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梦想和志向是成长的源动力

首富王健林:大业已成的创业者 作者:郭宏文 著


01 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梦想

梦想还是要有的,成长不能没有梦想。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梦想和目标,并勇敢地付诸实践。小时候我有梦想,现在我还有梦想。我现在的梦想,就是把万达带到世界超级企业,成为一流的跨国企业,花二三十年的时间,一定要把中国的酒店品牌打到世界上去。

——王健林

出生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一户老红军家庭的王健林,从小就对解放军战士怀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他喜欢看战斗电影,喜欢影片里扛枪打仗的军人。他常常与小伙伴们一起,拿着各种木头模型当作枪,学着电影里的军人朝着假想的敌人开枪射击,嘴里还经常高喊着“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等口号。那时,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是他最大的梦想,甚至已经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王健林说,他之所以梦想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他的父亲叫王义全,是一位农民出身的老红军。王义全参加红军后,不仅参加了长征,而且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王义全光荣退伍,回到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的老家居住,并被组织安排做林业工作。不久,王义全在老家迎娶四川姑娘秦嘉兰为妻。婚后,夫妻俩生育了5个孩子,而且都是男孩,王健林就是五个孩子中的老大。一家人在四川省阿坝州的金川县生活了12年,而后又搬回了苍溪。

在孩子面前,王义全经常提起自己当红军战士时的难忘经历,尤其在讲到战斗时,总是慷慨激昂。久而久之,父亲就成了王健林心目中的英雄。

王健林是家中的老大,有四个弟弟。那时,大多数家庭都是大孩带小孩,大孩就相当于家庭幼儿园的“小保姆”。因此,对于王健林来说,肩上自然担负着照顾好四个弟弟的担子。虽然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但当时工资水平低,要同时养育五个像小老虎一样的儿子,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每天父亲和母亲上班以后,白天基本上是由王健林来照看自己的四个弟弟,而且家里的许多事情,也是由王健林来打理。王健林不仅是父母的好帮手,而且是四个弟弟可以依赖的主心骨。

王健林觉得,人们在美好的少年时光里最容易做梦,也最爱做梦,几乎人人都怀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有了梦想,就感觉人生有奔头,生活有奔头。尤其对于那些生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少年来说,志愿军战士形象、雷锋精神、焦裕禄事迹等,都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他们的心中形成了强大的驱动力。那时的人们,无论对学习、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有着极其饱满的热情。在这种热情的鼓舞和感召下,全国的城市和乡村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劳动热潮。这样的劳动热潮,无疑对广大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与众多同龄少年一样,王健林也梦想成为一名军人。这种梦想之中,也夹杂着他要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的强烈愿望。

王健林的老家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的北缘深丘、巴山东障、剑门西横,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王健林回忆说:“苍溪县处于四川绵阳、南充、广元、巴中等川北四大城市的腹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古代州、郡的所在地,有着‘蜀道明珠’的美誉。但是,只要去过四川的人就知道,四川盆地上虽然有许多美丽而奇妙的景观,人们的生活却非常清苦,即使到了现在,四川仍然有很多山区处于贫穷状态。”

王健林认为,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城市,尤其是云、贵、川等地区的一些城市,与北方的一些城市有很大的不同。北方的一些城市,大多是以贸易集散地为中心聚集发展而成的;而西部的一些城市,有很多是根据当地的地形聚集形成的。原因是西部的山多,并且一座挨着一座,这就使得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大多处在山洼里,他的家乡苍溪县就是这样。由于山多的缘故,使得城市的上空经常被浓雾笼罩,即使站在最高的山顶上远眺,落入眼底的依然是一片灰蒙蒙的雾。因此,出生在四川地区的少年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闯一闯。

王健林在对美好梦想的热切期盼中,长成了一个16岁的少年。

父亲看着王健林一天天地长大,早已觉察了儿子的心事。虽然王健林已经成为父母不可缺少的生活帮手,但是,为了圆儿子的梦,父亲决定送王健林去部队当兵。

王健林在得知父亲的决定后,竟然高兴得好几天睡不着觉。他知道,父亲说话是算数的,他当兵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可以像一只小燕子一样飞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番。于是,王健林在16岁这一年,顺利地成为吉林省军区某驻地的一名军人,开启了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旅程。正是因为有了这次旅程,才造就了商业奇才王健林和无比辉煌的万达。

