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英雄史诗

法国诗歌史 作者:郑克鲁 著


第一节 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产生于11世纪,12世纪为兴盛期。远征西班牙和“十字军东征”,直接促进了英雄史诗的兴起。为了鼓舞士气,鬻歌诗人在营帐演唱历史上的武功伟绩。“十字军东征”以后,教堂为了吸引朝圣者,将一些被奉为圣徒的大贵族的事迹写成叙事诗。由此产生了英雄史诗。英雄史诗先经过民间传诵阶段,12世纪才有文字记录——手抄本。手抄本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现存最早的手抄本《罗兰之歌》 《纪尧姆之歌》都是根据1100年前后的作品改写而成的。

从形式上看,英雄史诗与叙事抒情诗有很多联系。叙事抒情诗是民间自发产生的咏唱武功的诗歌。英雄史诗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分为帝王系、敦··梅央斯系和纪尧姆··奥朗日系,分别叙述查理大帝的事迹,封建王国的诸侯叛乱和纪尧姆及其家族勤王征战的事迹。此外还有十字军系等。

英雄史诗早期是一种借古喻今的文学,它借取卡洛林和墨洛温王朝的历史,反映从11世纪末开始的法国封建社会趋向统一的愿望和现实。与这个要求相适应,英雄史诗歌颂帝王的武功。在8世纪建立统一帝国的查理大帝于是以理想的帝王面目出现,不少英雄史诗歌颂他一生的重大事件和骁勇品质,描绘了他在西班牙、意大利、萨克森的主要战役。在《查理大帝朝圣记》中,他去朝拜圣地耶路撒冷,返回时经过君士坦丁堡,依仗圣徒遗物,做出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远胜过那里的国王。《罗兰之歌》和《赛斯纳人》叙述了他战胜异教徒的斗争。这样一个近乎神化的皇帝,是强大王权的象征。

英雄史诗也歌颂了忠臣。除了罗兰,英雄史诗集中歌颂了纪尧姆。在《路易加冕》中,他维护年幼的路易,挫败企图摄政的诸侯。他在打退异教徒的战斗中被砍去了鼻尖,得了“短鼻子纪尧姆”的绰号。他和侄子维维安等以弱胜强,打败了撒克逊人(《纪尧姆之歌》)。在《尼姆城的大车》中,他虽然得不到国王封赏,仍然对国王忠诚,设巧计将士兵藏在盐桶内,用牛车拉入城里,攻占了城市。纪尧姆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

英雄史诗还谴责了诸侯的叛乱,反对诸侯之间的混战。在《拉乌尔··康布雷》中,拉乌尔看中别人的封地,违背了皇帝的意旨,最后被杀死。在《戈尔蒙和伊桑巴尔》中,伊桑巴尔因为国王不公,效忠异教徒的国王戈尔蒙,将战火蔓延到家乡,最后忏悔而死。在这些英雄史诗中,叛乱的诸侯以失败告终,王权获得胜利。

由此看来,英雄史诗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它宣扬王权高于一切的观念:帝王是英明正确的;即使君王并不贤明,诸侯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叛乱,那也是犯上,受到了谴责。英雄史诗反对封建社会的一切敌人,包括对西方一度构成威胁的异教势力;它同“十字军东征”相配合,大量描写基督徒以弱胜强,打败异教徒。这种明显的政治色彩必然受到王权和教会的大力支持。在当时书写工具十分昂贵的情况下,将几千行诗抄写在羊皮纸上并非易事,单靠行吟诗人等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另一方面,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削弱诸侯势力,使社会获得安定,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所以英雄史诗的流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一两百年内,它从北方迅速蔓延到南方,达到鼎盛局面,绝不是偶然的。

《罗兰之歌》(约1100)是最古老,也是最优秀的一部英雄史诗。全诗4002行,一共291节,现存的手抄本约写于1170年,用盎格鲁-诺尔曼方言写成,从最后一行诗得知作者可能是杜罗尔德。这部英雄史诗借用了一段史实,加以铺陈:公元778年8月15日,年轻的国王查理率师从西班牙返回时,在比利牛斯山遭到巴斯克山民的袭击,罗兰伯爵战死。史诗杜撰了一个叛徒加奈隆,让罗兰在荆棘谷血战而死。“这个歌里歌唱了查理个人身上所体现的法兰西的统一 —— 一个还不存在的、理想的封建王国。”1史诗反复咏唱“可爱的法兰西”,主人公罗兰不让“可爱的法兰西落到耻辱中,”“丧失它的价值,”“为主上甘受严寒和烈日的磨炼,抛尽血肉也是应当”。他不愿吹响号角求救,而是以一当十,英勇无畏,以战死维护法兰西的荣誉:

他面朝下躺在绿草地,

身下剑和号角放在一起;

他的头转向异教徒。

这样做他是满心希冀,

查理和全军将士会说,

可爱的伯爵得胜而死。

这个场面表达了一个思想:法兰西高于一切,为它而死是壮烈的捐躯,虽死犹荣。史诗把统一法兰西的思想升华到崇高的境界。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兰西,需要有一个英明的国王。查理大帝当政时间很长(768~814),他建立了一个虽然不很巩固,但版图却十分广阔的帝国。在史诗中,他英勇善战,深谋远虑,乐于倾听谋士的建议,富有情感,是天主的宠儿,在他身上集中了一切美德。

《罗兰之歌》在艺术上的成就代表了英雄史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它体现了简朴而崇高的风格。史诗结构很简单:从头至尾原原本本地叙述。叙事状物也很简单,喜作战斗场面的描述,人物没有内心活动,说话很少,只通过行动来表达思想;状物往往只用一个形容词:“山峦高耸,深谷幽暗。”这种古朴衬托出人物和事件的崇高。但史诗采用夸张笔法:战斗者具有超人的膂力,能一剑将人劈成两半,因为他们的剑镶满圣徒遗物,拥有神奇的力量。罗兰不是被敌人杀死的,他因为吹号角用力过猛,胀破了太阳穴。这些神化人物的笔法使《罗兰之歌》具有高古的风格。

《罗兰之歌》还善用民歌的对比法和重叠法。为了衬托罗兰的刚烈倔强,史诗虚构了一个奥利维埃,他很明智,三次劝告罗兰吹响号角,因为他清醒地看到敌人过于强大,单凭后卫部队难以抵挡;罗兰的骁勇正是造成他的不幸的原因所在。罗兰的刚直和加奈隆的奸诈也形成对比。这种人物的对比正是民间文学的手法。在用词上,史诗也喜用成双的形容词,如“罗兰英勇,奥利维埃明智”,英勇和明智构成一对形容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