悦。今天你请我吃“刨猪汤”,明天我请你吃“刨猪汤”,在平时很少像这样闲着的山里人,又在这浓浓的年味的映透下,劝酒声、说笑声使整个山村里充满着温馨和谐的气氛。
一桌丰盛的酒菜加上几杯烈酒,年味就在他们那共叙今年的喜庆中浓起来,笑声也在他们那共话来年的构想中久久地回荡着。
在这年关里,期盼也像年一样渐渐浓了。家里的老人们期盼着儿女们早点回家,小孩子期盼自己的爸妈早点回家,这时的期盼也像阳光一样,照耀着田间地头,点缀着乡间原野,映透着山溪小河,温暖着山里人的心灵和梦境。那在小河边洗衣服的大姑娘和小媳妇,那爽朗的说笑声,那充满欢乐的身影,那从内心荡漾着的憧憬,更是让年关变得格外的温馨,格外的甜美!
她们一边洗衣服洗被子,一边高兴地说着笑,有的自个儿在心里乐着。她问她:“你那在外打工的情哥哥快回来了,你高兴吗?”她一时却羞得脸红了,但也不甘落后地说:“你还不是一样天天在盼啊!”在乡院坝里,老人们总是乐滋滋地说:“我的儿子要回来了,他说还要给我买一瓶茅台酒,我也想尝尝茅台酒到底是啥滋味哟!”说话中透出了欢乐与喜悦,充满着向往与梦想!
二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似乎不是这样的,尤其是在我小时候,每到过年母亲总是愁眉苦脸的,也时不时听见母亲在反复念叨着那句话:“过年,真是过难呀!”
当时年幼的我,根本听不懂母亲的那句话,不停地问母亲这是什么意思。母亲笑笑说:“没什么,是你外婆在世时常说的那句话。”我便听母亲讲起外婆的事来,在我母亲还很小的时候,外公就被抓了壮丁,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家里只有外婆一人照顾我母亲和年幼的舅舅,外婆是一双尖尖小脚,不能下田种地,只能靠给别人缝缝补补挣点钱,母子三人就这样艰难度日。每到过年时,别人家杀猪杀鸡杀鸭,而她家连煮年饭的米都没有,只有三人抱头痛哭。那时,外婆就只有含着泪水反复地说着那句话:“过年,真是过难呀!”
每到过年时,我的母亲就会想起外婆的那句话,虽是触景生情地思念外婆,但当时我家因穷而过年又何尝不是这种状况呢。父母在生产队干活,不能出去打工,又不能做手艺干副业。我们几兄妹年龄又小,不能干活,全靠父母挣点工分养活我们,分的粮食又少。这时,每每看到别家有劳动力干活的,不但分的粮食多,年底还能在队里收到几十或上百元的票子。那些收钱的人家就上街为孩子买衣服,买鸡买鸭等办年货,因我家要补队上的钱,不得不把仅有的一头年猪抬去卖了补给队上。这样,家里就什么也没有了,母亲只好独自一人念叨着那句话:“过年,真是过难呀!”
尽管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母亲仍用她那勤劳灵巧的双手,尽量让年过得快快乐乐、有滋有味的,没钱上街去给我们几兄妹买衣服,就把平日里积累下来的一些自编的土白布,买一包蓝膏子回来,在锅里一染,再晒干后,她自个儿给我们几兄妹缝衣服、裤子,还有就是利用好几个晚上,用烂衣服与旧布给我们做鞋子,虽然这些没有街上买的那么好看,但我们在初一这天穿上一身崭新的衣服,心里也非常高兴。尤其是在腊月三十天,我父亲问母亲:“这鸡在生蛋,杀不杀?”母亲说:“杀,别说在生蛋,就是在生金子也杀,过年嘛,就是要热热闹闹的。”就这样,我母亲在屋里炖鸡,父亲下到冰冷的水田里打鱼,我们在田坎上跑来跑去,待我们把鱼提回家时,母亲已把鸡炖得香香的,母亲说:“过年就是要吃鱼,年年有‘余’嘛!”
后来,我们几兄妹也渐渐长大了,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家里的生活也好起来,每到腊月底,家里总要杀年猪,上街买新衣服,还要办年货,什么凉菜、炖菜、水果、糕点,应有尽有,父亲常说:“少办点,多了能吃完么?”母亲说:“前几年想办没钱办,现在好了,就该多办点,过年嘛,要有‘余’才好呢!”一家人就欢欢喜喜地沉醉在这种祥和美满的气氛中。可母亲又要自言自语地说:“过年……不再是过难了!”我问母亲:“为什么您总要说‘难’呢?”母亲眼睛湿润了,说:“能过这样丰厚的年,是我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要是你外婆还在,她该有多高兴呀!”
如今,我们几兄妹各自在不同的地方上班,每到过年各自因这样或那样的事,也难以一起回家过年,有时弟弟回来了,而妹妹因为路途遥远又不好赶车没回来,有时妹妹回来了,而弟弟又因在厂里值班也没有回来。可母亲每年都把年猪杀起,鸡鸭也杀起,年货办得很丰富,吃的大到猪,小到瓜子,用的大到被子,小到干净的拖鞋……一应俱全,可就是难以全家团团圆圆在一起过个年。每年腊月三十天,母亲总是不停地念叨着:“二娃没回来,不知道他在外面吃得怎样?”“三闺女今年又没回来,不知道她们买鱼吃没有?”只有我,就在家乡的县城上班,离家不远,我每年都回家,看看父母,感受一下过年一家人团聚的温馨气氛,我总是安慰母亲说:“没事的,他们都是大人了,还要您老人家担心么?”母亲说:“他们再大也是我的孩子,我能不担心么?”我明白母亲的心情,儿女永远是母亲的牵挂,永远是母亲的思念。
每到这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打电话回来问候父母,母亲总是抢着去接电话,在她接过电话后笑了,她虽已年过花甲,但仍像个孩子似的,笑里含着喜悦。
三
过年,让人最高兴的莫过于上街买衣服。
过去,因为山里人经济条件差,一般都是自己缝衣服穿,在快过年时从街上买来布匹,买包蓝膏子在锅里一染,再晾干后就缝成大人或小孩的衣服,虽然没现在买的好看,但在过年时能穿上一身新,也着实让人高兴。现在,山里人的经济条件好了,在过年时几乎人人都上街去买衣服了,因为不管大人小孩,或是老年人的衣服都应有尽有。
人们三三两两相约一起,或者小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老人在儿子女儿的陪伴中,纷纷去到街上,尽往那花花绿绿的服装摊点旁挤,各种各样的款式,各种各样的花色,让他们看得眼花缭乱。在店铺老板的一席十分好听而吉利的奉承话下,也不管要价多高,只要看上的就买,因为这种氛围就让人高兴,一年到头不就图个高兴吉利么。这时,那上街买新衣服的人们,年味似乎就像他们的笑容一样,从心里飘出,在脸上绽放。
于是,年味就在在外打工或工作的人们那匆匆回家的脚步中,散发出有如故乡那充满着泥土芳香的亲情、友情、故乡情。他们那匆忙归家的脚步,无不牵动着老人的心;他们那日夜兼程的如云般飘浮的身影,无不凝聚着老人孩子守望的目光。年味,他们那甜甜的守望和苦苦的期待里,变得美丽而浓郁起来,有如那四处飘来的熏腊肉的香味一样,让人感到格外的温馨和幸福!
