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牙齿我是米
端午节的前两天,妻子趁我午睡悄悄溜出门,冒着辣辣烫热的太阳买回一袋粽子。我数落她,非常时期,大院封闭管理,还擅自出去,一旦有事,我还不好向你妈交待呢!她脸晒得红红的,不争辩。
她惦记女儿。女儿今年十九,大学一年级,“非典”闹得一个多月出不了校门,更不能回家。我们感激校方的管理,严是爱,松是害。中关村那条大街上有的大学的学生染上,整幢楼不得不隔离。疫情突如其来,霎时折腾得整个北京,乃至中国、世界不得安宁。
女儿原每周末回家,后脚还未跨进门就叫喊着我做红烧鱼,这是我的专利,她们说,到哪里都吃不到我做出的这等美味。一家三口边吃边叙家常,她说这星期上哪几门文学课、老师讲得怎么怎么这类感受,一会又说某某同学在创作电视连续剧,某某写中篇小说,某某的散文在全国性散文比赛中获奖,或话锋又转:“爸,这星期你有几笔稿费?”
还是她在读高中时,也是在这样的餐桌间,嘻嘻哈哈的说笑中,她提出对我稿费的分成。女儿说分一成,妻子说分二成,我脑子一转,有时一层也上千,不行。我故作大方:“完全赞同全家分享。可有时一笔只有二十元,按一成分,两块钱还买不了一根像样的冰棍。我每笔稿费给你十元,你妈二十元?”女儿立马以胜利者的口吻敲定:“君子之言!”她妈也乐了。我也提了要求:“你有稿费,父母分一半。”她一年能有几笔稿费?!自然立刻赞成。
以后,每次递给她我稿费的十元、二十元份额时,她都是乐滋滋的脸庞像朵初展的清晨的鲜花,有时突然会从我的手中抢走一张:“你肯定有隐瞒!”
这种温馨的游戏已经四十多天没上演了。
这些天,妻子念叨女儿。其实,妻子平时也烦她,流行歌曲的声音过响,网上的电话打不进。娘总归是娘。我说人家京外的同学放假才回家,在校什么都自己料理,不是很好吗?她能老在你的翅膀下待着?!妻子不回话。
妻子这次买的小粽子有几十个,都用细细的线精妙地捆扎着。红线,紫线,粉线,绿线,鲜艳斑斓,小巧玲珑。妻子解释:红线是腊肉粽,紫线是紫米粽,绿的是豆沙粽,粉的是八宝粽,让她们宿舍的同学都尝尝。
端午节的前一天联系了一台车,妻子说她送。有粽子、西瓜、更换的夏装,她还专炒了几个女儿爱吃的菜,装在瓶瓶罐罐里。快到学校时给儿女发了信息,等妻子到达,女儿老远就边叫边跑过来,仿佛要过来拥抱。可威严的门卫立即示意,学校有规定,门里门外相距三米,有红线相隔。妻子将装满东西的袋子一袋又一袋地递给门卫,门卫又一袋接一袋交给儿女和她的同学。
妻子站着,透过栅栏的校门,望着女儿拎着沉重的袋子几步一回首,直望到女儿消失在绿树成荫的学校通道拐弯处。
端午节早晨,我俩剥开碧绿的粽叶赞赏清香的粽子,妻子的手机嘀嘀报响,妻子面露喜色,我想是女儿的,“说什么呢?”她慢慢念道:“我是粽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着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住给我发信息。”妻子笑出了妩媚,眼中闪烁着珍珠般的亮泽,这几句话语,深深地打动着妻子,也浸染了我的心。我想,这既表达了女儿的由衷,又道出了妻子内心的情感。妻子和女儿,谁是粽叶,谁是米?
接过手机,我要体味一下其中的含意。我的手机又响起信号,哦,是千里之外身在农村的小弟发来的,端午时节,他们也一定在尝粽子,也许干活上路时还带上几只。我小时,这天早晨,我妈总要拿两只热乎乎的粽子吩咐我带给老师。按下手机小键,清晰的汉字显出故乡的无限情思:“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柳叶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里端阳,那里端阳,处处都是好风光。”
我家乡没有“非典”。不是这场肆虐的“非典”,北京的春天多美好,几十年来绝无仅有的没有黄橙橙灰压压的沙尘暴。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转化成好事。人们从混沌痛苦中惊醒过来,顿觉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谁是粽叶谁是米?谁是牙齿谁是米?
2003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