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出身于皇室宗亲,自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由于时局动荡,国家被北魏所灭,冯氏一家也只能投靠于北魏,而父亲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整个家族分崩离析,她也被没入宫中为奴。国亡父丧,小小年纪的冯氏却异常坚韧,没有因此气馁,她虽入北魏过着奴婢的生活,但在姑母、常氏的帮助下,在北魏的王宫中坚强地生存着,找准机会,一步步向上爬。因为她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那就是记住自己的家族是有着高贵血统的,绝不甘于平庸。
出身于名望之家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北魏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它的历史因为一个女人而改变了轨迹。在这个过程中,令后人无法忽视一个女政治家的作用与价值——她就是北魏的冯太后。
她出身高贵,伴彩云而诞,不仅蕙质兰心而且果敢坚毅;她被命运捉弄,幼年便身遭家变,父母双亡,兄妹分离;她工于心计,懂得深宫中的生存之道,小小婢女韬光晦迹,最终也能临朝而治,宠溺男宠,帷幕之后的她掌握了北魏的发展与变革。难怪后人将这位纵横草原大漠、胸襟广阔又富有男子气魄的千古一后称为“一代女枭”!
冯太后是上党潞县(今山西省东南部)人,本名不详,她虽生于乱世,但出身极为显赫,据史料考证,冯氏先祖的高贵血统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
冯氏一族本姓毕,始祖毕万,因军功赫赫被晋献公封为魏国大夫,确立了自己尊贵的地位。晋献公去世之后,毕万也因时扩张了自己的势力,为了凸显自己的身份,便以封地名“魏”冠之以姓。其子嗣在“三家分晋”之后,正式建立魏国,魏国曾一度国富民强,雄踞一方。直至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军所灭。国破家亡,魏氏一族也瞬间分崩离析,四处流亡,其中一支便流落于今山西境内的冯乡。
因局势动荡,也为了族人生存的安稳,魏氏便据落脚之地名改为冯氏,隐姓埋名苟且偷生。
几个世代的连绵动荡,使得冯氏一族也不得安稳,西晋“永嘉之乱”后,冯后的高祖父冯和将全家迁至今上党潞县,继续韬光养晦,休养生息,在混乱的环境中不忘教育儿女,为的是终有一天能建功立业,求取功名,复兴家业。
冯氏一族的兴衰与北燕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伯祖父与祖父相继任北燕国两代君王。十六国混战,局势瞬息万变,风起云涌,而冯氏一族却又开始了仕途上的兴盛。
冯后的伯祖父冯跋,字文起,乳名乞直伐,为人沉稳睿智,自幼酷爱排兵布阵,在后燕慕容熙统治时期任铁骑将军。
据野史资料记载,在后燕时期,冯跋所居府邸上空经常出现类似海市蜃楼般的奇景,云雾缭绕中似有仙境一般。虽有时清晰有时模糊,但亭台楼阁几乎都能依稀分辨清楚。市井之人向来对这种神异之事甚感兴趣,传得神乎其神,甚至有人传言说,曾亲眼看过冯府上空白昼冷光贯穿黑云之景。这些流言不仅在勾栏瓦肆之间流传,也相继传入宫廷内院,这也逐渐引起了慕容熙的警惕。慕容熙本就生性多疑,为政期间不仅治国无方、赋税沉重、民不聊生,又荒淫无度、贪恋女色。冯跋一方面不忍百姓生存之苦,另一方面也深感慕容熙对自己的种种戒备,遂联合高句丽贵族慕容云家族及一众兄弟举兵造反,最终推翻了后燕,建立了北燕国。
建国后,冯跋推举慕容云为天王,自己屈居北燕的最大幕僚,掌管军国大政,是真正的无冕之王,在朝野上下也颇具威望。相传,曾经在冯跋屋顶出现过的奇幻之象,在北燕国建立之后又再次出现,城中百姓多有目睹,引起都城种种猜测。
