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迁居沪上

报人小说家:话说李宝嘉 作者:陆克寒


三、报人:小报鼻祖

(一)迁居沪上

1896年,李伯元正值三十而立,他携老母吴氏、妻子钟氏离开家乡常州,迁居上海。李氏生命最后十年(1896—1906)在上海度过,他编办报刊、写作小说,成为晚清著名报人、小说家。

李伯元因何迁居上海?

1894年至1895年,李伯元颇为伤心劳神。1894年,堂伯李翼清溘然长逝,大家族顿失顶梁柱,向来惠受庇护的李伯元,不得不自谋生路、养家糊口了。李氏家族世代为官,官宦之家,科举仕进自然是子弟们的人生“正途”——这是世家士子被规定了的生命路径,多少青春虚扔在这条路途上,皓首穷经却终生落魄,也有藉此飞黄腾达者,一朝金榜题名,从此衣锦食禄,做了人上人。堂伯李翼清去世后,李伯元实际面临着一次人生选择,他处身在生命的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世家子弟科举仕进之途,还是另谋生计与出路?这是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问题,无法回避。他已经获取初步的科举功名,以第一名考取秀才,并补廪贡生,虽然其后乡试失败,但科考之路一帆风顺者毕竟稀少,举人考试名落孙山,不至于太过挫顿他的自信,毕竟他还年轻。不过,颇值寻味的是,他对功名仕进的热情渐渐消顿下来,即便李翼清为他捐纳山东“省府经略的功名”,他也无意于此,终未赴任。

李伯元无意功名仕进,与他对晚清官场黑暗、腐败的主体认识紧密相关。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大清国最终惨败于东洋国,被迫议和,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泱泱大国,遭东夷小国肆意凌辱,甲午狼烟,真个是亡国之象!依附于封建帝制庞大躯壳上的封建士子,其敏感的内心世界顿时交织起末世哀情与亡国悲怆,他们对大清朝的忠诚与期望,也在割地赔款的屈辱体验中,被强烈摇撼而渐趋瓦解。

堂伯既殁,自己也年近而立。家族庇护骤然顿失,大清朝廷也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李伯元不想再厕身皇家“体统”内。功名仕途已然不在其思虑之中,他将何以安身立命、养家活口?这是一个问题。在1894年至1895年间,他伤心劳神,得自己作出决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