02 坚持到底,要有一种咬牙精神

我当兵走的时候,我母亲跟我讲,你要当“五好战士”。你父亲也是老军人了,你当兵要争取超过你的父亲。我就是依靠这种信念和坚持,才能在入伍后的第一年就当上了“五好战士”。所以,人做任何事情,没有一种咬牙的精神,没有一种一直坚持到底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

——王健林

1970年,16岁的王健林穿上了军装,告别了父亲、母亲及四个弟弟,从“天府之国”坐着火车一路北上,来到了东北的腹地吉林,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这是王健林第一次独自出门,也是人生第一次出远门,而且是从中国的大西北,来到中国的大东北,考验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毕竟当时他才16岁。

王健林是部队里最年轻的战士,所以,在部队里,上到排长、连长,下到班长、战友,都把他称为“娃娃兵”。

王健林生在“天府之国”,来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东北大地,反差之大无须描述。虽然他在家乡四川一直体验着大西北式的农村生活,但部队的野营拉练远远要比农村生活苦得多。尤其是东北的气温很低,部队所在地吉林每年9月基本上进入了冬季,紧接着就会大雪封山,野营拉练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部队所谓的野营拉练,就是把部队官兵拉到荒山野地里进行集中训练。那时,部队的训练多数还停留在对战士体能与适应环境能力的训练上,部队官兵绝大多数都是在茫茫雪原上徒步行走。

对于年仅16岁的王健林来说,这种强化的野营拉练考验的不只是体力,更是对意志的磨炼。

王健林在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中作演讲时,讲了他在参加野营训练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他说:“如果按照正常训练强度,我们的定量伙食是够吃的。而艰苦又大强度的野营训练,定量伙食就不够吃了,大家几乎吃不饱。有一天,我当时的老班长对我说,小王,我给你说个事,但你首先要答应我坚决保密,我可以教你一个吃饱饭的招儿。我说我一定保密。部队那个时候吃饭用缸子,是很粗、很高又带把儿的搪瓷缸子。他说,开饭时你上去先盛半缸子,这样,你吃得再慢,你这半缸子也一定比别人一缸子吃得快。你比别人吃在前头,然后再上去盛第二缸子,这时你盛满满的一缸子,你就吃饱了。他说千万别先去傻傻地盛满满的一缸子,很多人都有这个心态,上去就先盛满,等再回过头来就没第二次了。野营训练的一路上,我真的靠老班长教我的这一招基本上顿顿吃了饱饭。”

王健林说:“在野营训练的过程中,我亲眼看到一名排级干部坐在雪地上哭,说什么也不往前走了,嘴里还念叨着‘党员,我不要了,排干部也不要了’。那种艰苦的环境,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最后,1000多人的团队,能完整走下来的,不到400人,其中就包括16岁的我。说句真话,我坚持走到了最后,靠的就是一种信念。我当兵走的时候,我母亲跟我讲,你要当‘五好战士’。你父亲也是老军人了,你当兵要争取超过你的父亲。我就是依靠这种信念和坚持,才能在入伍后的第一年就当上了‘五好战士’。所以,人做任何事情,没有一种咬牙的精神,没有一种一直坚持到底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

这次野营训练,给王健林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以至于后来谈到自己创业如何取得成功时,他总会提起这段艰苦、充实而又快乐的时光,并把它称为人生影响最为重大的一件事。

后来,王健林在创建了万达后曾经说:“凡是成功的企业家,都会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相信我能做成功。即使失败五次、十次,甚至更多次,也不会害怕,接着再弄,接着再干,终究会获得成功。如果没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永远不可能成功。”

王健林在搞电影院线的前两年,曾经亏得一塌糊涂。当时,有很多好心人都劝他不要再做电影院线了。这些好心人认为,全中国票房只有七八亿元,王健林做电影院线,即使占了20%的份额,也才一亿多元。无论怎么算,大家都觉得做电影院线不行。但是,王健林却坚定不移地对朋友说先做四五年,到时候不行再说。后来的结果证明,他的算盘没有打错。2016年后,电影院线热得不得了,吸引了许多投资人的目光。