冯跋却很内敛,对手下约束也很严格,对这些子虚乌有的坊间传言也尽量制止。可慕容云在被拥立为王之后,自知没有冯跋功德显赫,猜忌之心渐起,深恐冯跋等人会加害自己,于是大量培养自己的心腹及死士。但这些丰厚的赏赐并没有换得这些死士的忠心,俗话说饱暖思淫欲,优渥的薪俸及赏赐却使得这些人愈发飞扬跋扈、贪得无厌,不知天高地厚,对朝臣不加礼待,在外欺行霸市,朝野上下无不怨声载道。
其中两名心腹离班、桃仁,最得慕容云信任,但也就是这两人,在欲望的驱使下,居然做出了弑君之事。冯跋命人诛杀离班、桃仁,迅速平息了这场动乱。随后,本就在朝野上下深得人心的他也在大家的拥护下,被推上了燕王的宝座。冯跋即位之后,改年号为太平,国号未变,仍称大燕,史称北燕。
冯跋勤于国政,重视百姓民生,称帝之初便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诸如减免赋税徭役,放宽刑罚,勉励百姓勤于耕织,督导官员植树造林,不得侵扰百姓,避免前朝弊政等。
冯太后祖父名冯弘,字文通,在北燕建立之初被慕容云任命为征东大将军,兼中领军,同时还被封为汲郡公。而在冯跋取得北燕国王之位后,他又被改封为中山公,掌握整个禁军兵权,同时又兼任尚书左仆射等职。可以说,冯弘深受冯跋信任,是冯跋的左膀右臂,对大燕国可谓忠贞不贰。难得的是,他也非常拥护冯跋的统治,曾为冯跋平定内乱。
在冯跋的兄弟中,冯万泥、冯乳陈也算是骁勇善战的两员猛将,也曾为北燕国建国立下汗马功劳。但在这之后,冯跋与这两兄弟却产生了一些误会。冯万泥、冯乳陈二人自认劳苦功高,朝堂之上应位列三公有余,但冯跋却看重二人的军事才能,将其派往边远重镇幽平二州与并清二州。对于一心想在朝廷当官的两兄弟来说,这一任命不能不说是一个打击。而后,冯跋对周边各国的异动一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警惕,因而并没有按期将其召回。
两兄弟心怀怨恨,开始暗中串通,意图将冯跋拉下皇位。终于,在北燕太平二年(410)的寒冬,二冯于白狼地区(今辽宁省西南部)会合,联合两方军力,发动兵变。
冯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派冯弘与卫将军张兴率领两万兵马前去镇压。冯弘自然理解冯跋派自己前去平叛的目的,双方毕竟还是宗室至亲,最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于是,冯弘先对二人晓之以理,冯跋登位是民之所系,我们众兄弟更应该齐心协力辅佐王兄,又何必同室操戈。我们可以估计,当时冯弘的劝降必定是感人肺腑、声泪俱下的,打的就是一张温情牌,史料记载,冯万泥听了冯弘一席话之后翻然悔悟,交出兵权,投降朝廷。而冯乳陈是个粗人,性子火暴急躁,全然不买冯弘的账,坚持与朝廷作对。
冯弘看冯乳陈执迷不悟,也容不得他。在张兴的指挥下,冯乳陈果然中了埋伏,兵败如山倒,叛军被一网打尽,而冯乳陈也被冯弘斩首示众。白狼一役后,冯弘不仅在朝野上威名大振,也被冯跋愈发器重。
在冯跋执政晚年,因身染重病,被宠妃宋夫人利用。宋夫人经常假传圣旨,断绝了君主与朝臣的联系,妄图掌握朝政。冯弘也是迫于无奈,便暗中发动兵变。糊涂的冯跋听说冯弘发动了兵变,气绝身亡。太子冯翼率东宫侍卫反击冯弘,但以失败而告终。冯弘遂以王室幼弟身份登位,并将冯跋的一众子孙全部赐死。而冯弘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安定天下人心,赐冯跋谥号“文成皇帝”,庙号太祖,并将冯跋的遗体安葬于长谷陵。
冯太后的父亲为广平公冯朗,是冯弘原配夫人乐浪王氏的儿子,太子长乐公冯崇为其同母胞兄。冯弘废黜王氏后位之后,冯崇太子之位也被废。冯朗见北燕大势已去,便劝说自己的兄弟一起归顺北魏。于是,在公元432年,也就是北燕太兴二年五月,冯崇向北魏献出了自己的封地,归顺北魏,被北魏封为都督幽平、车骑大将军,封辽西王,并授职权。而冯朗也被封为西郡公,被任命为秦州、雍州刺史。就这样,随着北燕被北魏所灭,冯氏先祖所打下的帝国也随之坍塌,家道中落,沦为北魏的臣民。
冯氏一族在北魏虽为人臣,但至少也身居官职,是王公世家,家中一女(即冯太后姑姑)还有幸选入宫闱之内,为拓跋焘之左昭仪,冯家也算名门望族。
冯太后的母亲也出身名门世家,乐浪王家人,乐浪即现如今的平壤地区。乐浪在两汉时期还是汉朝的一个郡县,经历魏晋五胡十六国的纷乱,逐渐并入高句丽版图。
