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狠狠逼自己,你就知道自己多优秀

老干妈陶华碧:互联网时代的IP大赢家 作者:王金阳 著


好运从来都是眷恋坚强的人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结尾,有一张慈祥的脸孔一闪而过,有留学生称其为“超级女神”,在海外,中国留学生的宿舍里大多都会有印着她头像的辣椒酱,她就是“老干妈”陶华碧。

陶华碧,原名陶春梅,1947年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偏僻山村,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她没上过一天学。从小就给家人做饭,那时,她就喜欢辣椒,喜欢用各种作料来调味。

20年后,情窦初开的陶华碧遇见了她一生中刻骨铭心的恋人——一位老实巴交、人品好、做事认真的地质队小会计。两人从相恋到结婚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在陶华碧眼里,早年多病的丈夫有才华、人品好。跟丈夫结婚后,陶华碧走出山村,先后来到崇江、贵阳。

由于丈夫多病,照顾两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就落在陶华碧这个弱女子身上。为了生计,陶华碧一开始靠卖米豆腐来维持一家子的生活。豆腐要自己磨,她每天干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一大早还要去早市摆摊。再后来,她又挑着担子去学校周围卖凉粉。那时,90斤体重的她要扛起100多斤的担子,也是在那个时候,陶华碧落下肩周炎、关节炎、颈椎病,直至今日,膏药不断。

1989年,注定是让陶华碧永生难忘的一年。这年,丈夫因病过早地离开人世,这无疑给本来就艰难的家庭增添了一份沉重。在丈夫去世后的几十年里,坚强的陶华碧每每提到丈夫都会掉下眼泪。不过,陶华碧很快从痛苦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她用捡来的砖搭起一间房,开了一家“实惠小吃店”。就在这个时期,她发明了豆豉辣椒酱。它原本是作为辅料送给顾客的,后来大家觉得好吃,便主动来买。那时,看到困难的学生来吃饭,她总是加量或者不收钱,学生出于感恩叫她“老干妈”,这个称呼一直叫到今天,响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和全世界。由于豆豉辣椒酱风味独特,很受当地老百姓喜欢,买的人越来越多。1996年在贵阳市南明区区长的支持下,陶华碧开办了陶氏风味食品厂,正式推出“老干妈”风味豆豉。

小吃店的经营并不顺利。生意做不起来,一家人没饭吃,别人瞧不起你;生意好了,又有人眼红挤兑你。在这样的环境下,陶华碧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也练就了陶华碧要强的性格,她有一股劲儿,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从不放弃,“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陶华碧觉得这样人活着才有尊严。

陶华碧曾说,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大的事,实实在在来做,这样子比较长长久久。

陶华碧一直很简朴。如今,陶华碧的卧室和办公室连着,一张床,衣架上挂着几件半旧衣服,床头放着几个老式箱子,那还是她结婚时用的,一直留到现在。

陶华碧的办公桌简单整洁,后面墙上挂着一幅毛泽东像,和那个年代成长的许多人一样,她对毛泽东有着很深的情感,“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如今,厂子交由两个儿子打理,大儿子李贵山负责市场,小儿子李辉负责生产。陶华碧只负责签字,盖章,把握大方向。但她还是闲不住,每天早上7点起床,下车间,听报纸,每晚的新闻联播必看,也看一些商业类节目。她偶尔看看电视剧,喜欢看关于抗日战争的电视剧;喜欢听过去的“红歌”,自己兴致来了也唱,诸如《南泥湾》《我们走在大路上》《送红军》《十五的月亮》等。

陶华碧欣赏李嘉诚、比尔·盖茨,最佩服的女性是吴仪。她说:“投生了之后,我要当将军、上战场,我要打仗去。”

有人说,“老干妈”陶华碧是一个传奇,是的,苦难的生活和经历,磨砺了她坚强的意志,正是这种坚强和不服输的劲儿成就了她,成就了辣椒酱企业的龙头老大。

其实,曾经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从小砍柴、做饭、种地。在姐妹八个的大家庭里,她是那么的弱小,甚至没有力量保护自己。她想读书,她想承欢父母膝下,做一个乖巧的女儿。可是,命运对待每一个人是不同的,冥冥之中给每个降生到世上的人有了自己的安排。

逼自己一把,以“辣”浸入别样的人生

在当下,那些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在创业的早期都经历过痛苦的折磨期,有些人因为没有越过创业的阵痛期过早地夭折了,有些人历经磨难最后成就了一番伟业,陶华碧属于后者。