2016年3月,王健林以287亿美元资产在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8位,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华人。进入21世纪以来,万达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而就在这期间,王健林的家人、朋友都时常劝他不要再打拼了,钱够花、够用就行了。但是,王健林依然坚持做着自己的事业——赚钱不是他奋斗的目的。

其实,王健林不是没赚够钱,而是想把万达做成世界一流企业。只要他心中的目标没有实现,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03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

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无论什么人,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根本无法停下自己思索的脚步,在他的内心深处,就会有一种声音在不时地召唤着他,激励着他,让他时时感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地进行学习。

——王健林

下面是王健林在创立万达前的学习经历。

20世纪60年代,王健林与父母住在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先后就读于金川县东方红小学、金川县中学。

1971~1974年,王健林作为吉林省集安县鸭绿江边军营里的一名侦察兵,完成了辽宁大学函授班所有的学习课程,如期拿到了毕业证书。

1978年,王健林晋升为排长后,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1979年,王健林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留在学院大队当参谋,后被调到学院的宣传处任职干事,负责动员学院的军士报考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

1983年,王健林进入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就读。198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辽宁大学顺利毕业,并获得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士学位,而后回到大连陆军学院管理处任副处长。

对于自己的学习经历,王健林说,他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靠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每结束一段学习,他的人生历程就会发生一些改变;而每当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历程、感到知识缺乏的时候,他就会去学习。这足以说明,学习开启了他的新生活,新生活又让他自觉地投入学习。

后来,王健林深有体会地说: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无论什么人,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根本无法停下思索的脚步,在他的内心深处,就会有一种声音不断地召唤着他,激励着他,让他时时感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地进行学习。

王健林在阿坝州金川县东方红小学就读时,是一个懂事听话、聪明活泼的孩子。他是家中的老大,在各个方面都要给几个弟弟作出表率来,带个好头儿。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都说他乖巧伶俐,各个方面都不让老师操心。他的学习习惯,都在那时养成。

王健林当兵的第一年,就被评为“五好士兵”,战友们都非常佩服他,“娃娃兵”的名声也因此火了起来。此后,王健林的优异表现总让战友刮目相看。

王健林于20世纪70年代初服役,国家正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各地的经济状况普遍比较落后,大多数地区连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吃饱饭还一度是很多人的梦想。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够到部队当兵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为部队里能吃饱饭。

但是,青春年少的王健林并没有因为天天能吃饱饭而感到满足。王健林觉得,相比地方的老百姓来说,部队的日子虽然好过一些,但业余生活与地方没有多大差别,除了没事时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唱唱军歌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由于每天总是重复着单调的生活,王健林越发感到一种焦虑,他不甘心就这样浪费青春的大好时光。他总会想起母亲那语重心长的叮嘱,瞬间充满了勃发的精神。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王健林为自己的人生做了新规划。

当时,辽宁大学正在搞函授班,王健林知道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兴奋。他知道,参加函授学习,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不耽误部队的正常工作和训练。这种学习方式,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于是,王健林联络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入伍的第二年,共同参加了辽宁大学的函授学习班,开始了艰苦而又富有挑战的求学之路。

虽然辽宁大学离他们所在的部队并不遥远,但是,由于身份和岗位的特殊性,王健林和他的几位战友无法去大学里面对面地听教授讲课,完全靠自学来完成教学进度。就这样,王健林和他的几位战友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函授班的学习上。

函授班的学习让王健林的业余生活一下子充实起来。尽管王健林当时才17岁,但他始终怀着青春的激情,梦想着要在部队里干出一番事业来。每天的学习,让他的求知欲望得到了空前的满足。部队虽然没有老师的指导,但拥有和课堂一样相对肃静的学习环境,每逢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大家可以聚在一起研究解决,共同进步。在这种互助互补的学习过程中,王健林的学习效率不仅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还与几位战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1974年,王健林完成了辽宁大学函授班所有的自修课程,拿到了毕业证。这一年,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双喜临门,让王健林深感欣慰。

也就是从那时起,王健林养成了热爱读书、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开启了他不寻常的人生之旅。

04 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自己胆子大

人,要有一股子敢于接受挑战的闯劲儿。我说过,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自己胆子大。我的意思是说,你读的书再多,水平再高,但在创业上既不敢闯,也不敢试,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如何让年轻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胆子大起来,没有秘籍可言,唯一的办法就是锻炼。

