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望日莲

和好玩的事物打成一片 作者:祁筱慈 著


望日莲

向日葵是我从小喜欢的植物。少年时,我只沉醉于它的美丽,并不知它的花是可以插在花瓶中供人观赏的。直到十五六岁,我看到美术书中凡·高笔下那畅神达意的《向日葵》,似懂非懂间才体会到大自然给予此花的神力。时间的淬炼中,我猛然见识到那一片金黄对生命热情的追求。

在我家乡,向日葵是农人们的希望,因而家乡人更愿意叫它“望日莲”。这一声深情的“望日莲”中饱含着期待,是农人们在冬日休农时走亲访友围着炉火闲聊时的调味;去榨油坊榨葵花籽儿油时的满足;是大年初一去各家各户拜年时,主人端出来的热络劲儿。而我,与“望日莲”更多了一份对四季生命清晰的认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俗话讲“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乡亲们亲切地称向日葵为“望日莲”,是对丰收的深切祈盼。依着乡音,“莲”读出来是往下压的音,很有意思,所以家乡人做事和说话一样,带着股底气。

小时候一眼望去,田地里种的向日葵郁郁葱葱地遮了半片田,足有两三米高。我昂起头,感觉它们离天空很近。小小的我,站在蓝天下,透过通体金黄的望日莲稠密的叶片,感受着这片金黄色花朵和我们的生命一样奔涌的满腔热忱。它们好像和童年的我一起穿过了辽阔的田野,奔向美好的远方。

丰收之际,农人们用镰刀把花柄一刀割下来。两端隔断后,茎部的汁液浸出来,很黏手。村里老人说这汁液可祛浮肿。爸妈把花盘倒扣着放在地面上,用木棍敲打着盘身,不一会儿就看到葵花籽一颗颗落下来,撒满一地。邻家也种了好几亩望日莲,我看到他们将自行车倒置,把花盘放到后轮处,并转动车轮,葵花籽便会“刷刷”落地。农人的智慧无处不在。

爷爷喜欢收集葵花籽的花盘,洗净后放入铁锅中煮水喝。他告诉我,这可比吃药好得多,大地给予的馈赠最是滋养人,我们要懂得物尽其用的道理。

望日莲和棒子(玉米)的丰收时间差不了几日。砍回来的望日莲秆子可以在院子里做一个盛棒子的站,下面放上砖垫底和土地隔开,以便防潮防鼠患。爸妈快速将棒子的皮须分离、包好,一个个扔向棒子站,而我则光着小脚丫抱着硕大的葵花籽花盘坐在棒子堆上,不住地嗑瓜子。

不多日,青青的望日莲秆子被阳光和秋风风干,成了四四方方的包围棒子的深褐色的站。望日莲秆子稳稳地撑起了深秋应有的好收成,也撑起了老百姓辛苦一年后家家户户院里那一大站棒子的喜悦。农人们丰收的笑声像极了望日莲的灿烂芬芳。望日莲却并不邀功,为棒子们甘愿做着默默无闻的奉献。直到春节前,有的庄稼主把一挆棒子卖了过年,望日莲秆子也实现了它最后的价值——填进灶膛,蒸出一锅锅馒头、一块块年糕。看着灶膛里炙热的火苗,我感觉它们并未消失,只是被埋进了生活,来年定能破土而出,重新走进农人家的日子。

如今,村里每年都会种上百亩油葵,那黄灿灿的望日莲是长大后才真正走进了辽阔原野,是村民在秋收时看到的希望,是家家分得一桶桶葵花籽油后无以言表的喜悦。

那一片温暖的金黄是家乡人对幸福的期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