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大事应先从小事做起
学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yú zú xià)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行:路程。
始:开端,起始。
足: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怕一千里那么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起步的。比喻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得从头实施,循序渐进来完成。
读故事
周景王是春秋时期东周的君王,他曾让老子担任保管周朝皇家典籍的官员,并常和老子一起探讨治国之道。
周景王面对诸侯纷乱、国库空虚、法律不全的窘困政局,时常殚精竭虑地思考变法、寻求改革的良策。当他不知如何才能实施大变革时,老子向他提出了“谨小慎微”的观点,提醒周景王要慎重、谨慎地对待那些看起来十分微小的事物,让周景王以长远的眼光,从小事、小变革上开始起步。
老子曾指着一棵大树对周景王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的意思是,需要好几个人才能抱住的参天大树是由一粒微小、不起眼的树种生长而来的。种子发芽,起先是弱不禁风的细细的小苗,经过一天天、一年年的成长,几十年、几百年后才长成大树。高达九层的亭台楼阁,看上去巍峨壮观,但它也是从一筐泥沙、一块石头开始,慢慢堆砌而成的。千里路那么漫长的行程,也是由脚下作为开端,一步步才能走完的。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由小到大、由少至多,是慢慢累积的结果。所以不可忽视小事物,要重视它们的起源和开端。同样,治理国家和改革也应从小处着手,从源头做起,逐步取得成效,以达到最后的成功。
周景王见老子十分善于通过观察自然去总结天地万物的生长和发展规律,从中提取治国之方,就对老子很赞赏。
成语小提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近义词 积少成多反义词 好高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