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西方遇见东方

民生随笔 作者:邵宁


当西方遇见东方

最近,我参加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对外文化传播培训团赴英国学习。前不久,在牛津大学阿什莫伦博物馆参观时,一个特别的主题展厅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书写几个大字:当西方遇见东方。

细看陈列品的说明:“自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后,商人的商船从东亚运来了瓷器、漆器和印度的棉纺织品。它们的流行改变了欧洲人的口味。”展厅中,放着多组瓷器,有三件粗看都是东方的,其实却只有一件是,还有两件是18世纪法国尚蒂伊瓷器厂仿制的,从造型到颜色、花纹都极为相似。此外,欧洲的早期瓷偶从造型、釉色,都可以看出对中国陶瓷人像的模仿。

17、18世纪,当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传到欧洲的时候,欧洲也掀起了一股“东方热”。当时由于中国货非常稀罕、昂贵,买不起的人也会用一些仿制品,这就催生了一些工厂仿制东方瓷器、漆器。这种风潮,就如同今天的不少中国人崇尚西方文化,甚至不惜仿造类似风格的产品。

东方文化从来都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也不缺少自信。请不要忘记:东方人“曾经改变欧洲人的口味”!

进入21世纪,当西方再次遇见东方,其内涵有了新的变化。不久前,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我看到了一幅巨大的戏剧海报,竟然是元曲大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经英国剧作家改编后,《赵氏孤儿》成为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诠释的第一部中国舞台剧。金发碧眼的英国演员穿上中国春秋时代的服饰,以自己的理解,来演绎东方剧作家笔下的爱恨情仇。

今年5至11月,剑桥大学博物馆举办了一个“追寻不朽——中国汉代墓葬精华展”,包括金缕玉衣在内的350余件汉代文物首次在海外亮相,引起轰动。如今,走在伦敦街头,孩子会对着东方面孔的我们说“你好”。现在,英国普遍鼓励小学将汉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带给世界的东西,不应只是传统文化艺术,而可以送去更多新的高科技成就和现代文明成果。除了莫言,我们还有更多的当代文艺家的优秀作品可以输出。

当西方再度遇见东方。中国,准备好了吗?

载于2012年11月28日新民晚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