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场内士子场外头魁 欲为榜首即是状元

中国历代状元轶事 作者:


第十七章
场内士子场外头魁
欲为榜首即是状元

◎崔铏 陆扆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礼部侍郎郑颢知贡举。此科录取进士30人,状元由博州聊城(今山东省聊城市)人崔铏夺得。但他是不是文才出众,实副其名,却颇让后人置疑。

郑颢是唐宣宗万寿公主的夫婿,这一年奉老丈人的诏令,以礼部侍郎身份第一次担任会试主考官。根据《唐摭言》的记载,郑颢这边准备入贡院组织考试,那边却委托员外郎崔雍拟榜排定名次,崔雍满口答应。也就是说,在考场外面拟定名次的崔雍根本就不知道考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完全凭借自己对考生好恶来定。到了法定放榜的头天下午,郑颢却迟迟不见崔雍送来的榜文。一直等到天黑,崔雍才打发家仆寿儿来传话:榜文明天一早呈上,家主在此提前祝贺主考大人桃李满天下。郑颢问寿儿:崔员外郎没有带来什么书信吗?寿儿说没有。心急火燎的郑颢不相信,命手下搜遍寿儿全身,确实什么都没有。时已夜深,寿儿便宿在贡院之中。郑颢无奈,只得准备自己秉烛写榜。恰在此时,寿儿献上一枚蜡丸。郑颢剥开一看,正是崔雍写好的榜文。郑颢也顾不上审查修订,匆匆忙忙誊写一遍就命人张贴出去。就这样,崔铏当上了这一科的状元。大概是心里不踏实,发完榜后,郑颢便请假去东都洛阳看望父亲。众及第进士在长乐驿为他饯行,有人悄悄地在粉壁上题了一首诗来发泄不满:

三十骅骝一烘尘,来时不锁杏园春。

杨花满地如飞雪,应有偷渡曲水人。

崔雍答应拟榜,名单却在放榜前才匆匆交给郑颢,根本目的就是不让郑颢有修订的时间。从事情的经过来看,为了让崔铏能够当上状元,崔雍可谓煞费苦心。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请人拟榜的事情并不鲜见,但一般都是先行“通卷”,商定好名次,再请德高望重者拟榜,以示取士的公正。崔雍如此“拟榜”,事出郑颢意料之外。

郑颢担任此科主考官时虽然还不到四十岁,但他是当朝驸马,为什么要请一个员外郎拟榜呢?至少可以说明他们之间交情不浅。《唐摭言》还记载,唐宣宗任命郑颢知此科贡举后,曾用红笺写了一张“乡贡进士李忱(宣宗的名讳)”的专札赐给郑颢。这是什么意思呢?是皇帝也想成为本科进士吗?还是提醒郑颢要取士公正?或者说只是一个玩笑?不管是什么含义,总不能让皇帝老丈人来当自己的门生吧。郑颢第一次知贡举就做甩手掌柜,是不是和这件事情有关?

崔铏,博州聊城人,字号及生卒、仕履情况均无考。其祖父崔儆官至尚书左丞。伯父崔元略官至义成军节度使。叔父崔元式是宣宗朝的宰相。其父崔元受进士及第后,曾任皋谟幕府判官。皋谟隐赃赐死后,其父坐贬岭表,不达而逝。崔铏兄弟三人,哥崔钧、弟崔铢相继登进士第,但都是任职幕府僚属。

崔铏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建树,但在唐朝的科举史上说起博陵、清河崔氏,那真可谓如雷贯耳,有“点头崔家”殊荣。唐朝有姓名的状元共147人,而其中博陵、清河崔氏就有14人,十有其一。

崔镇,唐玄宗开元七年(719)状元;

崔明允,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状元;

崔曙,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状元;

崔祐甫,唐玄宗天宝四年(745)状元;

崔元翰,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状元;

崔玄亮,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状元;

崔□,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状元;

崔岘,唐武宗会昌元年(841)状元;

崔铏,唐宣宗大中十年(856)状元;

崔昭纬,唐僖宗中和三年(883)状元;

崔昭矩,唐昭宗大顺二年(891)状元;

崔胶,唐昭宗景福二年(893)状元;

崔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状元;

崔詹,唐哀帝天佑四年(907)状元;

据可考史料记载,有唐一朝,共开264科,博陵、清河崔氏有16位22次知贡举,十有其一弱。

崔湜,武周长安四年(704)、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以考功员外郎两知贡举;

崔翘,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二十八年(740)、二十九年(741)以礼部侍郎三知贡举;

崔邠,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二年(807)以礼部侍郎知贡举;

崔枢,唐宪宗元和五年(810)以礼部侍郎知贡举;

崔群,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以礼部侍郎知贡举;

崔郾,唐文宗大和元年(827)、二年(828)以礼部侍郎知贡举;

