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堵物·

全彩图说中华典故 作者:梦华 编


世态篇

·阿堵物·

典出《晋书·王衍传》。

举却阿堵物。

“阿堵”,是六朝和唐朝时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东晋时著名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擅长画人物。他画人像,有时画了几年都不点眼睛。别人问他为什么。他指着眼睛回答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为照,正在阿堵中(四肢的美丑,是无关紧要的,画像要能传神,关键就在这个里头)!”

晋人王衍,标榜清高,从来不说“钱”字。他的妻子郭氏,曾多次设法逗他说“钱”,都没有成功。有一天晚上,郭氏趁王衍睡熟时,叫婢女悄悄把一串串的铜钱,围绕着床,堆放在地下,让王衍醒来,无法下床行走。她以为这样一定能逼得他说出来“钱”字来了。不料第二天早晨,王衍见此情景,就把婢女唤来,指着床前的钱,说:“举却阿堵物(拿走这个东西)。”

“阿堵物”本意即“这个东西”。但由于上述王衍的故事,“阿堵物”从此成了“钱”的别名,并且带有轻蔑的意味。

新莽“大泉五十”陶范

·巴豆孝子·

典出《颜氏家训·名实篇》。

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尝以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一位显贵,很有孝顺的盛名。他的父母先后亡故,在居丧期间,这位显贵哀痛毁坏了面容,丧礼超过了定制,用以表现他比一般人更为孝敬。

殊不知这位先生在居丧时,枕着土块,睡着草席,悄悄地将巴豆油涂在脸上,弄出满脸疮痕,以表示自己悲痛欲绝,哭泣得非常厉害。

“巴豆孝子”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统治阶级所表彰的那些忠臣孝子,实际上就是这一类不择手段、沽名钓誉的货色。

·半面识人·

典出《后汉书·应奉列传》。

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东汉时的应奉非常聪明,记忆力更是惊人。他20岁那年,去彭城拜访袁贺。但那天袁贺不在家。他敲了许久的门,有个造车的匠人将门打开了一点点,露出半张脸看了应奉一眼,告诉他主人不在。应奉便离去了。

几十年过去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那个车匠,马上认了出来,并招呼他。对方表示不认识他。应奉说:“你不就是在袁家门口露出半张脸的那个人吗?”

后人用“半面之识”或“半面曾记”形容人记忆力好,也指相交不深。

·白云苍狗·

典出《可叹》。

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曾经为另一位诗人王季友写过一首诗《可叹》。这王季友,好学,家贫,人穷志不穷,作风很正派。可是他妻子却嫌弃他,终于和他离了婚。有些人不了解内情,纷纷议论,把王季友丑化了。杜甫在诗中针对那些不公正的议论而发出感叹。诗中不叹王季友好夫没好妻,也不叹他好人没好运,叹的是:这样一个作风正派的人物,被说得那样的卑劣,可叹!作者在诗中就这样表示感慨: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变幻为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用比兴起句,说:天上的浮云分明像件清白干净的衣服,一会儿却变成一只灰毛狗的样子了;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人生道路上形形色色的事儿哪样没有呢!

由于杜甫的这首诗,后人就借“白衣苍狗”来感叹人事和世态的变迁迅速、出人意料。但一般都说成“白云苍狗”。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典出《北史·长孙平传》。

平进谏曰:“谚云:不痴不聋,不做大家翁。此言虽小,可以喻大。邴绍之言,不应闻奏。”

又见《资治通鉴·卷二二四·唐代宗大历二年》。

子仪闻之,囚暖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骑兵铜像唐

唐玄宗末期,唐王朝爆发了“安史之乱”,以后又接连发生了回纥、突厥等少数民族入侵,唐皇被逼得几次逃难,国势危殆。幸有良将郭子仪,多次打败乱军,使唐王朝转危为安。唐代宗李豫为了酬劳郭子仪,除了给他高官厚禄外,还把自己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他的儿子郭暧为妻。有一天小两口吵架,升平公主摆起了公主架子。郭暧气愤地说:“你是公主又有什么了不起!皇帝不是全靠我爸爸出力才能坐稳皇位吗?我爸爸还不稀罕做皇帝呢,要不然早就做了!”升平公主气得立刻跑回皇宫去向皇帝哭诉。郭子仪吓得要命,郭暧的话如果被追究起来,是要满门抄斩的啊!于是立刻把郭暧捆绑起来,去向皇帝李豫请罪。李豫却不以为然地笑道:“俗谚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子、媳妇吵嘴说的话,大人何必计较呢?”一场天大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后人用“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这个典故比喻作为一家之主,对子侄辈的一些小过失,要装痴假聋,不必追究,否则不能把大家庭维系好。