那在院坝里写春联的,在屋檐下挂灯笼的,在门窗上贴年画的,哪一样不透出年的吉庆?逛花街的,燃烟花的,放爆竹的,赶庙会的,哪一种不渲染出年的热闹?这千百年生活积淀而来的,被人们用真诚和善良,用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来年的祝福,点缀得更加浓厚,更加丰盛。
四
然而,年味不光是在腊月里浓,在过了年后的正月,还更浓。
从初一那天穿上崭新的新衣服出门玩耍时,与从外地赶回来过年的亲人们一同走亲访友时,人们就发自内心地高兴,仿佛觉得那懒懒散散的阳光也是崭新的。正月里的乡村,就像一位贤惠的媳妇,处处都含着笑脸,时时都显出温情,不管是在新修的崭新漂亮的洋房楼院,或是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老屋寒舍,处处都充满着祥和喜庆的气氛,不管认识与不认识的人来到小院里,都像贵客一样受到款待,又是倒茶又是拿糖果,几句话就谈得开开心心,因为正月这种气氛就给人一种特有的亲切。那玩狮舞、耍龙灯的随处可见,仿佛要把正月的乡村闹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的。尤其是从来舍不得闲几天的乡下人,这时也把手中的活儿放下,因为这时大家都闲下心来,如果有谁舍不得活儿,总被人劝道“正月间嘛,总得耍两天吧?”这一劝,让人多少有点儿不自在,便干脆带着小孩看热闹去。
走亲访友的人像赶集一样热闹,大人们往往带着小孩,新婚的丈夫带着妻子,年老的爷爷带着小孙子,从初二就开始走亲戚,晚辈走长辈,女婿走丈母娘,年老的爷爷走舅父,称着“拜年”。这一走让平时很少在一起的亲戚朋友,更多了一些亲近,晚辈给长辈送去问候与祝福,而长辈也要给小孩拿“拜年钱”又称“压岁钱”,小孩这时特别的高兴,也特别的“富有”,大人们看着小孩高兴自己也高兴,这时不管大人小孩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凡相识的人,不管在哪里碰见大人们总要问一声“新年好!”小孩们总要说一句“拜年啦!”这样你来我往,一走正月就差不多过了一半了,可山里人并不忙,因为有“男子走到初七八,女子走到青草发”之说,这大概是男人们因为正月到立春后的雨水节了,适当走几天亲戚就该回家准备播种的农事了。而家里妇女没有多大的事儿,走到哪儿总要亲亲热热拉拉家常,直到走到正月底都没人说,也误不了家里的农活。
当然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大多数农村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他们一般都在正月十五过了大年后,就得收拾行李又匆匆起程,家里的老父老母只能依依不舍地为儿女们送行,反复叮嘱道:“路上一定要小心,今年正月的天气好,一定是个出门挣钱的好兆头!”小孩拉着父母的手说:“等过年回来给我买更好的衣服,还要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一定记住啊!”一时间,正月的乡村,似乎被这难舍难分的祝福与叮嘱,点缀得格外的温馨和幸福。
正月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一般在正初几就立春了,正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说,正月就是一年的开始,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不管你将要去何地,这时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早已拟定了一个目标,对自己在新一年里的收获充满了希望与憧憬。这时,正月的乡村,就如同初春那崭新而醉人的阳光,让你感受到暖暖的浓浓的春天的气息,让你从头到脚都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
故乡的泥土
在我的记忆中,泥土总是飘散着醉人的芳香。
也许是小时候,我家住的是几间土屋,因为墙壁是泥土,不但冬暖夏凉,而且还时时散发出清新、自然、朴素的幽香;每天供我们吃饭的灶台也是用泥土敷成的,泥土做的灶台干了后却跟石头一样坚硬,更像母亲一样,默默地为这个家奉献着,虽然不能让每日三餐都变得丰盛,但也会让所有的日子都充满着温暖;屋前的院坝也是土坝子,每当阳光照在上面,那被踩得光溜溜的,且不知留下了多少岁月痕迹的坝子上,似乎跳动着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我们在坝子里蹦跳、唱歌或听爷爷讲故事,睡梦中也散发出泥土的芳香。
住的是土屋,可一辈子都与泥土打交道的庄稼人,他们更是在与泥土较劲儿。春天,他们扛着锄头去到地里,将那青草还没发芽、树仍是光秃秃的田野,挖出春意,挖出梦想;夏天,他们下到水田里,弯着腰细心地栽秧子,似乎只有这种姿势,才离泥土最近;秋天,他们带着深深的期盼和等待,含着微笑去到田野收割稻子,男人们在田里使劲挞,妇女们一边帮着做饭一边在晒坝晒谷子,有说有笑,笑声似乎一浪高过一浪,将山村点缀得格外温馨;冬天,看似闲散的日子,其实不闲,他们把从沟渠里拉来的泥土,用两块门板夹在一起,喊着粗壮有力的打夯号子,把泥土夯实,惜地如金地为来年的耕种做好准备。这时,男人们喊声震天,赤红着脸,赤裸着肌肤,身上的汗水淋漓,似乎沉淀成一条一条泥土的河,用手一搓,跌落大片大片泥土黝黑的光泽。
每年开春,虽然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到处仍有深冬的迷茫。我便蹬在地上看着父亲挖土,随着父亲的锄头一起一落,沉默了一冬的土地也似乎被唤醒,散发出一种迷人的芳香。也许就在父亲和农人们的辛勤劳作中,一粒粒种子播进了地里,泥土便充满着对收获的期待。不久,便等来了一场春雨,春雨是迷人的,春雨里浸透着种子和梦想的气息。在春雨过后,山青了,草绿了,种子发芽了,那些光秃秃的树上也长出新叶来,房前屋后更是开满红红的桃花、洁白的李花、粉红色的杏花……这时,泥土有如花的幽香那么醉人。
大人们在土地里劳作,而我们小孩在泥土里长大。很小的时候,便跟着小伙伴去到田野里,用泥土做游戏、摔泥碗、捏泥人、打土仗,哪怕在漆黑的夜色里翻过谁家的土墙,又摸索着钻进谁家的土窖,我们一样乐此不疲。有时,我们也下到快干的水田里摸泥鳅,弄得满身是泥,回到家里少不了又要挨父亲条子,但依然我行我素,明天照样在泥土里玩得忘了回家。
在上学后,仍然和泥土亲近,身边是禾苗,脚下是泥土,即使失去了呼吸,我也相信浑身的毛孔一样会沉醉于这馥郁的香气。每天早上踏着小鸟的清脆叫声去上学,似乎聆听到地里的庄稼在生长、在拔节,下午迎着人们劳作时的欢声笑语回家。一路品味着人们劳动的快乐,更是感受着谷物的芳香和泥土的气息。耕耘,播种,收获……在金黄的夕阳余韵里,充满着快乐和温馨。就这样,我在对泥土的似懂非懂中渐渐长大。我只知道,泥土很朴实,像我的父辈们,农历的节气,一轮又一轮地从他们的心头碾过,是泥土让他们的心中充满着期待和梦想。
有人说:“离故土越远,心离家越近,一把故乡的土铺就回家的路。”而在县城工作的我,离乡下的老家不过十多公里路,而往往回家也不过一个多小时,可时常还是想起故乡的泥土,时时陶醉在故乡泥土的芳香里。我每次回乡下的老家,在村口外的公路上下车后,总得沿着那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走上好一阵才能到家。要是晴天还好,如遇上下雨天,那就苦不堪言了,不仅脚上那刚刚擦得发亮的皮鞋全被泥土敷上外,就连裤子上也满是泥。
尽管这样,我还是乐意回家,因为一走在这条乡间小路上,就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乡情。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也不管是在田野里挖土还是在田野里收割的乡亲们,他们总是走上田埂来,有的伸出满是泥土的手与我一握,那沾满泥的脸上便出现甜甜的笑容,一边抽烟一边与我聊聊天,从今年的播种到打算年底修房子,再到嫁闺女娶媳妇儿的事……我便感受到了一种久违了的泥土般的亲切。
这个时候,应该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早上起来忙了一阵活儿的山里人,一般在太阳渐渐高起来后就在家休息,而村里就显得静静的,偶尔几声狗叫,似乎才打破了这时的孤独。可在这夕阳西下的下午,经过大半天火辣辣的阳光的烘烤,已从火一般的烘烤中,渐渐的阴凉下来的乡村,也像田里的庄稼一样又来了精神,农人们这时开始下地忙碌,挖土的挖土,浇水的浇水,小孩牵着牛向河边走去,老年人也扛着锄头下到地里转转。
