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5章 路途悟道

乐园 作者:谢宁生主编


第05章 路途悟道

从日喀则开始,我们向中尼边境的樟木进发。地理的分割以聂拉木县城为界,两边呈现了炯然不同的风格。

聂拉木以南是南方的亚热带风光,聂拉木以北是西北旷野的风格。童山峻岭有上白云环绕,下有大江的支流相伴而行,不时有雨,江水稍涨,不时晴朗,水流平缓,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拐弯流走了。苍苍茫茫的大山和无垠延展的达坂和戈壁上,零零星星地散布着牧民的居点。在这样的原野上奔驰,心灵承受着煎熬,心里渴望着绿色和滚滚的浓云,不时别致的雪峰、山峦也无法激起内心的激情。

我想着:人的激情和灵性也许就是在平常的工作、重复的生活中消磨。也许体会了幸福和成就,但是琐碎而繁杂的事务,让人的创造精神、冲锋精神逐渐磨灭、丧失。爱情、事业也是如此,从平凡无奇的重复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引力。如同这无尽的奔驰,让我的内心焦虑着、期待着,但是又不断前进着、努力着,总想着远方——远方必定有美丽的景致。这层信念如西藏的佛原,鼓励着、招唤着我们向前。

我由衷地敬服高原的人们,在艰苦的物质文化环境中,信仰越发赤诚,信念越发坚定,他们代代相传,努力建设美丽的家园。也许正是这种艰苦,激发着他们的创造精神。

在这万佛的境地,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有佛性。我们嘲笑他们信仰愚昧的同时,是不是扪心自问:我们的信仰是什么?为什么他们愿意为信仰献上一生的艰辛、数辈人的血汗,以致无数人的生命?而我们有人在福足的生活中,不愿付出哪怕是一点心意,还在不择手段地攫取?我们的信仰哪去了?

有人以为信仰的基石本是虚无,那是物理主义者“小狗转圈”的误区。要想想还是:人活着需要信念、希望支撑——难道他们信仰的“香巴拉”不是一种信念和希望?

幸福的生活中,我们丧失了扞卫家园的铁血——宗山抗英城堡的历史让我感受了保家卫国的惨烈和伟大。

幸福的生活中,我们抛却了创造,丧失了原本执着的信念和创造的毅力。我们不再珍惜幸福本身,而追求打发内心恐惶的享受,追求填充空虚精神的物质和文化的消谴。

追溯历史岁月让人感到,艰苦的生活可以激发斗志,充实的事业能够强化追求,接力式的成功会强化信念。有的信仰也许是一种愚昧,但为信仰不懈奋斗创造的价值不是愚昧。读书是一种方式,求知却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破万卷书那是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智慧,对自己有启发也会有创新;但行万里路,却是一种真切体味世界况味并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两者相互修正目标和方法,有机结合构成知行合一。

不断地感知万事万物,不断地改造一事一物。这需要脚踏实地的作风又不拘泥于当下,应立足现在,继续向前。毕竟,美好的风景在远方。

看着朝圣的信徒一步一叩,三万三千六百个起伏的诚心,感动着上苍,他们虔诚的祈求的是什么?实际就是一种精神,中国佛教文化中一直弘扬的“心诚则灵”。

另一种信徒也值得让人敬佩——公安民警和边防战士。他们立足高原,守护平安和谐,保障稳定和畅通。他们登记检查、限速接力、日巡夜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难道不是一种信仰的坚守?为什么这条天路上惨烈的车祸较少?就是他们的坚守。他们只罚赶路者时间,不罚金钱,他们不追求物质创收,只限制超速行车,这同样是一种对平安的信仰甚至是方法——执着的守候与执着的朝拜有一种精神上的共性,但是他们又超越了信徒个人的信念和目的,追求的是万家的平安和团圆、安全畅通的大有境界,这真是一种新的天路精神,是这种精神保障了天路的平安。

在这万佛的原野,护佑平安的有精神上的佛,而且有一批平安的精神的化身——神佛的护佑通过信仰拨正信徒的思想,卫士的护佑是通过规范端正人们的行为,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是这片土地平安美好的保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