——王健林

王健林4岁时,就跟随父母告别了老家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来到了阿坝州金川县,在金川县读完小学和中学后,进入金川县森工局下属的营林处,成为一名职工。这是王健林人生的首次就业,对他的父母,对他的弟弟,尤其对他这个年仅15岁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但是,从军的梦想,驱使他在一年后放弃了营林处的工作,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苍溪县老家,报名参军。后来,王健林说:“16岁那年,我完全凭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在父母的支持下,圆了当兵的梦想。”

来到部队后,王健林凭着一股闯劲儿,硬生生地拿到了辽宁大学函授班的毕业证。但是,他没有过于兴奋,而是坚定了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决心。他在得到了“五好战士”的荣誉和辽宁大学函授班的毕业证后,已经从战友心目中的“娃娃兵”历练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早已不再是那个刚刚初中毕业就来到部队的“毛头小孩”了。4年的军旅生活,让他真正明白了军人的含义,那种敢于接受挑战的军人作风已经融入了他的骨子里。

此后,“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渐渐成为王健林军旅生涯的主宰,也成为他不断向未来发起挑战的力量源泉。

王健林充分发挥自身头脑清晰、才思敏捷的个性特点,总是把各项工作做得尽善尽美。1978年,他被提升为排长,后来作为军区官兵的优秀代表,被选送到大连陆军学校学习深造。在学校里,王健林第一次真正接受了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全日制大学的专科文凭。这次学习,为王健林“当将军”的梦想插上了一双新的翅膀。

1979年,王健林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留在学院大队任参谋。留校后,王健林没有骄傲自满,而是严格要求自己。他知道,学院大队的参谋一职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于是,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学院大队的日常工作中,期盼通过具体的工作,来掌握更多、更全面的军事知识。

王健林坚信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持续努力的人。由于工作干得非常出色,他被学院大队选调到宣传处任干事。这一工作对于王健林来说是全新而又陌生的,挑战摆在他的面前。王健林仍旧拿出了那股子闯劲儿,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当中。就这样,王健林以埋头苦干的精神,走在了整个军区宣传干事队伍的前列,多次得到军区的通令嘉奖。

一个人取得一次成功尚属偶然,不断地取得成功就属于一种必然。王健林凭借个人的努力和虚心好学的本性,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王健林28岁时,就已经被提升为一名正团职干部。无论上级安排他做什么工作,他都能想方设法地把这项工作做好。在新的岗位上,王健林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学习相关的知识,逐渐对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了解。这些都对他日后创建和执掌万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4月23日,王健林做客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时,有一个大学生问他:“您有没有说过‘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自己胆子大’这句话?”

王健林回答说:“我的确说过这句话,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自己的胆子大。我的意思是说,你读的书再多,水平再高,但在创业上既不敢闯,也不敢试,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

大学生说:“您说的‘胆大,脸皮厚,走遍天下有万达’这一句,我特别欣赏。”

王健林回应说:“这句话,我似乎不是这么说的。我说的胆大,是创新,是敢闯敢试。我说的脸皮厚,是创业者初期不要怕求人,不要怕卑躬屈膝。如果你脸皮那么薄,这个也不敢求,那个也不敢求;这个不敢请教,那个不敢请教,怎么能成功呢?”

还有一个大学生问他说:“我这个人胆子比较小,经常因为这个错失一些机会。有一次我们班选班干部,老师问了三遍,谁愿意当班长,然后我每次手都伸到这个位置,不敢伸,第三遍的时候,我刚要举手,我的同桌啪一下伸出手来,结果他就是班长了。所以我想问您,我们这些年轻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胆量,您有什么秘籍吗?”

