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结朋交友 人穷亦有鸿鹄志

少年朱元璋 作者:南宫不凡 著


第三章 结朋交友 人穷亦有鸿鹄志

放牛是重八童年时代生活的主题,他日日与伙伴们一起在山坡地上驱赶着牛群,自由自在地玩耍娱乐。这群草根孩子在共同成长的岁月里,缔结了纯真的情谊。他们玩做皇帝的游戏,烤吃小牛犊。小重八的放牛生涯还有哪些传奇的故事?他又为什么能够成为伙伴们的领袖,带领他们与地主进行抗争?

苦难的生活没有消磨重八的意志,他怀有大志,心胸远大,对于时事和人生的关注与众不同,常有惊人的见解。有一次,他不愿意下田劳作,受到父亲责骂。这时,他脱口说出自己的志向,让家人大吃一惊……

第一节 当皇帝的游戏

一首民谣

就在朱重八在淮河岸边度过贫苦却不乏快乐的童年时光时,元王朝内部正在经历着剧烈的、血腥的权势之争。从公元1321年到1333年,短短的十二年间更换了七个皇帝。权力更迭,篡位夺权者采取非常手段彼此攻击残害,大大削弱了本来就缺乏稳固统治的元王朝,也给广大百姓带来深重的影响。

说起公元1333年继位的元顺帝,他本是元明宗的长子,其继位经历非常离奇曲折。元明宗是元武宗的长子,武宗死后,皇位让弟弟仁宗继承。仁宗不按照预先约定将皇位传给明宗,而是将其传给自己的儿子英宗。结果,明宗联合其父武宗的旧臣和亲信造反,在阿尔泰山一带自立为王。英宗做了三年皇帝后被刺身亡。因元朝建立时间短,他们由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内部统治不够完善。此时,追随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功臣后代大有人在,势力很大,他们拥立忽必烈的长孙后人也孙帖木儿称帝,称泰定帝。可是朝廷内部拥护武宗一脉的人也不少,他们打着武宗是忽必烈次子后代的名号,坚决拥立武宗后人继位,因此纷争不断。

泰定帝像

泰定帝做了六年皇帝后一命呜呼,权臣燕帖木儿实时发动政变,迎立远在边陲的明宗。为了稳定人心,他首先让明宗的弟弟文宗继位,然后慢慢迎接明宗。可想而知,追随明宗十余年的大臣们不会服从燕帖木儿的安排,对他首先迎立文帝极为不满。双方由共同作战的友人转眼间成为拔刀相向的敌人,燕帖木儿一怒之下毒死明宗,带着皇帝宝玺跑回大都,继续拥立文宗。

但文宗对明宗的两个儿子很不放心。文宗将明宗八岁的大儿子妥欢帖木儿流放高丽,禁锢在一个海岛上,不许他与其他人交往,并将四岁的老二伊勒哲伯留在大都严加看管。三年后,文宗撒手人世,临死前对自己毒死哥哥夺取皇位的做法十分后悔,于是诏令明宗的儿子继位。燕帖木儿无奈之下只能拥立留在大都的七岁的伊勒哲伯继位,史称宁宗。可惜,宁宗命薄,做了四十三天皇帝就死了。燕帖木儿有意拥立文宗的儿子,文宗皇后却执意执行文宗的遗训,命他迎立明宗的大儿子。就这样,不满十二岁的妥欢帖木儿如履薄冰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就是元朝末帝顺宗。

不久,权臣燕帖木儿去世,政权落在大臣伯颜手里。从此,经过十几年皇位更迭的元朝得到片刻安息。不过,新权臣伯颜很快就暴露出凶残的本性。他为了独掌朝政,残害燕帖木儿的儿子,制造了一起起血腥案件。同时,伯颜推行与汉人分化治理的国策,强化蒙古贵族地位和特权,进一步加深了民族矛盾,导致各地汉人时有叛乱发生。