当我回到了乡下老家时,刚从地里割猪草回来的母亲,还没来得及洗去手上的泥土,就忙着给我泡茶,与我拉家常。“今天下雨天,你回来做啥?弄得满身都是泥!”“没事的,我过会儿擦擦就是了。”“哎,今天是周末吧?”“是的,我就是回来看看您和爹,爹呢,还好吧?”“好着呢,他下地去了。”一会儿,从田里干活回来的父亲,像是从泥里钻出来似的,全身都沾满了泥。我说:“爹,今天下雨你还去干活呀!”“就是下了雨才有活干呢,春雨贵如油啊!”“今年春雨来得早,准是一个丰收年啦!我们家那块地种玉米,这块地种蔬菜,那边那块地得种麦子……”父亲乐滋滋地描绘着他心中的播种蓝图。
这时,父亲看着我说:“你回来了,外面热,你还是回家去喝茶吧!”我说:“我还转转,因为每天来田野转一下才踏实哟!”“好,那我就陪你转转吧,也好感受一下乡土的温馨。”父亲高兴地同意了,我便和父亲慢慢地走在田野上,迎着西下的夕阳,挽着微微吹拂的风,欣赏着田野的庄稼和坡上的一片绿。
抬眼望去,到处都是嫩绿的一片,土里的玉米已长到了半人高,那绿得稀稀疏疏的叶子,似乎在掩饰着已背上“娃”的羞涩;那比人还高的高粱,也不甘寂寞,在微风吹奏的动听的音乐中,高兴地跳起了摆手舞……只有田里朴实的禾苗,却吮着雨露,收藏着阳光,默默地长高、长壮、扬花、抽穗,带给农人们对收获的期待,带给乡土一片真诚的回报。
不一会儿,我和父亲就走到那块自己开垦的田边,田里的水稻似乎正在攒足了劲儿地长高。一阵微风吹来,田野掀起此起彼伏的绿色波浪。父亲放下锄头下到田里,去除那几株才长起来的稗子。我站在田埂上,看见父亲的身影在绿色的波浪里,像是一叶小舟,头上的草帽是帆。我仔细地端详稻禾,感觉又陌生又熟悉,因为我也曾种过庄稼,也曾对庄稼有很深的记忆,就像我记忆中的村庄一样,在雨露中生长,在阳光里拔节。
由此,我想起和父亲一起开垦这块田地的时光,那是一段很深刻的记忆。正读高一的我,暑假里父亲每天早早地叫上我一起去开田。首先,父亲和我从远远近近的地方找来一些石头,砌成四边的石坎,然后挖土全部覆盖起来。为了砌坎,我幼嫩的肩膀被抬石头的木杠压得血肉肿痛,活活地压脱了一层皮。石坎砌好,父亲要我擂田坎,直到没有一丝罅隙,才好蓄水。这项工作非常简单,但要做好极难。擂的时候,每一次必须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使泥土深深地把石头粘住。最后,田整理出来了,不久就蓄上了水,再种上庄稼,到了秋收时,这块田还真收获了不少的谷子。这块田,似乎就成为我在家乡的最值得骄傲的记忆。
不久,天就黑了下来,我和父亲一起回到家里,吃了晚饭后,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偷偷地跑去田野里,感受一下乡村的夜色。夜晚的村庄很安静,我伫立在田埂上,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玩耍的情景。那时我们总是要嬉笑吵闹到深夜,或捉迷藏或打仗,其乐无穷;总要缠着在院坝里乘凉的爷爷,给我讲那百听不厌的童话故事……这时,我看到了月光下的田野和村庄,静得出奇,静得能听到土地和庄稼的呼吸声。
夜渐渐深了,我回到家里睡觉,在一次又一次的辗转反侧中,我终于进入了梦乡,可在梦中却梦到了,与我近二十年没有联系的小时候的玩伴刘二娃,在广东打工挣钱后回家来投资办厂了;也梦见了村里最漂亮,出去打工却嫁给了大她二十多岁的老板的村姑阿云,却离了婚回来了,她的微笑依然像霞光一样映衬出山村的美丽;我还梦见我小时常放的那头死去多年的老牛,又复活了,我还骑在它的背上,正悠闲地走过山村的黄昏………
在我回县城时,母亲赶忙从地里弄些新鲜的菜和还夹带些泥土的马铃薯,让我带去,我说不要,在县城里什么都能买到,母亲十分生气,我便只好带上。于是,我提着那装着蔬菜和马铃薯的大包,在沿着那条弯曲的小路走出去时,心里想:这蔬菜和马铃薯在县城里顶多卖几毛钱一斤,这么大一包只不过能值几元钱。但又一想,父母给我的不仅仅是蔬菜和马铃薯,是父母对儿女的一种博大的爱,是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真挚的情。
后来,乡下的老家在新农村建设中,也修通一条连接村口主干道的平坦的水泥公路。从此,我每次回家只要在县城里找辆车,二十多分钟就到乡下的老家了,也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干干净净的一身回去,也干干净净的一身回来;也不管父母从地里弄些蔬菜和红苕什么的,我都乐意要了,只要往车上一扔,一路就到了家里。可这时,却听不到乡亲们那充满泥土味的亲切的话语声,更看不到乡亲们那充满泥土味的朴实的笑容,而我更像是一只来去无声的小鸟,在远离了家乡的这片泥土中,梦影一般地游历。
前不久我回老家,虽然天上仍下着小雨,但我却没有找车,像往常一样在村口下车后,又沿着那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走去。一路上,正沉浸在年的氛围中的乡亲们,个个见了我都放下手中的活儿与我拉家常,每路过一家他们都硬要拉我进屋去坐坐,与我分享他们富裕后的幸福与欢乐的日子。临走时,他们还大包小包送我一些香肠、土鸡蛋,还有夹带着泥土的马铃薯等“土特产”,我在无法拒绝后只好都收下。
如今好多年过去了,我在县城工作后,常在周末回到乡下老家,仿佛这时的村庄就像母亲一样,给我更多的呵护和关怀,不管事业成功与否,总是笑着、真诚地接纳我,没事时我便去到田野里走走,在美丽的夕阳下,仿佛听到庄稼们在呼吸,在成长;远远看去有农人在劳作,泥土的香味里似乎还夹着汗水的气息。
后来,我干脆将劳作了一生的父母接到城里来,可一生与泥土为伴的父亲,有空就去郊外提土,不久就给我楼顶垒了一个菜园,说是菜园,其实只是一堆土。父亲还专门回到乡下老家,拿来了一些丝瓜、莴笋、四季豆等种子,父亲细心地种植,母亲常常帮着浇水,不久就长出了嫩嫩的丝瓜、长长的四季豆等小菜,而且在他们精心呵护下,菜园里的菜长得格外的好,不但自己吃,母亲常常拿去让邻居品尝这绿色菜。
从此,父亲再也不嚷着要回乡下了,母亲也不觉得没事做了,是泥土留住了他们,是他们感受到了泥土的亲切,更是让泥土带给我们快乐和温馨。
腊月
在我的记忆中,农家小院里最热闹的还算腊月。腊月就是天气最冷的时候,腊月就是街上的服装店生意最兴隆的时候,腊月就是从农家小院里飘出一缕缕熏腊肉的烟雾与香味的时候。
腊月就是最冷的大寒数九天,老人躺在床上不出门,不停地问还有多久立春?而小孩子就不同了,心中最高兴的时候就数腊月了,在腊月里,大人一般情况下不打骂小孩,因为他们心中常想到,要让来年吉利,就得忌嘴,更有“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之说,所以在腊月里就得有一种好心情,凡事都得忍让和包容。腊月里,不管有钱没钱,家长总得想办法上街去给自家的孩子买上新衣服,好让小孩在正月初一穿上,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时,也不再心疼钱了,不管卖衣服的摊主要价多高,只要孩子喜欢,都得买下。最让孩子们高兴的事,是在腊月里杀猪时,可以跟着大人们今天在这家吃“刨汤”,明天去那家吃“刨汤”,而自家杀猪时,也请上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慢慢地坐上几桌,好好热闹一番。
尤其是常年在田野上干活的庄稼人,最盼望的也是腊月的到来,腊月里田里的农活基本上干完了,可以上街去放心喝茶,可以安安心心去走亲访友,十天八天不会被田里的活儿困扰。家里的妇女也最清闲,圈上的肥猪该卖的卖了,年猪也杀了,回娘家去住上一阵子也无牵挂。总之,腊月就是一年来最清闲的日子。在外面打工的山里人,心中最盼望的也是腊月,因为腊月的到来就预示着春节快到了,“五一”“中秋”“国庆”都从未放过假的厂里,只有在春节才放假,放假便可以安安心心地回家过年。每到这时,心中总是在构想着给父母买上点什么礼物,在那一个又一个失眠的夜里,总是感到家的温暖和美好。
一般在平时除了过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偶尔热闹几天的农家小院,仿佛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因为在腊月里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杀年猪那天,首先要请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来吃“刨猪汤”,同时还要请上几个身强力壮的男人前来帮忙。于是,他们不管手里有多重的活儿,大家都愿意前来帮忙。其实,杀年猪也不是什么大事,也要不了这么多人帮忙,可就是希望人多图个热闹。
