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些年,大栅栏的繁华盛景

总有一种青春,让我们热泪盈眶 作者:方始终


那些年,大栅栏的繁华盛景

北京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前门的大栅栏了。2004年,这里每天都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目不暇接的百年老店、眼花缭乱的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都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感觉就像在电视里看到或者诗歌里描写的大唐盛世时的长安,或者如《清明上河图》描画的东京汴梁城,那番繁华景象,每次回忆起来,心里都是一种留恋和神往。虽说现在的大栅栏翻修一番后更亮丽了,但那种古色古香的味道却从此不再,那种神往的感觉只能在梦中去体验了。

我在北京这十多年,其中有七年多的时间是在前门的大栅栏度过的。这里就是我在北京的家。我在北京的生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有时候我总觉得,缘分这东西,真的是很神奇,我对北京,我对大栅栏,可以说就是天生有这种缘分吧。二十多年前,我们全家人来北京旅游,那是我第一次来北京,也是我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所以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记得当时,我们在马圈长途客运站下的车,然后在天安门附近找旅馆,最终入住的就是前门大栅栏。我还记得确切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前门西供电局对面的胡同里。那个旅馆如今已经不存在了,早已变为一所小学,但是周围的环境带给我的感受却仍然还是那么熟悉。

2004年春,我第二次来到北京,机缘巧合,我又是住在大栅栏。那次下火车,本来是不想在市中心找旅馆的,因为担心市中心旅游景点多,人多且乱,而且物价高,所以我和同事洪叔在北京站最近的公交站点坐104路,去的北四环内五路居,打算去那里看看住处。结果大失所望,那里不仅旅馆少,而且环境差、价格贵,无奈之下,给我们那个老同事,也就是先前在北京已出差两个月的曾哥打电话,才知道他住在前门大栅栏,听说那里价格便宜而且交通购物很方便,这样我们就回去了。这就是缘分吧,命中注定。

虽说二十年前我也住在大栅栏,但是那时我们家人来京旅游时间紧,只知道往天安门转悠,所以并没有太多留意这边的风景。这回在曾哥的带领下,我又重走了一把青春路,住进了打磨厂胡同的空军招待所。中午时,我们几个便去附近找饭馆,顺便游览了大栅栏的闹市。看见这里车水马龙人山人海,马路两边、胡同里的店铺鳞次栉比,什么卖衣帽的,卖手工艺品的,卖各种各样叫不上来名的小吃的,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步瀛斋、张一元、瑞蚨祥、同仁堂、全聚德、便宜坊等百年老店,让人目不暇接。

走进胡同深处,经常会看见一些老建筑,看样子至少有一百年的历史,上边刻的繁体字已经模糊不清,仿佛向我述说着很久很久以前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后来我才知道,1900年,义和团把这里都烧了个遍,因此这里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清末民初建起来的。虽然后来也翻修过几次,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再加上这里人流攒动、车水马龙的,缺少管理和保护,老建筑都成了危房,需要大修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市政府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花大力气把前门大栅栏地区彻底地改造一下,所以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情景。

前门大栅栏以2007年为界,之前是梦幻时期,之后是新时期。我2004年来北京,见证了大栅栏的梦幻时期。为何叫梦幻?因为那时的大栅栏,对于我来说是浪漫的、古典的,充满着神秘色彩。

我到现在仍然忘不了,一个冬日的深夜里,在大栅栏的一家小吃摊上吃过的土豆粉味道真是棒极了。而且很实惠,一份才2元。也忘不了一个夏日的夜晚,我和朋友在一个二层小楼,一个古装风格的饭店里吃饭听戏的经历,恍惚间有种穿越到明清的感觉。

但是2007年,我回老家半年,参加自学考试后再次来北京时,发现大栅栏东的平房大部分都已经拆了。大栅栏街变成了步行街。汽车来回通过,要走新建的东西两条马路。现在繁华的地方只限于大栅栏以西,面积要比以前小了近一半。而且好多老字号的小吃都搬走了,仅有的价格也不再亲民,步行街两边有很多商铺,售卖高档服装、工艺品之类,虽然很精致,很上档次,但是老北京平民风味全然不再,以往的浪漫繁华梦幻气息全无。