从大燕国建国之前,冯氏一族就与高句丽交往甚密,后燕君主慕容云的家族就是高句丽国国王后裔中的一支。前燕皇帝慕容皝在攻打高句丽时,将西部的一些高句丽人迁入后燕境内(今辽宁省锦州市西北部),慕容云家族就在其中。冯跋在后燕时就看重慕容云为人谨慎,气度非凡,便与之交好,之后又一再劝说慕容云,并将其推为盟主,一起造反起兵,后又将其推上了君主之位。因而,冯氏与高句丽的交往由来已久,之后贵族间的通婚也是平常之事了。
冯弘就曾娶乐浪公主为妃,而冯太后的母亲王氏就是冯朗在家道盛时所娶之妻,也是乐浪的一位公主,家教甚好。冯氏一族的基因里有着一种向往权力的欲望和勇气,经常展示出一种惊人的、不甘平庸的精神气概。但他们也懂得审时度势,关键时刻也可以委身人臣,甚至成为封建王国的阶下之囚,隐姓埋名,以保全家族血脉。
冯太后画像
冯太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的生命中延续了家族特有的热血气性,在家道中落之后,也能够养精蓄锐,观察时局,伺机而动。这样的性格也决定了她跌宕起伏、叱咤风云的一生。
投降北魏
冯氏一族最大的伤痛莫过于投降北魏,这个高贵的家族一夜之间从皇族变成了他人臣下,这种伤痛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冯家人的骨髓之中,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
而北燕与北魏的交锋,从冯跋登基伊始便已然开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朝廷,在北燕建国初期已经威震六合,成为北方最大的强国,北魏一直虎视眈眈,盯着北燕这只肥硕的羔羊,妄图将北燕的国土变成自己掌握下的番邦。因此,北魏皇帝听闻冯跋平定了内乱而被拥护登基之后,便派了使者于什门出使北燕,并暗中授意于什门要态度强硬,必要时可挑起争端,为北魏出兵讨伐找到合适的借口。
于什门领命后便出使北燕,前往北燕都城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月余,于什门到达龙城,却没有在城中的客栈落脚,而是宿于城外的一家小旅店中。
安置妥当之后,于什门便派出一名随从进宫去通报,这名随从见了冯跋也摆足了架势,面对北燕皇帝冯跋一点也不恭敬,开口便要求冯跋前往城外接受北魏皇帝的诏书,并迎接北魏使臣于什门入宫。
见这名随从如此放肆无礼,冯跋大怒,命人立刻将他拉出去杖杀,同时,令人立刻前往于什门落脚的旅店,抓于什门入宫面圣。
于什门被宫里侍卫强行拉入宫中,他一路叫嚷辱骂,说冯跋不尊重北魏使臣,其罪当诛。好不容易进了皇宫,他见了坐在龙椅上的冯跋面无惧意,坚持不肯向冯跋下跪。
于什门傲慢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冯跋,贴身侍卫立刻会意,几个人围上来强按住于什门的头,又使劲踢他的膝盖窝,想让他跪下。于什门一直挣扎,并冲着冯跋厉声说道:“这就是燕国的待客礼节吗?汉人的礼义廉耻也不过如此!今我大魏皇帝传诏,冯王接旨后使臣入朝合情合理,只要冯王接受了诏书,又何须这般费事。”
冯跋不等使臣说完,就命人将于什门带下去关起来,不让他与外人接触,没有圣谕任何人不得探视。
于什门虽然被关了起来,但仍旧不肯向冯跋低头,每天都在房间里咆哮抗议,要求冯跋接受诏书,放自己出去。因为于什门单独被拘禁,没有携带可换洗的衣物,又不能随便沐浴,于是整个人又脏又臭,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衣不蔽体。冯跋知道之后便派人送几件好一点的衣服给于什门,但于什门并不领情,将新衣服全部扔到了屋外。
冯跋去看他时,于什门故意脱下自己的裤子,将裤子披在身上,背对着冯跋,对冯跋不理不睬,用这种无声的方式羞辱冯跋。久而久之,冯跋对于什门的这些伎俩已经习以为常了,有时冯跋身边的侍从都看不下去了,几欲杀之。冯跋还会劝说身边的人:“他同你们一样,都不过是忠心护主之人,何必与之计较呢?”因为冯跋的宽容之心,于什门在囚禁期间并没有受到苛待,足见冯跋的仁政治国的胸怀。
