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慧环:忘我工作,为北京奥运树立良好形象
【北京人物】
孙慧环(1975~),汉族,中共党员,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辅导员。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孙慧环同志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思考。她不追求学生的近期学习表现或成绩,而是以促进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为追求,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追求。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她在负责每个年级的时候,都要先认识和熟悉每一名同学,掌握班级的基本情况,对每个有特殊情况的同学都做到心中有数。
她会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很好地融入班集体中,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姬小楠同学,是她01及法律1班的学生,在高中时非常优秀,并且已经加入了党组织。但是姬小楠入学后,因为没有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学生家长非常苦恼,也多次写信、打电话,要求学校给她转专业。孙慧环同志知道这个情况后,针对这个情况,同姬小楠同学进行了多次谈心,不仅化解了她的厌学情绪,还使她认同了自己的专业。在接下来的四年学习、生活中,孙慧环同志时时关注她的情况并加以引导。毕业时,姬小楠同学不但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经济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还出色地完成了班级团支部书记、入党培养人等工作。
孙慧环同志在踏实工作的同时,还理论结合实际,运用新的形式,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其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她更是找到了自己的方法,既结合学院积极分子的情况建立“党员联系班制度”,同时,以“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学生三个代表思想学习研究会”为依托,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学生党员负责指导各班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工作,从总体上强化各班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工作,使他们的工作扎实有效,避免流于形式,成为花架子。
2007年4月,孙慧环借调至奥组委任奥林匹克公园北区场馆群观众服务经理。孙慧环同志为了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加班加点研习业务知识,精益求精制定赛前规划,使自己很快适应了奥组委的要求。一次,孙慧环同志为了研究人员点计划,连续在场馆工作,夜以继日,在场馆熬了三天三夜。直到两岁的儿子给她打电话时,她才意识到自己一直还没有休息过。她凭着多年的专职辅导员生涯培养出来的职业素质,很快投入到新的角色中,圆满完成了奥组委交给她的任务。
2008年8月10日,对孙慧环同志来说算是考验,因为网球开赛的第一天就因雨退票。观众们不满都聚集在场馆门口不肯离去。孙慧环同志和观众服务工作人员们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观众,一边冒雨为观众分发雨衣。面对观众的不满和指责,志愿者也有了一些思想起伏。但是,孙慧环同志始终微笑着,不仅亲自向不满的观众道歉,还耐心地解释着相关的政策和情况,最终安抚了观众的情绪。
接着非常紧张的工作安排,8月11日凌晨3时,最后一名网球观众满意地离开了场馆。一名志愿者在当天夜里给孙慧环同志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孙老师,谢谢您!今天我们离开场馆时候,想着今天被观众责骂的委屈,看着您淋湿的样子,我流泪了。您冒雨工作了十二个小时依然保持微笑。我今天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志愿者。孙老师,您辛苦了!”即使在场馆工作期间,孙慧环同志仍不忘自己是一名转职辅导员,她时刻爱护、关心志愿者,努力使大学生志愿者以奥运为契机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这种艰苦奋斗、不畏辛苦、勇挑重任、以身作则的态度,才使得她能够带领观众服务团队,克服种种困难,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在京档案】
从2007年5月到2008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准备,孙慧环与8名观众服务副经理一起,带领着奥运会1608名、残奥会1320名观众服务志愿者,圆满地完成了奥运会15个比赛日53个单元425场比赛和残奥会11个比赛日33个单元365场比赛的服务工作,共接待奥运会观众31.6万人次,残奥会观众18.1万人次。成功处理了三百余起运行事件,解决了千余起观众投诉和抱怨,此外,还应对了支援11号安检大棚安检协查工作、网球比赛因雨取消、观众涨台,突降暴雨等紧急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