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积极推行“庆历新政”,曾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其词清丽而豪健,气势恢宏。《彊村丛书》收《范文正公诗余》一卷,《全宋词》据《中吴纪闻》卷五补辑一首。魏泰《东轩笔录》谓仲淹守边日,作《渔家傲》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今只存“衡阳雁去”一首。
渔家傲(1)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2)。四面边声连角起(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渔家傲:此调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因以“渔家傲”作调名。这是一首边塞词,起片写边塞景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下片词人自抒怀抱,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更为不易。继而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2)衡阳:位于今湖南。其旧城之南有回雁峰,状如雁之回旋。相传雁飞至此,不再南飞。
(3)边声:指边境上羌管、胡笳、画角等音乐声音。汉李陵《答苏武书》:“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4)孤城闭:杜甫《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有“孤城早闭门”句。
(5)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据《后汉书》载,东汉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宣扬汉朝威德。勒:刻石记功。
苏幕遮(1) 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2),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3),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1)苏幕遮:唐教坊曲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条:“‘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拔头之类也。”《唐会要》卷三十四《论乐》:(神龙)二年三月,并州清源县尉吕元泰上疏曰:“比见都邑城市,相率为浑脱,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之势也;腾逐喧噪,战争之象也;锦绣夸竞,害女工也;征敛贫弱,伤政体也;胡服相效,非雅乐也;浑脱为号,非美名也。安可以礼仪之朝,法戎虏之俗;军阵之势,列庭阙之下?窃见诸王,亦有此好,自家刑国,岂若是也。”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当在唐中宗之前。据吕元泰的描述,此曲最早应属军乐。至宋,词家用此调度新曲。又名《鬓云松令》《云雾敛》。范仲淹的这首词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纵观全词,词人将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柔情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2)芳草无情:据《穷幽记》载,小儿坡上草很旺盛,裴晋公经常散放几只白羊于其中,并说:“芳草无情,赖此装点。”温庭筠《经西坞偶题》:“揺揺弱柳黄鹂啼,芳草无情人自迷。”
(3)黯(àn):黯然失色。“黯乡魂”暗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御街行(1) 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2)。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3),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4)。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5),谙尽孤眠滋味(6)。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7)。
【注释】
(1)御街行:此调首见柳永《乐章集》,因宋杨湜《古今词话》收无名氏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因此又名《孤雁儿》。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2)香砌:铺有落花的台阶。
(3)真珠:即珍珠。
(4)长是人千里:谢庄《月赋》有“隔千里兮共明月”句。
(5)敧(qī):倾斜。
(6)谙(ān)尽:犹言尝尽。谙,熟悉。
(7)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当化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