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是小气鬼
办私学,教官学,做官,接受赞助,有自己的不动产,总之,孔夫子不差钱。
在花钱上,孔子也很大方。
孔子对朋友有通财之谊。他的钱就是朋友的钱,他的房子就是朋友的房子。朋友死了,没人安葬,孔子出钱安葬[1]。朋友到鲁国来,没地方住,孔子说:“我来提供房子。”[2]
孔子的学生出差,剩下老母亲在家,揭不开锅了,孔子从自家仓库扛出几袋小米来,让别的学生给老太太送去[3]。
有人说,孔子是个小气鬼,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死了,没钱置办棺材外面套的那个棺材壳儿(术语叫“椁”),颜回的父亲为了凑钱,请孔子把马车卖了,孔子都不肯。这件事,应该有[4],但不表明孔子小气,只能说孔子重“礼”,什么事儿都想按规矩来。颜回是平头百姓,棺材外面没资格套上大棺材;孔子这时候又是个退休不在位的官员,马车是政府配的,卖掉马车,不合规矩。
遥想当年,孔子第二次去卫国,从以前在卫国官学时教过的一个学生家门口过,发现他家正办丧事,进去一问,原来那学生死了。孔子很伤心,在灵前大哭了一阵,出来对子贡说:“快把我马车前面左右两边那两匹马的缰绳解下来,送给这个学生的家长。”子贡说:“学生死了,老师祭奠一下也不是不可以,但您没必要连马也送给人家啊,这个祭品是不是太贵重了?”孔子擦着眼泪说:“今天不知怎么了,一见这学生的灵位,我就哗哗地掉眼泪,想不哭都不行,不用两匹马做祭品,表达不了我这会儿的心情。小子,别犹豫了,快去解缰绳!”[5]
还有一个例子。孔子年轻时的老朋友,一个叫原壤的人,母亲死了,没钱给棺材刷漆。孔子说:“没关系,我出钱。”[6]这两件事情,能从侧面证明孔子之所以不为安葬颜回卖马车,不是因为小气。
孔子周游列国,在路上碰见不认识的人,只要谈得投机,就会送钱送东西给人家。有一年他带着子路去山东郯城,路上碰见一个叫程子的人,不知哪句话投缘了,把自己马车跟人家的马车并到一块儿走,聊了一路。临别时,孔子对子路说:“去把咱带的丝绸拿一捆来,送给这位程先生。”[7]
我们读《礼记》和《孔子家语》,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故事:孔子去某国,路上只要听见有人哭,他都会让司机停车,然后跑过去问人家怎么了,要不要帮助。这些故事,是“苛政猛于虎”“树欲静而风不止”等成语的出典。
由此看来,孔子很大方,情感也丰富,有强烈的同情心,喜欢见义勇为,经常助人为乐。我估计,假如他活在今天,在市区开车,瞧见马路上弯腰捂胸做胃疼状的人,也会驶到近前,按下车窗,主动问人家要不要去医院。
他是孔子,不怕碰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