王健林回答说:“这个没有秘籍可言,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锻炼,有个闯劲儿。”

05 只要看准了,就要果断地做出决定

任何决定,只要看准了,就要果断地做出,不能拖泥带水。我转业的那一年,已经是一名拥有17年军龄的老兵了,一个老兵主动做出告别部队的决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我的转业决定却做得极为果决。虽然当时不少领导曾在私下里做过我的思想工作,但我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我之所以坚定地转业,一来是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再就是相信自己转业到地方也一定能够干好。

——王健林

1986年,王健林从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毕业,获得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士学位。回到部队后,被任命为大连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这个职位,是个名副其实的正团级职位,再次说明部队上级领导对他的高度欣赏和足够信任。

也许,有过从军经历的人都知道,部队的生活虽然相对单调,甚至枯燥,但是作为职业军人,尤其是职业军官,他们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对部队产生了一种深厚的感情,难以割舍,无法释怀。而有着17年军龄的正团级职位的王健林,对部队的感情更是深厚。

那时,王健林在部队里面临去留的抉择,是因为中央军委做出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员100万人。此时,王健林在部队里正干得顺风顺水。他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全面,经验越来越丰富,对自己的前途越来越充满信心。“转业”这个词语,似乎离他非常遥远。

这种裁军与平常的退伍转业有着本质的不同。正常的退伍或转业军人、军官都事先知晓,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裁军的命令下来,各军区根据自身的整体情况而具体决定减员对象。这也就意味着,在一个部队里,谁都有被裁的可能,说不准谁会在下一秒脱下军装,因此,每一名战士都心事重重。

王健林16岁时离开家乡,带着美好的梦想来到了部队,成为一名军人。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部队的大学校里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最终成为一名正团职的军官。可正当他铆足劲儿向新的目标迈进时,裁军的命令下达了。面对裁军,王健林这样问自己:真的不穿军装了,我能去哪里?我能做什么呢?

但是,没过多久,王健林就想明白了。他觉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自己努力,在哪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自己的父亲就曾经在部队转业了,并且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干得很好。

王健林明白这一点后,对裁军表现得十分淡定,他的工作没受到丝毫影响,还比以前做得更好了。其实,王健林根本不会被部队列入裁减的名单之列,而且王健林也多多少少得知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消息,他本该放下心来好好地在部队里干下去。但是,王健林却果决地作出了一个几乎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响应中央军委的“裁军”号召,申请转业。

王健林后来说:“任何决定,只要看准了,就要果断地做出,不能拖泥带水。我转业的那一年,已经是一名拥有17年军龄的老兵了,一个老兵主动作出告别部队的决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但我的转业决定做得极为果决。虽然当时不少领导曾在私下里做过我的思想工作,但我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我之所以坚定地转业,一来是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再就是相信自己转业到地方也一定能够干好。”

就这样,王健林毅然脱下了自己穿了17年的军装,来到大连市西岗区,担任西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同时,他也把17年军旅生涯磨砺出来的品格和积累的经验带到了新的岗位上,如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性格、正直的品质、勇于学习的精神、丰富渊博的知识、果敢处事的能力等。这些,对于王健林而言,都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也是他后来创建万达、成就万达的有力保障。

王健林的决定是果断的,毫无拖泥带水。试想,如果他当时没有主见,顺水推舟,留在部队,也一定干得很好,军职也会一升再升,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甚至一名优秀的将军。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工商界,就必然缺少一位纵横驰骋的神奇领袖,也不会出现屡创奇迹的万达帝国。尽管王健林转业后所走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但是,他那血管里流淌着的军人气概,却时时激励着他、鞭策着他,让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王健林转业地方之后,总能在适当的时期,适当的地点,果断地做出适当的决定。1988年,他果断决定,来到大连市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担任经理。1992年,他果断决策,将大连市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改制,成立了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

王健林在一次商业地产行业的内部培训讲话中说:“万达刚刚从事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自己不懂规划设计,失误较多,走了许多弯路。在从事商业地产前3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当了222回被告,成天忙于打官司,相关业务无法正常推进。我们有的同事甚至都哭了,苦苦地劝我专注搞住宅地产,不要再搞商业地产。在这种情况下,我跟他们提出,我们的团队再坚持两年,也就是我们坚持把商业地产做满五年。做满五年后,如果我们还是这么跟头把式的,就一定撤出商业地产。就是这种坚持,万达推出了第三代万达广场这种设计。随着上海的五角场、宁波的鄞州、北京的中央商务区这三个广场的开业,奠定了我们坚持从事这个行业的信心。”

