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风

诗经 作者:(宋)朱熹 集传


朱熹曰: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是以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旧说《二南》为正风,所以用之闺门、乡党、邦国,而化天下也。十三国为变风,则亦领在乐官,以时存肄,备观省而垂监戒耳。合之凡十五国云。

周南

周,国名。南,南方诸侯之国也。周国本在《禹贡》雍州境内岐山之阳。后稷十三世孙古公父始居其地,传子王季历,至孙文王昌,辟国浸广。于是徙都于丰,而分岐周故地以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且使周公为政于国中,而召公宣布于诸侯。于是德化大成于内,而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盖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焉。至子武王发,又迁于镐,遂克商而有天下。武王崩,子成王诵立。周公相之,制作礼乐,乃采文王之世风化所及民俗之诗,被之管弦,以为房中之乐,而又推之以及于乡党邦国。所以著明先王风俗之盛,而使天下后世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皆得以取法焉。盖其得之国中者,杂以南国之诗,而谓之《周南》。言自天子之国而被于诸侯,不但国中而已也。其得之南国者,则直谓之《召南》。言自方伯之国被于南方,而不敢以系于天子也。岐周,在今凤翔府岐山县。丰在今京兆府鄠县终南山北。南方之国,即今兴元府、京西、湖北等路诸州。镐在丰东二十五里。小序曰:“《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斯言得之矣。

关雎

《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3]

朱熹云: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愚谓此言为此诗者得其性情之正,声气之和也。盖德如雎鸠,挚而有别,则后妃性情之正固可以见其一端矣。至于寤寐反侧,琴瑟钟鼓,极其哀乐,而皆不过其则焉。则诗人性情之正,又可以见其全体也。独其声气之和,有不可得而闻者。虽若可恨,然学者姑即其词而玩其理以养心焉,则亦可以得学诗之本矣。匡衡曰: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之宜。自上世以来,三代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

[1] 兴也。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是诗。言彼关关然之雎鸠,则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岂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与和乐而恭敬,亦若雎鸠之情,挚而有别也。后凡言兴者,其文意皆放此云。汉康衡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可谓善说《诗》矣。

[2] 兴也。参差,长短不齐之貌。荇,接余也,根生水底,茎如钗股,上青下白,叶紫赤,圆径寸余,浮在水面。或左或右,言无方也。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或寤或寐,言无时也。服,犹怀也。悠,长也。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反者,辗之过。侧者,转之留。皆卧不安席之意。此章本其未得而言。彼参差之荇菜,则当左右无方以流之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当寤寐不忘以求之矣。盖此人此德,世不常有,求之不得,则无以配君子而成其内治之美,故其忧思之深,不能自已,至于如此也。

[3] 兴也。采,取而择之也。芼,熟而荐之也。琴,五弦,或七弦。瑟,二十五弦。皆丝属,乐之小者也。友者,亲爱之意也。钟,金属。鼓,革属。乐之大者也。乐则和平之极也。此章据今始得而言。彼参差之荇菜,既得之,则当采择而亨芼之矣。此窈窕之淑女,既得之,则当亲爱而娱乐之矣。盖此人此德,世不常有,幸而得之,则有以配君子而成内治,故其喜乐尊奉之意,不能自已,又如此云。

葛覃

《诗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其鸣喈喈。[1]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莫莫。是刈是濩,

为絺为绤,服之无斁。[2]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3]

朱熹云:此诗后妃所自作,故无赞美之辞。然于此可以见其已贵而能勤,已富而能俭,已长而敬不弛于师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难也。《小序》以为后妃之本,庶几近之。

[1] 赋也。葛,草名,蔓生,可为絺绤者。覃,延。施,移也。中谷,谷中也。萋萋,盛貌。黄鸟,鹂也。灌木,丛木也。喈喈,和声之远闻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盖后妃既成絺绤,而赋其事,追叙初夏之时,葛叶方盛,而有黄鸟鸣于其上也。后凡言赋者放此。

[2] 赋也。莫莫,茂密貌。刈,斩。濩,煮也。精曰絺,粗曰绤。斁,厌也。此言盛夏之时,葛既成矣,于是治以为布,而服之无厌。盖亲执其劳,而知其成之不易,所以心诚爱之,虽极垢弊,而不忍厌弃也。

[3] 赋也。言,辞也。师,女师也。薄,犹少也。污,烦撋之以去其污,犹治乱而曰乱也。浣则濯之而已。私,燕服也。衣,礼服也。害,何也。宁,安也,谓问安也。上章既成絺绤之服矣,此章遂告其师氏,使告于君子以将归宁之意。且曰:盍治其私服之污,而浣其礼服之衣乎?何者当浣,而何者可以未浣乎?我将服之以归宁于父母矣。

卷耳

《诗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1]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2]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3]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4]

朱熹云:此亦后妃所自作,可以见其贞静专一之至矣。岂当文王朝会征伐之时,羑里拘幽之日而作欤?然不可考矣。

[1] 赋也。采采,非一采也。卷耳,枲耳,叶如鼠耳,丛生如盘。顷,欹也。筐,竹器。怀,思也。人,盖谓文王也。置,舍也。周行,大道也。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赋此诗。托言方采卷耳,未满顷筐,而心适念其君子,故不能复采,而置之大道之旁也。

[2] 赋也。陟,升也。崔嵬,土山之戴石者。虺隤,马罢不能升高之病。姑,且也。罍,酒器,刻为云雷之象,以黄金饰之。永,长也。此又托言欲登此崔嵬之山,以望所怀之人而往从之,则马罢病而不能进。于是且酌金罍之酒,而欲其不至于长以为念也。