·不可胜数·

典出《墨子·非攻中》。

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又见《汉书·伍被传》。

死者不可胜数,僵尸遍野。

淮南王刘安手下有个郎中名叫伍被,此人很有学问。刘安喜欢学者,而伍被则是刘安所喜欢的几个学者中最受赏识的。为此,遇到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刘安常常征求伍被的意见。

刘安想起兵造反,多次与伍被商量,伍被皆认为凶多吉少,不宜行动。后来刘安认为可以起兵了,又去找伍被商量。他对伍被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起兵,因为天下的百姓对皇上不满,诸侯行为失检的也多,而且他们对皇上也怀有疑惧。我想,我们在西乡起兵,必然会有人响应。”伍被还是不同意刘安的看法。他告诉刘安说:“汉高祖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秦王残害百姓,杀术士,任刑法。当时男的辛勤耕种还不得一饱,女的勤于纺织还衣不蔽体。秦始皇修筑长城,军队没有住处,都在露天宿营,‘死者不可胜数,僵尸遍野’。当时百姓想造反的,10家当中就有5家,而今不是这种情况。”刘安虽然觉得伍被的话有道理,但他造反之心未变。后来伍被另给刘安想了一条起兵之计,但消息很快被朝廷知道,于是伍被便被杀掉了。

后人用“不可胜数”形容为数极多,数也数不清。

·不识时务·

典出《后汉书·张霸传》。

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东汉献帝时,因政权完全操纵在大臣们手里,汉室已面临覆亡的危险,刘备是皇室的子孙,很想找机会挽救汉朝的危机,但是东奔西走,总是没有好的根据地。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访隐士司马徽。司马徽是当时很有才学的人,他对刘备说:“我很久就听说你的大名了,你为什么总是东奔西走的没有一个好的根据地呢?”刘备说:“这也许是我的运气不好,八字生得不巧呀!”司马徽道:“不是的,是没有好的人才扶助你的缘故。”刘备说:“我自己虽然没有才能,但是我的左右都是能干的人,文有糜竺和简雍,武有关羽和张飞,不能说没有人才。”司马徽说:“糜、简二人只能算是普通的文人,没有多大帮助。关羽和张飞虽然有万夫不当之勇,毕竟是武将之流,不是通权达变的人才。至于糜竺、简雍二人,他们对你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他们都是白面书生,是不识时务的人。识时务的人,才可以称得起是俊杰,你要找到识时务的人来辅助你,才能成大功立大业。”

后人把“不识时务”引申出来,比喻人眼光狭窄,认识不了时势。

·差强人意·

典出《后汉书·吴汉传》。

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时候,外乱为患,汉兵讨伐,节节失利。当时许多将官,见到这种情形,都惊慌失措,个个慌了手脚;光武帝看见他们这样都着了慌,心里也有点动摇了。沉思良久,忽然想起了名将吴汉,觉得他颇有胆略,于是派人去看看吴汉的情况是怎样的。不久,派去的人回来向光武帝回报道:“大司马吴汉现在正督率部下修理战具武器呢!”光武帝细细一想,毕竟这个人,跟那般酒囊饭袋不同,所以赞叹着说:“吴公还是可以振奋人心的。”

“差强人意”一直沿用,本指尚可振奋人心,后用以表示还比较使人满意。

·嗔拳不打笑面·

典出《金瓶梅》。

你只顾打他怎的?自古嗔拳不打笑脸,他又不曾伤犯着你。

恶霸西门庆的仆人李铭得罪了西门庆,被赶了出来。李铭买了烧鸭两只,老酒两瓶,送给西门庆的朋友应伯爵,请他在西门庆面前美言几句。

应伯爵“开导”李铭道:“他有钱的性儿,随他说几句罢了。常言‘嗔拳不打笑面’。如今年时,尚个奉承的。拿着大本钱做买卖,还带三分和气。你若撑硬船儿谁理你?全要随机应变,似水儿活,才得转出钱来。你若撞东墙,别人吃饭饱了,你还忍饥。你答应他几年,还不知他性儿?与他赔个礼儿来,一天事都了了。”——在应伯爵这套“奴才哲学”教导下,李铭果然变得更油滑世故,又被西门庆收了回去了。

