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佛国的新面貌
1997年,印度一位贱民纳拉亚南(K.R.Narayanan)当选总统。过去是贱民,现在是总统。这象征着西天佛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两个新兴国家的总理,周恩来和尼赫鲁,在北京热烈拥抱,共同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2年中印边境忽然发生冲突,从此中国老百姓再也听不到印度的任何消息。
2003年7月印度总理访华。新闻说,在我们听不到消息的年代里,印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印度经过科学种田的绿色革命,缺粮国变成余粮国。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的软件生产大国,美国硅谷中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印度人。印度得诺贝尔奖的已经有6人。印度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虽然还只是长跑的起步。
中国老百姓都希望知道印度的基本情况和最新动向。我从一般书报中摘录一些资料,作为自己了解印度的起点。
历史背景
印度有三种含义:地理上的印度次大陆;历史上的英属印度帝国;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独立前的印度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共约3449年。
1.早期(公元前15世纪—前6世纪),不包括史前,共约九百年,相当中国商代和西周。
吠陀时代。公元前20世纪—前15世纪,雅利安人(Aryan)从西北方面进入次大陆,起初占领印度河上游的五河地区(旁遮普),后来扩张到恒河流域,更后向南推进,占领次大陆北半部,称雅利安区。这时候,开创婆罗门教,口头传诵《吠陀经》,社会形成阶级压迫的种姓(caste)制度。
2.古代(前6世纪—公元712年),共约1312年,相当中国东周到唐代。
佛陀时代。前7世纪,恒河下游兴起摩揭陀国。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佛教,大雄创耆那教,两教都反对种姓制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前268—前232年在位)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全部次大陆,定佛教为国教,广建寺庙和宝塔。经过长期的外族侵入和内部变乱之后,笈多王朝(公元320—540年)中兴。戒日王(606—647年在位)是印度古代最后一个有名的皇帝,统一印度北部,兼容佛教和印度教,提倡大乘佛教,欢迎唐僧玄奘(602—664年),戒日王与唐太宗多次遣使互访。
3.中世(712—1600年),共888年,相当中国唐代中期到明代。
伊斯兰教统治时代。712年,阿拉伯军队攻占信德(印度河下游)。1001年至1024年,阿富汗突厥人的伽色尼王朝吞并旁遮普。12世纪后期,阿富汗突厥人的廓尔王朝控制西北印度。穆斯林主宰整个印度。
德里苏丹国(1206—1526年),共320年。1206年廓尔王朝的德里总督自立为苏丹,统治印度次大陆北部,经历五个朝代。
莫卧儿帝国(1526—1858年),共332年。1526年蒙古突厥族后裔巴布尔侵入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莫卧儿是蒙古的变音)。阿克巴(1556—1605年在位)统一次大陆,实行开明政策,强调王权高于教权,自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公平君主。奥朗则布(1658—1707年在位)按照《古兰经》强化宗教统治。1764年,莫卧儿皇帝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莫卧儿帝国名义保留到1858年。
4.近代(1600—1949年),共349年,相当中国清代和民国。英国统治时代。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1623年跟荷兰默契,英国垄断印度,荷兰垄断东印度群岛(印尼)。1757年英国占领孟加拉,建立侵略整个印度的根据地。1763年至1818年间,英国发动30次侵略战争,订立23次割地条约。1818年,东印度公司控制整个印度。
1857年至1858年,发生印度抗英的民族大起义,英国称雇佣军兵变。英国从印度以外调来大军,残酷镇压,起义失败。1858年英国结束东印度公司,取消莫卧儿帝国的名义。
英属印度帝国(1858—1947年),共89年。英国直接统治印度,加强政治控制,加深经济剥削。“二战”后,在印度独立革命高潮中,英国提出分裂印度的“蒙巴顿方案”,1947年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英国殖民结束。从712年阿拉伯人侵入,到1947年英帝国主义退出,共1235年,印度雅利安人一直在外力统治之下。
社会传统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把人民分割成几个世袭的身份集团。婚姻、职业、服饰、社会活动,异种姓相互隔绝。它起源于古代的社会分工和统治压迫,形成四个种姓。
统治者(雅利安人)分为三个种姓:a.婆罗门(僧侣);b.刹帝利(武士);c.吠舍(农工)。被征服者(达罗毗荼人)成为一个种姓;d.首陀罗(仆役和奴隶)。前两个种姓是特权等级。还有不列等的“贱民”,称“不可接触者”。同一村庄,不同种姓,住处分开。种姓有“洁”与“不洁”之分。职业按种姓固定化,人力物力无法合理分配和流动。独立后,法律废止种姓,习惯保持种姓。
本土宗教
印度的本土宗教有五种:
婆罗门教。形成于前7世纪,崇拜梵天大帝,经典称《吠陀经》(Veda,知识),有《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内容包含诗歌、神话、祭祀仪式、巫术咒语。崇拜三主神,代表“创造、保全和毁灭”三种力量。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一切真理都源出于婆罗门教。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生命有灵魂。佛教和耆那教兴起之后,婆罗门教衰落。
佛教。创始于前6世纪,反对婆罗门教,以“无常和缘起”代替梵天创始说,以“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以“铲除烦恼而成佛”为最终目的。公元1世纪至2世纪,产生大乘佛教,原有佛教称小乘佛教。佛教在印度流行千余年,9世纪衰落,13世纪消亡,但是在印度以外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耶、伊、佛)之一。20世纪,印度有两千万“不可接触者”改信佛教。