伯颜像

乱纷纷的朝廷更迭和残暴统治,直接带给老百姓更加深重的灾难,他们既要担负沉重的赋税徭役,还要忍受各级官吏的剥削欺压,稍不小心就被冠以反贼罪名,株连九族,死得很凄惨。这种胆颤心惊的状况波及全国各地,就连在草地上放牛玩耍的重八等孩子也有所耳闻。这群少年最近听到一首民谣,便乐此不疲地传唱着:“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传唱声中,他们似乎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聚拢,在膨胀,在不停地召唤着他们。

村头草地,孩子们的传唱非常自由,一天,重八站在高处大声吆喝着,徐达站在他身后随声附和。他们吆喝够了,坐在地上休息,一群孩子围拢过来。重八将身边的筐篓拉过来垫在屁股底下,说:“听说山阳闹大水灾了,淹死不少人,房子、牲畜都冲走了。”汤和说:“那人怎么办?还不得四处逃荒。”“当然得逃荒了,”另一个孩子接嘴,“我们家就是逃荒逃到这来的。”“是呀!”重八说:“我家也是。”他们数了数,八个孩子中竟然有四家是逃荒来此的。

孩子们议论着逃荒灾难,一个个心神慌乱,似乎灾荒马上就要降临。顿时,往日欢乐的气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和惊慌。大家沉默许久,汤和重重地跺跺草地,低声说:“听说皇帝是个小孩,管不了事。”孩子们立即伸过头来,听他叙述遥远的朝堂之事。

原来,汤和有一个亲戚在县城做小吏,有时候到他家与他父亲喝酒聊天,汤和便有机会听他们议论国家大事。重八忙问:“皇帝怎么会是个小孩?他不管事谁管事?”当时,民族之间矛盾很深,元朝统治者不敢重用汉臣,许多有才华的汉人只能担任官府小吏。

徐达恨恨地说:“鞑子有什么好东西,鞑子皇帝也好不到哪里去!”汉人们痛恨元朝统治,往往称呼蒙古贵族为鞑子。

汤和神秘地说:“我听说鞑子们抢着当皇帝,打起来了,换了好几个小皇帝了。”重八听到这,眼睛里闪着光彩,不禁脱口而出:“打得好!把小皇帝打跑,我们就可以当皇帝坐天下了,中原大地本来就是我们汉人的。”

周德兴笑着说:“皇帝由小孩轮流做,我们也是小孩,我们也来玩当皇帝的游戏吧!”在他看来,皇帝接二连三地更迭,就像一种游戏。孩子们一听,先是一愣,继而哄笑着表示赞同。

稳坐“皇位”

听说玩当皇帝的游戏,孩子们的反应很激烈,你争我吵都要当皇帝。汤和岁数最大,见闻也广,他制止了大家的吵闹,认真地说:“你们知道吗?当皇帝要坐龙椅,谁坐稳了谁才能当皇帝。”

重八记起听过的隋唐故事,招呼大家聚在一起,为他们讲了瓦岗寨众英雄轮流坐宝座,结果只有好汉程咬金坐稳的故事。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反王并起,瓦岗寨上聚集了一帮英雄好汉,他们攻击官府,打算推翻隋炀帝的暴虐统治。后来,英雄好汉越来越多,大家就要推举一位领袖,可是谁做领袖合适呢?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准备一个华丽的宝座,谁能坐上去并且坐稳了,谁就当领袖。大家听了这个故事,七嘴八舌地说:“我们也来搭个宝座,谁坐稳了谁就当皇帝。”

“好!”重八当即同意,带着伙伴们七手八脚开始搭建宝座。他们就近取材,用随身携带的筐篓搭建宝座,他们先在最低层摆放四个筐篓,然后一层层迭上去,最上面放上一个,就是龙椅。金銮宝座建成了,为了演得逼真,几个孩子还把草叶子撕成细细的长丝,围在嘴边当胡须。有个孩子跑到河边捡块木板,顶在头上喊:“瞧,这是皇帝的帽子。”

孩子们兴奋地忙着,这个游戏充满了乐趣,也充满了期待。终于,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大家开始轮流登上宝座试验当皇帝。汤和率先迈步跳上筐篓,很快就爬到最上层。他挪动屁股刚要坐上去,就见筐篓一晃荡,最上面一个滚落到地上,看来汤和坐不上皇帝宝座。

接着,周德兴小心地放好筐篓,慢慢爬了上去。就在他快要接近最上面“宝座”时,筐篓像上次一样滚落在地。随后,又有几个孩子轮流攀爬,都没有成功。后面只剩下徐达和重八了,徐达说:“重八哥,你先上,你一定行。”重八笑着说:“好,我试试!”

