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苏州中美欧法律暑期学校手记

一只素蝶的栖息 作者:周蓉蓉 著


苏州中美欧法律暑期学校手记

壹 走走停停

在东吴饭店的客房里,倚着抱枕舒服地打字。

经历了一晚的颠簸,凌晨5点终于踏上苏州的土地。背着双肩包拖着皮箱在苏州大学里辗转了一个小时,终于找到组委会指定的住所。一路上走走停停,欣赏晨曦微露时的东吴风景。

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苏杭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在杭州生活了两年,对吴侬软语也算有所耳闻,但真正来到苏州,听到正宗的苏州话,还是要反应一段时间。路上随处可见小桥流水、雕梁画栋,与西湖的宁静和开阔相比,苏州的水多了几分小巧与精致,仿佛《三国演义》里小乔柔媚的眼神。

这让我对杭州有了新的理解。相形之下,杭州并不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温柔水乡,夏日灼热的骄阳和冬天凛冽的寒风倒让这个城市多了几分北方的刚烈。与之相比,苏州才真正是水做的城市,细软中透着灵韵,而个中细节,在未来的三周里慢慢品味。

手续办妥后,顺利入住。看了一个电影,睡了一觉,去苏大食堂吃过午饭,回到房间上网。

为期三周的暑期学校明天正式开学,下午将举行开学典礼,晚上有欢迎晚宴。文件夹里新添了二十篇英文阅读资料,主要是介绍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和财产法的比较,为第一、二天的课程做预习。下午要先读这些材料,之后计划明日的自助出游。

刚刚得知室友是美国女孩,不知何时能到。但愿能相处融洽。

一路走走停停,固话区号不停更换。小憩在思绪的间隙。这才是我喜欢的生活。

2008年7月19日

贰 First day in SIL(暑期学校第一天)

此次中美欧法律暑期学校比想象中还要正规。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和中国的同学欢聚一堂,在竹辉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来自伯克利的杨文玉和王巽廉教授,以及来自德国Bucerius法学院的教授在典礼上致辞。大家都非常兴奋,德国女孩Dagmar和美国人Ray与我非常投缘,他们乐意尝试中国的饭菜,我也非常喜欢跟他们交流。

晚餐过后,Ann提议去Bar,大家在酒吧狂欢,大多数人在喝着饮料聊天,几个意大利人则沉迷于桌球。

Julio看到我很累,提议几个人出去走走,于是和枫学姐、华裔Robert以及另一个ABC(美籍华人),几个人提前退场,出来逛街。和Julio很投缘,聊了很多意大利教育体系、考试等信息。意大利有很多专科学校,Milano Law School(米兰法学院)是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法学院,期末考试有三次机会,但如果不能通过,要延期毕业,几个月之后才能重考。所以教育还算严格。法学院一般为五年,同中国一样,高中毕业可以直接报考法学专业。

明天将开始第一天的课程,阅读材料已经读过,相信会非常精彩。

2008年07月20日

叁 School's started(开学了)

今天是暑期学校开课的第一天,早上吃过早饭,9点钟和朋友们一起来到王健法学大讲堂。王教授首先介绍了中西文化的差异,用了一些心理学图片来举例说明,并指出,中国文化的思维趋向于综合、全面,如阴阳八卦图,而西方文化则倾向线性思维,侧重逻辑分析和推理。他用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来解释,并且用carrots(胡萝卜)、tangerine(橘子)、rabbits(兔子)分类的例子来说明中西思维的差异。

有一幅心理图片令人印象深刻。有调查显示,当谈及个人和家庭的时候,亚洲人倾向将二者混为一谈,而西方人则趋同于将二者区别开来。这一点在脑图上用两块不同的颜色表现得特别明显。

接下来,杨文玉教授简略介绍了中国法制史的内容,并引用了大量案例来说明中国有着悠久的法律传统,但它们都消弭在历史的尘埃当中,许多案例由于采用非诉讼方式解决,所以没有文字记载。但中国法律的传统依然得到了传承,这种精神至今流淌在每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