在成为商界大王“老干妈”之前,历经了上天给她的所有磨难,才成就了她今天的淡定和超然。

在市场卖菜的经历,历练了陶华碧对商界的认知。“诚信为本”四个字陪伴着陶华碧从摆摊卖菜到如今闻名全世界的“老干妈”企业。

陶华碧还在摆摊的时候,有一次儿子病了,她向一个姓杨的老师借了100元钱。过了几天,陶华碧准备好钱还给杨老师,杨老师竟然两个月没有来买菜。陶华碧着急呀,她可不是欠债不还的人。欠别人的钱,她一天都睡不好。

陶华碧虽然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可是她本性秉直,认为借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陶华碧从来没有为此有过半点犹豫,她做人就要堂堂正正。当她辗转打听到杨老师在航天器材技术学校工作时,她就找到学校去还杨老师钱。门卫告诉她,杨老师出国了,估计几个月后才能回来。

陶华碧并不失望,能找到了杨老师的单位就是收获。等杨老师回来的时候,她一定把钱亲自交给杨老师,并向她道谢。

离开的时候,陶华碧发现学校不远处是个冷面摊位,她饥渴难忍,就去要了一碗冷面。陶华碧一边吃一边打量这家小饭店,正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人却不多。她吃着冷面,觉得比起自己在家做的,味道稍微差了一点。

陶华碧是个爱管闲事的热心人。她招呼饭店的女老板:“妹子,吃饭的人不多啊。”

老板正发愁生意难做,听了陶华碧的话,问道:“大姐,你说我有什么法子呢,别人不来,我也不能硬拉人家买我的冷面吧。”

陶华碧微微一笑:“给你说句实话吧,你这面做的不够地道。我教你一个法子,看看行不行!你看,你这面要用火蒸出来才有筋道,用水煮的就差一些。还有米豆腐放的石灰有点多了,硬邦邦的,另外就是你这辣椒油,火候没到就起锅了,吃起来不香。”

女老板这才恍然大悟,为何自己的冷面生意维持得这么艰难了。做的不好吃,客户第一次来了,没有满意,第二次、第三次谁还来呀。本来这种小本生意,招徕的就是回头客,不好吃肯定没有回头客的。

女老板看陶华碧是个能人,自己做确实客流量太少,她建议陶华碧在这儿打工,陶华碧拒绝了,她说:“我还有个菜摊子要管呢。”

女老板只好说:“你看我这儿的生意差得马上就要关门了,妹子,你好人做到底,就帮帮我吧。而且,我不白让你忙活,你做的凉粉和冷面,我多给你些钱。”

老板心里打定主意,死马先当活马医,饭店的生意反正一天不如一天,万一她能把自己的饭店转危为安呢。

陶华碧想了想,觉得卖菜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钱,如果在她这儿帮忙,自己出原料、手艺,帮助了她也就帮助了自己。

卖菜这几年,陶华碧没怎么攒下钱,丈夫得病拉下的饥荒,她一分也不差人家的,都还清了。虽然没有了账,但她并不轻松。大儿子眼看已经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小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这两笔费用,又是两座沉重的大山。她刚刚还了账,卸掉了一座大山,另两座山更加沉重。

陶华碧答应了女老板,从此以后,陶华碧在家做了凉面、凉粉和辣椒油给女老板送去。陶华碧做的的确好吃,尤其是用了她亲手炸的辣椒油,和着冷面和水豆腐,简直是香喷喷。陶华碧的手艺给这家小店增加了人流,就这样干了两个月,杨老师出国回来了。

陶华碧把钱还了杨老师,杨老师早就忘了这100元钱的事了,她没想到隔了好几个月,陶华碧还记着还钱。当时杨老师看陶华碧不容易,准备不要钱的,没想到陶华碧主动还钱,这种贫贱不能移的品德,实在让人敬佩。

杨老师问起陶华碧的近况,陶华碧喟然长叹,脸上流露出痛苦的神色。她的压力太大了,今天被杨老师蓦然提起,她想流泪,可是她忍住了。她可不能在别人面前掉眼泪,即使有流泪也得回家流去。

陶华碧给女老板送了一段时间的凉粉和冷面,她亲手炸制的辣椒油免费送给女老板。别人的辣椒油放在凉粉里,吃起来不是辣得呛口,就是辣椒炸的火候不够,只有辣味却无香味。陶华碧是个实心眼儿,她觉得既然做就得做好,既然卖给客户就得让每一个人吃了都觉得好吃。