朱元璋徐达对弈图

就见重八轻捷地攀爬上筐篓,然后轻轻一跳,正好坐到最上面的“宝座”里,不偏不倚,好像这个座位是专为他设置的。孩子们发出一阵欢呼,高喊着:“重八当皇帝了,重八当皇帝了!”汤和立即招呼大家说:“重八是皇帝,我们都是大臣,我们要磕头跪拜。”果然,一群孩子俯身磕头,有模有样地施礼参拜。

再看坐在“宝座”上的重八,目不斜视,接受跪拜时心平气和,毫无戏耍之态,威风凛凛的样子俨然是皇帝的气度。重八稳稳地在“宝座”上坐着,徐达捡起地上的木板递给他让他当皇冠,重八比划一下,样子更加像皇帝了。

后来,徐达也试着攀爬宝座,不过照样没有成功。从此,这个游戏成了这群放牛娃特别爱玩的活动。他们怀着各样心态挑战“宝座”,用了各种方法试图坐稳“宝座”。奇怪的是,除了重八外,其他人无一达到目的,没有人能够坐上“宝座”。而重八呢?他每次都能轻松坐上宝座,并且坐得稳稳当当,想坐多久就坐多久,接受小伙伴们叩头参拜,一点也不含糊。小孩子们信守承诺,大家觉得重八能够坐稳宝座,就是他们的皇帝,所以开始称呼重八“皇帝”。在他们心里,重八本来就是个有勇有谋、仗义豪爽的人,因此,渐渐把他当作真正的领袖,心甘情愿听从他的安排或者指挥。

自从坐稳“宝座”,重八心中也燃起说不清的火苗。他常常猜想现实中的皇帝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他远在大都,天下百姓却要听他的命令?想来想去,他觉得不明白的地方太多了,于是暗下决心,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要做个真皇帝,赶走鞑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当然,这些想法在一个孩子的心中不会停留很久,不过不时萌发的念头已经让他超越了伙伴,超越了许多逆来顺受的穷苦大众,其中就包括他的父亲朱五四。

有一天,汤和在大门外直呼重八皇帝,朱五四听见了,大吃一惊,训斥他们,不让他们乱来。重八顶撞说:“您怕什么,我要是做皇帝肯定要比现在的皇帝强,我们都不用忍饥挨饿了。”朱五四拿他们没辄,气得吹胡子瞪眼,叫骂着不让他回家吃饭。

骂归骂,朱五四对这个老来子一直十分疼爱,看着重八远去的身影,兀自摇着头说:“你要当皇帝,好啊,我们一家人就吃饱穿暖了。”他念叨着这件事回家,告诉了妻子陈二娘,二娘说:“你也别小看重八,我看他聪明机灵,心胸豁达,比他的哥哥们都强,将来肯定有出息。听说村里的私塾又开始招生了,让重八去读读书吧!要不家里没个识字的人,走到哪里都要受人欺负。”

朱五四闷着头,他不是不想让孩子读书,只是读书就要花钱,他这样的佃农哪有能力供孩子念书?大儿子刚刚娶了媳妇,大女儿出嫁不久,二儿子和二女儿马上就要到说亲的年龄,三儿子和重八正是成长的时候,天天叫喊着吃不饱。送重八去念书,他能担负起书本费、学费吗?可是在六个孩子中,有五个一字不识,要是重八再不念点书,自己一家就像二娘说的一样,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欺负、被人瞧不起。

就在夫妇二人为重八念书的事发愁时,一件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

第二节 杀牛悬尾

杀牛充饥

来年的初夏时节,淮南大旱,钟离县遭受大灾,草枯地荒,使得本来青黄不接的时日再添新愁。灾害面前,孤庄村百姓肩挑手抬,运水耕种,与干旱抗争,希望能够维持今年的收成,保住家人的性命。

