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慈禧太后 作者:徐彻 著


前言

慈禧太后是中国晚清史上争议最大、谜案最多、评价最难的一个赫赫有名的世界级的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生于北京,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病逝,活了七十四岁。慈禧太后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立过同治帝载淳(六岁)、光绪帝载湉(四岁)、宣统帝溥仪(三岁)三个小皇帝。

在同治、光绪两朝,她曾三次垂帘听政。第一次垂帘是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十二年(1873),计十三年;第二次垂帘是同治十三年(1874)至光绪十五年(1889),计十五年;第三次垂帘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计十年。她垂帘听政总共三十八年的时间,另外十年,她虽然名义上归政光绪帝,实际上仍然隐控朝政。重大问题的决策,仍要由她做出,实质是不垂帘的垂帘。

事实上,慈禧太后统治中国四十八年,几乎长达半个世纪。

慈禧太后所遇到的是中国几千年未遇到的大变局。她所处的时代正是列强环伺、威逼蚕食中国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走向世界的时代。她所经历的晚清社会,几乎相当于中国近代史。她亲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疯狂焚毁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肆抢掠北京城,慈禧太后也都是亲历的。

慈禧太后的一生做过十件大事:

第一件是成功地发动了辛酉政变,实现了垂帘听政;

第二件是残酷地摧毁了太平天国,取得了国内稳定;

第三件是坚定地支持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事物;

第四件是适时地终止了圆明工程,抑制了个人私欲;

第五件是及时地签订了中法和约,结束了中法战争;

第六件是一味地强调了六旬大寿,贻误了中日战争;

第七件是血腥地镇压了戊戌变法,扼杀了维新运动;

第八件是错误地宣战了西方列强,导致了悲惨结局;

第九件是被迫地实行了清末新政,进行了初步改革;

第十件是积极地实施了出国考察,宣示了预备立宪。

这十件大事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发动辛酉政变,支持洋务运动,终止圆明工程,结束中法战争,实行清末新政和宣示预备立宪,应该是正面的。其余的,摧毁太平天国,专注六旬大寿,镇压戊戌变法和宣战西方列强,都是负面的。

就性质讲,摧毁太平天国和镇压戊戌变法是慈禧阻碍历史前进的罪恶行径。

慈禧一生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整寿逢甲不利。慈禧四十大寿以后,逢甲年都遇到了战争。慈禧四十大寿是1874年,为甲戌年,遭逢中日台湾战争;慈禧五十大寿是1884年,为甲申年,遭逢中法越南战争;慈禧六十大寿是1894年,为甲午年,遭逢中日甲午战争;慈禧七十大寿是1904年,为甲辰年,遭逢日俄甲辰战争。

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谜案,大体上有十大谜案:

第一个谜案是慈禧的身世之谜;

第二个谜案是慈禧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之谜;

第三个谜案是慈禧成功地发动辛酉政变之谜;

第四个谜案是慈禧的儿媳阿鲁特氏皇后的死亡之谜;

第五个谜案是慈禧和太监安得海的关系之谜;

第六个谜案是慈安太后的死亡之谜;

第七个谜案是慈禧和她的小叔子恭亲王奕䜣的关系之谜;

第八个谜案是慈禧的儿媳珍妃的死亡之谜;

第九个谜案是慈禧与太监李连英的关系之谜;

第十个谜案是慈禧的侄儿光绪帝的死亡之谜。

总之,概括地说,这十件谜案是慈禧太后和一个亲王、二个太监、三个后妃的关系之谜。也可以说,是一个女人(慈禧太后那拉氏)与一个男人(恭亲王奕䜣)、二个阉人(太监安得海和李连英)、三个女人(皇后阿鲁特氏、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和珍妃他他拉氏)之间的故事之谜。

慈禧的简历。

第一,十八岁进入宫廷。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来改隶镶黄旗。北京人。曾祖父吉郎阿任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祖父景瑞任正五品的刑部郎中,父亲惠征任正四品的安徽宁池太广道。慈禧的前三代都是清朝的官员,家庭条件很好。慈禧出生在三代为官的满族官宦家庭中,可以说,她是一位官宦家庭中养尊处优的小姐。

咸丰元年(1851),那拉氏已是十七岁的大姑娘了。出落得俊美可爱,娇媚迷人。恰在这一年,皇太后为咸丰帝挑选秀女。经层层筛选,她被选中了。同时被选中的还有后来成为皇后的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当时十五岁,被选为嫔,比那拉氏高一级。那拉氏被选为贵人。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1日),那拉氏被封为兰贵人。五月初九日(6月26日),十八岁的那拉氏正式入宫,住在长春宫。咸丰四年(1854),晋封懿嫔。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生皇子载淳,晋封懿妃。咸丰七年(1857)正月,晋封懿贵妃,此时的那拉氏才二十三岁。