06 做少数人支持、多数人反对的事

我们盖购物中心,觉得光靠卖东西是不行的,于是搞起了电影院。想获得超额利润,想赢得比别人更快的发展步伐,一定要敢于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所有人都认为,能赚大钱的行业你一定不能进,只有少数人认为能做、多数人认为不能做的事情,你才能获得超额利润,所以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进入一个行业就一个目标,要么做中国第一,要么就做世界第一。企业如果没有雄心壮志,没有在某一个关键时刻跳出原有产业的束缚不断地去升级,就不可能有发展。

——王健林

熟悉王健林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不循常规创新路的人。

1986年,王健林刚刚担任大连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不久,就响应“百万大裁军”的号召,转业到地方,担任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当时,他年仅32岁。而正当他在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位置上干得顺风顺水的时候,34岁的王健林却做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去接手濒临破产的西岗住宅开发公司,做一些房地产的开发项目。

王健林的决定做出之后,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筹集100万元的注册资金。万般无奈之下,王健林最终采取了一个非常手段,向一家国企借了高利贷,年利高达25%,而且必须在5年内还清。

当时,王健林身边的许多朋友都认为搞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太高、投资太大,看不到什么前景。王健林却说:“没有风险,哪来的成功?”

后来,王健林说:“一件事如果周围的人都同意你去做,那你千万别做;如果只有少数人认为可以做,这少数认可的人中,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胆量去做,那你就可以去尝试。”

1988年,搞房地产开发项目,还需要到政府去拿指标。由于王健林刚刚涉足房地产业,与圈子里的人不熟悉,自然拿不到房地产的开发项目。这时,大连市西岗区的一个旧城改造项目无人愿意接手,让王健林看到了希望。当时旧城的改造成本为每平方米1200元,而同期大连房价最高为每平方米1100元。但王健林仍毛遂自荐,揽下了旧城改造项目,因为他有自己的打算。

在王健林的精心策划下,房子的暗厅改成明厅、每户配洗手间、装铝合金窗、安装防盗门……这些改进,在当时看来是很前卫的。后来王健林回忆说:“那个时候,只有局级干部的住房才可以配备洗手间,因为这个问题,我还差点儿被纪委调查。”

没想到,这个旧城改造项目总共开发了1000多套房子,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就以每平方米均价1580元全部售出,而大连的同期房价最高为每平方米1100元。王健林以每平方米1580元的价格售出,简直是天价。而实际上,由于王健林精打细算、节省开支,每平方米楼房的造价还不足1200元。就这样,敢于冒险的王健林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王健林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当初听信朋友们的劝说,放弃搞房地产开发项目,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万达和王健林。”

自王健林成为万达董事长以来,似乎在不断地做“加法”。2003年开始,王健林宣布进军电影业。这一举动,引来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质疑,认为他这是贪图虚荣,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而在王健林看来,投资电影业只是在做“相关多元化”。他说:“我们盖购物中心,觉得光靠卖东西是不行的,于是搞起了电影院。想获得超额利润,想赢得比别人更快的发展步伐,一定要敢于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所有人都认为,能赚大钱的行业你一定不能进,只有少数人认为能做、多数人认为不能做的事情,你才能获得超额利润,所以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王健林坦言,一开始做文化产业是被动的,觉得购物中心光靠卖东西是不行的,于是就想搞电影院、歌厅、电子游戏。形成规模后,院线给万达带来了可观的净利润。之后就产生了文化自觉,并把它当成一个产业来做。他说:“没想到,我们进入的时点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最低点,当时电影票房全国只有8亿元。如今,院线的净利润率是17%,超过地产主业,并且文化产业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按照王健林的转型计划,到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的收入比重将降到50%以下,文化和旅游是其两大投资方向。

王健林总能做出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2009年年初,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选择了收缩,可万达却偏偏逆市扩张。当时,王健林认为:“中国没有出现全面危机,只是进出口暂时遇到困难,中国经济会很快恢复,并保持较快增长。”

由于敢于逆市拿地,且拿地后立即动工,万达出现了业绩翻番的局面。结果,仅仅在一年半之后,万达的销售额就同比增长了200%以上。其中,万达旗下的核心支柱企业和计划上市平台的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房地产合同销售面积278.8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334.4亿元。而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来自于商铺、写字楼等非住宅类物业。

王健林公开表示:“我们进入一个行业就一个目标,要么做中国第一,要么做世界第一。企业如果没有雄心壮志,没有在某一个关键时刻跳出原有产业的束缚不断地去升级,就不可能有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