这时,重八等放牛娃的工作也加大了:草地干枯,牛儿无法吃饱,他们只好赶着牛群远离村庄,走很远的路程放牧,牛儿才能吃饱。这就苦了几个放牛娃,他们每天吃不饱饭,却要赶着牛群走很远的路,其辛苦可想而知。

这天,他们赶着牛群走了一程又一程,来到离村子很远的一座小山下才停住脚步。山上树木稀疏,草叶枯黄,显得十分荒凉。好在此处远离村庄,很少有人前来放牧,不算丰茂的草木暂时还能满足牛群的需求,一头头牛慌忙低头吃草。

重八几人看着牛儿吃草,跑到树旁或者草丛里寻找可以吃的东西,诸如小野果、小蚱蜢等等。可惜寻觅了半天,收获甚微。几个孩子跑累了,仰头躺在草地上休息,他们摸着瘪瘪的肚皮,谁也不肯开口说话。

日头越升越高,阳光越来越刺眼,几个孩子浑身疲乏无力,一个个懒洋洋的,似乎再也不想站起来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空中突然飘来云朵。很快,黄色的云朵聚集成团,变成昏黑一片。紧接着狂风骤起,呼啸着卷起阵阵尘埃,雷声轰鸣,闪电霹雳,似乎有千军万马吼叫着俯冲向大地,转瞬间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砸下来。孩子们措手不及,惊慌地跳起来,飞快地跑到山崖下一个山洞中避雨。

牛群“哞哞”地叫着,跟随孩子们狂奔,也来到山洞前。大雨不停地下着,狂风不住地肆虐,天色昏暗,躲在洞内的孩子们衣衫单薄,又冷又饿,一个个缩成一团,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眼巴巴地等着雨停风歇。可是老天爷似乎有意跟孩子们作对,整整半年滴水未下,今天似乎要下个够。最后,孩子们坚持不住了,一个个吞着口水喊饿。汤和身上带了把斧头,他本想路上遇到小野兽可以砍杀充饥,哪会想到自己被困在洞里出不去,真是有力使不上。徐达从汤和背上扯下斧头,说:“前几天我们还用它杀了只野狸,味道真不错。”他这一说,其他孩子都记起那只野狸的美味,一个个肚子里咕咕作响,饿得更厉害了。

天色完全黑下来,已经到了夜里。重八见洞里有不少柴草,就用火石打着火,点起柴草烤火。火光映照着一群终日难以吃饱饭的孩子的枯黄面容,让人备觉凄惶心酸。一个最小的孩子手里攥着一根木柴,放在火上烤了烤,张嘴就去啃,木柴一下扎破嘴唇,他疼得哇哇叫。其他孩子见状,皱着眉头,有气无力地说:“老天爷要把我们饿死在这里了。”

重八站起来,迈步走到洞前,一群牛正湿答答地站在那里,看起来垂头丧气、精神不振。一头小牛犊歪歪斜斜地挤在牛群中,似乎无力支撑自己的身体。看着这头小牛犊,重八心里突然闪起一道亮光,他兴奋地回到洞内,大声对孩子们说:“有办法了,有办法不挨饿了。”

听到这话,孩子们来了精神,一个个瞪起眼睛,握起拳头,脸上闪动着希望的光彩,七嘴八舌问:“什么办法?”“哪里有吃的?”“吃什么?”

重八指着洞口的牛群,斩钉截铁地说:“杀了那头小牛犊,足够我们几人吃顿饱饭。”

徐达立即捧出斧头交给重八,重八摆摆手说:“你们等着,我把小牛犊牵过来,然后我们动手杀牛。”说完,他拿根绳子走到小牛犊面前,轻轻套住它的脖子,很快就把它牵到洞内。小牛犊出生才几个月,经过风吹雨淋已经非常虚弱,被重八牵进洞内就趴在火堆旁不起来了。汤和拿过徐达手里的斧头,瞅准牛头砍下去,这一下砍得正准,小牛犊哼也没哼就毙命了。