中西法律传统对比过后,德国教授介绍了侵权法(Torts)。从咖啡壶案例说起,比较了德国和美国不同的侵权法律责任体系,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很少有侵权诉讼的案例,因为国家的保险体系非常发达,而且诉讼的经济成本过高以至罕有人选择诉讼。与相信诉讼相比,大家更相信政府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立法能够敦促企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而此言论遭到美国教授的质疑,因为美国教授们相信诉讼的力量,与德国的法治建构主义相比,案例法传统使得美国人更相信法律演进主义。王教授概括道,The common law system is from bottom up,while the civil law system from top down(普通法系是自下而上的,而大陆法系是自上而下)。不同的法律体系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美国人相信权利至上,并且习惯通过诉讼来解决产品责任的争端。侵权责任法从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的演进也来自美国。

几位教授针对诉讼与否,为什么欧洲罕有侵权诉讼案例而美国有上千个类似的案例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针锋相对,各抒己见,精彩纷呈。作为听众,在台下欣赏如此高端的法律思维的碰撞,真乃酣畅淋漓。

结束了侵权责任法的介绍,杨教授开启了许霆案的讨论。两位口音非常重的中国教授,一个来自清华,一个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分别谈了他们的想法,并且与几位外国教授展开讨论。德国教授指出,如果许霆案发生在德国,是不受刑罚处罚的,而且在18世纪的英国也有过类似案件,一个人发现了银行取款系统的漏洞,告诉了全村的人,而这个村庄的所有人都去排队取钱,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人被起诉。大家无罪。银行将为自己的系统漏洞付出代价。

上午的课程在许霆案的热烈探讨中结束,中午大家去陈记鸭血粉丝汤饭店吃过午饭,回到宾馆休息片刻,下午继续上课。一点半到三点,是语言课程时间,中国学生主要学习法律英语,外国学生则学习简单的中文。

康奈尔的Barbara教授给我们上课,大家就课上的疑问提问,并着重探讨了严格责任(strict liability)。明天的课上,她将给我们进行原汁原味的美国法学院案例教学,今天要阅读Kelo Case(Kelo案)的资料。准备明天的Brief the case[Facts,Issues,Holding(decision),Reasoning][总结案例,从事实、争点、判决(决定)、推理几个方面]以及教授的提问。

这是充实的一天,与Ray约好五点半见面共赴晚餐,晚上大家一起看一部电影,《十二怒汉》(12 Angry Men)。结束后大家将进行讨论。

继续阅读明天的Background materials(背景材料)。

2008年7月21日

肆 像个律师

财产法的课上,中美欧的教授分别介绍了三个关于土地征用的案例,体现了不同体系的法律理念和办事方法。下午的语言课上,美国教授芭芭拉带我们体验了美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非常精彩。

明天中午,小组成员将共进午餐,商讨第一次的小组作业,关于一个公司的合同。我们的活动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所有人分为三部分,红队代表中国公司,蓝队代表美国公司,黄队代表德国公司,而每个学员都被假设为公司的暑期律师。总裁出去度假了,我们要全权负责公司的法律事务,有问题可以向专家咨询,重大决策要电邮总裁征得同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都会有新的法律事务出现,它们体现在详细的文书资料中。而我们拿到资料后,要针对公司出现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内容涉及国际货物买卖、知识产权、国际投资、商业组织、商务谈判、纠纷解决等。在收到新的资料前,我们并不知道案情的走向,也并不知道其他公司的对策,因为每个队的资料涉及商业机密,只能内部共享。所以每天都充满挑战,大家一起学习法律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公司遇到的法律事务当中。

"To act as a lawyer"(像个律师)是这次暑期学校的宗旨。它对弥补中国法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2008年7月22日

伍 姑苏九人行

2008年第五届“中美欧法律暑期学校”(Summer Law Institute)已经过去了两个星期,于我而言,却恍若度过了两个月之久。其间接受的信息之丰富、体验的经历之传奇、结交的朋友之广泛,则远超过去的两年。

仅是中美欧多国的教授和学生同共聚一堂,探讨法律问题,就令人兴奋不已。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象几国教授在讲台上为各自的法律体系辩护,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在台下积极踊跃地发言,讲堂中碰撞着思维的火花,空气中回荡着智慧的声音。这声音中有流利铿锵的美音,有浑厚低沉的意大利口音,有谦虚中肯的中国口音,也有严谨教条的德国口音。