总之,一切都变了,那时的大栅栏是一条真正的商业街,很多北京人和外地游客来这里闲逛、购物,感受着原汁原味儿的老北京风情。现在呢,铺上了大理石路,店铺焕然一新,两边高档而现代的店铺林立而起,什么麦当劳、肯德基,什么台湾小吃一条街,完全感受不到那个味儿了,历史感、古典味儿全没有了。

只是可惜,我2004年那时没有带着照相机多拍几张照片,把那些老建筑、老店铺都拍下来,那样的话我就可以保留着给我的后人看看了。这些景象只能存在我的记忆之中了。

从2004年到2012年,我在大栅栏住过打磨厂西街、北芦草园胡同、南芦草园胡同、得丰东巷、大江胡同、韩家胡同。其中,我在韩家胡同居住了三年多,这里是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也就是旧时的烟花柳巷。韩家胡同过去叫韩家潭,这个地方跟戏剧有着颇深的渊源,300多年前,这里是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李渔的故居。乾隆时期,徽班进京,便入住在韩家胡同,也就是说,京剧是从这里走上京城舞台的。梨园行有句老话:“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离不开韩家潭。”因此,韩家胡同被誉为京剧艺术的发祥地。

八大胡同最名噪一时的还是在民国初期,像名妓赛金花,小凤仙和蔡锷将军的故事都是在这里发生的。游客们有耐心的话,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当年居住过的地方。

出了韩家胡同往西南便是虎坊桥。虎坊桥往东不远,便是纪晓岚故居。对,就是那个智斗和珅的“铁齿铜牙”纪晓岚。但是这个故居特别小,不仔细瞧,根本找不到。可见纪大人确实是个清官,十分平民化。他的故居又叫阅微草堂,其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应该是家喻户晓吧。

回过头再说虎坊桥,这里有一处景点不得不瞧,那就是湖广会馆。湖广会馆建成于清朝嘉庆年间,一开始只是一个私宅,后来成了唱戏的剧院。从外面看,湖广会馆同样是很不起眼,就是一排古色古香的平房,但是里面却是别有洞天。清末民初,这里成了社会名流风云际会之地,革命党人孙中山、宋教仁、章太炎,梨园泰斗谭鑫培、梅兰芳都在此地留下过身影。张之洞的爷爷曾在这里住过,曾国藩在这里办过六十大寿,最为有名的是,孙中山就是在这里宣布国民党成立的,其后国民党“教父”宋教仁被刺,也是在这里举办的追悼会。前几年,中国台湾地区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来北京访问,特地来到湖广会馆参观。可以想见它的地位。

另外,再偷偷地告诉你,湖广会馆据说是北京“四大凶宅”之一(其他三处是:朝内大街81号,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西安门礼王府)。这也是我最近才知道的,想想当年我在那里住过三年,后背都冒凉风啊。想想也是,这里离菜市口太近了,听说维新变法的谭嗣同在此“引刀成一快”时,这一带就是乱坟岗,十分荒凉。想想我都后怕,那几年我在湖广会馆西面的平房群里走过夜路,那时这里的房子正在拆迁,基本没有人住,到处一片荒凉。我要是知道这里一百多年前竟然是坟地,打死我也不敢走啊。

……

一转眼,我搬出大栅栏已经有三四年了,十分想念时,也会回去看看。前不久我回去时,以前的房东看到我,还会十分热情地打招呼,拍拍我的肩膀,询问我的近况。他说,他们也要搬走了,这里不久就要翻修改造了。想到这里在不久的将来就要面目全非,我有些难过和不舍。我仔细打量着这幢破破的小楼和四周的景色,想把这个画面深深地烙印在心里。此时此刻,真希望时间能够在此停留,让我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追忆我在大栅栏的青葱岁月啊。然而,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时光终将无法挽留,美好的景象终将化为尘埃。我心里无限悲伤,眼角也禁不住有些湿润了。然而,我还是很知足和庆幸的,那些年,我在这里挥洒汗水和泪水,在这里留下足迹和欢歌笑语,这些早已融入泥土,融入我的记忆,编织成了我青春的一部分。我,又有何求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