顺利杀了小牛犊,孩子们高兴地拍手叫好。接着,汤和用斧头将小牛剁成几块。重八指挥着大家剥皮割肉,架起篝火,用木棍叉着牛肉烤着吃。不一会儿,洞内肉香四溢,孩子们口水都流下来了。第一块牛肉烤熟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狼吞虎咽,眨眼就把肉吞到肚子里。很快,第二块熟了,第三块、第四块……不多时,一头小牛犊就只剩下一张残缺的牛皮,一堆骨头,还有砸扁的牛头和一根牛尾巴。

再看一群孩子,一个个满嘴流油,小肚子鼓鼓的,精神焕发,兴高采烈,再也没有人愁眉苦脸、喊饥叫饿了。他们有的躺在火堆旁,有的跑到洞前看雨,有的你推我拉斗着玩。徐达坐在重八身旁,擦擦油光的嘴唇,刚想说什么,突然睁大眼睛呆住了,重八看他一眼,不解地问:“怎么啦?哪里不舒服?”徐达呆呆地看着重八,好一会儿才哭咧咧地说:“我们把刘德家的牛吃了,回去怎么交差?”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洞内所有的孩子,大家聚拢在重八身边,直愣愣瞅着他,喜悦、满足的气氛一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和惊慌失措。

牛头山和牛尾山

沉默了一会儿,十岁的重八镇定地说:“这件事情我已想好怎么办了。”说着,他低声对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聪颖胆大的小重八了解刘德的贪婪吝啬,他知道如果告诉刘德几个放牛娃饿得受不了,吃了牛犊,刘德一定会暴跳如雷逼着他们吐出牛肉来。几年前的丢鹅事件曾经让他吃了大亏,这次他想出个新办法:他决定对刘德说下大雨时,电闪雷鸣,山头被炸裂了条缝,小牛犊不小心掉进去出不来了。

朱元璋像

毕竟都是十来岁的孩子,他们听了重八的主意,点着头说好,认为这样一定可以瞒过大地主刘德。周德兴还补充说:“刘德最怕山神了,有一次我看见他在我们村的山林里磕头。”孩子们信心大增,重八指挥大家埋好牛骨、牛皮,只留下牛头和牛尾巴,然后倒在洞内呼呼大睡。

第二天一早,雨停风歇,重八带着伙伴们跑出山洞,带着牛头和牛尾巴寻找安插的地方。他们发现山洞对面有一座小山头。重八抱着牛头跑过去,找到一处凹陷之地,把牛头放进去,上面盖上一块石头。然后,他转到山头的背面,把牛尾巴使劲插到山缝里,拍拍手对大伙说:“我们就说小牛掉进这座山里了,刘德要是不信,就让他亲自来看看。”看着如此逼真的场景,孩子们放心地高声叫好。徐达还跑过去扯扯牛尾巴,牛尾巴一动也不动,他惊喜地说:“牛尾巴长在山上了。”周德兴神秘地说:“肯定是山神帮助我们。”于是重八带着几个孩子合掌在山前祈祷,祈求山神帮助他们逃过一劫。

随后,他们打扫洞内现场,赶着牛群慢悠悠转回村子。再说村里的大人,昨日一天一夜狂风暴雨,不见放牛娃们的身影,他们早就担心死了,三番两次跑到村口路边打探消息。地主刘德也很担心,他担心自己的一群牛,要是牛群被洪水冲走了,那损失可就大了。大家在焦躁中度过了一个上午,仍然不见放牛娃们的影子。中午,有些人家开始分头外出寻找。就在大家各怀心事,企盼放牛娃们归来时,远远传来重八等几人欢乐高亢的笑闹声。顿时,人们放下心来,知道这群孩子没有遇到危险。

重八他们雨后赶路,走得比较慢,再加上牛群一路吃草饮水,到家已是午后。刘德看到牛群回来了,望着一头头肚腹饱满的牛,眉开眼笑,念着阿弥陀佛说:“感谢老天爷,我的牛没有被冲走,过几天我一定去庙里烧香磕头。”他语无伦次地感激神仙,对这群一天一夜没有回家的孩子却毫无表示。孩子们面面相觑,忐忑不安地等着他追问小牛犊的事。

果然,刘德细心地将牛一头头赶进牛栏时,发现自己的小牛犊不见了,他先是一愣,继而面容骤变,怒视着放牛娃,从嘴里蹦出几个字:“小牛犊呢?哪去了?”孩子们被他喜怒无常、恶狠狠的样子吓住了,一个个直往后躲。重八挺身而出,按照事先想好的,说牛犊掉进山缝出不来了。

刘德听了这话,先是责骂他没有看好牛犊,接着似乎明白了什么,嘿嘿地冷笑着说:“掉进山缝里去了,世上有这种事吗?我看你人小鬼大,说,到底怎么回事?牛犊是不是让你们弄丢了?还是被你们吃了?”