崔郸,唐文宗开成元年(836)以工部侍郎知贡举;

崔蠡,唐文宗开成四年(839)以中书舍人知贡举;

崔玙,唐宣宗大中六年(852)以礼部侍郎知贡举;

崔瑶,唐宣宗大中七年(853)以中书舍人知贡举;

崔殷梦,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以礼部侍郎知贡举;

崔瑾,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以中书舍人知贡举;

崔沆,唐僖宗乾符二年(875)、三年(876)以礼部侍郎知贡举;

崔澹,唐僖宗乾符五年(878)以中书舍人知贡举,取崔昭愿;

崔厚,唐僖宗广明元年(880)以礼部侍郎知贡举;

崔凝,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刑部尚书知贡举。

陆扆(847~905),字祥文,初名允迪,苏州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唐僖宗光启二年(886)状元及第。

说起陆扆高中状元,更有一番蹊跷。陆扆因父亲陆鄯官居陕州(治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法曹参军,故客籍陕州。头年底,陆扆以都畿道举子身份赴京参加部试。等他赶到京城,长安为乱军焚掠,已是满目苍凉。府衙残垣断壁,百官或鸟兽散,或随圣驾西移凤翔。投状无门,兵荒马乱,考生们也只能摇头叹息打道回府。

陆扆身出官宦世家,曾祖陆沣官至殿中侍御史。祖父陆师德,曾任淮南观察支使。年届不惑的他亲眼目睹了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遍地烽烟给百姓带来的痛苦。深负家国情怀的陆扆虽然还是布衣之身,毅然决定前往凤翔追随圣驾。陆扆由此而时来运转。在前往凤翔的路上,恰与中书舍人郑损在一座驿站邂逅。郑损也是为追赶僖宗而来,当他得知布衣陆扆有如此家国情怀,顿时对他刮目相看,成为至交。两人一路风尘,一直赶到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此后,陆扆时常出入宰相韦昭度府邸,伸张士人抱负,要求韦昭度奏请僖宗在兴元开科取士。韦昭度有意成全,但又有些犹豫。当时已到六月,早过了法定开科时间。而且襄王李煴又被乱军挟持到长安称帝,改年号建贞,遥尊僖宗为太上皇。但韦昭度最终为陆扆所说服,便问他谁可担任主考。陆扆当即推荐郑损。韦昭度也满口答应。郑损受命后,便将取士大权一应委托给陆扆本人。陆扆毫不推辞,不但排定名次,还将自己擢为此科状元。重演了当年尹枢的故事。

举子赶考图(图片来源:风飘石)

据《登科记考补正》记载,此科仅取进士9人。初唐时期,每科取进士五人左右。中唐往后,每科取进士三十人左右。此科仅取九人,原因是因为考试是临时决定,而且考试地点设在圣驾行在汉中。各地士子难以得到考讯,得到考讯的也一时无法赶考,可见参加考试的贡士很少。陆扆自定状元,常为后人讥笑。陆扆入仕后,曾在翰林院供职。有一天天气特别热,大家又说起他六月里自定为状元的故事,便对他玩笑道:今天这么热,正好造天榜呀。

其实陆扆的状元也不是滥竽充数。他工于诗文,才思敏捷,挥笔立就,为人称羡。入仕后深得昭宗喜爱。昭宗作赋,命诸学士和,陆扆总是第一个完成。昭宗将他比作陆贽。在唐末文坛上,与陆希声、陆威俱负盛名,时人称为“三陆”。《全唐诗》录有其五言《禁林闻晓莺》和“今秋已约天台月”句。

陆扆还是一位忠臣良吏。由于他品质良好,宰相韦昭度领盐铁时特辟他为巡官。次年又被任命为直史馆、校书郎,因丁母忧而未就。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后,屡迁左拾遗、集贤学士、监察御史。大顺二年(891),诏翰林学士,改任屯田员外郎。景福元年(892)加祠部郎中、知制诰。二年御赐金章紫绶,五月拜中书舍人。乾宁元年(894),陆扆转户部侍郎,二年改兵部侍郎,封嘉兴男。三年(896)七月擢同平章事,为相辅政。因谏阻昭宗在近畿地区讨伐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而贬外任。后朝廷军队果然失败,昭宗圣驾步先皇后尘被迫离京。乾宁四年(897)二月复起为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八月扈从昭宗皇帝还京。光化元年(898)代崔胤二度入相,三年进封吴郡开国公。后受崔胤诬陷再贬沂王傅,分司东都。直到崔胤死后才得复吏部尚书,扈从昭宗皇帝东迁洛阳。当时中书侍郎柳璨暗地勾结叛臣朱全忠,清除朝中忠臣,先贬陆扆为濮州司户参军,行至滑州(今河南省滑县)白马驿遭杀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