炸辣椒几乎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一件事,尤其是盛产辣椒的贵州,炸辣椒、腌辣椒、泡椒几乎是当地约定俗成的一种开胃菜品。童年为了能吃得好一些,吃得可口一些,陶华碧曾变着法子给家人做饭做菜,她小时候就懂得,辣椒过一遍油,吃着会比较香,窝头、荞麦面饼子蘸着辣椒油吃,别有一番滋味。

辣椒不贵,用的油也不多,最经济实惠,所以在童年和少年时期,陶华碧就试验了炸制辣椒油的各种方法,想着如何做得比别人家的更可口。辣椒不仅仅能够开胃,还有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功能,就是预防疾病。尤其是贵州的气候比较多变,当年的医疗条件差,各种疟疾横行。辣椒具有的辣味能够杀灭食物里的各种病菌,而生活在大山里的陶华碧,自小就知晓大山里的哪种中草药可以入味,哪种中草药可以去火止痛。陶华碧采摘这些中草药回来,一遍一遍地试验,在炸辣椒的时候,亲口尝试哪种草药既提升了美味,又预防了疾病。在这个过程中,陶华碧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案,她炸的辣椒油香、辣、脆,就是涂在窝头上,吃起来也格外美味。

虽然现在陶华碧坐拥几十亿资产,餐桌上、酒席上、宴会上,吃什么都是随手可得,但她还是喜欢自己做的辣椒油、辣椒酱。因为自己做的辣椒油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是来自天然的食材。

陶华碧炸的辣椒油,用的是家乡的天然植物油,辣椒是生长在广袤大地上的天然辣椒,这些辣椒具有天然的口感,经过她数十年的研制,对辣椒美味的一次次提炼,终于炸制出让人“一日不吃,如隔三秋”的辣椒油。这独特风味的辣椒油,不仅仅香、辣、脆,还体现了陶华碧在艰苦岁月里苦中求乐的探索精神,凝聚着陶华碧对一家人的爱。

是生活给了她太多的不公平,才使得她心底涌动着酸涩的苦。上天曾给了她一位可心的爱人,却让他们人天两隔。那时候,她是多么多么地怨恨上天!怨恨命运!

可以说,在饥苦的童年,在背井离乡的异地,在给饭店女老板附送辣椒油的过程中,辣椒从来没有离开过陶华碧的生活。她把普通的、低廉的辣椒,做成了众人赞不绝口的美味。这种随处可见的调味品,到了陶华碧手里,却成了她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她是个心底有爱的“老干妈”,生活给了她苦,她以“辣”浸入人生,辣味掩盖了心里的那滴苦水,辣椒给她带来了丰满的别样人生。

只有“实惠”,才是店面做赢的根本

陶华碧给饭店女老板送辣椒油次数多了,渐渐地,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她亲手做的辣椒油。有一次,陶华碧由于劳累,浑身不舒服,就没炸制辣椒油,只是把凉粉和冷面送给了女老板,不料到了下午,女老板就给陶华碧打来了电话,说今天来了几位慕名而来的客人,因为没有辣椒油,这几位客人满腹牢骚,说这家饭店的口碑是名不副实。

女老板特意从别处买了一点辣椒面,让客人调在冷面里,可是这几位吃客还是觉得不满意。就在几位客人不满地要走时,女老板的儿子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陶华碧以前赠给的一点辣椒油,女老板把这点辣椒油拿了出来,这一次几位客户胃口大开,临走,还要女老板赠给他们几瓶刚才品尝到的辣椒油。

女老板为难地说,辣椒油没了。

客人还以为女老板舍不得送,掏出了一叠100元的钞票。那时候100元非常值钱,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挣100元左右。

女老板当然没有收那笔钱,只说辣椒油,真的没了。

客人走后,女老板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陶华碧,陶华碧只是淡淡地笑笑,彼时,她并不觉得这件事有多么稀奇,她只想着一个月能挣得够温饱、够孩子的学费、够给大儿子成家立业就是她的奢望了。况且,她从来没有想到过用辣椒油换钱,在她的意识里,辣椒不过是上天赐给她为她抵挡人生一部分苦味的调剂。她爱人生的这股辣味,这种浓烈的辣,这股火辣辣的冲劲儿。这种让她流泪的辣,带给她人生的活力和丰腴,她在品尝辣的同时,也品尝着人生。不管是在深渊还是平地,即使跌落到了最困难的处境,只要给她尝上一口辣,那些苦啊酸啊,立马都统统遁形消失。她多么爱这小小的辣椒,因为这让她重新热爱人生,热爱生活。

杨老师看陶华碧太辛苦了,就鼓励她也开个饭店,肯定比给饭店送凉粉有赚头。

陶华碧有点犹豫,当时还是1989年,虽然改革开放在1978年就开始了,可是1989年,人们依然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陶华碧出身农村,可是她去世的爱人曾是一名国家地质队的工作人员,即现在人们常说的“公务员”。陶华碧曾在那种知识分子的家庭环境里生活了几年,她卖菜、背井离乡打工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真的开一家饭店,她还真有点怵。

杨老师劝慰陶华碧:“现在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华碧,你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开个饭店,当一次掌柜的,我相信你能行。”

陶华碧为难地说:“你看周围都是开饭馆的,我开了还有人来吗?我可是赚得起赔不起!”