一大清早,前来帮忙的人就在院坝用砖头砌上一个土灶,一口大铁锅里添上满满一锅水,开始烧水,然后就是杀猪匠的一阵忙活,人们的笑声、孩子们的欢笑、老年人的唠叨声……使小院里充满着节日般的欢乐。
最热闹的还是在一切忙活完了后开席时,大家开心地喝酒、高兴地说话,天南地北地乱侃,开始还能扣上今儿个杀猪的主题,后来就偏离主题了,什么今年的收成、春节的安排、来年的计划,小到周边七荤八素的新闻,大到国家时事等等。这时,有人听得津津有味,有人在大块吃肉,也有人在大口喝酒……主人家也特别高兴,因为在人们的心里,杀年猪就是过节。随后,你杀年猪请我,我杀年猪请你,不光是小院热闹起来,就是整个乡村也得热闹起来。
在腊月里熏腊肉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猪杀了后,总要挑选几块不算大的肉,放在缸里用盐泡,在肉泡进盐后,就开始慢慢地熏。他们熏腊肉时特别认真仔细。那时,在每顿煮饭时,把肉挂在灶头上,而那烧柴煮饭时的炊烟,再加上时不时添点生柏树枝一起烧,这样烟雾更大,好熏挂在上面的腊肉。似乎就把这几块腊肉当成宝,每煮一顿饭就从屋里提出来,挂在灶头上慢慢地熏,饭煮好后又提进屋里挂着,生怕自己在外出干活时,不小心被人把腊肉偷走似的。
腊肉一天比一天黄,一天比一天香,但平时似乎从不煮来吃,一般都要放到过年,更要等家里来客时才能煮来吃,而且每次也只能煮一点点,似乎只能让客人尝尝似的。有时家里请个石匠来打个灶修修猪圈什么,或者请个木匠来做个脚盆修修水桶什么的,每天晚上也要煮上一点来款待匠人。
由于乡下的日子渐渐地好起来,每家每年都有年猪过年了,而在杀了年猪后,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请乡亲们吃“刨汤”外,就是忙着灌香肠和熏腊肉。因为是自家杀的年猪,谁也不像原来那样只挂在灶头上熏两块肉了,而是单独在院坝挖上土灶,专门熏上十块八块的,吃腊肉也不再是要来客或者请匠人才能吃,而是想吃奶奶就煮。这样,凡是在腊月里,到处都飘浮着熏腊肉的香味。
我就是这样一个常年漂泊在外的人,平时过什么节都从未回过家,也从未有过想回家的念头,因为工作繁忙和路途遥远。而每年春节都得回家,不管手头有多么重要的事情要办也都得放下。只要一到腊月,心中就有一种高兴劲,想到了父母一定在计算着今天是腊月初几了,离过年还有好多天,一定在将猪尽量喂到月底,即使年猪已经杀了,也要选出一块最瘦的肉熏上,还要灌些香肠,因为从小到大,我最喜欢吃母亲熏的腊肉与香肠了。由此,腊月就让我心驰神往,充满着期待与梦想。
腊月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那么的富有情趣,是那么让人心动,办年货、打扫房屋,忙得不可开交。腊月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便是象征着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又将开始。不管在这一年里成功也好失败也好,赚钱也好亏本也罢,管你愿不愿意都得画上一个句号。在这腊月里,老人们又在自语道:“我又高了一寿!”年轻人小孩们又在大声说:“我又长了一岁!”这话听似简单,实则包含一种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我也在心中感叹道:“腊月一过,我又漂泊了一年。”
每到赶集天,因为大家都急着办年货,小镇上就特别的热闹和拥挤,人们根据自家的情况,有买的、有卖的,一把青菜、一筐萝卜、一捆香葱、一把粉条、一筐土豆……寒冷抵不过人们的热情,肩挑背驮的人们敞开了胸怀,有的干脆脱掉棉袄,飕飕的寒风中,他们身上却冒着热气。卖了的又买,买了的再买,还不时相互打着招呼,相互欣赏着自己精挑细选的“佳品”。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腊月,不管家里再穷,母亲也要想尽办法办些年货,以前似乎买些简单的粉条、海带、水饺、汤圆等,后来生活好了,就要买些香肠、黄花、耳子、花生、糖果……同时,还要专门买些孩子们喜欢吃的米花糖、瓜子等,因为在过年时好让前来玩耍的小孩子吃。当然,这些东西买回来,也不一定要等过年才吃,而是我们可以随便拿来吃,平时再节约的母亲,也不会骂我们,因为这是在腊月。
尤其是母亲煮的腊八粥,更是香喷喷。因为吃腊八粥是乡下的习俗,所以母亲再忙也要煮,记得早年我家穷,母亲只能用豇豆、莲豆、小米弄干磨成粉,做成腊八粥让我们吃。现在母亲煮腊八粥更讲究了,她非常精细地挑出大小豇豆里煮不烂的贼豆、虫咬豆,选配各色大莲豆,还在里边放上花生米、红枣、莲子、核桃仁、葡萄干,以及村里人闻所未闻、叫不上名的干果子,快熟时,倒入纯白糖,搅匀,这样煮成的腊八粥不要说吃,就是看着都香。为此,腊月在我的记忆中,总是这样香喷喷的。
腊月里常常会下雪,洁白洁白的雪漫山遍野,让人想到“瑞雪兆丰年”。可就在这下雪的日子里,我看见院前的蜡梅却傲然绽放,让人想到“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欢喜漫天雪”等诗句,对梅花给予了不同角度的赞美。这时,远在故乡的母亲总会打来电话说:“天气冷,要多加点衣服。”母亲的话,就像这冬天里的阳光,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腊月,就这样因为雪而美丽,因梅花而多彩,因为母亲的牵挂而温馨和幸福。
腊月,就是被农家小院里那熏腊肉的炊烟熏浓的岁月,就是被服装店里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点缀的岁月,就是被每一个漂泊者回家过年的匆匆脚步,踏得缠缠绵绵的岁月……
回乡记
每次回乡下老家,刚走进村口,我来不及看清楚村庄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便有一缕古老淳朴的民风微风般的拂面而来,让我一下子陶醉了。
老远看见几个小孩天真地跑来跑去,嬉戏游玩;老人围坐在院落坝里晒太阳,谈笑风生。随后小孩围着我,并用十分陌生的目光打量着我,我寻问前来招呼我的人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呀?”“这是李老三家的,哦,三十好几的人了,前些年出去打工才找上了个外地媳妇,现在儿子都这么大了!”随后,他便一一介绍着:“这是张老大的闺女,这是胡老幺的儿子……”我也随着介绍把糖一颗颗地塞给他们,小孩子一个个高兴地吃着糖,笑着跑走了。
随后,我边与乡亲说着话,边往家里赶。一会儿就到了家门口,我家那扇犹如古董般的老木门敞开着,院子里刚刚打扫过,我走进家门,父亲正提着斧子在劈柴,母亲正在厨房里做饭,我惊喜地喊了声:“妈!”母亲停下了正往灶膛里送柴火的手,转过身来,慢慢起身,我走了过去,母亲的泪哗啦啦地流了下来,但还是笑着说:“儿子,你回来了,妈好高兴的……”母亲话一出口,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妈,我前不久才回来看了你,现在又回来嘛!”“对,前不久才回来了的,我感觉你好久没回来似的。”我又走过去叫了声:“爸,我回来了!”父亲笑了,他龟裂的脸又黑又瘦,我从包里拿出香烟和酒给父亲,父亲摇了摇头指着腰间的汗烟锅说:“我还是抽这个吧,那纸烟抽着不过瘾,也瞎浪费!不过,酒还可以,让我也能尝尝‘洋酒’的味道,不然老是听王老头说,外面的酒就是比咱村里酿的老白干好喝呢!”
晚上,正好是幺婶杀年猪,她早早地跑来请我们一家去吃“刨猪汤”,当她一进门见我回来了说:“哟,你回来正好,今天幺婶杀年猪哟,不知是幺婶的运气好呢,还是你运气好,过会你去帮幺婶按按猪哟!”从她说这话中看得出,杀年猪对幺婶来说,不知有多高兴。待我去到幺婶家时,她的猪已经杀好了,只好帮着端凳子搬桌子,招呼着乡亲们坐,等着开席。不一会,大家便坐了满满的六桌,有说有笑,边喝酒边聊天。隔壁的李大爷端起酒对我说:“你在县城工作了这么多年了,也在城里面买了房子,我李大爷就是喜欢你这种有出息的人。来,我敬你一杯!”我端起酒说:“李大爷,我敬您老才对,干杯!”随后,王大叔、张二哥等都纷纷敬我酒,我都一一喝下,这下我真的喝得有些醉了,却让我醉得高兴,醉得幸福!
