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早年从军

许历农的大是大非 作者:纪欣


第一章 早年从军

1937年从军参加抗日战争

许历农曾以“十六从军征,六十始得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形容他的军旅生活。

许历农是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从军的。蒋中正在“庐山讲话”中说:“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地不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的决心,纵使战至一枪一兵,中国也绝不停止抗战”,激发了全国青年热血沸腾,许历农响应号召,怀着满腔热血,毅然从军。

许历农认为,抗战应该从日军1931年入侵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1925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给日本天皇的奏折说“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虽然日本人不承认有“田中奏折”,但日本侵略中国就是按照“田中奏折”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的。

许历农从军时,陆军官校为因应前线初级干部伤亡补充的需求,在各战区都设有分校,在校时间也减缩为一年半。他投考的是设立在第三战区的第三分校,校址在赣南瑞金,设备相当简陋,在校期间只学习了初级军官的基本战术、战斗技能,但确实养成了军人刻苦耐劳、冒险犯难、绝对服从命令的习性。许历农1939年夏季入学,1940年底就自军校第16期毕业分发了。

许历农毕业后,被分发至陆军第25军(军辖40师、52师、108师三个师)。军部和108师都是由东北军编成的,作风保守,资深军官多半是东北讲武堂毕业的,在他们之前很少有黄埔学生,因此对黄埔毕业学生相当排斥。许历农说:“幸好我被留在军部参谋处,那里作风比较文明,受到的影响较少。”

许历农分发时,驻地在浙江宁县山门洞,浙赣战役时调驻江西南城,在此期间,他担任军参谋处参谋、军工兵营排连长,先后参加过皖南战役、浙赣战役。所谓浙赣战役是指沿着浙江到江西的一条铁路对日军作战。

1944年夏季,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知识青年远征军201至209师”成立,许历农奉调青年军编练总监部东南分部,接受青年军的干部训练,结训后派至江西黎川青年军208师工兵营,担任第二连连长职务,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

终生难忘抗日岁月

抗战胜利时,许历农在江西临川。他记得听到消息已是8月15日的傍晚了,大家都非常兴奋,有人把部队里的运动器材当作烟火来烧,狂欢了一夜,大家都没睡觉。

许历农虽没有在战场上跟日本人拼过刺刀,但军校毕业时,每个人都发有一把配(短)剑,剑柄上刻有“成功成仁 校长蒋中正赠”字样。他说:“我心中明白,身为军人就必须抱着幸生不生、必死不死的信念,早年军人均有此种修养,因为打仗顶多就是死。只要存乎此心,就能冷静看待危险,枪林弹雨亦无所惧。”

抗战期间有许多令许历农难忘的记忆,其中一件令他特别难过的事发生在他毕业的那一天。他们一批毕业生搭火车,从江西出发,沿浙赣线东行前往被分发的地区,还未到金华,就遇上空袭警报,由于火车头是重要设备,驾驶员把火车头开走,将车厢留在原地。有同学认为车厢里比较安全,就留在车厢内,许历农和一些人则前往附近山坡掩蔽。飞机第一波开始扫射时,有人从车厢跑出来,躲在车厢底下,想逃过一劫,没想到飞机接着展开第二波轰炸,车厢就在他们面前被炸塌下来,牺牲了很多同学。许历农说到这一段往事,总会加上“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对许历农个人而言,这场战争可以说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常说“现在年轻人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心境,面对国家危亡,日军奸淫烧杀掳掠,我们心里会产生一股立即冲向战场,与鬼子拼了的冲动。”他就是这样投笔从戎进了军校,没想到竟成了他的终身事业。午夜梦回,他常想:“如果不是当年从军,今天的我会是怎样?我会实现我儿时的愿望吗?”

就国家民族而言,如果没有抗日战争,中国这部历史怎么个写法,任谁都无法想象。也许冥冥之中,这就是中国的命运。

对日抗战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时,许历农年纪很轻,官阶很低,知道的仅止于战术和战斗阶层,对整个战局的了解有限,不过,根据他抗战将近五年的观察与体验,他认为日本战败最主要的因素不外以下几点:

(1)中国实行长期抗战;胜也好,败也好,就是不与日本谈和,这使日军长期掉入中国战场的泥沼中,补给艰难、进退维谷。

(2)日本长期出兵海外,师老兵疲,物资缺乏,不得不进兵东南亚诸国去搜括物资,以致兵力分散,腹背受敌,难以应付。

(3)日军惨无人道,所到之处无不烧杀奸淫掳掠,与中国人结下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全民一致抗日。

(4)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充满了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思想。军国主义是把军事问题、军事价值置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之上,作为最优先考量与行动指标。帝国主义则是军国主义的实践。国家在军国主义的指导下,必然有侵略思想及霸权思想,也必然造成兵凶战危,最后没有不失败的。

