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百年周家 作者:周骥良 著


前言

当清王朝面临列强瓜分、难以自保之际,迎难而上的李鸿章有句断言,“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应对这个大变局?他在妥协与忍让之中,也有挣扎与思变之策。这就是他倾全力以赴的洋务运动。这个运动在历史发展中是应该大写的,以我粗浅之见,洋务运动有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源自恭亲王奕訢。他临危受命,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之后,不得不签订北京条约。在丧权辱国的痛苦中,他提出了夷务运动,仿制洋枪洋炮。一时间,南南北北军火工厂林立。当中,最大的厂是天津机器局。但垂帘听政的西太后,最忌恭亲王,欲取而代之,抓了一个上殿居然佩剑,罢了他的所有官职。夷务运动就此止步不前;第二阶段,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改夷务运动为洋务运动,眼界大开。除军火工业外,在铁路、煤矿、轮船、电信、电力、邮政等方面都在开拓,创造了几个亚洲第一。曾祖周馥以一介书生跟随李鸿章,成为他的主要谋士。所有项目他都是参与者,有些项目他更是执行者。洋务运动风风火火,创造了好几个亚洲第一。痛心的是,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入侵京津,洋务运动的大项目毁于一旦;第三阶段,是战乱平息,李鸿章已辞世。伯祖父周学熙后来人挑起洋务运动重担。他从铸造制钱、改组官银号起家,打破洋务运动统由官办的铁的规律,改为官商合办,吸纳大量官僚资本,又进一步发展为纯商营,形成工业集团。一时风起云涌,形成民族企业。在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形成一股力量。南南北北都有工业集团出现,但洋务运动的名辞已被代替,只能留在历史当中了。

有人评说周家起自洋务运动,有两代人做出了努力。这个评价当之无愧。但周氏家族的贡献却不止于洋务运动,涉及重大事件的方方面面。以我的经历而言,有来访问甲午战争情况的,有来访问李鸿章与翁同龢的矛盾的,有问周家与袁世凯家关系的,有问北洋工业集团派系之争的,有问你们周家和孔子后代沾亲、孔德成是怎样一个人,有问曹禺与周家的关系,有问周家和佛学如何结缘,有问周氏家族中如何出了这么多文化人。我不是合格的答题人,但合格的人都已远行,只有就所知所见,尽力作答了。

来访者有的在电视中录成节目,我虽然没有见到,但有人见到了,告我这个节目很好,你这是提供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背后的历史,写下来吧。我很受鼓舞,但我并未动笔,还是等外来人动笔吧。

等来了一位来自美国的叶女士。说起来有世谊。她和美国的一位汉学家结为连理,该汉学家在选研究课题时,她提出写组成工业集团的周家,这位汉学家很有兴趣。叶女士回到祖国,和我有一次长谈,我将仅有的一些资料都给了她。她笑说满载而归。估计这汉学家碰上难题,在趁乱掠夺开平煤矿中,美国工程师胡佛起了极不光彩的作用,她肯写吗?当然不肯,所以再无消息。

又等来了一位大学讲师王女士。她讲授的就是中国近代史。一家出版社准备出《中国近代史家族丛书》,拟定十家,周家名列其中,她应邀来写周氏家族的。有备而来,计划很大,不仅必写第一代和第二代,还要写第三代,如果可能的话,还要挂上第四代的一些文化名人。说得爽快,你们周家教授之多,有人就讲,可以办一座大学了,理科工科文科俱全,外加你这独一份的作家,还可以办个写作班呢。我当然很快列出了提纲,做了序列的发言。遗憾的是,第一序列还没说尽讲完,《中国近代史家族丛书》已经沦为空谈了!主编遇上了什么阻力,出版社迎来了什么难题,人家不能说,我也不能问,只有遗憾而已。

活到这般年纪,离火化场仅仅一步之遥了,为什么把遗憾带走呢?还是接受朋友鼓舞,自己写自家史。

由于所知有限,只重点写了祖孙三代,六位先人:确实,这六位先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处境做出了不同的贡献。贡献都够得上巨大,并为周家铸定了家风:爱国、实干、敢干。力之所及,也兼于其他有贡献的族人,只能几笔带过,有的甚至连几笔带过都没做到。知我谅我吧。好在周氏家族文化研究会已经成立,专题研究,深入研究自有后来人。本书只是提供了一堆史料而已。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有些文字资料我未采用,我尊重的是我的耳闻与目睹。这里有更多的内幕与珍闻,我不能和稀泥,也不能光讲恕道,知我谅我吧。就我们良字辈说,在海外发展的不少,最突出的应是那位航天工程博士了,因为力所不及,也就一律不写了。还是知我谅我吧。

谢谢翻读这本书的读者,借用歌德的一句名言“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祝愿这个热情还能燃烧出更多的家史与家风,为文化自强增加生力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