第二天,又是从小与我一起玩大的王三搬新房,我又早早地去了,帮着他搬才买来的新式家具,更帮着他招呼客人。老实巴交的王三,前年在镇里办的养殖培训班学习后,现在已在家里办起了养鸡场,成了全镇有名的养殖专业户。今天他搬新家,镇上和村里的领导都纷纷前来祝贺,我为的他的发迹感到高兴。随后,在酒桌上,只要有人敬酒。
也许是高兴,我也喝醉了,随后就歪歪倒倒地回到家里睡觉了。醒来后,我发现母亲一直坐在我的床边,她一看我醒了,心疼地说:“你要少喝点,喝多了要伤身体呀!”我说:“没事的!”母亲递一杯浓茶给我说:“喝点浓茶,能解酒哟!”我接过茶,慢慢地喝了起来,母亲却给我讲起了村里最近发生的事:从小和你玩的那个李四,上月去省城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干活,不小心从五楼上摔下来死了;村里的补锅匠,儿子儿媳出去打工后,就他一个人在家,半年前却死在自己家里好几天才被人们发现呢……母亲唏嘘了一声,又准备说。一旁的父亲一个劲翻白眼,不高兴地说:“儿子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你尽说些啥话嘛!”母亲这时才回过神说:“妈真是老糊涂了,是不该说这些话,说些好听的,你大姑家的那个小福子在外面做生意发了,人家娶了个外国媳妇回来,人挺好的,去年来咱家还买了好多东西呢。咱们村上准备要建个农家乐,听说还要请城里的专家来规划呢。瘫痪了多年的七叔前年突然能站起来了,腰板越来越直了……母亲说着这些高兴事越说越激动,我越听也似乎越开心!
随后,我走出家门,看见在那冬日阳光映照下的村庄里,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而忙碌着、高兴着、欢乐着。踏着不知是谁家里正播放着《常回家看看》那首歌曲的旋律,我十分惬意地在村子里转悠着,那村落里显得有些古老的小巷和新建的小洋楼,似乎让我感受到了村庄里近几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到处飘浮着歌声和笑声,似乎让我感受到了村里和蔼而温馨的氛围。随后,我认真地算计着那拔地而起的幢幢新式洋楼有多少座,我用心地丈量着新修的便民道有多长,我真实地感悟着欢乐农家的日子有多美……突然,不远处又传来一阵鞭炮声,听说是那个打了半辈子光棍的刘老大,在广东打了好几年工后,终于从外地带回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回家过年了。
没事我就去村里转转。可正好碰见李三婶赶了集回来,她走上前来十分热情地招呼我说:“你们回来啦!”我说:“是呀!李三婶,你去赶了集吧,李三叔身体好点了么?”李三婶说:“他这瘫痪病怎么得好,整天躺在床上要人侍候呢!”“你的儿子儿媳都出去打工了吧?”“是的,他们出去好多年了,只有每年过年才回来一次……”就这样,我和李三婶边说边走就到了她家门口,李三婶说什么也要我去她家坐坐。
在我去到她家时,李三婶热情地给我端凳子坐,可她家的凳子上似乎有灰土,我正想坐下,她忙给我擦了擦。随后,李三婶又从屋里用碗倒来茶递给我,我喝了一口,李三婶说:“喝点水,喝了我再给你倒。”听李三婶这么一说,我又喝了两口,李三婶笑了,笑得十分开心。李三婶要留我吃饭,我却婉言谢绝了。临走时,李三婶从屋里拿出半尼龙口袋土豆,还有几根莴笋说:“我们乡下的菜没淋化肥的,我知道你们城里人最喜欢。”我说:“谢谢李三婶,我明天才回去,还是下回再要吧。”李三婶说:“那好,就放在我这儿,你明天回城从这儿经过时,我再给你。”
回到家里,我想去帮母亲做饭,可母亲说什么也不让我帮忙,母亲说:“灶房里黑,你好不容易回次家,好好休息嘛!”母亲说得十分真切,父亲也在一旁说:“就是,你别去,你妈会弄得很好的。”听父母这么一说,我也只好坐下来休息了。母亲做好饭后,端上桌子上来,虽说母亲年纪大了,做的饭却很可口,我吃得很香。
下午,我说什么也要回县城,可父母坚决要留我在家住一晚,我不想让父母伤心,也就爽快地同意在家里住一晚,好好陪陪父母。整个下午,父亲没去干活,陪我着喝茶聊天,母亲也十分开心地将屋里她认为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我吃,真是离家久了便是客呀!
第二天,我准备回县城时,突然八婆跑来请我们去她家吃午饭,说今天是她小孙子的生日。盛情难却,我只好去八婆家吃完午饭再走了。我根据农村的风俗,也送了八婆的小孙子一个红包,令八婆十分高兴。在我要走时,八婆给我包上几包油炸的苏肉,清炖的猪脚,还有一包大片大片的肥肉……我说什么也不要,但八婆硬要给我们装进包里,不然就好像认为我们看不起她似的,没办法我只好收下,八婆这才笑了。
在我们出门时,母亲也装了半麻袋红苕,说:“听说城里的红苕也要好几毛钱一斤,今年我这红苕是没淋化肥的,吃了对你们身体有好处的。”我说什么也不要,母亲似乎有些生气了:“这可是我和你爸辛辛苦苦种的,拿给你还不要,要是外人我还不给呢。”我马上接过母亲手中的红苕说:“好的,我要,那我就带走了哟!”母亲看着我提着红苕,高兴地送我好远好远。
在路过李三婶家门前时,看见李三婶早就在那儿等着,她看见我们来了,高兴地说:“我以为你今天上午要回去,我连活儿都没出去做,一直在等你,等到了这半下午了,终于等到你了。好,我帮你送上车吧!”我听后十分感动,却不知说什么好。李三婶坚决要帮我把东西提着送上车,等我们上车把东西放好后,李三婶才转身回去,说她还要去地里弄猪食呢。
我透过车窗,看到李三婶连走带跑的身影,我的眼睛湿润了,仿佛我带走的不仅仅是土豆、红苕和莴笋等几毛钱一斤的菜,而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更是一片浓浓的乡情!
树的诉说
一
记得在我老家的村口也有一棵桂花树,不知是哪时栽的,但看起来那大大的树很有一些历史,听爷爷说这树比老屋还要老,老得就像我记忆中的爷爷一样,发皱的树皮就像爷爷的脸,饱经岁月的沧桑。那逐年枯萎的树枝,就像一个老人放下了一些琐事,显得格外的轻松而悠闲。在春风中,那枯去的枝条上又长出新枝,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这棵树似乎一直这么高大而茂盛。
桂花树在每年开春后都要长出一些新叶,小鸟总是躲在枝叶间,欢飞跳跃唱个不停。尤其是秋天,更是显出桂花树的特色,微风送来阵阵清香,我便跑去老屋后面的桂花树下细细观看,只见树上的枝头簇拥着一串串嫩黄色、金黄色,甚至是橘红色的桂花了,我十分高兴地叫道:“桂花开了,桂花开了!”爷爷也高兴地来到树下,看着开得艳丽的桂花,闻着桂花的芳香,也开心地笑着。
小时候,母亲每次从这条路去赶集,我们几兄妹便在这棵树下等着母亲回来。还嘻嘻哈哈地捉迷藏,围着树笑着、跑着,跑累了便在树下坐着,等着母亲。等来等去,还是不见母亲回来,估计母亲亲手编的竹筐还没卖出去,等着等着就靠在树干上睡着了。待母亲沿着那条弯曲的小路回来后,把我们叫醒,拿出为我们买回的“棒棒糖”给我们,我们便拉着母亲的手,一边吃着甜甜的糖一边往家里走去,那种情景是多么让人难忘。那时,村口的那棵桂花树似乎成了我们心中的依靠,更像母亲一样慈祥,凡母亲有事出去了不在家时,只要来到这棵树下,就像在母亲身边一样快乐无比。
后来,我们几兄妹都已长大成人,都像鸟儿一样四处“飞走”,分别去到不同的城市打工,由于路途较远,他们都很少回家。我住在家乡的县城,什么年节时,母亲唯一期望的是我能回家,每一次家进村时,总看见母亲拄着拐棍在村口的那棵桂花树下,默默地望着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由于母亲眼睛不好,每次我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看见了母亲,可她却看不见我,只有在我走到她身前,她才会看见我,这时的母亲像个孩子似的高兴得不得了,拉着我的手向家里走去。
那年,村里刚修了公路,因为方便我就经常回家,这棵桂花树下总有母亲守望的身影。在这棵树下,小时候的我们守望赶集的母亲时,总能给我们希望与惊喜。可如今我们都在外忙碌奔波,有时一年半年才能回一次家,不知让在这棵树下守望的母亲,每每在守望之余是高兴或是失望?似乎只有树才真正理解母亲此时的心情,只有树上的鸟儿的欢叫声,才能带给母亲无比的欣慰。
这时,村口的那棵桂花树,似乎又成了母亲心中的依靠。她是否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在我们外出打工没在家时,只要来到这棵树下,就像我们在她身边一样高兴。我每次回家后,在第二天回城上班时,母亲总要送我到村口的那棵树下,望着那棵高高挺立的桂花树,对我说:“男子汉就要像这树一样,顶天立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母亲的话,我牢牢地记在心里。每次我都叮嘱母亲说:“以后别在这儿等我了,我会经常回来看望您的!”母亲笑了说:“行,你就放心去城里上班吧!”
