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七、杨广

扬州历代名贤录 作者:李坦 著


一七、杨广

南来岂必泛龙舟,尚武修文费运筹。

设有三分堪道处,二分成事在扬州。

杨广(569—618),一名英,小字阿。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文帝杨坚次子。初封晋王,后即帝位,史称隋炀帝。

文帝开皇八年(588),广为行军元帅,坐镇江都六合,统兵伐陈。次年,攻入建业(今南京),全国至此统一。灭陈后,杀陈贼臣施文庆、沈客卿等5人,以谢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时人谓为贤王。十年(590),为扬州大总管。在任10年,征讨绥抚,兼行文治,扬州之名,由是日显,而江南半壁,亦赖扬州以安。开皇二十年(600),北方之突厥大举犯边,广为行军元帅,率师击破之。是年十月,皇太子勇及诸子并废为庶人。十一月,立广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七月,文帝卒于宫中,有遗诏曰:“皇太子广地居上嗣,仁孝著闻,以其行业,堪成朕志。但令内外群官,同心戮力,以此共治天下。”此诏一出,隋家皇位之传承,杨广已为法定储君。

广既“南吞吴会,北却匈奴”,即位后,更厉行郡县制,规范科举制,于中央集权之巩固,着力尤多。自是之后,其势益张。大业元年(605),发丁役200万人,运江南及岭南奇材异石,在洛阳造显仁宫,筑西苑,穷极华丽。又从长安到江都,筑离宫40余所。此后六年,发丁役300余万,开通北起涿郡(今北京西南)、南至余杭(今杭州)之隋运河,南北水系,自此贯通。大业元年(605)八月,杨广乘龙舟游幸江都,舳舻相接,连绵200余里。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之二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别出新见,发人深省。大业三年(607),发丁役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起榆林(今属内蒙准格尔旗),东至紫河(今内蒙浑河),以防突厥侵扰。大业四年(608),杨广西巡河右。次年,亲自率军击破吐谷浑部,于西域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湮塞已久之“丝绸之路”自是复通。大业八年(612),从涿郡发兵攻高丽,共24军,总110余万人,距平壤30里,力尽退还。及至辽东城下,损兵30万人。此数年间,赋重役繁,民不堪命,各地义军蜂起,首尾相衔。大业十二年(616),广南巡至江都,沉湎酒色,无意北归。

十四年(618),为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

扬州为隋代陪都。杨广在总管任内经营既久,即位十四年间,于大业元年(605)、六年(610)、十二年(616)又三下江都,于此大修宫室,状极恢宏。

江都宫之主体建筑在今“唐城遗址博物馆”一带,有芳林、元武、元览诸门,中有成象殿、流珠堂、水精殿诸殿堂。别处又有临江宫、北宫、显阳宫、显福宫,而城北长阜苑内,有归雁、回流、九里、松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九宫,外加枫林宫,或谓十宫。此外,尚有迷楼、隋苑(上林苑)、放萤苑诸建筑。

楼台之盛,舍京城无逾于此。加之运河开通,交通便捷,商旅如云,货殖蕃滋,经济愈益繁荣。其富庶称盛,至中晚唐犹然,所谓“扬一益二”,隋时已奠其基。

杨广又大兴文教,将京城大量图书移置江都,令博学之士潘徽、诸葛颖、虞世南等,与诸儒集周、汉以来礼制因革,下至江左诸儒议论,撰为《江都集礼》120卷、《集礼图》50卷,诸葛颖撰《巡抚扬州记》7卷、《幸江都道里记》1卷。复令秘书学士曹宪与诸儒撰《桂苑珠丛》100卷。诸书皆以扬州、江都为名(“桂苑”亦指以扬州为中心的淮南地区),明扬州为当时之文化中心也。

曹宪又训注张楫所著《广雅》,分为10卷,以避杨广讳,易名《博雅》,杨广令藏于秘阁,而扬州文字音韵学兴;宪更为《昭明文选》作注,曰《文选音义》,时人从曹宪受教者众,而扬州《文选》学兴。杨广雅好吟咏,臣下诸葛颖、柳、虞世南、虞世基、蔡允恭、庾自直等皆谙此道,广每赐宴唱酬,游幸赋诗,辄自握管首倡,而群臣相与赓和。广在扬州所作诗,如《春江花月夜》、《江都宫乐歌》、《泛龙舟》、《四时白纻歌》诸篇,悉为佳作。臣下所和诗,亦有可观者。

以是,扬州歌咏之风兴。是知此日之江都,文学、史学、经学、舆地学、文字学、音韵学、《文选》学荟萃共荣,异彩纷呈。而扬州文化之大兴于世,杨广有力焉。

史谓杨广死后,初葬于江都宫流珠堂下,迁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唐初则改葬于雷塘。《资治通鉴》卷198《唐纪》十四载:“隋(炀帝)萧后卒,诏复其位号,谥曰愍。使三品护葬,备卤簿仪卫(皇帝的仪仗卫队),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今考古始发现,城西西湖镇曹庄有墓冢,为杨广与萧后合葬处。

《先秦汉魏南北朝诗》收其诗43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