除了课堂上精彩的师生互动,课下暑期学校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交流空间。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将多国的同学分别组队,围绕中美欧三国的国际商事交易法律事务展开小组活动。我们组的九人,有来自美国麦克乔治法学院的Ray、康奈尔大学的Ellen、纽约圣约翰的Ben,有来自意大利罗马的Fabrizio,有来自德国科隆大学的Dagmar,还有来自浙江大学的我,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金振豹(Leo)、上海交大的李蕊(Ada)和安徽大学的王颖(Selina)。

想起我们优秀的团队,不禁心潮澎湃。最令我难忘的是周六的“寻宝”活动。这个活动类似美国大学的Scavenger,每队拿到任务书,在苏州城内找到指定地点,并完成特定的任务。

周六早上,全组成员准时到达王健法学院大厅,整装待发。拿到“寻宝”任务书,大家稍事商量,确定了基本路线,兴高采烈地出发了。第一站,是“伏羲琴馆”。经过平江路古城遗址时,每个成员都非常兴奋。尽管烈日当头,酷暑难耐,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却没有一个人掉队,大家齐心协力走在寻宝的路上。

一路辗转,观前街上全队合影、买糕点;民俗博物馆中全体女生与古代厨房模型合影;忠王府忠王相前Dagmar挥笔为忠王画像;石路上全体男生与大型水车合影……其中有一项任务,是在苏州博物馆的墨戏草堂拍有创意的照片。这“创意”究竟该怎样完成,着实让大家动了一番脑筋。在Leo和Ben的提议下,我们决定,摆出各种文人墨客的姿势,有的吟诗作画,有的抚琴吹箫,有的泼墨挥毫,有的引吭高歌……于是精彩的“墨戏草庐群英图”就这样诞生了。

走过山塘街的白居易故居、古戏台,抵达虎丘之时,已是正午时分,每个人都疲乏劳顿。就在此时,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在婚纱店由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试穿结婚礼服并拍照。经过艰难的抉择,Ray和Selina勇敢地担当起这个重任。我则作为他们的中国朋友,帮助他们为“婚礼”挑选婚纱。走进一家婚纱店,与老板协商,Ray和Selina试穿礼服,我及时地抓拍了这一精彩瞬间。

在寒山寺敲钟、古籍书店寻找“四大名著”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文庙的孔子像前,完成最后一个任务——与孔子像合影留念。此时,大家都已是精疲力竭,同时也非常兴奋。我们排成V字队形,模仿孔子的手势,拍下了这张经典的Ten Confucius(十个孔子)。

回到学校,大家得知已有十支队伍在我们之前返回。尽管没有拿到名次,但我们是唯一集体行动的队伍,每个成员都看到了所有的景点。与过程中杰出的创意、无穷的快乐和强大的团队协作精神相比,结果如何已不再重要。

回想两个多星期的合作,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的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难忘第一次晚宴上大家略带羞涩的见面,第一次小组讨论中艰难的融合,第一次集体出游时新鲜却疲惫的跋涉;更难忘的是我们越来越融洽的相处,越来越出色的表现,以及越来越难舍的情谊……

当Ben对我说,"Rongrong,when you come to United States,I will guide you to the White House"(蓉蓉,你来美国时,我带你去参观白宫);当Ray对我说,"When you come to Sacramento,I will invite you to see the NBA game in ARCO Arena"(你来萨克拉门托时,我带你去看ARCO区的NBA球赛);当Dagmar对我说,"Rongrong,I have a good apartment in Kolon,welcome to visit me"(蓉蓉,我在科隆有一个好公寓,欢迎来玩);当Fabrizio对我说,"Rongrong,welcome to Rome!I will show you the Colosseum"(蓉蓉,欢迎来罗马!我会带你去斗兽场参观),我知道,此次暑期学校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法学知识,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更为全世界的法学精英们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建立了终生的友谊。

美好的时光总如白驹过隙,挥一挥手,告别这短暂的相聚。相信此次的姑苏九人行定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深厚的异国情谊,将伴随我们的法律生涯,历久弥新。

2008年8月8日

  1. 王健教授(Kenneth Wang),1914年出生于中国。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同年获得中国律师资格。2000年5月,百年校庆期间,王健先生重返母校,关心法学教育发展,由其子王嘉廉先生捐巨资支持法学院建设,苏州大学法学院更名为王健法学院,成为全国第一个由海外专项基金资助的公办法学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