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认识谢廷秋教授已经20年了,这20年来她一直在关注贵州文学的发展。从评论贵州文学开始,到在大学讲台讲贵州文学,到她自己的博士论文写贵州文学,到她主持完成贵州文学研究的省级课题并延伸至她主持的国家课题,到指导她的硕士生、博士生以贵州文学为选题写作毕业论文,再到她很多研究贵州文学的成果获奖,可以说她对贵州现当代文学的关注是超乎寻常的。她曾经说过“关注脚下的土地、与贵州文学同行”,真是毫无虚言。
正是因为她对贵州文学的高度关注、独到眼光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我们编《贵州新文学大系(1990—2016)》时请她担任了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主编;此外,还请她担任了贵州政府文艺奖、贵州专业文艺奖、乌江文学奖、金贵文学奖、尹珍诗歌奖等各种奖项的评委。也正因为如此,她大量阅读了贵州作家的作品,基于深厚的理论素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
《寻找诗意的家园——贵州生态文学研究》就是这样一部在生态文学理论的烛照下对贵州文学的独到研究,这是第一部研究贵州生态文学的学术专著,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和意义。正如作者所说:“从生态的角度来研究贵州的文学创作,它不是简单地把一种时兴的批评方法硬套在地域文学研究之上,而是在契合贵州文学创作自身特质的基础上,对贵州文学内涵和价值的一种发掘。”
在贵州这片尚未充分开发的土地上,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生活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而这里孕育出来的文学也更多地带有自然气息。在贵州作家的视界里,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的,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可能并非人人都带着自觉的生态意识进行创作,相反,更多的人是凭着潜意识或无意识来描摹人在自然中的生存状态。正是贵州作家这种不加雕琢的生态本能让我们看到,人天性里便有着亲近自然、依赖自然的因子,也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才能获得诗意栖居的幸福感。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在贵州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省的实践中,在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落户贵州的机遇中,这部专著从文学研究的角度,运用生态文学理论,探讨了贵州生态文学对现实的关注和担当。这样的文学研究是把研究专著写在了贵州的大地上,直接参与了贵州生态文明的建构,呼应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提出的“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绿色发展”等要求,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这部专著是谢廷秋教授的倾心之作,从运用中西方理论资源到挖掘贵州民间文学生态思想资源,从研读作家文本到田野调查,她都是情动于心,站在生态整体观的立场,感受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倾听作家的心声,为贵州的生态文学“添砖加瓦”。这一切源于她有浓烈的现实感和问题意识,问题是在当下现实和生活体验中发现的,又是学术研究兴趣和选题的逻辑起点,以及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我知道,这部书从写作、修改到出版花了6年时间,倾尽了作者的心力。
因为长期研究贵州文学,谢廷秋教授与贵州的很多作家成了朋友,这种真诚相待的关系使得她的研究总是能够切合作家的心意,从作家与研究者的关系上,也可以感受到谢廷秋教授对文学研究的倾心与重视。贵州文学要发展,不仅需要作家的努力,也需要评论家、研究者的关注,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助推贵州文学的繁荣昌盛。
是为序。
贵州省文联主席 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 欧阳黔森
2018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