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进“孩子”和“爱”的诗意世界

你好 亲爱的小孩 作者:李响


走进“孩子”和“爱”的诗意世界

袁 浩

李响老师是享有盛誉的南京“攀·灯”语文名师团队的领军人之一,才华横溢,风格鲜明,在省内外同行中广有影响。

我听过也评过李响老师的课,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端庄大气,语言丰富、幽默、有激励性,金石般振响的男中音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在悠悠的乐曲声中,他且诵且吟,与孩子们一起步入文本,走进梦中……

他上《最大的麦穗》,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深入浅出,适切有度,于是,生活的哲理褪下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他上《黄河的主人》,神采飞扬,情思激荡,时而深情款款,谈笑风生,时而诵声如涛,撼人心魄,孩子们一个个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感悟、品味。他上《匆匆》,潇洒从容,匠心独运。插入《从前慢》让孩子们在阅读比较、对话碰撞中质疑、思辨,体会其中蕴含的哲学之美。

“读书课”上,他同孩子们一起读李白、杜甫,读鲁迅、徐志摩,读席慕容、海子,读安徒生、莎士比亚……背诵《将进酒》《春江花月夜》《再别康桥》……一起步入人类文明的殿堂,汲取成长的营养。习作课上,他鼓励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自主表达,孩子们一个个文思泉涌,真情倾诉,享受着写作的快乐。

李响的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说他的课有趣好玩。同行们赞赏他的课,说他的课如春雨润物,意蕴深远,浸润了浓浓的诗情,闪耀着诗性的光辉。

李响告诉我,他喜欢上课。在课堂上,他很快乐,因为他喜欢孩子,深深地爱着孩子们。他说,他最爱听孩子们读书、发言,最爱读孩子们童心跳跃的鲜活文字,因为,从中他听到的是孩子们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

每同李响聊天,他津津乐道的话题不是课堂教学就是他正在教的,从前教的,他心中的,笔下的一个个“亲爱的小孩”。

你看,操场上,那群折腾着滚动的球儿的孩子,一个个汗珠滚落、喉结起伏、喘着粗气,像一头头小公牛,尖叫着左冲右突。大海边,一阵阵清脆的笑声追逐着喧闹的海浪,那个小男孩正用沙丘围成长城,唱着战歌,挥舞战旗,像战士那样自信;那位小姑娘,正把亲手折叠的千纸鹤,一只只扔向空中,纸鹤的翅膀上都镶着为小伙伴、为亲人们祈福的南国红豆。校园里,那个趴在地上看书的孩子告诉他“可以听到地球的声音,在书中找到自己”;那个紧紧地黏上来,搂着她的脖子的,在她耳边轻轻地呵气“谢谢你,妈妈”;那个向他奔来的,边跑边呼喊——“我要造一所房子送给你——亲爱的老师”,满眼含着委屈的泪光,因为造房子的橡皮泥不见了……

李响爱孩子,他的课堂、他的生活、他的心中,分明就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活泼的儿童世界,充满童真、童趣、梦幻和诗意。

李响爱孩子,他笃信,教育即儿童研究,教师首先应是儿童研究者。许多年来,这位具有诗人气质的研究者,全身心地投入儿童世界。在与儿童朝夕相处的岁月中,他倾听他们的心声,也向他们倾诉。他研究他们,发现他们,同他们一起游戏、学习、成长。近些日子,李响把自己对儿童、对教育的真情感动和深邃的理性思考,凝成了这部沉甸甸的诗集。

他的诗,意象繁丰,诗思厚重,平中见奇,凸显“小孩”和“爱”两个词语,流溢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舐犊深情,闪耀着“仁者爱人”的思想光辉,揭示了教育的真谛,细细品读,令人怦然心动,有抑不住的共鸣、兴奋和感佩。

在他的诗中,有时,教师化身为慈爱的母亲——“温柔的手在孩子身上轻轻抚过”,用“柔情的语气”与“亲爱的小孩”娓娓交谈,絮絮叨叨,爱意浓浓;有时,教师与儿童又宛如热恋中的“情人”——“千载凝望”“寻撷相思”“缠绵依偎”“笑靥动人”“柔情万种”……

在他的笔下,那些“来自乡下的”“住在城里的”“冲爸爸妈妈耍赖的”“吃得像只企鹅走不动路的”,那些“满头满身全是泥水的”“流淌鼻涕口水的”“手上脸上写满五彩蜡笔印记的”……都是他“美丽可爱的小孩”。

