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幕
序幕为原著第一本的楔子,是全剧的发端。它向观众(读者)介绍了本剧的主要人物之一崔莺莺一家的基本情况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在崔相国病逝后,相国夫人带着女儿莺莺、儿子欢郎和侍女红娘,护送崔相国的灵柩去博陵安葬。因中途受阻停留在河中府的普救寺内。莺莺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女,“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崔相国生前曾将她许给老夫人的侄儿、郑尚书的儿子郑恒为妻,尚未成婚。莺莺上场所唱[幺篇]一曲,抒发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在暮春之际泛起的怀春与惜春感情,为以后戏剧情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外扮老夫人上开[1])(二旦俫随上[2])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3],不幸因病告殂[4]。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黹女工[5]、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6]。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又有个小妮子[7],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这一个小厮儿[8],唤做欢郎。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9];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10],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11];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12],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13],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14],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15],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16]。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17]。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红娘!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闲散心耍一回去来。(红云)谨依严命。(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正旦扮莺莺上[18])(红云)夫人著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旦唱)
【幺篇[19]】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20],门掩重关萧寺中[21];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并下)
【翻译】
(老夫人、红娘、欢郎上)
老夫人(白):
老身姓郑,丈夫姓崔,曾任相国,不幸因病去世。身边有个女儿,取名莺莺,今年十九岁。她缝纫刺绣、写诗填词、书写算术,样样都能。丈夫在世时,曾经许配给我的姪儿、郑尚书的长子郑恒为妻。因莺莺的父亲正在丧期,没有结婚。又有个从小伺候莺莺的丫头叫做红娘。这个男孩是我的儿子,叫做欢郎。丈夫死后,我与女儿护送丈夫灵柩到博陵安葬。因中途受阻,来到河中府,将灵柩停放在普救寺里。这普救寺是丈夫生前修造的,是武则天娘娘供奉香火的寺院。况且这里的法本长老又是丈夫剃度的和尚,因此我们就在这西厢下一座房子里住下。一面写信到长安,叫郑恒来照顾我们回博陵。我想丈夫在世时,吃饭时有丰盛的菜肴,跟随左右的人有数百之多;现如今身边只有这三四个最亲近的人,真让人伤心呵!
老夫人(唱):
丈夫京城寿命终,
寡母孤儿遭困窘。
因此将灵柩停在梵王宫。
不知何时才能送回博陵的墓冢,
悲苦的血泪将杜鹃花染红。
老夫人(白):
现今已是暮春天气,甚是困乏。红娘!你看佛殿上若是没人烧香,可以陪小姐散散心去。
红娘(白):
遵命。
(老夫人下)
红娘(白):
有请小姐。
(莺莺上)
红娘(白):
夫人叫我和姐姐到佛殿去闲耍一会儿。
莺莺(唱):
恰好是残春时节,
人随春色在蒲东,
深院锁重门,
寄居佛寺中;
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
无语怨东风。
(莺莺、红娘同下)
注释
[1] 外:这里是外旦的简称,扮演剧中的老夫人。开:即“开呵”,或作“开科”。宋元民间技艺在开始的时候,第一个登场的人介绍内容或表演唱念都叫做“开呵”,这里是开场的意思。
[2] 俫:杂剧里扮演幼年人的角色称为“俫”。这里用“旦”扮演红娘。“俫”扮演欢郎。
[3] 相国:官名。为百官之长,后世俗称宰相。唐以后多用作对担任相当职务的人的尊称。
[4] 殂(cú徂):死亡。
[5] 针黹:针线活。女工:又写做女红(gōng工),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
[6] 尚书:官名。秦时本为九卿之一的少府属官,职位很低。汉成帝时设立尚书员,职位虽低,但职权很大。隋唐时设尚书省,由六部尚书分管政务。其后尚书成为部的长官。
[7] 小妮子:宋元时称未婚的女奴为“小妮子”,与后来的“小丫头”同。
[8] 小厮儿:男孩,又称“小子”。
[9] 博陵:地名,汉时为蠡吾县。汉桓帝在此为其父立博陵,因此改名。治所在今河北蠡县南。
[10] 河中府:因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唐代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改为蒲州,治所在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
[11] 香火院:为求功德福寿而供奉香火的庙宇。
[12] 剃度:出家做和尚时需剃去头发,叫做“剃度”。剃度前要有一个在家人做施主,布施僧衣等物,这个和尚便是该施主剃度的和尚。
[13] 食前方丈:见《孟子·尽心下》。形容宴席时饭菜丰盛。方丈,一丈见方的意思。
[14] 则:同“只”。
[15] 禄命:指人的寿命。
[16] 旅榇:暂时停放在客地待运回故乡安葬的灵柩。榇,棺材。梵王宫:印度佛教传说认为教主释迦牟尼是婆罗门教信奉的创造大神梵天的转世,因此又称释迦牟尼做梵王,称释迦牟尼住处为梵王宫。后来用以泛指一般庙宇。
[17] 杜鹃:鸟名,又叫子规,传说是古蜀帝杜宇的化身。杜鹃的叫声非常悲苦,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传说叫的时候口里都流出血来。
[18] 正旦:元明以来戏剧里扮演女主人公的角色。
[19] 幺篇:元代杂剧中在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重复的曲子叫“幺篇”或“幺”,字数可与原曲的字数略有差别。这里的“幺篇”是前面[赏花时]一曲的重复。
[20] 蒲郡:即指河中府。
[21] 萧寺:佛寺。传说南朝梁武帝(萧衍)最信佛,大造佛寺,并命萧子云书题为“萧寺”。后来人们就称佛寺为“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