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
先秦诗歌自远古歌谣而《诗经》而《楚辞》,经历了两次大飞跃。风、骚开创了中国诗歌(乃至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流派,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两峰并立,光泽百世,彪炳千秋。
萌芽于远古时代的诗歌,最初是“投足以歌”、诗乐舞合一的口头创作。如《弹歌》模仿、再现了劳动的节奏和情景,《夏民谣》记载了人民对夏桀无道憎恨的史实。这些歌谣语言质朴,节奏明快,贴近生活。
先人的口头文学经过上千年的酝酿,终于步入辉煌的《诗经》时代。流传于春秋时的《诗》按风(地方民歌)、雅(王畿乐歌)、颂(宗庙之乐)三类辑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305首歌辞(乐调失传),汉代奉为《诗经》。除《载驰》(相传为许穆夫人所作)等少数篇章外,作者大都无从查考。十五国风与《小雅》中一些篇章是《诗经》的精华,代表了《诗经》的文学成就。《大雅》与《颂》都出自贵族文人之手,有一定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但形式板滞,不像风诗清新动人。南北各地的民歌(风)以丰富的词汇、四言为主的句式、重章迭唱的构架、优美和谐的音韵,以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刚健清新朴实自然的风格、生活化的画面、可感的形象表现劳动者的劳作和生活,感受真切,爱憎鲜明。其中反映奴隶们悲惨处境的诗章和大量的爱情诗尤为动人心弦。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风诗是现实主义的奠基石和范本,哺育了此后的一代代诗人,也启发他们吸取民歌的营养以自铸新辞。以至于比兴和风雅成了诗歌鉴赏的标准。
战国后期,中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等人创立的“书楚语,发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新诗体——楚辞出现了,使《诗经》之后沉寂了三百年的诗坛大放异彩。屈赋标志着从群众歌谣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楚辞滋生于诗之“二南”(楚地民歌)的余韵和楚人戏剧式的巫歌的风气之中,并受到纵横家散文铺采摛文的影响,融会了南北古今。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第一篇雄伟壮丽“逸响伟辞”的抒情长诗,《九歌》是一组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的优美的抒情诗,《天问》放言无惮,《九章》多为悲愤沉郁的诗章。屈赋在大跨度的主观时空中,用丰富的想象、奇妙的幻想、奔放的语言、绚烂的文采把人、神、景、物化入瑰丽的意境,开浪漫主义的先河。和《诗经》相比,它构思巨丽篇幅扩大,增加了容量与表现力;在语言上打破了四言为主的格调,以六、七言为主,间以杂言,自由飘逸淋漓尽致,为后世的五七言诗鸣锣开道;在艺术上发展了比兴,发掘物的美质使之人格化,物我合一,开拓了诗的意境。蕴含其中的伟大人格、沉郁博大的情怀、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后世诗文的巨大影响“甚或在三百篇以上”。继屈原之后,宋玉也是极富才华的南方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