“嗔拳不打笑面”,嗔:发怒。意思是发怒人的拳头决不会打笑脸人。

后人用“嗔拳不打笑面”这个谚语劝人制怒、忍辱。

·大巧若拙·

典出《老子》。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姓李名耳(也有人认为姓老名聃),是和孔丘生于同一时代即春秋末期的一位思想家。著有《老子》一书。此书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括一些朴素的辩证法,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及日常生活。

《老子》第四十五章是老子人生论的一部分。在这一章里,老子运用朴素的辩证观点指出:有道德修养的人其言行的实质和表现出的现象并不是一致的。他说:大的成就好像亏缺,但它的用处是不会失败的。大的充实好像空虚,但它的用处是不会穷尽的。大的正直好像弯曲。大的灵巧好像笨拙。大的辩才好像语言迟钝。大的得利好像亏本。在生活方面,活动可以战胜寒冷,静止可战胜炎热。在政治方面,清而无欲,静而无为,可以做天下的君长。

老子像

后人用“大巧若拙”比喻正直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好像很笨拙。

·得过且过·

典出《辍耕录》。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从前在五台山有一种奇特的小鸟,名叫寒号虫。寒号虫有四只脚,两只肉翅,不会飞行。盛夏季节是寒号虫最快乐的日子,它全身长着绚丽丰满的羽毛,鲜艳夺目,使百鸟十分惊羡。这时,寒号虫得意扬扬,整天走来走去,到处找别的鸟比美。它一边走一边唱道:“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夏去秋来,有些鸟飞向遥远的南方,到那里去过冬;留下的鸟整天辛勤劳碌,积粮造窝,准备过冬。只有寒号虫仍然游游逛逛,到处炫耀它那身五光十色的羽毛。

秋去冬来,寒风呼啸,雪花飘舞。别的鸟在秋季都换上了一身又厚又密的羽毛,迎接寒冬的到来。寒号虫却与众不同,到了冬天,它那身漂亮的羽毛脱得光光的,一根毛也没剩下,就好像还没有长毛的鸟崽。夜晚,全身光秃秃的寒号虫,躲藏在石缝里,凛冽的寒风不断袭来,冻得它浑身直打哆嗦。它不断地咕噜道:“好冷啊,好冷啊,明天就做窝,明天就做窝。”可是,当寒夜过去,太阳从东方升起,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寒号虫却忘记了前夜的寒冷,忘记了要做窝的决心,它又说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寒号虫始终也没有做窝,就这样一天天地混日子,最后冻死在五台山的岩石缝里。

成语“得过且过”即由此而来,意思是过一天算一天,不作长远打算。现在也指工作、学习中只求过得去即可。

·斗鸡走狗·

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沈,相随行,斗鸡走狗。

西汉时,有一个大臣叫袁盎。吕后专权时,他曾为吕后的侄子吕禄的舍人。袁盎与御史大夫晁错历来不和。汉景帝即位后,晁错告发袁盎“多受吴王(刘濞)金钱”,袁盎被降为庶人。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串通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六国,发动了判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袁盎入见景帝,离间景帝与晁错的关系,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向景帝建议诛杀晁错。在袁盎的蛊惑下,景帝错杀了晁错。但是,诛杀了晁错,并没有制止刘濞等的叛乱,七国叛军反而更加猖狂地向中央进攻。在事实面前,景帝才清醒过来,重新下了平叛的决心,派周亚夫为太尉率军迎击,最后平息了这次叛乱。

叛乱平息以后,袁盎在楚王刘礼手下为相,但所献计策不被采纳,袁盎遂病免居家。病归以后,袁盎昔日的威风和斗志逐渐消失,竟在乡间随波逐流,斗鸡走狗,以度余生。后来,因事为梁孝王所怨,被刺杀。

人们常用这个典故形容一些游手好闲的人的无聊游戏。

·发蒙振落·

典出《史记·汲郑列传》。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西汉武帝时,有一个叫汲黯的人,字长儒。他先任东海太守,继为主爵都尉。汲黯推崇道表法里的黄老学说,对汉武帝常常直言切谏。武帝既尊敬他,又有点儿怕他。汉武帝可以和大将军卫青蹲在床边上聊天,可以不戴帽子和丞相公孙弘说话,但不戴帽子就不敢和汲黯相见。有一次,汲黯有事来见汉武帝,汉武帝刚巧没戴帽子,于是连忙躲在帐幕后面,叫别人传话去接受汲黯的意见。由于汲黯为人耿直,对皇帝也敢直言进谏,所以好多大臣甚至一些诸侯王都惧怕他。