然而,我每次回家时,都照样地远远地看见母亲站在那棵桂花树下,望着那条公路,望着那从身边来来去去的车辆。我似乎这才知道母亲不光是在过年过节,知道我要回来时才来这儿等的,而是几乎天天都在这儿守望着、期盼着,有时她知道我今天是不会回家的,但她依然在这儿守望着,期盼着,似乎只有守望与期盼才能带给她欢乐与希望。
好多年过去了,爷爷早已去世了,在县城工作的我早已把父母接到了县城生活,老家的房屋因为没人住,慢慢就被日晒雨淋垮了,只剩下一片废墟。父亲时常牵挂着老家那棵曾经给我们带来欢乐的桂花树,它在乡下就像一位老人似的守望着孤独,守望着寂寞,守望着那片废墟,他多不忍心呀!更让父亲担心的是那棵桂花树,会不会枯死呢?有一天,父亲回老家正好碰见一位收购各种珍贵树的商贩,父亲把他领去老家,商贩看了看树后,问道:“你这棵树要多少钱?”父亲说:“随便你拿?”“那就给你200元吧。”“好,但我要问问,你这棵买去栽在哪里呀?”商贩笑笑说:“不知你这棵树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我买去就是把它栽到新修的镇政府大院里,有专人浇水专人管护哟!”父亲一听,从心底里为这棵高兴呢,他说:“那好,我就只要100元吧!”小商贩看了看父亲似乎不理解,但他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棵桂花树果真像商贩说的那样,确实移栽到了新修的镇政府大院里。父亲记得那棵桂花树,也时常牵挂着那棵树,他每次回乡下老家时,在镇上下车后总要去政府大院里看看那棵树。那树被栽在政府大院的一个大花台里,花台的四周是用花瓷砖砌成的,花台里面堆有厚厚的土,那棵桂花树栽在了大花台的中央,四周还栽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在这儿显得特别有精神,也显得特别的高贵。还有专人为它浇水、松土和上肥,父亲看到这里十分高兴也十分放心,他回来后一直都在夸那棵桂花树有出息了。
第二年的秋天,父亲又去镇政府看那棵树,只见那树长得枝繁叶茂,而且在这桂花开放的时节,桂花树显得婀娜多姿,更是雍容华贵。那一串串开在树上的桂花星星点点地挂在茂盛的枝叶间,像千百个小孩子在乐园里打闹,有的躲在墨绿色的叶子下面,有的藏在枝叶的缝隙间,有的仰着身子,有的就干脆在枝头横斜逸出,露出一个个小脑袋儿,还对我眨眨眼睛,真美、真香!
父亲见到这情景,心中更有说不出的喜悦。这棵桂花树就一直点缀着父亲的微笑,也时常引出了我们全家的欢乐话题。这样,又是几年过去了,父亲再去看那棵桂花树,镇政府大院里的桂花树不见了,替代它的却不知是从哪里弄来的一棵大黄桷树。父亲急了,他忙去向前来为树浇水的人打听,才知道这棵桂花树是被移栽到刚修好的县城里的休闲娱乐广场上了。
父亲连夜赶到县城,急忙跑去新修的休闲娱乐广场,果然就在广场上看到了那棵桂花树,这儿的花台更大,整个大花台边似乎是用花岗石砌成的,在夜幕中,在五光十色的路灯的照耀下,远远看去还闪闪发光,给人一种高贵华丽的感觉。可栽在里面的那棵桂花树,却显得没精打采的,树干上还挂着给桂花树输水的瓶子,看得出来管护的人也非常的细心。父亲想:这棵树也许是才栽上,可能过段时间树就会成活的。可一天一天过去了,这棵树依然不见成活的样子,相反地还在一天天枯萎。后来真如父亲所料,桂花树叶落枝枯快死了,正在父亲看着这棵树急得直掉泪时,只见那棵快死的桂花树被人挖出来,装在车上准备运走。父亲问道:“请问你们将这棵树运到哪儿去,又卖到哪儿去栽呀?”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棵树都快死了,还能卖出去么,只能运去扔掉让老百姓拿去当柴烧了!”最后,父亲出钱买下这棵树,请车运回了老家,还请人将树仍栽到老屋后面原来种树的地方。
冬去春来,这棵快死的桂花树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那干枯的树干上还长出了新芽。又是好多年过去了,那棵桂花树依然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年秋天,那树的枝头又簇拥着一串串嫩黄色、金黄色,美丽而迷人的桂花,那沁人心脾的桂花芳香,在山乡里飘溢,点缀着山里人欢乐的笑声,映透着山里人收获的欢愉……
二
尤其是我在远离家乡去外地打工时,我更喜欢桂花树,因为桂花树让我感到亲切。在从我的租赁房到厂里的那段路上,就有一棵仿佛跟故乡院内一样大的桂花树。
刚来的那阵子,我在沿街离厂较近的地方去租房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我便沿着公路一路问去,直到走到小镇的边缘处,才终于租到一间小屋。这样,这段路就成了我每天必经之路。来来去去,从陌生到熟悉,这段路上的风物,早已映现于脑际。
这段路上的车辆特别多,那接二连三的汽车,像一幅流动的画面,远处的田野与近处的楼房形成一静一动的意象。我独自走在公路上,总去想象着厂里与家里的事情,为生计思虑。常常被汽车那刺耳的喇叭声,把我从沉思中惊醒。猛然间,我习惯性地抬起头去看看路边的桂花树,那沉思的神情依然神态自若,若无其事地沐浴在暖暖的春光中,似在含笑又是在轻吟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句。有时,我发现树就是悬挂在路边的日历。春秋的交替,季节的变换,只有从桂花树下路过时才看见那刚长出的新芽一天又一天地变得嫩绿,长成了能挡荫遮阳的大绿伞时,才知道已到了炎热的夏天。
去年的夏天跟今年的夏天没有两样,待那绿叶变黄变枯后,随风飘落,才知又是一个秋天了,这是一个充满收获充满希望的秋天,似乎闻到了故乡山菊花的芳香,和田野飘来的阵阵稻香。当那棵树变得光秃秃的,像一个男子汉般裸露筋骨时,我想,冬天又来临了。在这冬天母亲又会寄来包裹与嘱咐:“天冷了,要注意加衣。”我会用它去温暖整整一个冬季。转眼间,又是春暖花开,树上又长出了新芽,却孕育着我的希望和梦想。
可冬去春来,那棵桂花树上的桂花早已谢了,但叶子仍然是绿的。有一天,我看见几个人在用刀砍下树的枝干,还有人站在旁边指挥,这根该砍,那根该砍,还说只要那些伸到旁边房子上的枝干都砍掉,仿佛树的自由伸展,就是一种过错,就遭来房主人对它的怨恨。上面的人就挥刀砍一通,一个时辰下来,树就只剩下些残枝和大半截树干了,我心中不解,为什么这棵树也要惨遭如此厄运?似乎看到那棵伤痕累累的树,在冬天里那双愤怒与无奈的眼睛,还似乎听见了树在轻轻地呻吟……我站在门前,只无言地对视着那棵树。
又在来年开春后,那棵树又对生命充满着无比的信心,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在被砍掉的枝干处长出了几许小枝条,枝条上长出了无数新叶,一天一天地,那棵树又显现了蓬勃生机,鸟儿又飞来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小鸟也喜欢上它的那种顽强的精神。
后来,我通过写作改变了命运,又回到了家乡县城工作。多年来,我在城里像一根稻草一样居无定所,多么期盼在城里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前几年,我终于梦想成真,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那幢幢水泥和钢筋铸就的小区里,有一棵桂花树跟新栽的许多树和花草一样,来到了这个新建的小区,给这里增添了一丝情韵和绿意,更成为小区里的一道风景。
没有人去追问这棵桂花树是从哪里搬来的,也没有人知道它以前经历过些什么?说不准它也跟我一样,出生在乡下,生长在乡间,沐浴过乡下淳朴的乡风,感受过耕种收获的欢愉,最后却不经意就来到了城市,在城市里像我一样居无定所地漂泊过,最后终于来到了这里。这棵树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与它同时移栽过来的树中,有的因不适应这里的环境而枯死,有的即使活下来也懒洋洋地生长。而这棵树,却很快成活了,而且长得很茂盛。