[3] 赋也。山脊曰冈。玄黄,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兕,野牛,一角,青色,重千斤。觥,爵也,以兕角为爵也。

[4] 赋也。石山戴土曰砠。瘏,马病不能进也。痡,人病不能行也。吁,忧叹也。《尔雅注》引此作“盱,张目望远也”,详见《何人斯》篇。

樛木

《诗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1]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2]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3]

[1] 兴也。南,南山也。木下曲曰樛。藟,葛类。累,犹系也。只,语助辞。君子,自众妾而指后妃,犹言小君内子也。履,禄。绥,安也。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

[2] 兴也。荒,奄也。将,犹扶助也。

[3] 兴也。萦,旋。成,就也。

螽斯

《诗序》:《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1]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2]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3]

[1] 比也。螽斯,蝗属,长而青,角长股,能以股相切作声,一生九十九子。诜诜,和集貌。尔,指螽斯也。振振,盛貌。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后妃不妒忌而子孙众多,故众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言其有是德而宜有是福也。后凡言比者放此。

[2] 比也。薨薨,群飞声。绳绳,不绝貌。

[3] 比也。揖揖,会聚也。蛰蛰,亦多意。

桃夭

《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1]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2]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3]

[1] 兴也。桃,木名,华红,实可食。夭夭,少好之貌。灼灼,华之盛也。木少则华盛。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也。妇人谓嫁曰归。《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2] 兴也。蕡,实之盛也。家室,犹室家也。

[3] 兴也。蓁蓁,叶之盛也。家人,一家之人也。

兔罝

《诗序》:《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1]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2]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3]

[1] 兴也。肃肃,整饬貌。罝,罟也。丁丁,椓杙声也。赳赳,武貌。干,盾也。干城,皆所以捍外而卫内者。化行俗美,贤才众多,虽罝兔之野人,而其才之可用犹如此,故诗人因其所事以起兴而美之,而文王德化之盛因可见矣。

[2] 兴也。逵,九达之道。仇与逑同。康衡引《关雎》亦作“仇”字。公侯善匹,犹曰圣人之耦,则非特干城而已,叹美之无已也。下章放此。

[3] 兴也。中林,林中。腹心,同心同德之谓,则又非特好仇而已也。

芣苢

《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1]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2]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3]

[1] 赋也。芣苢,车前也,大叶长穗,好生道旁。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采之未详何用,或曰其子治难产。

[2] 赋也。掇,拾也。捋,取其子也。

[3] 赋也。袺,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襭,以衣贮之而扱其衽于带间也。

汉广

《诗序》:《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1]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2]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3]

[1] 兴而比也。上竦无枝曰乔。思,语辞也,篇内同。汉水出兴元府嶓冢山,至汉阳军大别山入江。江、汉之俗,其女好游,汉、魏以后犹然,如《大堤》之曲可见也。泳,潜行也。江水出永康军岷山,东流与汉水合,东北入海。永,长也。方,桴也。文王之化,自近而远,先及于江、汉之间,而有以变其淫乱之俗,故其出游之女,人望见之,而知其端庄静一,非复前日之可求矣。因以乔木起兴,江、汉为比,而反复咏叹之也。

[2] 兴而比也。翘翘,秀起之貌。错,杂也。楚,木名,荆属。之子,指游女也。秣,饲也。以错薪起兴而欲秣其马,则悦之至;以江、汉为比而叹其终不可求,则敬之深。

[3] 兴而比也。蒌,蒌蒿也,叶似艾,青白色,长数寸,生水泽中。驹,马之小者。

汝坟

《诗序》:《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1]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2]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3]

[1]赋也。遵,循也。汝水出汝州天息山,径蔡颍州入淮。坟,大防也。枝曰条,干曰枚。惄,饥意也。调,一作“輖”,重也。汝旁之国亦先被文王之化者,故妇人喜其君子行役而归,因记其未归之时思望之情如此,而追赋之也。

[2]赋也。斩而复生曰肄。遐,远也。伐其枚而又伐其肄,则逾年矣。至是乃见其君子之归,而喜其不远弃我也。

[3]比也。鲂,鱼名,身广而薄,少力细鳞。赪,赤也。鱼劳则尾赤。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王室,指纣所都也。毁,焚也。父母,指文王也。孔,甚。迩,近也。是时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而率商之叛国以事纣,故汝坟之人犹以文王之命供纣之役。其家人见其勤苦,而劳之曰:“汝之劳既如此,而王室之政方酷烈而未已。虽其酷烈而未已,然文王之德如父母然,望之甚近,亦可以忘其劳矣。”此《序》所谓“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者,盖曰虽其别离之久、思念之深,而其所以相告语者,独有尊君亲上之意,而无情爱狎昵之私,则其德泽之深、风化之美,皆可见矣。一说父母甚近,不可以懈于王事而贻其忧,亦通。

麟之趾

《诗序》:《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

麟之趾。

振振公子,于嗟麟兮![1]

麟之定。

振振公姓,于嗟麟兮![2]

麟之角。

振振公族,于嗟麟兮![3]

朱熹云:《序》以为《关雎》之应,得之。

[1] 兴也。麟,麕身,牛尾,马蹄,毛虫之长也。趾,足也。麟之足不践生草、不履生虫。振振,仁厚貌。于嗟,叹辞。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言麟性仁厚,故其趾亦仁厚。文王后妃仁厚,故其子亦仁厚。然言之不足,故又嗟叹之。言是乃麟也,何必麕身、牛尾而马蹄,然后为王者之瑞哉?

[2] 兴也。定,额也。麟之额未闻,或曰有额而不以抵也。公姓,公孙也。姓之为言生也。

[3] 兴也。麟一角,角端有肉。公族,公同高祖,祖庙未毁,有服之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