当时的丞相公孙弘的为人和汲黯不一样,他对人宽厚,与人无争,所以虽身居相位,一些大臣和诸侯王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淮南王刘安阴谋反叛,但惧怕汲黯。他说:“汲黯这个人,好直言进谏,对朝廷忠贞不贰,恐怕难以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要迷惑他是十分容易的,就像揭掉一件蒙罩物,振动将要掉落的叶子一样。”

后人用“发蒙振落”形容十分容易。

·侯门似海·

典出《赠去婢》。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唐代时,有一位叫崔郊的秀才,他的姑母家里有一位端庄美丽、天赋歌喉的使唤丫头。崔郊很爱她,她也很敬慕崔郊。崔郊的姑母不知这一情况。由于家境贫困,姑母后来将这位婢女卖到了大官的府第中。

侯门似海

崔郊非常想念她。但高官的府第门禁森严,普通人怎么进得去?从此,崔郊一直没见着这位心上人。有一年的清明节,崔郊偶然遇见了她。她已是官家的人了,不敢和崔郊打招呼,崔郊也不敢向前问询。两人四目相对,竟如咫尺天涯。崔郊心里很难过,但又无法向人诉说,便写了一首诗《送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人用“侯门似海”(也作侯门如海)形容显贵之家门禁森严,普通人无法进入。

·哭母不哀·

典出《淮南子·说山训》。

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

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

夫欲其母之死者,虽死亦不能悲哭矣。

东邻家的母亲死去了,她的儿子哭得一点儿也不悲痛。

西邻家的儿子看见了,回家告诉他的母亲说:“妈,你为什么不早点儿死呢?我一定非常悲痛地哭您!”

凡是盼望母亲早点儿死的人,母亲虽然死了也不会悲恸的。

这篇寓言揭穿了一切伪善者的假面具。盼望母亲早死,好大哭一场,以图惊动四邻,这种“孝子”只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口蜜腹剑·

典出《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唐玄宗时,宰相李林甫善于谄媚逢迎,看皇帝眼色行事,并对玄宗喜爱的心腹宦官和宠妃,也想方设法讨好卖乖,取得他们的欢心。他就是依靠这种本领,高居宰相之位达19年之久。

李林甫像

平时李林甫和同僚们接触,总是装出一副态度恭谦、平易近人的模样,实际上却非常阴险狡猾,手段毒辣。他专门同有权有势的人结交,结成帮派,壮大自己的势力。凡是有才学有见识的人,他都非常妒忌,如果哪位官员功业超过他,被皇帝重用,地位威胁到他,他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这个人除掉。

为了掌握唐玄宗的一言一行,李林甫用金钱玉帛买通了宦官和皇帝的嫔妃,因此唐玄宗那儿有什么消息,他马上就能知道。有一次他听说唐玄宗要重用兵部侍郎卢绚,便立即把卢绚调到外地,不久又把卢绚降职,却对唐玄宗说卢绚有病,不能重用。又有一次,他打听到唐玄宗想重用严挺之,就把严挺之请到京城来看病,然后告诉唐玄宗,说严挺之年老体衰,正在治病。他就这样玩弄两面三刀的手腕,妒贤忌能,陷害了很多比他才能高的人。因此,大家都说他口蜜腹剑,对他十分痛恨。

口蜜:说话甜蜜好听。腹剑:肚里藏着利剑。“口蜜腹剑”比喻口头说话好听,肚里却满是暗害人的主意。

·乐不思蜀·

典出《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魏兵攻破蜀国后,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把他带回魏都洛阳。一天,司马昭邀请刘禅参加宴会,有意安排艺人为刘禅表演过去蜀国的杂耍技艺。旁边观看的人都为他难过,可是刘禅却嬉笑自如,拍手欢呼,看得津津有味。看到这个情景,司马昭问亲信贾充:“这个人怎么会无情无义到如此地步?”

贾充笑笑,说:“要不是这样,殿下怎么能轻而易举吞并他的国家呢?”

过几天,司马昭问刘禅说:“你很想念蜀国吗?”

刘禅脱口而出说:“这里快乐,不想蜀国。”

这话立即被当作笑料内外传开了。随后主同来的原蜀国掌管图书的大臣听到后,求见刘禅说:“假如有人再问你,你应该流利地回答:‘先人的坟墓,远在陇蜀,我的心朝西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然后就闭着眼睛流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