去年开春,这棵桂花树跟其他树木一样,那光秃秃的枝丫间,悄悄地冒出嫩芽,不久就长满了一树新叶,整棵树也变得绿绿的,给小区里增添了一道春天的美景。于是,小区里的人们纷纷来到那棵树下,在椅子上坐坐,在小区里走,或说或笑,心里十分舒畅;一些老人在树下的石桌上下棋聊天,其乐融融;小孩们在树下玩耍,你追我跑、蹦蹦跳跳,快乐无比。
因为我家住在二楼,我的窗口恰恰对着那棵树,对那树更是情有独钟。每天早上起来,推开窗子,第一眼就看见那棵树,树叶似乎在风中摆动,一滴滴露珠从叶尖上滴落,鸟儿在树上飞来跳去,不时唱着好听的歌;高兴时,我站在窗口看看树,树就像一个知己懂我似的向我微笑;疲倦时,我也抬头去看看窗外的树,树那轻松的样子、淡然的姿势,让我羡慕,我便放下手中忙不完的事,去到小区外走走,一切都会变得轻松快乐。
那桂花树就像没被搬动、没被移栽过一样,整天生活得自由自在。那被截过的枝干上却长出新的枝条,那看似被修整过的树,又长出它自己的形状,在绿叶的点缀下,树显得特别的茂盛、高大、粗壮、蓊郁,树冠张开,如巨大的伞,凡覆盖之处,都变成了一片绿荫,给人一片清凉。阳光从树丫间穿过,落在地上却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细碎、精美、大气。树上的每一枚叶,都似乎是一只调皮的眼,一颗流溢着绿光的星。
三
有一天,乡下的父亲来到城里,当他走近小区时,第一眼就认出了这棵桂花树,就是我们乡下村口的那棵,因为这棵树伴着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伴随他春种秋收,也与他一样经历过岁月的风风雨雨,知晓他心中喜怒哀乐。我问父亲真的是我们村口那棵树么?父亲肯定地回答说,没错,就是那棵桂花树,因为我一看见它,就感到特别亲切。最后,父亲告诉我,因为前几年村里修建农民新村,开发商选好了那一片地,那棵桂花树就在那片地的中间,先前大家说好的,在修建时要保留那棵树,可在具体施工时,那棵树就被人悄悄地挖走了,后来就不知去向。
一直是上午来下午就忙着回去的父亲,这次却破例在我家住了几天。每天他都去到楼下的那棵桂花树下,坐坐、走走、看看,仿佛在这陌生的城市里,他见到了一位久别的老朋友一样,总有一些说不完的话,总有一些难以言表的欢愉。临走时,他还在这棵树下站立了好一阵,真有点难舍难分。我真不知道,父亲对这棵树为什么有如此深的感情,也许是在乡下那孤独艰苦的日子里,只这棵树最懂他心中的甜和苦,也只有他最懂树的欢与乐,这棵树就是他精神的支撑。
在知道这棵桂花树的来历后,我对这棵树更充满了感情。我每天上下班都经过它,它就像是一位朋友或亲人,总是慈祥地目送着我出门,用亲切的微笑迎接我回家。在这座城市里,似乎因为它而让我有了家的感觉。尽管这棵树是生活在城市,但它对城市里的花红酒绿、物欲横流,却丝毫不动心。有时一辆豪车开进来,有意展示般地停在它身边,不知迎来小区里多少人羡慕的目光,树却只一笑了之;有时一个大老板喝了酒坐在这里,口中不停地大声说着他挣了多少钱,就是小区里所有的人都听见了,树也像没听见一样,依然快乐地生活在属于它自己的世界中。
在与城里移栽来的其他高贵的树相比,这棵桂花树也太普通了。正因它普通,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别人赋予它更多的意义而困惑,所以它生活得有滋有味。它虽然离开了故土,来到这个喧嚣的城市,但它仍静静地长生,仍实实在在地生活,没有变成供人欣赏的花,更没有变成随风倒的草,树完全靠它自己。根在地下蔓延,无所拘囿,枝在空中伸展,毫无顾忌。从容、淡然,以它自己的方式生长着,真实而深刻,粗犷而大气。
每到早上或晚上,人们纷纷来到那棵树下,坐坐、走走、说说、笑笑,也有一群老年人在那跳健身舞,在动听的音乐声中,树似乎也在微风中舞动着;在周末,一群孩子拿着书来到树下,清晨的小区里读书声特别的嘹亮。在暖暖的阳光下,一对对情侣也来到那棵树下,开心地聊天漫步。而我,更是与这棵树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有了这棵树,我的生活充满了梦想和阳光。
春天的气息
当人们还停留在丝丝寒意中,春天就悄悄地来了。在那不经意间,春天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家伙,从日历表上欢快地“蹦”了出来,让人们的眼前一亮,心底里一下子就变得热乎乎的,脸颊顿时变得红红的,梦境中充满着无尽的向往,眉宇间流露出无限的喜悦之情,高兴地说一声:“啊,又是春天了!”
北宋诗人秦观在《春日》诗中写道:“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于是,初春便被一场细细的小雨,浸润得有滋有味,描绘得有色有声。瞧,那雨后的庭院,在晨雾薄笼中,也充满着春的灵气;那静卧的蔷薇,在白雾清露中,也满含春的柔情,变得娇艳妩媚。春天,就这样存放在人们的心底里,萌芽在人们的想象中。人们在相互的问候中,每一句话里都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每一个微笑中,都绽放着春天的美丽。那院前光秃秃的树梢上,嫩嫩的新芽似乎正在一个劲地往上冒;那解冻的河面上,似乎又飘荡出淳朴而浑厚的歌声;那一条条弯曲的小道上,又开始晃动着奔忙的身影……
那沉睡了一冬的水田里,农人打着牛走过,一行行散发着泥土味的诗句,就从初春那美好的意境里,飘了出来;那弯曲缠绵的乡间小道上,恋人相依相偎,踏青的脚步,在初春那浓浓的气息里,构成浪漫的风景;村口那一条清澈透明的小河边,女人们用爽朗的笑声,将初春描绘得淋漓尽致……那小桥流水旁,那古道芳草边,那宽阔平坦的公路上,那高楼林立的闹市里,都无不留下初春的问候语,留下初春的脚步声……
一个周末,我拒绝了朋友的相邀去周边某风景区游玩,却回到乡下老家去。吃了早饭,我准备去山坡上走走,正想下地干活的父亲却说:“坡上的路不好走,还是我陪你去转转吧。”于是,在这暖暖的春阳下,我和父亲沿着老家院前的小路,慢慢地走去那片田野,虽然路边杂草丛生,但那条曾留下祖辈们耕种收获的足迹和撒下我童年欢乐时光的小路,仍是那么的熟悉,透过草丛仍看见小路弯弯曲曲的一直向山顶延伸。父亲说:“这条小路没人走了,几乎荒得没路了。”我说:“那坡上的果园呢,还有人承包么?”“没有,荒了多年了,因为现在山里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哟。”
随着父亲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我似乎明白了他对这片土和这坡上的果园那深厚的感情。我们继续往前走,一步一步地在杂草丛生的路上走着。夹着草香和花香的风,在我惊喜的脸上不停地晃来晃去,也让父亲那被风霜吹打得皱巴巴的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笑容。记得小时候,春天我几乎天天都在“踏青”,早上牵着牛向山坡上走去,青草总是散发出迷人的气息,小鸟在树上翻飞,露珠从树叶尖上滴落的声音特别清脆。牛似乎不懂得感受这春天的气息,而只顾一个劲地啃着青青的草,我便与一同放牛的小伙伴在山间奔跑、游玩、打闹……仿佛这山上的树任凭我们攀爬,这山上的石头成了我们的玩具,这山上的花和草时时编织着我们的梦境。
一会儿我们就走到了山坡上,山坡上大片大片的草坪不见了,多年前就变成了果园,这片果园曾经给村里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后来承包给了一户村民,现在那村民也举家外出打工了,就再没人承包和管理了。那大片大片快老去的橘树被杂草淹没,春天的气息也深深地感染着这些树和草,光秃秃的树上也长出了新叶,青青的草也让这里变得生机盎然。父亲坐在果园旁边,看着果园里的树,叹息不已地说:“哎,多好的一片果园呀,如今却荒成这样了,多可惜哟!”我也坐下,不是跟着父亲去感叹,却悠然自得地看着远处,轻松自然地欣赏着春天的美。这时的春天,在人们那下地时匆忙的脚步中,在人们那播种时满含希望的笑容里,在人们那出门时充满梦想的目光中,变得羞怯又腼腆,变得抽象又具体,变得含蓄又深沉,变得清新又缠绵。老人坐在宽宽的院坝里,在那暖暖的太阳光下,晾晒着一冬来的微笑;年轻人却下到地里,去播撒希望与梦境;正在青春萌动的少男少女,却跑去小河边或者山野上,追寻阳光般如醉如痴的梦幻!爽朗的笑声,欢快的歌声,总在山上山下,田块土里回荡着,似乎是在奏响一首春天的交响乐。那缭绕山间的白雾,也笑成了一片金灿灿的阳光;那绕小山村流过的小溪,也改往日的沉默,而唱起了“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的歌儿;那一片沉寂了一冬的原野,也在农人锄头的挥舞中,吟诵着比诗还美,比诗还深刻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农谚;那躲在林间的小鸟,也在用另一种更加形象更加含蓄的语言,吟咏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或者“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的诗句。
