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骑士故事诗

法国诗歌史 作者:郑克鲁 著


第二节 骑士故事诗

12世纪下半叶,在北方兴起了骑士故事诗,并以极大规模发展起来。骑士故事诗从取材来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古代系。12世纪有一批教士传抄和评注古希腊罗马诗人和历史家维吉尔、奥维德、史塔斯的著作。其中的爱情故事和神话传说受到贵族欢迎,成为古代系故事诗取材的对象。《亚历山大故事诗》(约1150)被人改写成十二音节诗,后世称为“亚历山大体”。《底比斯故事诗》(约1150)写俄狄浦斯王的两个儿子的兄弟仇杀。《埃涅阿斯故事诗》(约1160)写特洛伊人埃涅阿斯的冒险。《特洛伊故事诗》(1160~1170)长达3万行。这些故事诗的人物无论服装、思想和生活习惯都酷似12世纪的法国骑士:亚历山大既很骁勇,又是一个知书识礼、酷爱音乐的典雅君王。爱情描写在这些故事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底比斯故事诗》中,俄狄浦斯的两个女儿温柔多情;埃涅阿斯和狄朵、拉维尼亚的爱情占了很大篇幅;《特洛伊故事诗》反复描绘伊阿宋和美狄亚,波吕克塞娜和阿喀琉斯的爱情。在艺术上,古代系骑士故事诗是从英雄史诗到骑士故事诗的过渡,所以描绘技巧较为粗糙。

第二类是不列颠系。1135年,若弗鲁瓦··蒙慕特(Geoffroy de Monmouth,约1100~1155)写出一部《不列颠诸王史》,由罗贝尔·华斯(Robert Wace,约1100~约1183)改写成《布鲁图斯故事诗》(1155),约有15000行,描绘了亚瑟王麾下圆桌骑士的事迹。玛丽··法兰西(Marie de France,12世纪下半叶)是法国第一个女诗人,也是中世纪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创作年代大约在1160~1190年之间,她擅长写短篇故事诗(共12首),从100多行到1000多行,最短的一篇《金银花》将特里斯坦和伊瑟的爱情缩写下来:

没有她,他不能生活:

他们两人情投意合,

就如同金银花一样,

攀附在榛树的干上:

当金银花沿着树干,

绕来绕去,紧紧相缠,

它们就能共同生存,

如果要让它们离分,

榛树不久就会枯竭,

金银花也同样凋谢。

诗人用金银花来象征这对情人的爱情,比喻生动贴切,富有诗意,文字也相当凝练。这位女诗人还善于在故事诗中插入魔法变异或仙女与骑士相爱的情节,竭力避免俗套,力图诗意地描绘背景和人的心灵。

《特里斯坦和伊瑟》是骑士故事诗中最动人的诗篇。这个源出于凯尔特人的传说先在法国流传,后在欧洲广泛传播。现存两个残篇:贝鲁尔约写于1170年的残篇有4500行左右,叙述故事的中心部分;托马斯约写于1170年的残篇有3000行,描述主人公最后的冒险和死。约瑟夫·贝蒂埃根据各种版本重写了这个故事。《特里斯坦和伊瑟》不同于英雄和美人如愿以偿的骑士故事诗,这是一部爱情悲剧,诗歌的动人力量也在于此。特里斯坦和伊瑟相爱于前,命运却不让他们结合。社会要求他们尊重法律和宗教义务,但他们的爱情力量更大,一对情侣双双逃走。待到他们不得不分手,特里斯坦仍不忘旧情,千方百计要见一见伊瑟。他在王后必经之地放上一根榛树枝,并扎上一串金银花,——他们不可克服的爱情象征。特里斯坦死前呼唤着伊瑟:

你知道我过世以后,我了解,你得不到安慰。你会悲恸万分,加上你十分疲劳虚弱,你永远也不会恢复过来……我的痛苦就在于知道没人救你。想到我死了,你举目无亲,没有支持,难免一死,我痛苦难受,心如刀绞。我毫不在乎死:如果天主非要这样,我心甘情愿。可是,你一知道我去世以后,朋友,我明白你也会溘然长逝。

伊瑟在特里斯坦的遗体前痛哭:

如果我及时赶到,朋友,我会使你恢复健康;我便能对你温柔诉说我们之间的爱情;我会边哭边说我们爱情的遭遇、欢乐、幸福、苦难和悲痛:我会回忆起这一切,拥抱你,亲吻你。我要是能治好你,我们就能一同死去。

然而,爱情比死亡更有力量:在他们毗邻的坟旁,从特里斯坦的墓中长出一根连理枝,一直伸入伊瑟的墓中。人们愈是剪断它,它愈是长得茁壮:他们死后和生前一样,始终结合在一起。《特里斯坦和伊瑟》是讴歌骑士爱情的优秀诗篇。