杨老师说:“做买卖就有赔有赚,同行不同利,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陶华碧被说动了。她有一颗敢闯的心,大不了失败了重来,人生已经如此糟糕了,如果不拼一次,什么时候才有拨开云雾见晴天的一日啊?!

1989年,在贵阳至龙洞堡的一条街边,陶华碧的实惠饭店开张了。她用捡的废弃的砖头、旧石棉瓦,自己盖了个简陋的棚子。棚子不大也不小,里面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再有一口锅、一些碗筷,就成了她饭店的全部家当。

如今,当地的人们还能回忆起陶华碧开饭店的情景。那时候,她已经42岁了,这个年纪对于城市里养尊处优的女人来说,不过是做做美容,偶尔和同学聚聚,喝点咖啡过小资休闲的日子;对于陶华碧,生活才刚刚蓬蓬勃勃地开始,她还要拼命干活、做生意,用生命的汗珠来换取钞票,来换取未来日子的安定。

彼时的陶华碧,简陋的棚子就是她的饭店,她养家糊口的避雨港,是她安身立命的一个小家。

家住龙洞堡的人们不会忘记,当年他们不止一次来她的实惠饭店,品尝她做的凉粉和冷面;人们不会忘记,陶华碧总是一身朴素的装束,脸上带着朴实的微笑。她扎着白围裙,在锅灶前、案板前忙碌着。别看她的饭店简陋,可是桌子凳子,从来都是一尘不染;别看她的店面小,可是顾客盈门,在她的店里,在她微笑服务的感召下,人们不由自主地有一种愉悦的心情。

那时候,她看到同行们为了挣钱,给的分量根本不足,虽说成本小了,挣得多了,可是客户能吃饱吗?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吃饱都不能满足,那他肯定会心怀不满、怨恨丛生的。

陶华碧从小吃过挨饿的苦,当年姐妹八个,她们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还出生了一个妹妹,却被饿死了,陶华碧太了解饥饿的滋味了,那滋味就像小虫子挠心,她可不想让她的客户忍饥挨饿。

陶华碧想,既然做就得实惠一些,让客人吃饱饭,只有实惠了,回头客才会多,生意才会兴隆。

陶华碧做生意,就讲究“实惠”二字,这一带来往的货车比较多,这些司机们日夜奔忙,非常辛苦,由于饮食没规律,经常饱一顿饥一顿的,所以一旦落脚吃饭,饭量就特别大,去别的饭店吃饭,一碗加一个饼还不够,在陶华碧的实惠饭店吃饭,一碗再吃半个饼就饱饱的了。陶华碧的实惠饭店,就图个实惠。而且,她这儿的饭吃着还比别处的香呢。她研制的辣椒油、辣椒酱,又辣又香,别处的辣椒吃着只有辣味,一点儿油水也没有。

陶华碧的饭店虽然客流量比较大,可是陶华碧真有点心累。她太实在太诚恳了,别人赚一块,她只能赚五毛,而且她还雇着一个小工,再加上门面费,她挣得刚有盈余。

有人说陶华碧:“你傻呀,别人挣得比你多,你还给的分量那么足,你这不是赔本赚吆喝吗?”

有亲戚朋友劝她:“以后不能这么傻了,做生意就得圆滑些,否则是挣不到钱的。”

陶华碧虽然朴实善良,可是脾气倔起来也是很倔的,她对劝她的人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就是这种人,你不让我给足分量,我做不到!你不让我免费赠送辣椒油,我更做不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就是不挣钱,也得让人家吃饱肚!况且辣椒也不值几个钱,白送就白送,我也没损失什么。”

人们看陶华碧还真是倔,也就不劝了。为了让过往的司机们得到更多的实惠,陶华碧的辣椒油罐子常年敞开着,这些司机愿意拿走多少就拿走多少,司机们都说:“这一路上有了实惠饭店的辣椒油,真是吃嘛嘛香,困了吃一口,提提神,饿了就着干粮吃一口,比那些大饭店的大鱼大肉都香!实惠饭店就是实惠。”

