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范仲淹

宋文选 作者:丁放,武道房 等注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历秘阁校理、右司谏等职,直言立朝,屡遭贬黜。曾任陕西经略安抚使,为西夏所惧,谓其胸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失败。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粲然可观,其《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尽显心怀天下的胸襟。有《范文正公集》,《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有传。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四部丛刊》本《范文正公集》卷七

答赵元昊书

正月日,具位某谨修诚意奉书于夏国大王:伏以先大王归向朝廷,心如金石,我真宗皇帝命为同姓,待以骨肉之亲,封为夏王。履此山河之大,旌旗车服降天子一等,恩信隆厚,始终如一。齐桓、晋文之盛,无以过此。朝聘之使,往来如家。牛马驼羊之产,金银缯帛之货,交受其利,不可胜纪。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无战,禾黍云合,甲胄尘委,养生葬死,各终天年。使蕃汉之民,为尧、舜之俗,此真宗皇帝之至化,亦先大王之大功也。自先大王薨背,今皇震悼,累日嘻吁,遣使行吊赙之礼,以大王嗣守其国,爵命崇重,一如先大王。昨者,大王以本国众多之情,推立大位,诚不获让,理有未安,而遣行人告于天子,又遣行人归其旌节。朝廷中外,莫不惊愤,请收行人,戮于都市。皇帝诏曰:“非不能以四海之力,支其一方,念先帝岁寒之本意,故夏王忠顺之大功,岂一朝之失而骤绝之。”乃不杀而还。假有本国诸蕃之长,抗礼于大王,而能含容之若此乎?省初念终,天子何负于大王哉!二年以来,疆事纷起,耕者废耒,织者废杼,边界萧然,岂独汉民之劳弊耶?使战守之人,日夜豺虎,竞为吞噬,死伤相枕,哭泣相闻,仁人为之流涕,智士为之扼腕。天子遣某经度西事,而命之曰:“有征无战,不杀非辜,王者之兵也,汝往钦哉。”某拜手稽首,敢不夙夜于怀。至边之日,见诸将帅多务小功,不为大略,甚未副天子之意。某与大王虽未尝高会,向者同事朝廷,于天子则父母也,于大王则兄弟也,岂有孝于父母而欲害于兄弟哉?可不为大王一二而陈之。

《传》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大王世居西土,衣冠语言皆从本国之俗,何独名称与中朝天子侔拟,名岂正而言岂顺乎?如众情莫夺,亦有汉唐故事:单于、可汗皆本国极尊之称,具在方册。某料大王必以契丹为比,故自谓可行。且契丹自石晋朝有援立之功,时已称帝。今大王世受天子建国封王之恩,如诸蕃中有叛朝廷者,大王当为霸主,率诸侯以伐之,则世世有功,王王不绝。乃欲拟契丹之称,究其体势,昭然不同,徒使疮痍万民,拒朝廷之礼,伤天地之仁。《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是以天地养万物,故其道不穷;圣人养万民,故其位不倾。又《传》曰:“国家以仁获之,以仁守之者百世。”昔在唐末,天下恟恟,群雄咆哮,日寻干戈,血我生灵,腥我天地,灭我礼乐,绝我稼穑。皇天震怒,罚其不仁,五代王侯,覆亡相续。老氏曰:“乐杀人者,不可如志于天下。”诚不诬矣。后唐显宗祈于上天曰:“愿早生圣人,以救天下。”是年,我太祖皇帝应祈而生。及历试诸难,中外忻戴,不血一刃,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有九江万里之阻,一举而下,岂非应天顺人之至乎?由是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太宗皇帝,圣文神武,表正万邦,吴越纳疆,井晋就缚。真宗皇帝,奉天体道,清净无为,与契丹通好,受先大王贡礼,自兹四海熙然同春。今皇帝坐朝至晏,从谏如流,有忤雷霆,虽死必赦。故四海之心,望如父母,此所谓以仁获之,以仁守之,百世之朝也。某料大王建议之初,人有离间,妄言边城无备,士心不齐,长驱而来,所向必下。今以强人猛马,奔冲汉地,二年于兹,汉之兵民固有血战而死者,无一城一将愿归大王者,此可见圣宋仁及天下,邦本不摇之验也。与夫间者之说,无乃异乎?今天下久平,人人泰然,不习战斗,不熟纪律。刘平之徒,忠敢而进,不顾众寡,自取其困,余则或胜或负,杀伤俱多。大王国人必以获刘平为贺,昔郑人侵蔡,获司马公子燮,郑人皆喜,惟子产曰:“小国无文治而有武功,祸莫大焉。”而后郑国之祸,皆如子产之言。今边上训练渐精,恩威以立,有功必赏,败事必诛,将帅而下,大知纪律,莫不各思奋力效命,争议进兵,如其不然,何时可了?今招讨司统兵四十万,约五路入界,著其律曰:“生降者赏,杀降者斩;获精强者赏,害老幼妇女者斩。”遇坚必战,遇险必夺,可取则取,可城则城。纵未能入贺兰之居,彼之兵民,降者死者,所失多矣。是大王自祸其民,官军之势不获而已也。某又念皇帝有征无战,不杀非辜之训,夙夜于怀。虽师帅之行,君命有所不受,奈何锋刃之交,相伤必众。且蕃兵战死,非有罪也,忠于大王耳;汉兵战死,非有罪也,忠于天子耳。使忠孝之人,肝脑涂地,积累怨魄,为妖为灾,大王其可忽诸?朝廷以王者无外,有生之民,皆为赤子,何蕃汉之限哉?何胜负之言哉?某与招讨太尉夏公经略、密学韩公,尝议其事,莫若通问于大王,计而决之,重人命也,其美利甚众。大王如能以爱民为意,礼下朝廷,复其王爵,承先大王之志,天下孰不称其贤哉?一也。如众多之情,三让不获,前所谓汉唐故事,如单于、可汗之称,尚有可稽于本国语言为便,复不失其尊大,二也。但臣贡上国,存中外之体,不召天下之怨,不速天下之兵,使蕃汉边人,复见康乐,无死伤相枕、哭泣相闻之丑,三也。又大王之国,府用或阙,朝廷每岁必有物帛之厚赐,为大王助,四也。又从来入贡,使人止称蕃吏之职,以避中朝之尊。按汉诸侯王相皆出真拜,又吴越王钱氏,有承制补官故事,功高者受朝廷之命,亦足隆大王之体,五也。昨有边臣上言,乞招致蕃部首领,某亦已请罢。大王告谕诸蕃首领,不须去父母之邦,但回意中朝,则太平之乐,遐迩同之,六也。国家以四海之广,岂无遗才,有在大王之国者,朝廷不戮其家,安全如故,宜善事主,以报国士之知,惟同心向顺,自不失其富贵,而宗族之人必更优恤,七也。又马牛驼羊之产,金银缯帛之货,有无交易,各得其所,八也。大王从之,则上下同其美利,生民之患,几乎息矣。不从,则上下失其美利,生民之患,何时而息哉?某今日之言,非独利于大王,盖以奉君亲之训,救生民之患,合天地之仁而已乎。惟大王择焉,不宣。某再拜。