听他说出“吃”字,几个胆小的孩子不由得捂着肚子,好像害怕被刘德看穿他们偷吃牛犊的事。刘德是个狡猾的地主,多年与穷人打交道,让他掌握了很多对付穷人的办法。他从孩子们惊慌的眼神中发现问题,逼着他们交代牛犊的下落。重八一口咬定牛犊掉进山缝里,并且说要是他不信,可以亲自去看。这时,前来寻找孩子的家长们陆续赶到,他们听说了事情的经过后,心疼孩子,纷纷求刘德暂时放过孩子,让孩子们回家吃饭再说。刘德没办法,只好打发这群放牛娃暂时回家。

刘德丢了牛犊,像丢了魂一样,坐卧不宁,茶饭不思。他想来想去,决定亲自去丢失牛犊的小山查看清楚,于是不顾天黑路滑,带着王顺急匆匆赶往小山。重八他们听说刘德去了小山,商量后抄小路奔小山而去。结果,他们事先赶到小山,重八安排徐达和汤和钻进山缝里,两人拉住牛尾巴,又让两个孩子藏到放牛头的地方,见机行事迷惑对方。

刘德赶到小山时天色刚刚擦黑,他找来找去果然看到一座山缝里夹着条牛尾巴,急忙跑过去往外拉。里边徐达和汤和使劲攥着牛尾巴呢,刘德哪里拉得动。而且,奇怪的是,随着他拉动牛尾,山缝里传出“哞哞”叫声,好像小牛痛苦地喊叫,唬得刘德不轻,站在山前不敢轻易行动。

这时,王顺从山的另一侧找到了牛头,他扑上去就抱,哪会想到被早已埋伏在此的孩子伸腿绊倒了,咕噜噜滚下山坡,摔得龇牙咧嘴直叫唤。刘德和王顺围着小山转来转去,再也不敢下手拉牛头、牛尾。

天色越来越黑,王顺害怕地说:“老爷,这山上不安全,听说有野兽出没,我们回去吧!”躲在山后的重八趁机模仿狼嚎叫了一声,吓得刘德靠在王顺身上,差点摔倒在地。他虽然舍不得牛犊,却又不敢停留,只好离去了。

这件事过后,关于小山吞食牛犊的神话就传开了。后来,人们把那座小山亲切地叫作牛头山,把牛尾巴指向的对面的小山叫作牛尾巴山。直到今天,两座小山还矗立在重八的家乡,似乎在印证着那段传奇的岁月,纪念那些传奇的人物。

第三节 人小志大

勇担罪责

尽管重八想了很多办法保护自己和同伴,但他们杀牛充饥的事还是暴露了。这天,刘德怒气冲冲地喊来重八等几个放牛娃,吓唬他们如果不承认吃牛的事,就要把他们捆绑起来去见官。几个孩子吓得面如土色,战战兢兢,重八再次挺身而出,从容地说:“这件事是我提出来的,也是我逼着他们做的,与他们无关,要抓你就抓我吧!”说着,他伸出双手等待捆绑。

刘德几次与重八打交道,知道这个孩子有些胆识,今天见他果真带头偷吃了自己的牛,还如此狂妄大胆,不肯服软,气得围着院子转圈,指着重八骂道:“你放鹅吃鹅,放牛吃牛,我看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你比天王老子还要厉害。好啊!你想把我这点家当毁坏干净对吧?我可跟着你这帮穷鬼倒霉了。”重八顶撞说:“我没有偷吃鹅,鹅是别人偷吃的。”

