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批文
采访两会,能听到各界代表的议政观点,也能听到各种各样来自基层的好事、怪事、烦心事。在前天的上海代表团的审议会上,我就听到盛亚飞代表讲了个“一纸批文”的故事。
几年前,松江新建了一条轨道交通线。开建时老百姓都很高兴、很期待,等到建完了,却发现问题出现了,因为它与老城区、中心城区还相差一两站路。老百姓看到地铁通车后,通不到自己家,还绕圈子,就开始骂娘了:“政府怎么搞的,建地铁不为我们服务好?”
老百姓强烈要求地铁延伸过来。轨交线延伸,区政府算了一下账,这个资金区里还是有能力承担的,问题不大,于是,区里和申通公司一商量,就决定实施这个项目了。不过,资金超过一定额度,项目需要报有关部门批准。谁知一报批,就是若干年。其间既没有一个人下来看一看、听一听,也没有人告诉一声到底是批准还是不批准!
如果一直等下去,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老百姓的出行难可不能一年年地拖下去啊!好在区里抓住了有利时机,在市里领导的支持下,决定边报批边启动。当时这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所幸,去年12月底,这个项目顺利完工了。一条轨交延伸线建成,方便了几十万人出行,老百姓欢欣鼓舞。
说到这里,故事就要结束了,不过“亮点总在最后”——就在这条轨交延伸线准备通车的前一天,同意建设的一纸批文下来了!
手捧建设批文,项目负责人真是哭笑不得。
“我就是想不明白。不要中央财政一分钱的项目,我们报上去几年,没有人下来看一看,不来调查研究,也不告诉你批准不批准。这样的审批权,为什么还要死死攥在手里不放呢?”盛亚飞的感慨,引起许多代表的共鸣。
这件事暴露出“衙门作风”、“朝南坐”、“不作为”等种种行政审批中的问题,十分典型。现在,政府对宏观管理不积极、不主动、少作为,而对微观管理则过分积极、过分主动,紧紧抓住不放。
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迫在眉睫。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一个大好时机,一定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简政放权,向市场、向社会放权,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一纸批文”这样的怪事。
载于2013年3月13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