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世博园遇见托尔斯泰

民生随笔 作者:邵宁


在世博园遇见托尔斯泰

这几天,上海世博园俄罗斯国家馆内,正在举办图拉州专题展览。图拉是俄罗斯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州,尽管在中国知名度不高,但与之有关的一位文学巨匠却家喻户晓。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在图拉州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度过了生命中的大半时光。

展厅里,来自托尔斯泰故居的墨水台、钢笔,把我的记忆拉回到那片清新明朗的田野。16年前,我在俄罗斯留学时,曾去图拉拜谒过托尔斯泰故居。

托翁厌倦贵族生活,对西方文明日渐失望,而对土地和农民充满了感情。他回到家乡,创作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巨著。他死后也要求葬在家乡,不竖墓碑。他的墓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但上面绿草青青,周围开遍了鲜花,还有白桦和小鸟相伴,被德国作家茨威格称为“世界上最富有诗意、最感人、最使人倾心的坟墓”。

在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上,托翁的思想有着独特的意味。“我欲漫步。清晨,秋高气爽,宁静,温暖,绿草及叶子的芳香。而人类在这城市中正用自己创造的人造自然——工厂烟囱、宫殿、汽车、留声机来替代着美好的自然。可怕,彻底无法改变……”这段摘自托尔斯泰日记的话,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工业文明的忧虑。

托尔斯泰和中国很有缘分。他曾经说过,在所有东西方哲学家中,孔子和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老子对他“影响巨大”。在他的故居2万多册的藏书中,就有中文的线装书《道德经》。1893年,他亲自同助手从法文和德文转译《道德经》,出版了俄文版。1910年,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收到上海环球中国学生会出版的一份刊物,读后说:“如果我还年轻,我一定要到中国去一趟。”

今年,恰逢这位大文豪逝世100周年。因上海世博会的机缘,他的思想和精神也来到了中国。他的关于人类生存的意义、人与自然、道德的自我完善等命题的思考,依然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思。展厅中,托尔斯泰与老子的观点并列,相隔2000年的东西方两位智者展开了对话。

托翁如泉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的。

2010年8月14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