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赵氏闺媛诗注评 作者:岑玲 编著


王晓卫

昔者陈寅恪先生考史论人,颇重研究对象所受之家世及环境影响。以余所治之魏晋南北朝文学而论,陈郡谢氏,前有谢安、谢万,后有三谢及谢庄等之迭起,其女子则有如谢道韫之敏捷者,而道韫夫家,即为临沂王氏。彭城刘绘,钟嵘《诗品序》谓其曾欲作“当世诗品”,其子孝绰、孝仪、孝威,皆为梁代诗人,女刘令娴为徐悱妻,悱父徐勉名重当时,徐悱卒,徐勉欲为哀文,见令娴《祭夫文》,叹而搁笔。是知其文事之兴盛,实与家族之传统、姻亲之好尚攸关。此后,苏浙皖闽等地望族云聚,至明清而至于极盛。以苏南为例,望族之众,雄视天下,不仅学者文士居天下之最,望族女子受家族传统影响,亦多能文。如:常州张琦之兄张惠言,为阳湖文派、常州词派之开创者,琦从惠言受古文法,琦之四位女儿,从父之教,皆擅文学,包世臣《艺舟双楫》称四女“各得先生(张琦)之一体”。无锡顾光旭之女顾端、顾慈、顾蕴,皆有诗集行于世。阳湖左昂之女左锡蕙、左锡璇、左锡嘉,皆工书画,善诗词。丹徒鲍皋妻陈蕊珠诗才英妙,以此教女,三位女儿均以才名得袁枚之赞叹。沈祖禹所辑《吴江沈氏诗录》,收沈氏家族女性诗人二十位,其执牛耳者,为吴江沈氏第五代沈奎之四代孙女沈宜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记沈宜修:“与三女相与题花赋草,镂月裁云。中庭之咏,不逊谢家;娇女之篇,有逾左氏。于是诸如伯姊,先后娣姒,靡不屏刀尺而事篇章,弃组纴而工子墨。”余每读此类文字,未尝不感叹当时苏南望族闺媛文事之盛,而黯伤彼时黔土女性群体之无闻。

今有遵义师范学院岑玲教授,经年潜心,撰《赵氏闺媛诗注评》。拜读之下,颇有感触。遵义沙滩文化,驰名黔壤,其代表人物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皆为清季一流学者。尝检杂书,知沙滩文化之一度昌盛,固与须眉之努力攸关,然郑珍之母黎氏、长女淑昭之善教子女,亦沙滩文化焕彩之一因。岑玲教授之《赵氏闺媛诗注评》,尽收郑淑昭、唐贞、罗绵纤、华璇现存诗作,详加注评。淑昭之丈夫为郑珍弟子赵廷璜,唐贞为赵廷璜妾,罗绵纤为赵廷璜与淑昭长子赵怡妾,华璇为赵廷璜与淑昭次子赵懿之夫人。两代四女性,均善为诗,各有诗集,诚为沙滩文化中一段佳话,黔省闺媛空前之盛事,而前此学界罕有论及者。

余读郑淑昭《树萱背遗诗》,叹其才情不让须眉,绝、律、古体,皆臻较高境界。《寒夜》:“疏风薄雾夜寒来,半面蕉窗未肯开。人带愁肠天不管,无端清月上高台。”《月夜》:“清风几度动帘钩,夜半书声在小楼。听久兴高还自读,蛾眉斜挂绿梢头。”此其七绝之尤佳者,两首诗情兴各不相同,寄意各有浅深,然皆自然流出,并与景相融。《夜坐》:“寂寂空阶坐,闲听儿诵声。月从楼际起,光在竹间明。萤火飞还灭,蛩吟断复鸣。幽情满襟抱,灯烬夜三更。”此其五律之佳者,全用白描,淡淡写来,淡淡收束,自然合律,不露痕迹,而应有之教子与读书心境,已然托出。《梨花树下作》:“波涛掀空雪翻绮,昨日行吟此花里。银云散径迷西东,今日此花千树空。繁华能得几时好,况复凝姿尤易老。君看花下昔成蹊,而今寂寞谁来扫。却嫌风雨太多情,须臾幻示人枯荣。剪玉裁冰浩无数,故园此日知何如。”此为其古体之代表作,得歌行神韵气度,读来摇曳变化,结尾由此思彼,戛然而止,诚属善经营结构者。《续遵义府志》谓淑昭“诗词亦绰有大家风范”,良然。

唐贞《云英吟卷》,佳构亦复不少。其为诗长于绝句,五律亦有足观者。七绝中,《楼东》:“日光斜照玉屏风,蜂蝶颠颠满院中。惟有营巢双燕子,衔泥偏向画楼东。”写院中春景,生动有趣,视角之选取,尤堪注意。《问玉芙孺人病》:“晓色枫林最可看,霏霏薄雨酿秋寒。昨宵未省清平否,莫令闲愁绕笔端。”遣词与命意,皆颇讲究。《初春》:“纱窗半掩薄寒时,春到园林淑气滋。几树残梅飘欲尽,东风吹上海棠枝。”后两句构思精巧,本不相关之梅花与海棠,竟发生生命之相延续。五绝以《立秋夜怀长公子鄨生吴中》为佳:“清风摇翠竹,今夜是秋初。鸿雁何时到,江南未有书。”(自注:时坐公子手种竹间。)清影闲愁,淡淡飘来。五律《池桥晚坐》诚为力作:“池面新荷绿,墙阴并种瓜。篱围窗外竹,桥映水中花。静处霏香雨,吟边有落霞。夕阳林影里,趁晚树飞鸦。”此诗写景甚佳,取景远近俯仰交替,属对自然,画意较浓。

