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九和他的诗歌(代序)

漂泊有时很美 作者:陈九 著


陈九和他的诗歌(代序)

翟永明

“陈九是北美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和诗人,其作品常见于海内外华文媒体。著有诗集《偶然》、散文集《车窗里的哈迪逊河》等。曾任美国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现为美国《侨报周刊》专栏作家。”

这是陈九的简历。当我刚认识他时,绝不会想到日后他还会有这样一份简历。刚认识他时,他叫陈志军,是一名数据库设计师。可以想象,那时我连什么叫数据库都不懂,更别说怎样设计了。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的确,二十年中会发生很多事,当然也会把一个数据库设计师变成诗人。这是时间的魅力,或者也可以说是诗歌的魅力。

后来我才知道陈九最早写诗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许多大学生一样,他受朦胧诗的影响很大,那时他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读经济学。

到美国之后,他走的是理科学生的路子(在美国,这也是中国人的“人间正道”),上学、工作,按部就班,很快就成为纽约市政府的数据库设计师,现在是纽约市府某部门的主任数据师。毫无疑问,在90年代初,这是一条中国移民向往的金光大道。在我们刚认识时,陈九在这条路上走得意气风发。

相比起陈九,我却一直走在金光大道旁边的小岔道上,混迹于一群作家艺术家的潦倒社区。回顾在美国的一年半时间,最大的体会就是提前体会了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对作家艺术家而言,是一个如何破碎的美梦,提前体会了文学艺术被边缘化的过程。在我的散文《科罗娜十九号》中,我曾描写过住在那幢小楼里的艺术家们艰难打拼的过程。有意思的是,在一群潦倒艺术家中,有一位后来在曼哈顿成功经营了自己的图案设计室的卞丽珠小姐,她的善良和博爱曾经照亮了那一段艰辛的集体生活。同时,正是我的好朋友卞丽珠带来了她的男友陈志军,也就是今天的诗人陈九。

那是一个潦倒岁月的美好时代!在《科罗娜十九号》中,我详细地描述过那一段生活,我和陈九以及其他朋友共同度过的那一段丰富多彩、苦甜并存、更有那哭笑不得的日子,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时期遗留的集体主义精神大发扬的回光返照。在那之后,人生进入了各自的岔道,抑或金光大道。我们的岁月和各自走的路再也没有能够重合,直到二十年后,收到陈九的诗集。

回想起来,陈九与我们的交往,除了当年的聚会之外,也经常谈到诗歌,他对国内当代诗歌的熟悉程度,不亚于诗人。从70年代末就开始的对诗歌的迷狂,从未在他心中消散。到美国之后,这一条在心里暗藏的线,也从没有断掉,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接续到了他个人的写作之中。从他的一首诗中可以看到其中端倪:

你们的诗集

就是你们的面孔

常凑在一起

到我的枕边痛饮

分不清哪些是

你们的醉语

哪些是我的梦境

有时我也加入你们

当心怦怦跳

与你们疯狂共鸣

撬开紧闭的夜

用闪亮灵感

点燃每一盏星星

可是,你们真的希望

我也加入你们吗

把诗写得句句动听

然后呢?你们说然后呢

跟你们一样

一支手枪

还是几尺软软的白绫

想到这儿

我会哇哇大哭起来

不是惧怕不是

而是由衷地感动

灵魂,当灵魂可以上升

世界就是我的玩具熊

美丽有很多

很多很多蝴蝶似的

在月光下

最终飞上同一条花径

那里有好酒

只会醉不会头痛

——《与诗人对话》

读完这首诗,就可以知道,陈九与诗人的对话早就存在(与你们疯狂共鸣),把它写成诗只是早晚的事。这首诗我很喜欢,是因为它是关于“原写作”的一种表达。“美丽有很多”,但有的人只选择一种。这是对诗人的亲近,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亲近。虽然写诗的困境也在困扰他:“一支手枪/还是几尺软软的白绫。”在一个远离母语的国度写诗,的确是一个让人自我追问的事情。市政府的数据库设计师依然爱诗、写诗,几乎也就是嗜诗如命的人了。

陈九在上面这首诗中对自己的写作有一种自我分析式的陈述,这也表现在他另外的一些诗中:

深情来自于一次

灿烂的失恋

是陷溺者

对水的永恒回顾

死亡的惊恐代替不了

放纵地

抚摸和被挑逗的

种种快感

这是灵魂

对生命的暗示

是奔跑欲狂的艳遇

一旦袒露过

就永远无法抗拒

你把钥匙交给我

用手指着

魔幻之门

——《魔幻之门》

我们可以理解这魔幻之门的背后,正是诗人所向往的诗歌的最高境界。同时,他也是用一颗赤子之心和一双热恋之眼来看世界看人生,如同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不但自己“灵魂可以上升”,也试图通过自己的诗歌引领他人上升。陈九的诗胜在真诚,也胜在纯情。他就是以这样一种力量来打动你(是打动,而不是打击):不是重量,也不是震撼;而是一种深情、一种灿烂,一种蜕掉黑暗外壳展现的迷人芬芳笑容。陈九的妻子丽珠对他有一番评价:“我相信一个人到中年的男人还在写诗,一定是个有情有意的人,是个好人。”的确,陈九的诗歌传达出他内心的诗情和爱意,他对世界和人生不倦的激情。同时,通读陈九诗集,也会感觉到正是这样一个有情有意的男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坦率、细腻、温存和珍爱之诗。

2010年7月3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