《四部丛刊》本《范文正公集》卷九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器,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有大功于名教也。某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其为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四部丛刊》本《范文正公集》卷七

  1.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面临洞庭湖,自唐代以来,即负盛名,为历代墨客骚人登临赋咏之所。本文借写岳阳楼,既安慰了友人滕宗谅,又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中间两段写阴雨、晴朗不同天气的文字,极具神采,且能将个人悲喜之情自然融入。文末指出无论在朝、在野,均心忧天下,而且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极具影响力的说法,更是将文章的境界大大提高,对后世知识分子有强烈的激励作用。本文作于庆历六年(1046),作者时贬知邓州。
  2. 庆历四年: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
  3. 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知庆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庆阳),被人诬告贪污,降官知岳州。谪:官吏降职。守:指做州郡的长官。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岳阳楼即为此地名胜。王象之《舆地纪胜·岳州》引《岳州风土记》:“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广。”
  4.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1045)。越,超过、过了。
  5.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6. 百废:各种废弛不办的事情。具:通“俱”,全、皆。
  7. 增:扩大。制:规模。
  8. 刻于其上:指刻石立于壁间。
  9. 属:通“嘱”,嘱托。
  10. 胜状:胜景、好景色。
  11. 衔:包含。
  12. 吞:吞纳。
  13. 浩浩汤汤(shāng伤):水波浩荡的样子。
  14.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15.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16. 气象:景象。
  17. 大观:雄伟景象。
  18.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19.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重庆市巫山县,东迄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
  20.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极,尽。
  21. 迁客:迁谪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22. 得无:怎能不。
  23. 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4. 开:指天放晴。
  25. 排空:冲向天空。
  26.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
  27.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潜,隐没。
  28.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樯,桅杆。楫,桨。
  29.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30.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31. 忧谗畏讥:担心别人说自己的坏话,惧怕他人的批评。
  32.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33. 春和:天气晴朗,春风和煦。景:日光。
  34.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35.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36. 锦鳞:美丽的鱼。
