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感知·感恩·感言
郑勇军
我1984年考入杭州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恩师谢瑞淡先生是我的第一位专业课授课老师,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经济学启蒙老师。本科毕业后,我考取本系的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师从谢先生和林圣学先生。谢先生是对我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影响最大的恩师之一。先生在离休之后,仍振奋余生,笔耕不止,写了大量记载自己人生、家庭、老师、友朋以及剖析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文章,在近九秩之年将这些文章汇编成书。嘱我为之写篇感言。这既让我深感荣幸,又不免有些惶恐。我是师从先生时间最长的学生之一,深知这本文集对先生的重要性,我也就暂时把中国式的谦逊抛开,不再纠结于是否有资格写感言这一问题了。
我出生在偏僻的小山村,从小与大山为伴。在上大学之前,走得最远的地方是武义小县城。刚来到杭州的时候,仿佛是来到了另一个星球。在上高中政治课程时学过一些与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点点滴滴知识,知道掌握这一专业知识对改变家乡贫穷面貌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本科专业上首选了政治经济学。尽管如此,我真正了解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是听了先生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之后。能够在刚进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听到先生精彩的授课,对我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这实乃一生中的幸事之一。先生站在讲台上,讲起课来总是充满激情,声音洪亮,掷地有声;先生剖析问题总是实事求是,观点鲜明,从不含糊;先生在与我们一起探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时,总是能根据自己在探亲美国时的所见所闻,生动、客观地描述真实的美国。先生的授课风格和思维方式至今仍影响着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师从先生攻读硕士学位之后,有了更多的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先生,聆听先生的教诲。先生治学甚严,对我们写的论文逐句地念,逐字地改,要求我们每写一句话,都要识别出哪个字或词是多余的,同一句中不能出现同一个词,等等。这些教诲让我受益至今。在我帮助学生修改论文时,我时常把这一故事讲给学生听,告诫学生在写文章时要像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所教诲的那样“惜字如金”,力求用词精炼,表达准确。
每次拜访,先生与我们交流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学问,还有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特别是先生离休之后,还是处处为我们学生和晚辈着想,时常让我们感受先生对我们的关爱。每次约见先生,先生总是尽量婉拒,原因是体恤我们的工作繁忙。甚至先生生病住院,也尽量隐瞒,原因还是体恤我们的工作繁忙。但先生只要身体许可,每年都要盛情邀请我们研究生共聚晚宴,很少间断。每次见面,先生对我们吩咐最多的是注意身体健康,还让我们别为他担心、分心。对远离父母的我们来说,这种真挚的爱,胜似父爱。
先生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擅长桥牌、围棋、象棋和京剧,离休之后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先生特别爱好古典文学,具有很扎实的古汉语基础,善文能诗,谙练联对。先生多次与我们学生提起,他的真正爱好是文学。先生所拥有的广博知识、广泛爱好、淡泊坦诚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一批又一批学生。近几天,看了先生记叙自己人生经历的自序和文稿,让我又一次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先生。我相信,这本由沧桑风雨几近90年的老人所写文章整理出版的文集,会让我们晚辈了解更多的历史,会对我们晚辈有很多启迪。
读先生的文集,了解先生大半世纪的人生经历,感知先生可贵的思想和品格;读先生的文集,回忆先生对我20多年的教诲,感恩先生无私的关爱和鼓励。作为晚辈和学生,借文集出版之际,通过写读后感言,再次真诚地感谢先生的教诲,衷心祝愿先生健康幸福,长命百岁!
学生:郑勇军
2010年11月9日
(作者: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院长、教授、浙江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