完美产业链成就了今天的“老干妈”

时光荏苒,年华染白了她的头发,陶华碧从一个贫穷潦倒、浸泡着生命苦水的农家妇女,逐渐把事业做强做大,并最终成为商界的精英。她所创立的“老干妈”辣椒酱系列,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家常必备佐餐菜,从而成就了辣椒酱的龙头品牌。

有记者在“两会”上数次想采访陶华碧,她都谨慎地回避,因为她很低调,只想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一般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老干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陶华碧接受对话。她认为党的政策好了,要本本分分地做事回报国家,企业要干干净净,一分钱税都不漏。上要对得起祖宗,下要对得起百姓。当陶华碧说起自己的艰难创业经历时,声音哽咽:“拉过黄包车;没有找政府贷一分钱的款,靠自己努力奋斗……”

陶华碧成为了一个传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辉煌的业绩被人啧啧称道:

1998年,她被南明区授予“先进纳税户”称号,被南明区地方税务局授予“先进纳税大户”称号;系列产品被贵阳市政府评定为“贵阳市名牌产品”,被贵阳市政府授予“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被贵阳市技术监督局评为“贯彻实施技术监督法规先进企业”;产品“老干妈风味豆豉”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

到了2014年,“老干妈”入选2014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榜单,以160.59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151位。三年的税收就达到了18个亿,产值达到68亿元,更是直接或间接地让近800万农民走上了富裕道路。

“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8年陶华碧以15亿元成为排位最靠前的贵州企业家;2012年以36亿元的身家登上胡润中国富豪榜;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出炉,陶华碧以61亿元资产和世界富豪们并驾齐驱。

一名记者几经辗转采访到她,她把眼泪掩藏在那不经意的微笑里。当记者问起她以前的苦难经历,她摇摇头,不想再说过去,而是用强者的姿态,对记者说道:“我陶华碧不是上流人,就是个土老百姓,可是我可以骄傲地说,‘老干妈’产业链,却在全国上流。”

有人也许会对陶华碧这句话不屑一顾。比如一个卖鞋垫的就说:“我两元钱一双鞋垫,一双就挣一元钱,如果全国十几亿人口都来买我的鞋垫,我也能身家十几亿。”

可是全国这么多卖鞋垫的、卖辣椒酱的,为什么依然停留在小富即安的状态,唯有陶华碧成为了世界富豪呢?因为陶华碧有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成熟的产业链在支撑着她。

所谓产业链,专家解释为: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听起来貌似有些抽象,其实也不难理解。比如卖鞋垫,做鞋垫所需要的布匹、鞋垫和买鞋垫的终端消费者就构成了“鞋垫”这一产业链。产业链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方面。还是拿鞋垫来说,布匹、针线是鞋垫的上游产业,鞋垫是中游,买家属于下游。一个小的生意人,他的产业链是简单易操作的,但是小的产业链很难有大的发展。所谓生意场上同行不同利,生意做得大的,做得好的,就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庞大的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上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可以说,谨慎细致的陶华碧的产业链,是中国所有企业里产业链较为完美和庞大的,所以从来实打实的她才有底气说出:“我的产业链处在商界的上游!”

先看“老干妈”产业链的庞大程度:平均8块钱一瓶的辣椒酱,每天卖出200万瓶,一年用1.3万吨辣椒,1.7万吨大豆,销售额40亿元。

“老干妈”是用辣椒的大户,所以它带动了庞大的上游产业。每天上午,一辆16米长、载重38吨的大货车在“老干妈”的库房前排队等候装货。“老干妈”用的辣椒,带动了农民种植户。在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老干妈”积极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帮助农户对重要辣椒原料“遵椒一号”进行科学种植改良,每亩增收辣椒700斤,农户收入大大增加,12万亩辣椒种植核心基地直接带动农户用工200万人次。

“老干妈”还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虾子镇“剪刀手”。因为“老干妈”对辣椒原材料近乎完美的苛求,她要求给她供货的辣椒必须是剪过蒂的,这一苛刻的要求并没有让供货商退缩,因为“老干妈”的货款结算及时,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给的价也高,所以“老干妈”的供货渠道非常顺畅。她自己都意识不到,正是她的严格要求,催生了虾子镇的“剪刀手”行业的壮大。剪刀手们每天拿着剪刀,去辣椒基地剪辣椒的蒂,这道剪蒂的工序比较简单,可是工作量比较大,一个人平均两个月就用坏一把剪刀。这批剪刀手比较特殊,大部分是尚有劳动能力而不愿赋闲在家的农村老年人。再一批就业人员就是暑假寒假的学生、身有残疾的人,勤工俭学帮学生实现了社会实践,为适应社会做好了准备,残疾人士的加入解决了社会残疾人士就业的难题,让他们靠劳动实现了自我价值。