或许是昨夜那一场春雨的浸润,或许是今天那灿烂阳光的照耀,到处都是开得绚丽多彩的花朵,红红的樱花、鲜艳的桃花、雪白的李花、金黄的油菜花……到都处飘溢着醉人的馨香。一缕缕花香飘溢,让我为之一振,仿佛远离了喧嚣,找到一片静寂而美丽的心灵栖息地,尽情地陶醉在这三月的美景中。
记得小时候,在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我常与小伙伴一起,在那开得十分美丽的花丛中奔跑、打闹,在村前的那片油菜花里游玩、捉迷藏,顽皮的我却掐一把黄黄的油菜花瓣,洒在了一个女孩头上和身上,我想她一定要生气的,可她却反而高兴地笑了起来说:“好香,好香的三月哟!”从此,我似乎就记住了她这句话。仿佛我关于她的每一个梦境都有着花的美丽,我每一次在梦里对她的追逐都飘着花的幽香。
尤其是那一大片田里的油菜花,开得金灿烂的,远远看去金黄金黄的一片,在绿色的田块间像一幅黄绿相映,绿水相依的山水画。仿佛天空、房屋、沟渠、树林、山坡、公路都染上了一层金黄色,就连那行色匆匆的人,脸庞也是金黄色的。不远处,一群男孩女孩在油菜花地里玩耍、打闹、追逐,似乎打破了我有点凝固的思绪,猛一转身,一股浓浓的油菜花香,醉了我记忆中那天真烂漫的童年。
我闲坐了一会,眼睛被眼前的鲜花映透着,心灵被这春天的美景点缀着。我站起身,十分惬意地伸了个懒腰,准备离去时,突然又从不远处飘来一股淡淡的、清新的、还夹着汗水味的芳香,我抬眼望去,一个农人正赶着耕牛朝田野奔去,伴着吆喝声、欢乐声,粗犷地踏着春的节奏,一铧一铧地犁过沉睡了一冬的田野,田块苏醒了,一缕缕充满着泥土味的芳香,在田野里飘散开去,似乎比花香还要香,比花香还要醉人。
在春天里,除了花香,我更喜欢青草那淡淡的香味。虽然青草没有松的挺拔和高傲,没有鲜花的艳丽和芬芳,更没有人在意它的存在,而它却以一种低姿态的方式生存,从来不和任何身边的花朵争宠,不嫌弃土地的贫瘠,也不管是在高山上或悬崖下,在田野里或庄稼苗的夹缝中,甚至在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里,它都在默默地生长。正如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的词中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在众多植物中,也许青草离泥土最近,最能感受到土地的肥沃。因此,它的血液里流淌着大地的质朴,它的身体里浸透着山里人勤劳的性格,它身上飘浮着庄稼和青菜的馨香。虽然,它的这种朴实得似乎被人遗忘的香味,没有雍容华贵的牡丹那般醉人,没有亭亭玉立的荷花那么淡雅,没有素雅纯洁的兰花那么芬芳,也没有火红娇艳的玫瑰那么浓烈……但它那淡淡的清香,却充满着乡村的气息。
青草的芳香最让牛陶醉,是青青的草养育着一头头像山里人一样能支撑起负重生活的牛,在牛走过的地方总会长出一些青青的草来,在有青草生长的地方也会长出一些庄稼和粮食,就是这些庄稼和粮食喂养着山里人的欢歌和笑语……朴素得跟牛一样忠实于土地的青草,坚强得跟山里人一样一切困难压不倒的青草,不管是在冰雪覆盖中,或是在霜风吹打里,它总是以惊人的生命力,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在来年的春天又焕发出蓬勃生机。
青草就这样默默无闻地以它那独特的方式,不管是在田边土坎或是在山坡空地,它不像花那样尽情地展示自己,而是用一冬储存的力量,一冬积蓄的希望,让自己在这美丽的春天长出青青的梦境般的嫩叶。每一片叶子都浸透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每一片新叶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正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的那样:“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从不向人们炫耀,只默默地为大地吐绿,为春天添彩!
好一派迷人的春天景象啊。远处高高耸立的群山,连绵起伏,青松屹立,巨石微露,绿缎铺盖。山间翠竹清秀挺拔,围山而立,生生不息。这种境界仿佛让我回到了充满梦想的读书时光,那时放学后就上坡割牛草,每到这坡上总是喜欢坐在这里,远远地望去,想象着一个偷偷走进心里的姑娘,这时的春天简直就是诗,那山间飘浮的不是雾而是梦。父亲说:“现在村里大多都外出打工,打工当然能挣钱,但在家承包果园也能挣钱呀。”父亲指着山那边说:“你看,从小和你一起长大的大狗,在外打工几年后,回家承包了那一片土地,也搞起了农家乐,人家不也照样发财么?”
这时,我赶忙向那边的山下望去。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清风徐来,青青的麦苗,油绿发亮,碧绿的海洋微波荡漾。万绿丛中,盛开着一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鹅黄色的小花,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一簇簇,一片片,金灿灿的,如同绿毯之上铺上一层天然的金粉末儿。我问父亲:“那油菜花地,是他承包的吧?”父亲说:“就是,他就是利用这一片油菜花地,来招揽生意,每到春天油菜花开了后,来这儿玩的人很多,他的农家乐生意就火起来,你说他这不是在挣钱么?”
随后,我们又沿着山路去到他的农家乐,只见来这儿玩的人很多,还有的在这儿吃住呢。我走进他这幢崭新的小洋楼,一位姑娘问我是吃还是住,我说我是来找大狗的,她笑了说:“你找我们老板呀,他去县城办事了。”原来,这是他在村里请的服务员,我便走出了他的小院,去到了他院前的油菜田边,小心地钻进油菜花丛中,尽情地感受一下留在记忆里的小时候的欢乐和开心,再弯下腰来凑近花朵连吸几口,花粉轻沾,香气扑鼻。
我对父亲说:“大狗好像没读多少书,那年他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就辍学去深圳打工了,如今却回乡发展,这条路他走对了,也是为今天的打工仔树立了榜样。”父亲说:“是的,凡提起大狗,不知有多少人夸奖他,也有很多人效仿他,本村的李四娃也回家来承包鱼塘养鱼;邻村的田菊花,也回家正在修养鸡场,准备养鸡了哟!”
听父亲这么一说,我感到又惊又喜,惊的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仔回乡创业的故事,不是只能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喜的是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就在眼前而且就在我的老家。在这暖暖的阳光下,我和父亲沿着美丽的田野走去,那蜿蜒的小河环绕山村而过,撒下一路潺潺的流水声,如一首欢快的山歌点缀着山村。阵阵春风吹来,柳树的绿裙在春风的吹拂下迈动着舞步,精灵般的翠叶娇滴滴,如同一群少女们对镜梳理着柔美的秀发,这一切又让我回想起童年的憧憬和梦境。
此时,我似乎真正地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春天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