“谁,谁,谁偷吃的?”刘德口沫横飞,将重八逼到角落里,目露凶光。

重八毕竟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面对凶暴的刘德,一时没有话说,心里乱七八糟地想着这些事情,不知道后果如何。刘德指着重八骂了个够,累得一屁股坐在台阶上不动了。刘德的老婆站在他身后,给他捶背掐肩,出主意说:“既然牛已经被他们吃了,再打再骂于事无补,不如叫他们赔偿损失得了。”

刘德气哼哼地说:“当然要赔偿损失,可是这几个穷小子怎么办?就这么放他们走岂不便宜了他们?你说,以后放牛娃都跟着他们学怎么办?我的牛还不叫他们吃光了!我的牛啊……”他说着说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起自己的牛来,那样子比死了老子还要伤心十倍。

重八和伙伴们站在角落里,默默地听着刘德哭诉,从上午一直站到下午。后来刘德走了,他们依旧一动也不动地站着。到了晚上,依然没有人让他们离开。到了深夜,蚊虫嗡嗡飞鸣,叮咬他们稚嫩的手脚、脸颊,可是刘德就是不肯放他们走。

孩子们一天一夜没有吃饭。天快亮时,徐达一头栽倒在地,昏了过去。重八几人俯身呼救,好不容易才把他喊醒。看着徐达虚弱痛苦的神情,重八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大步走到前院,正好遇到刚刚起床的刘德,他义正词严地说:“一人做事一人当,这件事是我的错,你别再惩罚他们了。”

刘德着眼说:“嗯,惩罚你?这是你说的,叫他们都走,你继续留下来!”

重八高兴地跑回去,让伙伴们赶紧离开回家。徐达不放心地说:“重八哥,你留下来有危险怎么办?”

重八说:“放心吧!不会有危险。”果然,重八猜得没错,刘德之所以扣住孩子不放,无非向他们家里讨回损失费,惩戒他们不要再次犯错。不一会儿,朱五四夫妇匆匆赶来了,他们手里捧了个小包裹,看样子包着值钱的东西。朱五四走到重八面前,生气地骂道:“你就不能给我省点心?!做什么都出错,我们家非要败在你手里!”陈二娘拉过丈夫劝说:“重八不是说了吗?那天他们实在饿极了,要不是吃了那头小牛犊,恐怕有人要饿死!”朱五四没好气地接话说:“饿,饿,饿,从小到大就知道饿,我看你非得饿死!”

看到父母争吵,重八心里十分难受。他双手搓着破旧的衣角,头也不敢抬起来。朱五四数落重八一通,小心地拿着包裹叹气说:“这是给你二姐订亲用的,先拿来赔偿牛钱吧!唉!”包袱里是一块绸缎布料,这是全家辛苦几年才攒下的啊!

陈二娘抚摸着重八的额头,无可奈何地说:“孩子,以后可要小心点,我们穷人的命就像是风中的灯火,说灭就会灭啊!”说着,泪水涌上眼眶,止不住哗哗流下来。

重八忍不住扑在母亲怀里抽噎起来,断断续续地说:“母亲……母亲,重八记住了,重八以后要好好做事,为母亲分担忧愁。”这件事对重八影响很大,苦难和寒微的出身束缚了他活泼的本性,使得他变得早熟和沉稳。正是这些成长经历磨练了重八,重八善于从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为他日后在变幻莫测的元末农民运动中脱颖而出打下了基础。

再说这次杀牛事件,刘德收下朱五四的绸缎后,答应放重八回去,不过不让他继续放牛了,另外,还要扣下他家的粮租抵债。重八随着父母离开刘德家,拐过一条胡同时,突然汤和等人一拥而上,他们围住重八问这问那,听说刘德扣下他家的粮租,汤和招呼伙伴们说:“我们大伙都吃牛了,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重八头上。刚才他替我们受罚,现在我们也要替他交粮。”

看着这群天真义气的孩子,朱五四夫妇十分感动,劝说他们:“你们不要操心了,赶紧回去吧!别让父母担心。”朱重八站在中间,对大伙儿说:“都回去吧!我们吃饱了睡,醒了再玩。”大伙儿这才记起一夜没有睡觉,揉着眼睛打着哈欠各自回家去了。