  37.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沙洲上的野花。芷,一种香草。汀,小洲。
  38. 郁郁:形容香气浓烈。青青(jīng精):通“菁菁”,花叶茂盛的样子。
  39. 长烟一空:天上大片的云雾完全消散。
  40. 浮光耀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1.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亮的倒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42. 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记。宠,荣耀。偕,都、一起。
  43. 把酒临风: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畅饮。
  44. 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5.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二者,指览物而悲与览物而喜的两种心情。
  4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7. 居庙堂之高:在朝廷里做官。庙堂,指朝廷。
  48. 忧:担忧、关怀。
  49.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即未在朝廷为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50.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即“与谁归”,此为古汉语习用的倒装句。
  51. 本文是宋仁宗庆历元年(1040)正月范仲淹写给党项羌人首领赵元昊的一封信。当时,赵元昊发动的攻宋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战争给宋、夏双方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争取早日结束战争,实现和平,范仲淹针对赵元昊的无理苛求,写了这封答书。在信中,范仲淹提出了停战、和谈的总原则,这些原则虽然一时未能被赵元昊接受,但却为以后宋、夏庆历和议的签订打下了基础。在陕西战场上,在处理宋、夏战争的实践中,范仲淹也不同于北宋军队的其它统帅,他反对用大兵征讨,而主张采取“招抚”政策,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
  52. 夏国大王:赵元昊,即李元昊,党项人。其先拓拔思恭唐僖宗时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赐姓李,封夏国公。数世相承,至李德明时,又受真宗赐姓赵。故范仲淹称赵元昊。
  53. 先大王:即李元昊之父李德明。
  54. 齐桓、晋文之盛:齐桓公(前685—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任用管仲,号召“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晋文公(前697—前628),姬姓,名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55. “朝聘”六句:意谓宋与夏互通朝聘之使,友好往来,互通贸易,双方均受其利。
  56. “塞垣”七句:意谓边塞三十多年的和平时期,人民无战争之虞,安心生产,生死各尽天年。禾黍云合,指辽阔的庄稼与天上之云相合,一片祥和景象。甲胄尘委,因久无战争,武器沾满尘土。
  57. 薨(hōng轰)背:古代称诸侯死去为“薨”。
  58. 今皇:即宋仁宗皇帝。
  59. 嘻吁(xī xū西虚):象声词,表示叹息。
  60. 赙(fù付):送给丧家布帛钱财。
  61. 行人:使者的通称。旌节:旌和节是皇帝赐给臣子,赋予其赏杀大权,专制一方重任的符信。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宋朝封元昊为王,必曾赐与旌节,此时元昊自立为帝,故遣使将旌节奉还。
  62. 省(xǐng醒)初念终:思前想后。省,反思。
  63. 耒(lěi垒):指耕地用的农具。
  64. 汝往钦哉:汝,你。往,去某处。钦,谨慎、戒慎。《尚书·尧典》:“帝曰:往,钦哉!”孔安国传:“敕鲧往治水,命使敬其事。”
  65. 拜手:亦作拜首。古代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
  66. 副:相称、符合。
  67. “名不正”四句:意谓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则不能成功。见《论语·子路》。范仲淹称“《传》曰”,盖误记。
  68. “且契丹”二句:契丹,即辽。据《辽史·太祖纪》,辽太祖称皇帝在916年,时中原地区尚处在五代的混乱时期。937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请契丹出兵,灭后唐,自己在契丹的帮助下建立后晋,为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所谓“援立之功”指此。