“老干妈”的上游还包括玻璃瓶的生产厂家。“老干妈”用的瓶子由7家玻璃厂家供给,相关产业还包括4家瓶盖厂、3家纸箱制造厂、3家商标标贴印刷厂、110个相关原辅材料供应商。这些庞大的上游产业供给了“老干妈”的原料供应,为“老干妈”的壮大做出了贡献。同时“老干妈”的壮大也给上游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为社会解决了大量的闲散劳动力,陶华碧能够把产业做得这么大这么好,与它有一个好的上游密不可分。

“老干妈”的下游产业主要是,135个国内外销售代理商,以及8家铁路、公路物流运输企业。“老干妈”催动了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装运工业也派生出数量不菲的搬运工。虾子镇有200多个装卸工,他们为“老干妈”的辣椒产业奉献着自己的汗水,也解决了自己的就业。

“老干妈”的产业链庞大,完美之处也让其他产业艳羡不已。

“老干妈”对产业链的上下游,向来是不赊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三角债赊欠成风的今天,“老干妈”的做派无疑是标新立异的。有人说陶华碧还有些农民思想,有点守旧和保守。可我们欣喜地看到,产业链上不论是供货商,还是最后的下游代理商、小业主,都欣赏陶华碧这种“小农思想”,正因为她的这点小小的“保守”和一诺千金的诚信态度,使得上下游业主都积极为她供货、销货,把品质最好的辣椒给她,最后大家都实现了双赢。

这就是“老干妈”产业链的完美之处,正因为在佐餐酱领域,“老干妈”具有的让消费者强大的品牌认知,人人都知道有种辣椒酱很好吃,那就是“老干妈”。这种被认同的强大号召力,构成了“老干妈”对产业链的强大的话语权,每年20%的增长率和60亿元的销售模式,使得“老干妈”在原料的谈判中始终处于优势,“老干妈”在原料供应、品质、价格等方面都可以拥有主导权,从而保证了辣椒酱的终端产业——买家的认定,觉得它物有所值,价格公道,是真正物美价廉的佐餐料。

“老干妈”能走到今天,陶华碧自信满满地说:“我的产业链处在商界的上游!”我认为她并非王婆卖瓜,因为她的“瓜”是真的物美价廉,她的产业链完美、庞大,所以,才会有今天的“老干妈”。

比我价高,你别想有市场

因为有了完美的世界一流的产业链,就有了更强大的和上下游对话的权利,陶华碧的“老干妈”辣椒酱系列产品,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它首先快速占领了广东市场。不同于其他厂家的推广策略,“老干妈”的广东市场,并非广告轰炸,也并非用钞票做后盾以攻城略地。它的成功是顺其自然发酵的传播,是人们对“老干妈”辣椒酱的口味的认可。

在嗜甜不喜辣的广东,人们的口味随着吃“老干妈”而悄然发生着改变。“老干妈”品牌先在广东抢占市场后,利用最初的经营模式和销售模式,迅速从广东遍布全国,直至走向世界。如今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韩国、新加坡、法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老干妈”辣椒酱的身影。正是由于“老干妈”拥有非常雄厚的实力,才赢得了如此广阔的海内外市场。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穷二白的陶华碧,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一个贫穷、没有任何背景后台的农村妇女,今天身家如此之高进入胡润全球富豪榜行列,这份雄才大略,这份难以想象的成功,称其“霸气”也不为过。

有时候,当我们远远看着那些光辉业绩的时候,我们时常觉得这个女人离我们很远。如今她有着几十亿的身家,她的产品销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她被国外爱吃辣椒酱的人称为“教母”,她在胡润全球富豪榜和马云、马化腾等列在一起。她简直就是我们的“女神”!一时间,我们很难和那个家贫如洗的单亲妈妈联系在一起。

可是,当一瓶红底黄字的“老干妈”摆在你面前,你还会觉得她神秘吗?上面是她的一张头贴,瘦狭的面孔,平民样式的短发,坚定的眼神。一瓶“老干妈”,价格只有几元钱,却走向了全世界,丰富了千家万户饭桌上的滋味,“老干妈”的传奇故事也激励和温暖着千千万万人。