耆那教。跟佛教同时兴起,“耆那”原义“胜利者”,经典名《十二支》,反对吠陀权威,主张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乱、无所得”。4世纪至13世纪流行,其后衰落。
印度教。8世纪婆罗门教复兴,恢复梵天信仰和种姓制度,产生多种教派,统称印度教。寺院培养婆罗门种姓子弟。崇拜牛,不杀生。印度教是今天印度的主要宗教。
锡克教。16世纪创立,“锡克”原义“门徒”,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混合物,吸取伊斯兰教的圣战精神,要求锡克教地区独立建国。主张业报轮回,反对祭司制度,实行苦行遁世。教徒蓄长发,佩剑。男人名加“辛格”(Singh,狮子),女人名加“考儿”(Kaur,公主),流行于旁遮普。
印度独立后实行信教自由,没有国教。
印巴关系
印巴分裂打了三次大战。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连年不止。1947年一分为二(印、巴);1971年二分为三(印、巴、孟)。2002年之后,印巴开始走向和平。
现代化的进程
经济方面
绿色革命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超过10亿。19世纪最后25年间,饥馑死亡1500万人。20世纪60年代实行绿色革命之后,粮食产量从1950年的5080万吨,增至1996年的19 820万吨,粮食自给而有余(前驻印大使程瑞声)。20世纪90年代提高谷产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产量和质量并重,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五种经济
独立前,印度是英国的经济附庸,印度原料,英国工业。独立后,实行计划经济和自由经济并举。印度有五种经济:国营、私营大资本、私营中小资本、小农经济、外资。起初国营为主,后来私营为主。印度建立起以国营为主的原子能、电子、精密仪器、冶金、机械、飞机、船舶、石油、化工、建材、电力、轻纺等工业体系。问题是国营亏本。20世纪70年代,开放市场,鼓励私营,引进外资,追赶新技术,重点放在电子和软件等新技术上。印度以每一家庭年均税后收入700美元至3000美元为中产阶级,2001年有3亿人。
政治方面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革命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唤起群众,成立政党,和平请愿,争取合法权利。1885年国民大会党在孟买成立,简称国大党,领导人是甘地。第二步: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战”之后,英国订立加强镇压群众的新法案。1919年,甘地发动全国总罢市,要求取消新镇压法案。英国人在阿姆利则屠杀抗议群众之后,甘地改变斗争方针,从原来“基本合作”改为“基本不合作”,从原来“使用宪法手段争取在帝国范围内的殖民地自治”改为“使用和平和合法手段争取自由”。1921年,甘地亲自领导群众开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号召全国人民自纺自织,抵制英国布匹,使英国纺织工厂纷纷关门。第三步:要求终止英国统治。1927年尼赫鲁从欧洲回国,主持国大党会议,以完全独立为目标。1930年,甘地再次亲自领导和平抵抗运动,反对盐税法案。最后甘地被捕。
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非集团”原则,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印尼、阿富汗五国发起。1983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会议,有101个会员国参加。现在,南斯拉夫解体,阿富汗经历巨大变化,而印度在20世纪后期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英国式民主
1950年的印度宪法基本上模仿英国,联邦院250人,人民院550人,权力主要在人民院,议员由多党竞选。宪法保留335个议席给妇女。独立后,一再发生大动乱,经历血与火的洗练,但是民主政体保持稳定,没有动摇。
文化方面
语文规划
印度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独立后规定14种法定语文。全国通用的法定语文(国语)一种:印地语。不限地区的法定语文两种:梵文和乌尔都语。限定用于某一邦的法定语文11种:印欧语系7种,达罗毗荼语系4种(后来又加邦语言4种)。英语没有法定地位,但是继续使用。14种法定语文,加上英语,一共15种。一张钞票上印15种文字。
独立初期,印度人民强烈反对英帝国主义的英语。宪法规定15年后废除英语,但是到期无法废除。印地语传承于3500年前侵入印度的雅利安人的语言,达罗毗荼民族认为这也是侵入者的语言,跟英语同样不受欢迎。可是他们拿不出另一种语言来代替印地语,反对印地语等于支持英语。经过半个世纪,英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印度人的语言感情发生变化,从反对英语变为利用英语,侵略语言变成赚钱语言。
教育第一
印度的正规教育是世俗教育,不是宗教教育。目前,印度有综合大学两百多所,高等院校六千多所,研究院两千多所,此外还有许多工业学校(大学程度)和电脑培训学院。印度的大学每年培养出12万个工程系毕业生。印度每年有两万名学生得到签证去美国留学(《南风窗》)。2001年印度七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是65%;识字的男人是四分之三,女人是二分之一。
科技领先
新闻说,印度是世界上第三科技大国,次于美国和俄国,有科技人员350万人。印度已经建起7座核电站;发射了通讯、气象、遥感等卫星。世界上拔尖的21家软件公司,有12家在印度。印度的上网人数从200万上升到7000万。印度的软件生产量占全世界的17%。2003年,单是班加罗尔一地的软件出口就达到25亿美元。
“在班加罗尔、马德拉斯、孟买和新德里等地近二十个软件园区,大约有一万家公司做着美国高科技出口的外包业务(outsourcing);这些园区变成了网络性的世界办公室。美国的高技术就业转移到了印度,美印之间形成知识工人的劳动分工”(《世界知识》2004年10月号)。比尔·盖茨说:“印度将在21世纪成为软件的超级大国。”
2004年5月17日,时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