对日抗战还没有结束

许历农认为,抗日战争并没有结束,台湾是西太平洋的战略要地,也掌握了日本人生活、战略物资的海上航道。日本战败后虽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将台湾等地归回给中国,但始终心有不甘,一直联络、培养“台独”人士,并从事分化破坏的工作,推动台湾“独立”,两岸中国人不得不防。

许历农进一步解释,尤其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蠢蠢欲动,安倍内阁更改战后和平宪法的解释,自行解除扩充军备、海外出兵的限制,又把台湾纳入与美安保条约的周边事态范围,种种迹象都显示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能让中华民族再受到外人的欺凌屈辱。”

另外,他认为,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他说,1935年德国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恢复征兵、重建海空军及装甲部队,当时英、法袖手旁观,梦想德军壮大,可牵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结果导致德军肆意再次发动侵略,1938年后相继吞并奥地利、捷克、波兰,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浩劫。如今美国亦存着当年英、法的心态,寄望日军强大,作为围堵中国的尖兵、前哨。而日本不像德国在战败后反省道歉,反而在美国的暗助下执迷不悟。抚今思昔,隐约看到历史正在重演,许历农为此感到忧心。

许历农在多次演讲和文章中,比较了德国和日本战后的表现。他说,德国在战后愿意反省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而日本一再掩饰日军残暴的事实,甚至对国人加以隐瞒,显示日本的民族性与德国人不同,此外,参拜靖国神社也意味着日本未能摆脱军国主义的思想。

他认为,从今天的台海局势来看,美国人似乎已经忘了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惨痛,日本人似乎也忘了美国投下原子弹的悲惨,积极从事军事勾结,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当年德、日轴心国的狰狞面目。就全球战略而言,如果以军国主义的观点来看,列强很难忽视台湾的战略价值与战略地位。

台湾是围堵大陆东海岸的西太平“链岛防线”的中心环节,也是控制台湾海峡、巴士海峡,战略物资及民生物资运输航道的战略要点。所谓的“链岛防线”,是从阿留申群岛、日本、冲绳、台湾岛一直延伸到菲律宾。美国与日本都想控制台湾,控制台湾就能控制西太平洋的战略优势,而台湾高层也想与美、日勾结,所以不敢得罪美国人或日本人,台湾与日本的关系也因此暧昧不明。

许历农经常引用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在《海军战略论》书中强调的“基地”的“中央位置”与“内线作战”,他说对大陆而言,台湾充分具备上述要件,因此,谁能结合台湾内部“台独”势力,掌控台湾,谁就能掌控西太平洋的战略优势。

2015年10月26日,“退辅会”在台北举办《不朽的战魂——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专辑》新书发表会,许历农致辞时指出,“对日抗战还没有结束”,指控日本培养“台独”人士分化台湾,呼吁大家要积极努力挽救中华民族。

许历农指出,抗日战争并没有结束,因为国民党到台湾后这里也是西太平洋战略要地,掌握日本人生活、战略物资的海上航道。而日本侵略失败后,虽然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将台湾等地归回给中国,但始终心有不甘,一直联络培养“台独”人士,从事分化破坏的工作,推动台湾“独立”。

“那些‘台独’人士,我就不说了,大家心里都有数”,许历农表示,日本更配合,把台湾纳入“安保条约”的周边事态范围,再加上年初安倍晋三修改战后的和平宪法,扩充军备限制,种种迹象都让他认为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盼大家共同努力挽救中华民族。

美国在抗战期间及战后扮演的角色

许历农承认,美国在抗战期间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确实提供了不少奥援,战后也曾试图调停国共内战,中美关系显然对中国近代史发展有不小的影响。

但美国现在因为“反恐战争”无法分身的局面下,不得不采取模糊战略,默许“台独”主张“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但不能有宣布“独立”的实质行动;同时,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大陆不得以武力完成统一。

许历农认为,在这样微妙的制衡下,台湾当局一方面争取美国的军事合作,获得美国的军售,另一方面,努力充实“独立建国”的实质内涵,包括修改旅行证件、“公投制宪”、“正名运动”、争取加入国际组织以及采取诸多“去中国化”的措施。美、日则一方面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合作,另一方面又告诉大陆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任何一方改变现况。

许历农经常说:“恕我大胆直言,这样苟安一时的安排,实际上已经埋下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火种,把人类推向战争的危险边缘及存亡关口。”因此,多年来,他一再郑重呼吁台湾执政当局,认真为台湾2300万名同胞的身家性命着想,解除美日的枷锁,摆脱这即将面临的人间浩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