朱重八被辞了工,家里还要赔偿牛债,这下日子更难过了。

惊人的志向

重八被辞工,不用去放牛了,可是他已是十岁少年,必须承担一些家务,不能白吃饭不工作。朱五四为了培养孩子务农的本领,从很小就让他们跟着下田劳作。重八最小,哥哥姐姐又多,所以直到如今他也没有正式下田劳作过,现在不去放牛了,正好可以跟着下田学习务农。于是,朱五四天天带着重八在田间地头除草、施肥、捉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子俩默默相处,似乎过得非常平静。

朱元璋像

重八聪明伶俐,对于父亲教授的各种技巧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为此,朱五四没少在人前人后夸奖他,说他比他的三个哥哥机灵,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是庄稼田里的好手。可是朱重八对父亲的夸奖不以为然,不到半个月,他就对这项单调、重复的工作失去了兴趣。他不愿意在田里劳作,觉得既不好玩又没有意义。他悄悄地问自己的三个哥哥为什么喜欢在田里辛苦劳作。大哥回答:“我们生来就是种田的。”二哥说:“好好种田才能吃饱饭。”三哥更干脆:“不种田吃什么?”

听着哥哥们的回答,重八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感受,他无数次仰望着蓝天反复追问自己:我生来就是种田的吗?我不种田就吃不饱饭吗?追问过后,他的心里又产生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父母兄长们辛苦劳作,拼命工作,全家依旧终年忍饥挨饿,很难吃饱喝足?为什么刘德家不用工作,吃穿住行却超过村子里所有人?还有那些官兵老爷,他们来一趟就会拿走许多粮食财物,他们也不用种田?还有教书的先生……

这些问题困扰着重八,经常使他无法安心劳作。终于有一天,这个问题在他心里憋不住了。这天,朱五四打算带他去田里除草。他们走到村口,恰好遇到几个官兵,官兵们敲锣打鼓喊着奉皇帝的命令前来收取税租。老百姓非常不满,朝着官兵乱嚷嚷:“庄稼没收,怎么又要收税租,这次收的是什么税租?”一个官兵手拿黄纸,摇晃着说:“别吵别吵,告诉你们,今天这个税租叫做预定钱,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年庄稼丰收以前,你们都要缴纳一份税租,这样与官府预定,到了庄稼丰收时,就可以正式缴纳税租了。”话音刚落,就传来百姓纷纷的唾骂声。关于元朝的苛捐杂税,可算是古往今来最为繁杂和离奇的,明人叶子奇在《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朝末年,官贪吏污。始因蒙古、色目人惘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向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勾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钱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补得职近曰好窠窟。漫不知忠君爱民为何事也。”

百姓的唾骂却无法阻挡官兵横行霸道,税租照样执行下去。朱五四夹在人群中,愤怒地朝官兵方向吐口水,带着重八向田里走去。路上,朱重八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且说:“照这样下去,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工作,永远也吃不饱。”

朱五四叹口气,半天才说:“那又能怎么办?不种田靠什么吃饭?”

朱重八心里闪过在草地上当皇帝的游戏,脱口而出:“我要当皇帝,当了皇帝不但可以自己吃饱饭,还能让天下人都吃饱饭。唐太宗就是个好皇帝,他当皇帝时国家很强盛……”

听着儿子侃侃而谈,老实憨厚的朱五四惊慌地看看四周,制止他说:“你乱说什么,没看见官兵就在村里吗?小心他们把你抓走!”

重八并不害怕,他说出自己的志向,心里反而踏实了许多,这些天来的疑虑消失了。他激动地想着自己的梦想,再也不愿意埋头在田里劳作,不愿意继续暗无天日的生活。

看到重八不愿劳作,朱五四打算强迫他工作。陈二娘却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她对丈夫说:“去年我就说让重八念书,他脑子聪明,不是出力工作的命。你让他务农,他也不愿意做啊!不如让他去念两年书吧,好歹识几个字!对全家都有好处。”朱五四听了,陷入了沉思。

不知朱五四同意陈二娘的意见没有?朱重八的生活能出现转机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