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瓜做的酱

馋是一枝花:优质吃货的修行札记 作者:菜馍双全 著


西瓜做的酱

吾乡鲁西南盛产西瓜,多余的西瓜吃不了,干吗?

做酱啊。

每年炎夏,村里的人们便开始忙着做西瓜酱。拣个头大的西瓜,削去外面的硬皮,将西瓜剖开,切成滚刀块,和事先准备好的霉变后长了绿毛的大豆一起放缸里,加盐、花椒、八角等调料,然后赤膊,将双手伸进缸里,进行深度搅拌。

密封起来,放太阳底下晒,发酵,然后静静地等它成为美味。

待到初秋,酱成,掀开缸盖,家家院子里都飘着西瓜酱的香气。那香气清新好闻,与秋天的空气一样,叫人着迷。

主妇做出得意的酱,不免东家送一碗,西家送一碗,只待别人讲一句“不错”,便笑吟吟地甜到心里了。

多数人家做一大缸,就可以吃到冬天;有贪吃这口的人家做两三缸,却也百吃不厌。

西瓜酱是百搭菜,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喝粥就它,保证你多喝两碗;吃馒头时就它,保证你多吃两个;哪怕是搭配水饺,也不觉突兀。西瓜酱最佳的食用场景,还属吃着山东壮硕筋道的大馒头,喝着清香软糯的小米粥,再来一口清新可口的西瓜酱,美了美了,简直飞上天!

在我记忆里,西瓜酱并非传统咸菜,直到90年代中期才风靡一时,始作俑者已无从可考,只能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简单易行,所用材料又极为普通,无非是费点时间和手工,故而大受欢迎。

西瓜是甜的,却反其道而行,让它变成酱菜,将逆向思维运用于食物,常有出乎意料的效果。此前,一向认为故乡人民传统守旧,但西瓜酱用有力的事实证明,这不过是我的偏见而已。西瓜酱给我的启示是,创新永无止境,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势,此路不通,何不换一个方向试试?

这一道不起眼的小菜,几年之内,便在鲁西南大地流行开来,散播到千家万户,成为餐桌必备,说到底,原因只有一个:好吃。

西瓜酱且不像一般的咸菜那么咸。西瓜的甜,中和了酱的咸,中间又浸透了豆香,再加上汁水特别丰盈饱满,会叫人越吃越上瘾。它实在算酱菜里的另类,平淡生活中的美味。

后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冷不丁地提到了郓城的西瓜酱奶奶,这一朴素的酱制品便借此传播开来,逐渐为全国人民熟知。这集《舌尖上的中国》吸引我的,不只是西瓜酱,还有做酱的72岁的孙兰英,她朴实、自然、恬淡,认认真真地过着日子,带着孙子,不让在外的儿女有丝毫担心……她说话的样子、做酱的姿态、眼里的柔情,像极了童年记忆里的姥姥和奶奶,像极了鲁西南的许多老婆婆——她们勤劳俭朴,乐观坦然,活得明白又知足,一味付出,从不索取,以瘦弱的肩看护着小家。那一缸用心做出的美味西瓜酱,便是她们爱家的明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