陶华碧出身贫寒,婚后由于婆家也比较寒微,没有正式工作的她为了生计,举过八磅锤,背过黄泥巴,背100斤赚3毛钱。由于她从苦日子过来,她太心疼那些家庭贫寒的人,所以她制作的“老干妈”,要让穷人吃得起,还吃得好。

“老干妈”辣椒酱物美价廉,虽然每瓶价格只有几元、十几元,却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肉丝、吃到脆生生的花生、吃到糯软细腻的豆豉,吃得油滋滋,满嘴喷香,余味有辣,回味悠长。游子们即使去了遥远的他国,也依然会带上一瓶“老干妈”,因为“老干妈”能温暖他们的心。

“老干妈”今天成为调味行业的龙头老大,市场占有率大于90%,不得不说,价格是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布衣百姓辛劳一生,节约开支依旧是囊中羞涩。他们的钱是辛辛苦苦用汗珠子换来的,所以每花出去一分都要掂量几分,看看花得值不值,是否买贵了,贵几毛就是一个馒头钱。陶华碧布衣出身,深谙百姓的心思,她用最实惠的价格回馈着华夏大地上的13亿民众。陶华碧心系百姓冷暖,当一箱箱辣椒酱远销国外的时候,当国外的价格定位在几十元一瓶的时候,她洒脱地说:“我的辣椒酱不挣中国人的钱,只挣外国人的钱。”

潇洒如陶华碧,磊落如陶华碧,把实惠给了中国人的陶华碧,在做大“老干妈”的过程中,真正让民受惠。“老干妈”每天都有200万瓶辣椒酱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数亿人们的餐桌上,因为实惠、价格公道、物美价廉,人人爱吃。

也有人在她耳边提建议:既然“老干妈”如此热销,为何不加价?反正消费者也认可了这个品牌,每瓶加价一元,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不会有人在意这一元钱的。

陶华碧毫不留情地批评了这些出主意的“参谋”,她说:“我今天能到这一步不容易呀!我不能昧着良心挣钱,该是我得的,我不会放弃,让我多要,我使不出来。”

就是如此实在的经营战略,没有学过世界营销和管理的她,竟然因为这种朴素的商业观被人瞩目。有专业人士分析道,陶华碧的这种经营方式,真正做到了生意场的点子上,让其他欲做辣椒酱生意的商人无处插缝,“老干妈”因为占据了主流价格带,形成“下行无利润,上行无市场”的封杀局面。

辣椒酱的主要功能是用作调味品或者是充当佐餐小菜,它的功能决定了无法和鲍鱼、海参同一价位。既是调味品,又是佐餐小菜,定位人群为家庭妇女、学生、进城务工者、工薪族等。这样一来,定价就不能太高。对于一个打算干长的品牌产业,定价太高,利润的空间太大,虽然会得到暂时的好处,却伤害了终端的消费者。消费者一旦察觉你的产品并不是货真价实,有一大部分利润被你挣走了,你认为他还会再次购买你的产品吗?

善良的陶华碧用“实惠”二字开了五年饭店,当年她的凉粉、冷面经常免费送给家庭贫困的学生吃。现在又用“实惠”二字回馈13亿民众,殊不知,正是“实惠”二字成就了如今的她,使她摆脱了贫困,进入了世界级的富豪队伍里。

“老干妈”占领了佐餐消费群体的习惯性消费支出的主流价位区间:5~6元/瓶,7~8元/瓶,9~10元/瓶。同时,利用树立起来的品牌认知,构建起主流消费群体对“老干妈”辣椒酱的普遍满足。这样,其他商家如果定价高于“老干妈”,就会没市场,如果低于“老干妈”,又没有利润,所以才说“上行无市场,下行无利润”。可以说,想要和“老干妈”抗衡的辣椒酱企业,都在“老干妈”强大的价格优势中败下阵来。

当然,也会有一部分企业剑走偏锋,走差异化路线,重新定位消费群体。它们有的走学生路线,如海天招牌拌饭酱;有的走礼品路线,如价值120元的平衡营养醋;还有的走特产路线,如李锦记香菇酱等。虽然这些产品也有了一定的消费群体,可是从整体来看,“老干妈”还是远远地走在了前面。

品牌,就是一个人的名片

陶华碧创造了“老干妈”这个牌子,她的头像印在每一瓶“老干妈”的瓶贴上,她就是“老干妈”,“老干妈”就是她。她把“老干妈”品牌当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她对自己的品牌品质严加管理,每一瓶“老干妈”就像她的孩子,饱含着她浓浓的爱心。