  69. “天地之大德曰生”四句:见《易·系辞下》。“天地”句,孔颖达正义:“欲明圣人同天地之德,广生万物之意也。”“圣人”句,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憬曰:“言圣人行易道,当须法天地之大德,宝万乘之天位,谓以道济天下为宝,而不有位,是其大宝也。”“何以”句,《周易集解》引宋衷曰:“守位当得士大夫公侯,有其仁贤,兼济天下。”
  70. “国家”二句:意谓国家只有以仁获得,并且以仁守国方能长久不衰。
  71. 恟恟(xiōng凶):喧扰、纷扰,指天下动荡不定。
  72. “乐杀人”二句:见《老子》三十一章,“如志”原文作“得志”,当是范仲淹误记。意谓喜欢杀人的人,就不能在天下得到成功。
  73. 应祈而生:这是范仲淹美化本朝开国皇帝的话。祈,指上文所说的后唐显宗皇帝的祈祷。
  74. 忻(xīn心):同“欣”。
  75. 井晋就缚:指把北汉纳入宋的版图。井晋,北汉的代称。山西简称晋。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有中条山,北有长城,形如井字,五代时属北汉疆域,故称。
  76. 刘平:字士衡,开封祥符人。宝元元年(1038)为环庆路马步军副总管,康定元年(1040)在三川口之战中,因轻敌战败,为西夏所擒。《宋史》卷三百二十五有传,并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六。
  77. “小国”二句:见《左传·襄公八年》。
  78. “遇坚必战”四句:强调了汉军的英勇无敌,意在说明藩汉发生战争,汉军必胜。
  79. “使忠孝之人”五句:从兵士之忠的角度,强调双方不可轻易用兵,免使忠孝之人不得其终。
  80. 太尉夏公经略:夏公,即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时判永兴军,兼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宋史》卷二百八十三有传。太尉:官名。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此处是对夏竦的尊称。
  81. 密学:即枢密院直学士。韩公,即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人。时以枢密院直学士,担任为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的副手。见《宋史》卷三百一十二本传。
  82. “大王如能”十三句:从对西夏有利的角度,劝说对方不可轻易用兵。因为既能使天下称贤,又能不失尊大。
  83. “又大王”五句:希望以丰厚的岁贡打动西夏不要发动战争。希望以财换和,见出宋之软弱。
  84. “国家以四海之广”十一句:意谓对于在西夏的宋人,宋朝廷不但不会怪罪,反而会优待其家属,使其安心效力于西夏。
  85. 严先生,即严光,字子陵,少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称帝后,严光变姓名隐遁,刘秀觅访征召至京。同床共寝,严光以足加光武帝腹上,次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后辞官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今浙江桐庐),后人称其所居之地为严陵濑。事见《后汉书·隐逸传》。范仲淹于宋仁宗明道年间出知睦州(辖境相当于今浙江桐庐、建德、淳安),始构严先生祠堂,使其后人奉祀,并作此记。
  86. 赤符:新莽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汉为火德,火色赤,故称。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六龙: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87. 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后亦泛指统治者所役使的民众和藩属。这里是使之为奴,引申为统治、管辖。亿兆:指庶民百姓。
  88. “惟先生”句:意谓严光能以节操为高,平交光武帝而不卑不亢。
  89. 动星象:即刘秀与严光共卧,严光以足加秀腹上,次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事。参见注〔1〕。
  90. “惟光武”句:谓光武帝能以礼屈身降尊平等对待严光。
  91. “不事王侯”句:语见《易·蛊》卦辞:“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孔颖达正义:“不复以世事为心,不系累于职位,故不承事王侯,但自尊高慕尚其清虚之事,故云‘高尚其事’也。”
  92. 以:运用、使用。之:上引《蛊》上九卦辞所揭示的道理。
  93. “在《屯》之初九”三句:《易·屯》初九《象》辞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孔颖达正义:“贵谓阳也,贱谓阴也。言初九之阳在三阴之下,是‘以贵下贱’……既能‘以贵下贱’,所以大得民心也。”
  94. 微:无、没有。
  95. 遂:成就。
  96. 廉:不苟取。
  97. 立:指立志。《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98. 名教: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儒家礼教。
  99. 奠:谓置祭品祭祀。
  100. 祠事:祭礼,祭祀之事。
  101. 苍苍:茫无边际。
  102. 泱泱:水深广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