罗绵纤《香草楼诗卷》,与唐贞相近,亦以绝句及五律为佳。是知当时闺中相与切磋者,以绝句及五律为主,一时闺媛之往来交流,可以想见。唐贞之绝句,以寓情于景为长;绵纤绝句,则善于在时空变换中实现情景之相融。《除夕》:“折叠香衾不肯眠,依然守岁似儿年。朗君催问诗成否,又是晓妆鸾镜前。”前二句由当下联想到“儿年”,是时间之变幻;后二句不仅由除夕夜到清晓,还由衾边到镜前,在时间流动中巧妙实现空间的变化。《小园闲咏》:“新种桃花带雨开,一枝浓艳倚墙隈。碧栏干外闲凭处,添得流莺数语来。”视阈与感觉之流动,颇为明显:或注目于墙隈,或流眄于栏外,或为视觉中的浓艳,或为听觉中的莺语。《九日偶成》:“重阳今日雨初晴,篱菊新干态更轻。把酒花边成独坐,忽听高雁过江城。”视阈与感觉之流动与《小园闲咏》相类,而结句更加浑成,“雁”以“高”修饰,正与“过江城”之空间布局相应。《江干晚眺》:“千叠遥山日脚红,白云幽寺隔江东。晚来钟磬寒林度,摇曳江南半岸枫。”空间的变化之外,后两句动静、声色的交融尤有特色。绵纤五律,亦善视觉与色彩之变换。《初秋晚上江楼》:“雨过晚云淡,微微江涨黄。远烟生瞑色,落日带清凉。绿树低霞际,朱楼隐岸旁。秋风昨又至,回首望清湘。”各句所写不一,又密相扣连。《除夕》:“今夜思千里,闺中独不眠。缘街喧爆竹,朱户弄繁弦。静坐频看镜,愁吟漫理笺。年华空自惜,谁报藁砧边。”以外界之喧闹,反衬自己之静坐愁吟,凸显了“年华空自惜”之主题。

唐贞《云英吟卷》前有陈矩《题辞》云:“及笄归赵公,经传时心醉。幸坐古香中,又复依循吏。千里获从游,山川助诗思。”《续遵义府志》谓唐贞:“年十九归遵义赵廷璜为侍妾。性明锐,言辞侃侃不讳不私,家人皆许以明礼。其家多习诗文,贞尝请从学,朝夕吟咏,不以为劳,渐渐且为诗。恒不至压倒他人不止,久之成帙。”罗绵纤《香草楼诗卷》前有山阴胡薇元《罗烈妇墓志铭》云:“一门风雅,姒娣子女皆能诗,遂顾而乐之,时时就幼渔学书,为之讲解古今大义,取古贤女事为譬喻析说,姬端立静听,有所领悟,不数年,竟能诗,与家人唱和,孜孜不倦,诗字颇近幼渔。”由此数则,可见唐、罗二人出身寒素,本不能诗,及至分别为赵廷璜、赵怡侍妾,静心从学,朝夕吟咏,遂至积诗成帙,渐有气象。环境之移易人性,诚文化史上值得注意之现象。想明季秦淮名妓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辈,本皆寒素小女,流离风尘,然常与当时名士如陈子龙、杨文骢等时相交往(柳如是至与文坛领袖钱谦益结为伉俪),耳濡目染,竟皆于诗词书画有所成就。遥想往昔,静思今日,我高校人文环境当如何营构,诚应深长思之。

华璇《问字楼诗稿》,《续遵义府志》称其“诗凡一百五十余首,皆沉郁苍老可观”。惜已散佚,岑玲教授仅于《续遵义府志》卷二十四列传七中得其六首。虽十不存一,六首诗中已含五绝、七绝、五律、五古、七古诸体,亦可管窥其古诗造诣。《登云安沧浪亭观先夫遗画》:“舟中坐卧发愁叹,开窗不见家园山。江上逝波渺无极,明霞锦树鹧鸪天。当此苦境蜀遵难,暂时徘徊心不闲。片帆孤影落峡口,忽然回见三亭颠。绝壁灵钟千古寺,春光浮翠晴云边……”用语娴熟,情景交汇,可谓才情俱佳。《秋怀》:“西风萧飒动榆枌,蟋蟀秋声不可闻。一片凄清千里泪,倚云遥洒故山坟。”感情之诚挚哀婉,抒写得颇为到位。

粗略读过,赵氏闺媛两代四女性之诗作,令余感佩。创作之事,本非为功利,诚应作家喜之爱之,以之为生命之需求,方能至于佳境。余观今日之大学,以课题、获奖、发表论文刊物等级及数量,为评价教师水平之标准。中青年学者受世风影响或胁迫,或奔竞于求得课题与奖项之途,或埋首于脱离文学文本细读的理论架构,研究文学者,已多不擅传统诗词赋之创作,当年朱光潜先生云“不通一艺莫谈艺”,实担心研究者舍本逐末,殊不知竟一语成谶。与赵氏闺媛之孜孜不倦相比较,吾辈当深愧。此余斗胆为《赵氏闺媛诗注评》作序之第一个原因。

岑玲教授与余为大学同窗,毕业后,长期在遵义师院执教中国古代文学,又有了同行之谊。岑教授数年前担任遵义师院副院长,分管全院教学工作,事务繁多,对学生备加关怀,视如子女,彼校学生,或敬之如母。繁忙如此,尚能挤出时间,为赵氏闺媛诗作注评。所注之诗,无旧注可参;所评之作,用心细密,诚不易也。岑教授生长于遵义,盖当年赵氏闺媛之执著,尚流传于彼身?此余乐意为《赵氏闺媛诗注评》作序之第二个原因。

是为序。

庚寅孟冬于花溪绎史属文斋

(作者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