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残缺和过头

美的人 作者:邱伟杰 著


残缺和过头

罗丹曾接受了法国文学家协会的一份订单,为已故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塑像。有一次,另一位雕刻家布尔德尔来拜访他,看到罗丹塑造的许多巴尔扎克雕塑中,有一件的手被塑得十分精彩,不由得赞叹不已,并久久地凝视着这双手。罗丹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做了一件人们意料之外的事情——巴尔扎克原本完美的手消失了。他砍掉了那只手!

这是一则众所周知的关于整体和局部美的故事。但无论整体多么重要,我们最终看见的却是一件没有手的塑像,即一件残缺的作品。残缺会是美吗?

我有一个朋友,喜欢唱歌。一次在酒吧里说最近自己写了一首新歌,便唱给大家听。真的很好听的新歌,令人喜出望外的美好。但接着,他又唱了一遍,大家显然热情就没有那么高了。然后,他再唱了一遍,一共唱了三遍。第三遍的时候,应者寥寥,大家似乎已经有点烦他了。这就是过头,所谓审美疲劳了。

残缺令人遗憾,过头冲淡了精彩。

我举这两个例子,不是为了说明适中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有多好。我只是想说,我们总是难以避免此身存在的不足和过度。因为存在就是具体,生命就是具体,凡是活着的事物总是残缺和过头的。本来美也是这样,总是带着这里的残缺和那里的过头降临世间的。所以,正像本章开头时我所说的,人生来美,也生来丑。或者我们按照美的精神的定义来看,丑是不存在的,只是与美的理想相差甚远的一种美。那么,实际上,一切生命体,总是以近于理想和远于理想的真实情况出现的,这种近和远广泛存在于一切方面。我们做不到让现实等于理想,但我们可以调整现实与理想的远近关系。当这种关系发展到协调、得当之时,美的结果便产生了。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浑然一体。

主张本来美,是为了突出这样一种观点,即无瑕之瑜或去瑕之瑜是不存在的,是妄想。人朝着美和更美的方向靠拢,是在承认残缺和过度的本来条件的基础上所做的努力。离开本来美,就是离开美的理想和精神,就是离开存在和先决的长短不一的条件,就是灭亡。

一切外在的、后来的、他人的、社会的资源,都可以为本来美的发育成长以及结果所用,但仅仅是所用,绝非所是。是只有一个,就是你的存在。你怎样来的,就将怎样去,你不可能违背你的条件而做硬性改变,你只能按你命中所给的基因放大或者缩小,并在成长的运动中应时应地地去协调好放大和缩小。

这是从本来美出发的美学观,相信美的精神,相信美的条件,相信可以借助各样推力来驻守和焕发美的成就。

本来美发自于美的精神,但与美的精神保持着距离。我们需要调整好距离,在适当的距离中成为美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