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二

伍尔夫小说民族叙事研究 作者:綦亮


序二

说来也是缘分,綦亮是我在华东师范大学招收的第一个博士生。那年有二十几个人报考,出自名校名师的考生还真是不少,綦亮能从众多“举子”中脱颖而出,还是相当不容易的,说明他在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两方面得到了认可。当然,另一个得到认可的重要方面就是人品。他为人踏实厚道,做事也扎扎实实,让人很放心。

綦亮读书很用心,很投入。在华东师大的三年多的时间里,他角色转变快,科研意识强,产出不断,很快就在《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等重要杂志上发表了十多篇学术文章,还获得了“校长奖学金”一等奖,最终写出了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答辩委员会的一致好评。

博士毕业后,綦亮始终以学术为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了进一步拓展学术研究领域,他利用去多伦多大学英文系访学的机会,逐渐将学术兴趣从英国文学转移到加拿大文学,并于2016年以“加拿大黑人英语小说研究”为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成功获批,又在《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语教学》《外国语文》《外国文学动态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他还主持省部级和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多部,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励,成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转眼十年过去了,綦亮早已晋升了高级职称,成为院里领导,用体育人的话,正是“当打之年”!他也的确没有满足,没有停滞,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伍尔夫小说民族身份认同主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打磨,反复润饰,多次增删,斟酌深化,终于完成了这本专著。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公认的英国现代主义经典作家,在创作界和评论界都有重要影响,一直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问世。整体上看,研究主要集中在伍尔夫的现代主义叙事手法和女性主义立场上,视角和方法相对单一,缺少对其创作的深层语境还原,对其作品政治文化内涵的挖掘也不够深透。这部《伍尔夫小说民族叙事研究》敏锐和精准地定位国内伍尔夫研究的缺失,从种族和民族的角度切入,将伍尔夫置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格兰的社会变迁中进行考察,探究伍尔夫的文学创作与英格兰民族国家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部著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切口巧妙,入话得当,大题小做,见微知著,从具象到抽象,把研究对象提升到学理高度,从思想史的高度进行俯视。作者依托国外“英格兰性”研究和后殖民伍尔夫研究的宏观学术语境,综合运用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文学理论,深入剖析伍尔夫小说的民族叙事,总结出在英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下,伍尔夫对英格兰帝国身份的建构、解构和重构三种路径,揭示出伍尔夫现代主义美学革新背后的政治意图和文化内蕴,既增加了国内伍尔夫研究的厚度,也是对国外后殖民伍尔夫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者指出,伍尔夫对英格兰性民族身份的书写“表现为一种对女性共同体的想象,一种对英格兰帝国身份有条件的依附和挪用,其目的在于确保女性拥有完整的公民身份,为拓展女性的生存空间提供平台和资本,进而建构女性言说的政治和文化权威”。这一观点的提出为从多元视角审视伍尔夫的现代主义作家和女性主义者形象提供了依据,也为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话语范式和批评的主体意识。这部著作确实体现了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对导师来说,这是最厚重的“礼物”。我倍感欣慰。

记得前几年,我批评一个博士生开题时写了这么几句顺口溜:

晨读感赋

国人做学问,一心只为西。

言必称欧美,论证专为彼。

通篇套理论,序号四五级。

国学无点墨,引文很单一。

唯人马首瞻,奴颜又婢膝。

虽是中国货,却是洋垃圾。然后我把这个顺口溜发给我的研究生们,让大家引以为戒。我特别鼓励大家做学问要不虚妄,不夸饰,不无病呻吟,不无中生有,不唯西人外人马首是瞻,不奴颜婢膝,不人云亦云,不跟风随大流,不吃人嚼剩下的馍,而是要做原发性研究,要体现出中国学者的特点,要有中国学者的独特发现、鲜明立场和学术洞见。

现在回看,綦亮做学问的确没有上面顺口溜中提到的诸种“毛病”,这也是我没有在他身上费大气力的原因之一。仔细阅读綦亮的著作,会发现他文章功夫又上了一层:文笔流畅,引证规范,资料翔实,论述缜密,宏观微观有机结合,文本理论巧妙柔和,导论和结语都自然而然,已经完全是个成熟学者的形象了。

祝贺綦亮!

权作序。

朱振武

2019年秋 于上海西南寓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