第二,二十七岁垂帘听政。咸丰十年(1860)六月英法联军侵犯天津,进逼北京。八月七日,咸丰帝携带后妃逃往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死。六岁的载淳即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尊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不久,又加上徽号,称钮祜禄氏为慈安太后,称那拉氏为慈禧太后。因慈安居于北京皇宫东六宫的钟粹宫,慈禧居于西六宫的长春宫,所以俗称慈安太后为东太后,慈禧太后为西太后。光绪帝称慈禧太后为“皇爸爸”,后妃及宫人称慈禧太后为“老祖宗”、“老佛爷”。

咸丰帝临死前,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肃顺等八大臣为顾命大臣。但是,八大臣刚愎自用,大权独揽,排斥两宫太后和小皇帝载淳。两宫太后,主要是慈禧,同恭亲王奕䜣等联合起来,发动了辛酉政变,实现了两宫太后的垂帘听政。

此后,慈禧依靠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残酷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第三,四十一岁二次垂帘。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同治帝举行亲政大典。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死,亲政近二年时间。同治帝死,慈禧指定四岁的载湉即位,是谓光绪帝。两宫太后第二次垂帘。载湉是醇亲王奕的儿子。醇亲王奕是咸丰帝的七弟。醇亲王奕的妻子是慈禧的妹妹叶赫那拉氏。即是说,慈禧是光绪帝的大娘兼大姨,光绪帝是慈禧的侄儿兼外甥。

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1881年4月7日),四十五岁的慈安突然病逝。慈禧皇权独控,成为名副其实的太上女皇。

第四,五十五岁撤帘归政。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由慈禧做主,将自己的胞弟副都统桂祥之女指定为光绪的皇后,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同时入选,封瑾嫔、珍嫔。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大婚礼成。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三日(1889年3月4日),慈禧撤帘归政,光绪帝举行亲政大典。

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初十日,是慈禧的六十岁生日,准备在颐和园大规模地进行庆祝。而早在光绪二十年五月,中日战争就已爆发。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将费用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非常生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即是说:“谁叫我一时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辈子不痛快!”后来,在旅顺、大连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宁寿宫度过了她的六十岁生日。

第五,六十四岁三次垂帘。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维新。慈禧最初是不反对变法的,但当变法触及后党集团的利益时,慈禧便发动了政变,血腥地镇压了戊戌变法。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1898年9月21日),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谕旨,实行“训政”,实则是第三次垂帘。

此后,慈禧利用义和团进攻列强,给列强侵略中国以口实。

慈禧出逃西安,以后回銮北京,被迫实行新政。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病逝。

可以说,慈禧太后的一生是和晚清社会相始终的。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近代的一些随笔札记及野史稗乘,对慈禧其人其事有种种耸人听闻、离奇古怪的说法,慈禧的身上便笼罩了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诸如:慈禧是内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肃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慈禧是如何取得咸丰帝宠幸的?慈禧是如何成功地发动宫廷政变的?慈禧是怎样逼死嘉顺皇后的?慈禧是如何连斩两大臣的?慈禧毒死了慈安吗?慈禧是如何巧斗奕䜣的?慈禧与李连英有染吗?慈禧是怎样杀死珍妃的?慈禧害死了光绪帝吗?

这些谜案,有的被当成定论,经文学家巧笔虚构,编成小说、戏剧及影视广为流传,遂相沿成习,以至真伪莫辨。现在有的戏说慈禧,把某些情节编得更是神乎其神。个别说法甚至被某些历史学家所接受,并加以引用,而成为难以澄清的历史伪案。

其实,关于慈禧太后的许多传闻都不是信史。

我不想为慈禧太后翻案,但是我想实事求是地评价她。在长期研究慈禧太后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对慈禧太后的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将慈禧太后脸谱化、妖魔化和随意化。对慈禧太后实行的是一点论,一棍子打死。从想当然的概念出发,历史事实为先决的概念服务,往慈禧太后的身上泼了许多污泥浊水。想丑化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是从生活细节丑化他。譬如,说慈禧太后与假太监安得海有染,说慈禧太后与假太监李连英有染,说慈禧太后毒死了慈安太后,说慈禧太后毒死了光绪皇帝,等等。但是,历史事实并不是这样。当然,有些事是慈禧太后干的,如逼死皇后阿鲁特氏,害死儿媳珍妃等。但是,不是所有的坏事都是她干的。我主张对慈禧太后也要两点论。慈禧太后做过一些坏事,也做过一些好事。她做的坏事我们要批判,她做的好事我们要肯定。慈禧太后是一个很值得认真研究的世界级的历史人物。我们对她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刚刚开始。

本书力图写出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慈禧太后。

本书配图多幅,祈望图文并茂,以利观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