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岩壁上的名字

山围故国 作者:程章灿 著


岩壁上的名字

每次陪朋友到栖霞山,都要带他们到千佛岩下,看一看徐铉和徐锴兄弟的题名。二徐兄弟原籍扬州,同在南唐朝廷做官,以才学著称于时,尤其专精《说文解字》。他们的题名用篆书,正是当行本色,弥足珍贵。历经风雨一千馀年,一笔一画,还能够清晰地看出来,如有神灵护佑,差不多算得上是奇迹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要到栖霞山去,交通不大方便,通常是坐公交车,但郊区路往往不好,碰到周末假日,车还挺拥挤的。山下有个火车站,记得还有人坐火车去,能在这小站停靠的都是些慢车,晃晃悠悠地开,只是车票便宜,不便多说什么。那些年时间多,凡事都慢,也不用那么着急。前些年修了栖霞大道,现在坐车或开车去,大道笔直平坦,风驰电掣,感觉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栖霞大道新修,让我想起南唐时代也曾有过的一次新修道路,徐铉文集中有一篇《摄山栖霞寺新路记》,说的就是这件事。

千佛岩上的徐铉题名

千佛岩石壁上的徐锴题名。兄弟二人的题名相隔不远。

去栖霞山的路一开始肯定是不好走的。宋齐之间,著名隐士明僧绍选择在这里结茅隐居,就是为了躲开都城的喧嚣。且不说与同泰寺(今日鸡鸣寺的前身)比,就是与东郊钟山上的茅庐相比,栖霞山也更僻远,而且清静得多。

当然,在明僧绍没到这儿来以前,这山还不叫栖霞山,而是叫作摄山。摄山的清静就是因为离城远,路虽然有,应该都是小路,俗尘虽有,终是难达。打从明僧绍舍宅为寺,接下来,齐梁之间,山上掀起凿刻佛龛的热潮,王公贵族络绎于途,情况就与往时不同了。

对栖霞山,徐铉肯定情有独钟,否则不会在公事之暇,屡游此山。他在那篇《摄山栖霞寺新路记》中,提到了栖霞山那时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栖霞寺山水胜绝,景象瓌奇,明征君故宅在焉,江令公旧碑详矣。高宗大帝刊圣藻于贞石,纡宸翰于璇题,焕乎天光,被此幽谷。”从南齐明僧绍的故居,到陈朝江总的碑刻,再到唐高宗的《明征君碑》,天光照耀幽谷,身价陡增,不同于寻常的山林。

栖霞寺是六朝和唐代的名寺,到了五代南唐,依然闻名遐迩。不过,这座山距离都城有五十里,有些远,五代战乱,道路也多荒废了。后来被追尊为南唐义祖的徐温,起初是治理南京的杨吴朝廷的将军,最后执掌了军政大权。他专程来过栖霞山,命令有司修筑新路,以便通行。可惜,他不久就去世了,后来道路又有损坏,所以到了保大九年(951),重修道路又被提上议事日程。

保大年间可说是南唐的盛世。此前几年,南唐灭闽,这一年,南唐灭楚,地盘扩大,一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样子。徐铉文中称颂“时安岁丰,政简民暇”,这当然是对当朝的歌功颂德,但多少还有些事实依据。当时栖霞寺里有个高僧,法号叫作道严,有心修路,方便百姓。恰好城中有个乐善好施的富人,叫作庄思悰,愿意捐钱,助成这桩好事。于是工程上马,剪除荆榛,填平沟坎,舍曲取直,开辟通衢,顺带着“建高亭于道周,跨重桥于山上,凿甘井以救暍,立石表以指迷”。路旁有了凉亭,行旅疲乏,可以就近休息。山路架了桥梁,不必涉水,就能通行。中暑了,有井水可喝;迷路了,有石碣指示方向。种种周到细致的考虑,颇为人性化。至于沿途的风景,更是“草树风烟,依然四望,峰峦台榭,肃尔前瞻”,一派怡人的田园风光。

最重要的是,新修筑的道路还有突出的政治意义:“由是江乘之途,复识王畿之制矣。”可见,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道路,而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南唐靠它争回历史面子,首都靠它确立文化地理的中心位置。徐铉碑记文曲终奏雅,强调了这一点。这篇记文当时曾刻石立碑,广而告之,可惜早已佚失,只在徐铉文集中留下一份文本。

徐铉书迹

徐铉活到七十六岁,入宋生活了多年;而徐锴只活了五十五岁,未及入宋就死了。徐氏兄弟在栖霞山有座别墅。据宋人王铚《默记》卷中记载:徐铉无子,弟弟徐锴倒是有子嗣,人称“徐十郎”。徐十郎虽是名人之后,入宋以后,却无缘承继父业当官二代,只好在栖霞山前开了一间茶肆,靠晒家传的徐铉、徐锴兄弟的诰敕,来招徕生意。王铚就专程来到栖霞山,不为喝茶,只为看一眼徐氏家传的南唐和宋初的授官诰敕。徐铉做过南唐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文章功夫了得,字也好,不少诰敕出自他的手笔,很有看头。其实,栖霞山遍地清泉,水多,质好,茶叶也有名,徐十郎在这里开茶肆,是很不错的选择。遗憾的是,很多茶客来此别有所图,买椟还珠了。

明代中期,南京人陈沂在《金陵世纪》中说,徐铉的故宅在栖霞寺西亭子桥附近,大概就在今天的“彩虹明镜”景点一带。也许徐十郎开茶馆所用的,就是伯伯当年的房子。既然徐铉无子,他和弟弟徐锴的房产,连同诰敕等物,就一并传给了徐十郎。到宋初,诰敕已变成奇货可居的文物,许多好古博雅之士皆以结一眼缘为幸,王铚就是其中一位。当日光顾徐十郎茶肆的客人中,“醉翁之意不在酒”者,恐怕不少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