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之“衙官屈宋”:除了我,还有谁?
【成语1】衙官屈宋
【释义】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出处】《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成语2】造化小儿
【释义】造化:指命运;小儿:小子,轻蔑的称呼。这是对于命运的一种风趣说法。
【出处】《新唐书·杜审言传》:“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如何。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
杜审言,初唐诗人。
他有才吗?当然。要不然他不会和李峤、崔融和苏味道一起被称为初唐“文章四友”。
他是名门之后吗?是。他的先祖是西晋名将杜预。
你也许还会问:我怎么就不知道他?
这很正常啊,因为唐朝是个诗人泛滥的时代,跟那些熠熠生辉的诗坛巨星相比,杜审言当然显得暗淡多了。
不过,他有个孙子挺厉害的,且不是一般的厉害。
他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大儿子名字叫杜闲,杜闲有个儿子,名叫杜甫。
杜甫厉害不?当然厉害!
今天我们不说杜甫,只说杜审言。
杜审言大约生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字必简,祖籍湖北襄阳,因他父亲杜依艺生前曾在河南巩县当县令,所以全家就迁到了巩县。
杜审言在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就进士及第了,从此步入仕途,先后当过隰(xí)城尉、洛阳丞、吉州司户参军、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等。
杜审言当过的官,级别都不高,均在五品以下。
他的诗也大多是应制、唱和之作,也有部分抒写仕途失意情绪的诗作,比如下面这首《登襄阳城》,就是在流放峰州(今越南境内)的途中写的。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这是他第二次被贬,时值唐中宗上台不久。因他和宋之问等人曾与张易之兄弟有过交往,张易之完了,他也被安排到一边凉快去了。
第一次贬官是在武则天当政时期。
当时杜审言在吏部任校考史,他有一项工作任务,就是对地方官每年递交给吏部的工作总结进行评判,写出判词。有一次,他刚把该写的判词写完,就冷笑一声对身旁的人说:“这次,苏味道死定了!”
苏味道当时的官职是天官侍郎(即吏部侍郎),比校考史的级别高多了,也就是说,杜审言写好的判词是要经苏味道过目的。
别人一听杜审言莫名下了“苏味道死定了”这样的结论,忙惊问其故。
结果杜审言就说出了下面一番让人瞠目结舌的话:“我的文章要比苏味道的好啊,他自愧不如,那还不得羞愧而死啊?我敢说,就是和屈原、宋玉比文章,他俩也只有给我当属下的份儿,我的书法也是一流的,那个王羲之也只配给我当学生!”
想想看,如此傲慢,在文人扎堆的官场,还能有好人缘?
果然,没在官场待多长时间,杜审言就因言惹事了,因事获罪,受到了惩罚:被降职为吉州(现江西吉安)司户参军。
后来,武则天又把他召回,准备重新起用他。
杜审言奉命作的《欢喜诗》,很让武后满意,于是他就被授予著作佐郎一职。
杜审言想必非常感谢武则天的知遇之恩,以致他把女皇的男宠张易之兄弟也当成了好朋友。这就为他第二次被贬埋下了祸根。
流放峰州之后不久,杜审言又被唐中宗召回。
虽然已经有了两次被贬的经历,但杜审言傲慢依然。
这年,杜审言已是修文馆直学士了。从那个蛮荒之地峰州回来之后,年过半百的他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了,最后终于病倒。
在他病重的时候,好友宋之问和武平一去看望他。他看到两友到来,不仅没对人家的关心探问表达谢意,一张口又出惊人之语:
“我落到今天这地步,这都是造化小儿作的祸,怪只怪我命苦,我没啥可抱怨的!再说,只要我活着,你们就没有出头之日。眼见我要死了,至今还没有一个文章能赶上我的,找不到能接我班的人,这可算是我唯一的遗憾了!”
就这样,杜审言带着“无人能超越的遗憾”闭上了眼睛,结束了他狂傲的一生。
诗人卡片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初唐“文章四友”之一,杜甫的祖父。曾任隰城尉、洛阳丞、修文馆直学士等官职,恃才傲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