他们“哇哇哭闹和有腔有调的歌唱”在教师心中都是“天籁之音”,“口哨吹出的不羁的曲子”是“不甘堕落的彷徨”。他们可以“信口雌黄”,可以“胡乱诌诗”,可以“自我解嘲”,也可以“保持沉默”,因为他们是他“一直孜孜以求的心灵风景”,是“苏醒的春笋”“池塘里的雨点”“娇艳的花朵”,春光无限!对他们中的每一个,教师心里装的都是给予和眷恋。他要给他们“一座快乐的城堡,喷泉池中,牛奶甜蜜纵情流淌,漂过来装满水果和玩具的月光宝盒”。他对他们说,“我的心就像一个大屋子,住着你,一直住着你”“你毕业后,我会从别人身上想你”“会永远在你身后,不离不弃”。他还好想好想“做回小孩,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孩”,“在落雨季节”和他们一起“双脚踩着水花,在田野里奔跑”,像儿时那样,“经常在风吹过的时候,闭上眼睛,风从这里走过,偷偷地伸手去抚摸”。

歌德年轻时写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只能认识自己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正因为怀有对儿童的挚爱,李响在与儿童朝夕相处中逐步走进了儿童的美丽心灵。儿童隐秘的内心世界,奇特的想法,以及深蕴其中的天性、特质、旺盛的生命活力和真正的成长力量,不断被发现、被认识。爱与认识之间有着深刻的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对儿童认识的不断深入,他对儿童的爱,越发强烈而厚重。他说:“我体验到我的付出与结果——那是一种,能够放下所有的羁绊,去信马由缰地爱。”

李响对儿童的发现、认识,对爱的体验和感悟是真切的、深刻的,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诗意的表达……

“请在我睡袋上贴一张邮票吧,把我邮寄回我的学校,我想念我的老师和我的同学。”

“一个童稚的声音说,因为你爱我,我才生长;我懂得,爱才是我奔跑的力量。”

“如果你爱我,请在我成长的时代,赐我一艘载梦的船,我一定会是一个称职的船长。”

“亲爱的小孩,你是生活的启示者,你说,生活很纯粹;你是生命的预言家,你说,生命就是一种爱。”

“你好,亲爱的小孩。是你让我生命更完整,让我的生命有所寄。有了你,我体验到,生命开放的神秘与欢欣。”

“你才是,我的诗句,是我最美好的聆听者,我感受到的,一行是敬畏,一行是给你的最标准的注目礼。”

“你就像一粒种子,我每天都见证你的成长,每天和你一起培育理想的种子,长出参天的希望。”

许多人都爱听孩子对自己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可李响却告诉孩子们“这是我所不希望的”。他说“我只祝福你,成为一个有感受幸福能力的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葆有敬畏和热情”。许多人都盼着孩子“长成我想要的模样”,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可李响却认为,孩子们是愿意“做一个厨娘,身上总有着菜根香”,还是愿意“当一个警察,在斑马线上度过美好的每一天”,是选择“成名成家”,还是选择“当一个出租车司机”“奶茶妹”“手机贴膜人”,我们都应尊重、鼓励,为之点赞。

显然,李响老师在实践研究中认识的,在诗作中表现的儿童,是真正的自在的儿童。他们是好奇的,游戏的,探索的,顽皮的,涂鸦的,渴望理解、被爱和自主成长,富有幻想和创造。

李响老师生活中体验到的诗作中所表达的教师的爱,是如斯霞、王兰诸位令人崇敬的教育前辈的爱,是真正的当代教师的爱,是一种融入了社会性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是“母亲”“师爱”融为一体的教育之爱,不仅具有真挚、亲切、给予、宽容等特点,而且体现着教育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包含了公正、平等、尊重、全面和稳定,远离功利与私欲,深刻而又厚重。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栖居就是那种在生活中能感受到情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教师和儿童都应是诗意的存在——富有爱心童心的教师和天真烂漫的儿童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梦想,在共同营造的温馨、和谐、宽松、润泽的氛围中活动、学习,充分展开心与心的彼此倾诉与接纳,相互期待激励,携手前行。

当我们走进这部诗集,走进李响老师的“孩子”和“爱”的诗意世界,扑面而来的,不正是这样的情景吗?

我们的教育呼唤这样的情景!

我爱读这部诗集,走进去,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新的启迪,关于儿童的、教育的、语文教学的,关于教师专业成长和诗歌创作的,发人深思。

我爱读这部诗集,久久不舍放下,心潮奔涌,情倾笔端,得小诗一首谨贺李响老师的《你好 亲爱的小孩》付梓。

建邺有名师,才博誉满群。

疾书复浅唱,漫奏共长吟。

暖暖慈亲语,拳拳赤子心。

攀登思致远,灯照众人行。

袁 浩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江苏省荣誉教授

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指导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顾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