克雷蒂安··特罗亚(Chrétien de Troyes,约1135~1190)是最重要的骑士故事诗诗人。他的创作年代约在1165~1190年间。他早年的作品受过奥维德的《变形记》的影响。他也模仿过南方行吟诗人的作品。《艾雷克和爱妮德》(约1170)描写亚瑟王的骑士艾雷克在妻子爱妮德的陪伴和暗中协助下,克服重重险阻,重建了国家。《克利杰斯》(约1176)描写克利杰斯同希腊王后费尼丝相爱的故事。《朗塞洛或囚车骑士》(1177~1189)是他的重要作品。朗塞洛为了亚瑟王之妻,战胜强手,甘愿坐上马拉的大车(这是给犯了杀人罪、背叛罪、决斗败北者、窃贼等的一种惩罚),因为:

爱情紧藏在他心中,引导他和命令他立即登上囚车。爱情非要他如此,他便跳了上去,因为他对耻辱毫不在乎,既然爱情在引导他,非要他这样不可。

他还不顾疼痛受伤,爬过脱销长剑架设的桥。格妮艾芙要他在比武中显得像脓包,他只有唯命是从;她命令他骁勇过人,他便马上战胜对手。朗塞洛堪称典雅爱情的典范。

特罗亚还著有《伊万或狮骑士》(1176~1181)、《佩塞瓦或圣杯故事》(1180~1190)。特罗亚是一个富有艺术感的诗人。他善于组织情节,将奇异的战斗、局面的演变、魔法的出现、忠实的动物和爱情场面连接成较有艺术魅力的故事,虽然插曲太长,不免拖沓一些。他的叙述不时带有一点幽默感,使离奇的情节变得较为令人容易接受。他注意描绘宫堡、服装、家具、仪式,等等,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观察家。诗人还善于写对话,注意诗行的变化,用词准确,他所运用的法兰西岛方言极大地有助于法兰克语的日益确立。

骑士故事诗的作者有的是低级僧侣,他们多半依附于宫廷,但同下层人民有所接触,了解民间疾苦。他们的写作虽然要取悦王公贵族,却常常流露出进步的思想倾向。克雷蒂安··特罗亚的故事诗在讴歌骑士之爱的同时,总是着眼于社会的幸福:在《艾雷克和爱妮德》中,爱情的获得也使“宫廷的欢乐”——社会的利益得以实现;朗塞洛不仅是为了解救王后,而且是为了王国所有臣民的利益;伊万更进一步,他还救助受压迫者,诗中插入了“惨遇宫堡”里两个魔鬼的囚徒——丝织女工的诉怨:

我们不停地织着丝绸,

却永远穿不上好衣服。

我们始终贫困,衣不蔽体,

永远口渴难熬,饥肠辘辘;

我们从来也挣不够,

吃的东西总是不足。

我们很难吃到面包,

早晨一丁点,晚上更少:

每人为了糊口,

要织一斤丝绸。

……

我们替主人做工,

他靠我们的活计致富。

这一段描写完全是现实生活的严格写照,12世纪时香槟和阿尔图瓦地区的工场工人的贫困生活刻画得十分真切。华斯的《卢的故事》则记录了诺曼底农民被逼得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场面:

我们挥舞大棒和木桩,

还有箭、木棍、长矛,

我们有斧头、弓、标枪,

没有武器就用石头。

由于我们人多势众,

足以同领主战斗。

由此看来,骑士故事诗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较之英雄史诗,它的描写面已扩展到人的内心生活和下层人民的苦难和反抗。

第三类是拜占庭系。“十字军东征”后,法国贵族掳掠了大批财物,也带回拜占庭的文化,拜占庭系故事诗(Les romans bysantines)的产生与此有关。这大抵是田园故事诗,代表作为《奥卡森和尼柯莱特》(Aucassin et Nicolette,约13世纪初)。这部故事诗叙述博凯尔伯爵之子奥卡森爱上异教徒女俘尼柯莱特,伯爵反对,将尼柯莱特囚禁起来。奥卡森出发去征战,被敌人俘虏。但他反过来俘获了布加尔。老伯爵食言,不肯答应儿子的要求,奥卡森愤怒之极,放走了俘虏。伯爵将儿子关在一座老塔楼的底楼。尼柯莱特逃入森林,奥卡森被释放后到森林里打猎,牧童把尼柯莱特的信息转告给他。他的肩膀因跌倒脱臼,恰巧尼柯莱特来到,治好了他。他们来到海边,坐上商船,到了托尔洛尔国,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海盗来犯,劫走了他们。奥卡森的那艘船遇到风暴,搁浅在博凯尔岸边。伯爵已死,年轻人继承父业。尼柯莱特在迦太基上岸,她发现自己是迦太基的公主,她的父亲想把她嫁给一个王子。但她忘不了奥卡森,化装成行吟诗人逃走,来到博凯尔,在奥卡森面前吟唱自己的爱情故事。奥卡森终于娶了她。这部作品的咏唱部分为诗歌,叙述部分为散文,称为“弹词”(chantefable)。这部故事诗有不少地方模仿《狮骑士》《囚车骑士》《特里斯坦和伊瑟》,但也从民歌和口头传说中汲取材料。这部故事诗中,女主人公的作用更为具体,她能使病人恢复健康,她是恩惠和仁慈的源泉,她不在使人们产生不安。而男主人公也不像不列颠系的骑士主人公那样充满战斗和冒险的激情,多少有点反骑士人物的味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