但冯跋对于什门的仁慈和宽容并未见什么成效,而北魏在龙城安插的细作也将于什门被强行带入宫中的事情报告给了北魏皇帝。这正是北魏想要的结果,为他们合理出兵北燕找到了借口。于是,拓跋焘立即派人整顿军队,配备粮草,为讨伐北燕做准备。而此时,北燕的王公大臣也正与冯跋商讨该如何处置于什门,有的大臣认为于什门“有辱大燕”,强烈要求冯跋尽快将其斩首示众,告诫北魏;也有的大臣不赞成这种做法,比如太史张穆就劝冯跋要以大局为重,魏国现在毕竟兵强马壮,这次出使很可能是个陷阱,实在不宜和他们硬碰硬,应放于什门等人回去,与大魏建立友好邦交关系。两方争论十分激烈,冯跋一直皱着眉头听着大家的意见,但这个问题确实牵涉得太多,冯跋在朝堂之上并没有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他还需要再三的斟酌。
不久,龙城郊外的上空逐渐弥漫起了赤色的烟雾,城中人议论纷纷,有传言说这是兵气,一定是远方又在交战,一时间龙城中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这猜测确实有理,北魏果然向北燕发兵,并且采用闪电式的突袭,在冯跋得到消息时,北魏大军已经直逼龙城了。冯跋御驾亲征,率兵固守龙城,北燕士兵士气高涨,北魏军队也无法破城,战事胶着,双方都有一定损伤。
北魏将军也意识到,若久耗下去,对大魏军队实在不利,于是北魏顺势收兵,但未改野蛮的本性,掳走了一万多户的北燕百姓之后才班师回朝。
北魏与冯氏家族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就这样偃旗息鼓,但也由此结下了梁子,无法化解。
432年,也就是冯弘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再次出兵征讨北燕。北魏王族天生的强占欲使他们对北燕的国土虎视眈眈,多年来一直积淀实力,厉兵秣马,伺机而动。
听闻北燕宫廷外戚干政导致政变,冯弘登基,北燕内忧外患不断,于是北魏便蠢蠢欲动。北魏的军队声势浩大,势如猛虎,一路烟尘伴着血腥杀至辽西(今河北省迁安县)。
北魏军势如破竹,北燕逐渐显现出无力招架之势。同年六月,北燕石城的太守李崇及十郡郡守一干人等被魏军吓破了胆子,投降于魏军。因石城是北燕重要关口,又是龙城的防护重地,他们这一投降使得北燕损失惨重,龙城危在旦夕。
魏军士气大增,乘胜追击,杀到了龙城附近。这次征伐北燕,北魏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为了顺利攻破龙城,魏军在龙城周围修筑城墙,挖战壕,将龙城层层包围,做好了持久的战争准备。
冯弘也不是吃素的,盛怒之下立即调遣五万大军与北魏军展开激战。两国矛盾已深,特别是北燕的士兵们,很多将士的家人都被北魏掠去做了奴隶,也有许多人的亲人都惨死在北魏的兵刀之下。于是这场龙城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双方都杀红了眼。但由于北魏军队战前准备充分,北燕将士的抵御渐渐吃力。就在北燕守军渐渐支撑不住的时候,突然,龙城郊外传来隆隆的马蹄声,看清楚大旗后,北燕军队顿时又士气大涨,原来这是昌黎公冯丘的一支部队,也是冯弘最后的“撒手锏”。
昌黎公带来的军队训练有素,将士们各个武功超群,不到半天的工夫就诛杀了万余名北魏士兵,也使得龙城暂时摆脱了城破的危险,剩余的北魏军队也被迫撤离了龙城。
九月初,北魏正式撤军回国,一路上又掠去了三万余户的北燕百姓,强迫他们背井离乡,成为北魏的臣民与奴隶。
北魏正式撤军之后,冯弘马上召集群臣商讨对付北魏的对策。朝廷上一派低迷的气氛,群臣似乎都被北魏野蛮强悍的兵力所震慑,大家都不开口。
这时,尚书郭渊突然开口:“望王上能体恤百姓,以大局为重,向北魏呈上降书,依附于北魏,并与之通婚交好。”众大臣相互用余光瞄着左右,继续保持缄默,就连坐在龙椅上的冯弘也能看出,这似乎是大多数人的意思。冯弘认为两国积怨已深,不是和亲、投降就能解决问题的,即便是今日成了北魏的附庸,也难保冯氏一族的性命。冯弘强忍着自己的愤怒和悲哀,向群臣宣布要坚守城池,与北魏抗争到底!