正因为“老干妈”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一提起调味品,人们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干妈”。在漂泊在外的日子里,在入不敷出的工薪族中,在囊中羞涩的学生餐盒旁边,只要有一瓶“老干妈”,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变糟糠为美味,“老干妈”让我们的味道变得丰富起来,生活也变得更有滋味。

陶华碧认为,品牌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品牌树立起来了,在人们心中有了地位,一切诸如营销、经营、扩大生产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品牌就是一个产品的生命,“老干妈”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发展壮大为一个产业的领头羊,不得不说,是品牌保证了“老干妈”旺盛的发展势头,是品牌带来的效应,使“老干妈”有源源不断的订货单。

当年贵阳红星机床厂技校的学生欧阳梓刚受她照顾颇多,叫她“老干妈”,其他学生也跟着叫了起来。那时,陶华碧的凉粉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学校的学生。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还多些,甚至还为因家境困难而赊欠饭钱的学生销账。

她心肠太软太善良,她把凉粉免费送给家境贫寒的学生,她免费送出一罐罐自己炸制的辣椒酱和辣椒油,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老干妈”。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算什么,难的是几年如一日,默默关心这些吃不饱饭的学生。

那时候,她何曾想到过,她会以“老干妈”作为辣椒酱的品牌,从此依靠这个品牌闯进茫茫商海,成为“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成为一名享誉海内外的传奇女性。一切都好像有着冥冥中的定数,在陶华碧被人叫“老干妈”的经历中,她从来也没想到最终她依靠“老干妈”这个品牌,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老干妈”是她的品牌,也是她最初的名字。

这样的女人,就连上天也会保佑几分。几十年过去了,陶华碧依靠“老干妈”的品牌效应,迅速占领了市场。然而,在强手如林的辣椒酱产业,陶华碧一不会使用门路走歪门邪道,二不会花言巧语趋炎附势,她极少和官场的人打交道。创业之初的艰难可想而知。正因为陶华碧有敢于抗争的“辣”,才活出了今天的精彩,才使得“老干妈”品牌得到了长久的发展。

陶华碧像母亲维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维护着“老干妈”这个品牌。陶华碧有一种精神上的崇高洁癖,她不肯趋炎附势,不会欺软怕硬,正是由于她近乎苛责的不服输、不怕硬的“老干妈”作风,才使得她的品牌越走越远,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只有亲自品尝过“老干妈”的人,只有经常吃“老干妈”的人,只有被“老干妈”的辣味侵浸过的人,才能体味出这瓶小小的辣椒酱蕴含的丰富滋味。

味道即王道,对食品而言尤其如此,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能成为无价之宝,就是如此;方便面的市场竞争也是口味之争的结果,当年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多年领跑方便面市场,就是占据了这一深受大多数人喜爱的口味,直到后来统一方便面横空出世,直到推出老坛酸菜面,才结束了康师傅独霸市场的局面。统一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做出了康师傅不具有的味道,也标志着南方口味在中国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老干妈”品牌的建立,正是基于其独一无二的味道,它恰到好处的复合口感和最普世口味的抢先,让“老干妈”这个牌子一经问世就抢占了市场,也让家家百姓都认识了瓶贴上的女人——“老干妈”陶华碧。

陶华碧创立的“老干妈”品牌辣椒酱深入人心。它的成功并非做了多少广告,也并非做了多少营销推广,“老干妈”不打广告,不做推广,平均8块钱一瓶的辣椒酱,每天卖出200万瓶,根本就在于品牌是建立在“品”上的,它的口味成就了它的品牌。即先做“品”,后做“牌”。截至2015年,“老干妈”在全国65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产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品牌的扩散作用已经从点到面,由小及大,有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老干妈”从当年的龙洞堡一个小作坊到今天2000多人的现代化工厂,“品”是它坚强的后盾,“牌”是它扩张销售的资本。有了“品”又有了“牌”,一个企业就有了生命力,充满了旺盛的活力。

有一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陶华碧和“老干妈”不可分割的关联。有一次,一位香港客商来“老干妈”公司考察,他对陶华碧十分敬仰,拿出自己的名片想和她交流。没想到,陶华碧微微一笑,说:“抱歉,我不用名片。”那位客商很惊讶,接着感慨起来:“您是我见过的唯一没有名片的董事长。”陶华碧一笑作答,她自信地说:“全国各地,能吃辣椒的人有几个没吃过‘老干妈’辣椒酱呢?‘老干妈’不就是最好的名片吗?”

是的,“老干妈”就是陶华碧最好的名片,陶华碧就是“老干妈”最好的品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