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南联大访碑记

茶事一年间 作者:何频


云南省会昆明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吴三桂叛清与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反一正,尤其诱发我的兴味。这两大历史事件,都和昆明的翠湖有牵连。单说后者吧,湖西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中间曰西仓坡六号,今日云南师范大学幼儿园所在地,是闻一多先生的故居及殉难处,校门口有纪念碑和小亭。英烈血沃过的土地,小巷一头马缨丹藤花满架,另一头决明、黄槐花开正艳。顺小巷西头的钱局街朝北,再穿过一大一小两道街,和云南大学的后院隔着过街天桥,西下便是云南师范大学——昔日大名鼎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园的正门。时令刚过白露,中原大地暑热才退,但昆明市却秋光明媚,繁柳掩映的翠湖还开着荷花,校园里的菊花已新绽丝蕊。这座挂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牌的校园,相关的遗迹随处可见。大广场建亭呈三角形,分别是北大、清华、南开之亭;北大亭倚着一棵高大挺拔的银桦树,亭侧坐落三角石碑曰《三校亭记》:“一园之中,三其亭,而亭又三面,三足一鼎,共举千斤之力……”落款说明是联大校友聚而建于1988年。亭奇且古,亭与广场周围皆大树灌木,松柏银桦重阳木和银杏参差环列,海棠紫薇丛枝齐发,铺地绿草如茵,象征着联大精神郁郁常青。

随着上课师生的脚步朝东走,东边迎面是复制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牌坊,旧年的茅屋土墙和战时简陋的教室、实验室保存了标本。长方形院落递接向北,中央是“一二·一运动”纪念碑;拾级而上,八角金盘和刺柏夹道,小径深处有李公朴先生的墓冢。我还在四处张望,园子不大,不过是今日校园之一隅,环顾无余,但没有找到自己的心结所在。我不甘心,于是在高台上朝西走,这里只算一个拐角,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那隔壁废弃的旧烟囱下面,终于找到了这象征着联大精神核心的纪念碑。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时,校方决定立碑纪念。当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在此竖起,碑文由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写,中文系主任罗庸书丹,教授闻一多篆额,史称“三绝碑”。地僻又处背角,可石碑雄伟凛然生辉。碑高五米有余,宽约三米,碑文洋洋1178字;碑阴刻录着834位抗战从军的学生姓名,真实记载了那一段“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办学史,高扬了联大最为宝贵的自由、民主、爱国精神。

今日的大学越办越多,校园征地盖楼比着讲气派,但在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纪念的当下,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无不怀念这“战乱中的奇迹”:草棚大学,没有大楼却有大师,有的是大批满腔热血、奋发图强、志在振兴中华的青年学子!

顺带说一事,就在《三校亭记》不远处,我还看到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名录碑”,那上面钱锺书的名字,写的是“钱钟书”。

(选自2007年12月24日《文汇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