但是,冯弘的强硬政策也并非得到所有冯氏家族的支持,长乐公冯崇是冯弘原配夫人王氏所生的长子,本被立为太子,尊贵无比。但冯弘后来被慕容氏所迷惑,于是废黜了王氏的后位,改立慕容氏为后。冯崇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废了太子之位,还被变相赶出了龙城,背井离乡,去镇守肥如(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
他对自己的父亲失望至极,并且也愈发痛恨慕容氏。而冯太后的父亲冯朗及叔叔冯邈都是冯崇的亲弟弟,对母亲与哥哥的遭遇也十分感伤,也对父亲冯弘充满了怨恨。
也可能是因为家族内部的私恨,使得王氏的儿子们渐渐失去了国家主人的意识。在他们内心深处,保住自己的性命比什么都重要。
面对鲜卑强大的攻势,冯氏兄弟对父亲坚持作战的态度十分不满,他们认为,父亲是听信了谗言,坚持抵抗可能会导致亡国灭种的危险。于是,冯朗和冯邈便暗中商量出路,他们一起去了肥如,找到了“废太子”冯崇,分析形势之后,三人决定投降北魏。
说来也巧,他们的决定正合了北魏的计划,北魏早就相中了冯崇这个废太子,正准备派人前往肥如招降冯崇。
冯崇见到北魏使臣之后,心里便更加稳妥,他立刻答应了北魏的条件,让冯邈先奔赴北魏,并将自己手下的辽西郡拱手相让。于是,北燕太兴二年(432)五月,辽西郡归入北魏版图,而冯崇也因此被北魏封为辽西王,以辽西等十郡作为冯氏的采邑,又被冠以都督幽平、车骑大将军等职位。
冯太后的父亲冯朗也被北魏封为西郡公,任秦州、雍州刺史。就这样,冯太后一脉便投降于北魏。虽说有些屈辱,但形势所迫也是没有办法,至少还保住了冯氏一脉的延续。
北燕太兴四年(434)五月,冯朗的妹妹被召入北魏宫中,成为了拓跋焘的妃子,但这也是秘密的,拓跋焘并不希望冯家在北魏也能成为皇亲国戚,冯氏的入宫起初只是充作人质,是拓跋焘控制冯氏的工具。
北燕太兴六年(436),冯弘被高句丽人杀于北丰,并杀光了跟随冯弘的十多个子孙,后追谥号“昭成皇帝”。至此,北燕亡,冯氏的光辉时代又一次转为暗淡。
冯朗被诛杀
冯朗在投降北魏后,被北魏任命为秦(今甘肃天水一带)、雍(今陕西西安地区)二州刺史。冯朗一家居于长安城,除每年固定要去一趟平城述职之外,一家日子过得还算平静。总的来说,冯家是北燕降臣,虽然没有身居要职,日子也算过得平稳,冯朗的夫人王氏为他生了一儿一女,都是在冯朗任官长安后才生的。大儿子名冯熙,小女儿就是后来的冯太后,生于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