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写在前面

诗,通向远方 作者:黎化 著


写在前面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行政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的70余年间,这片土地三更其名:

截至1992年末,这里称作“南通县”,如一只微微弯曲的拳头,从东、北、西三面将南通市握于掌心,县境面积约为1600余平方公里,下分17个镇、32个乡、1个海洋渔港管理委员会、36个居民委员会和884个村。人口数最高时达154万,为全国人口大县之一。

1993年,撤县改建通州市,全域一片欢腾。一曲由黎化作词、屠巴海作曲、杭天琪演唱的《通州之歌》,通过30余万只有线广播喇叭,连续五六年、每天七八遍地响彻通州大地:“驾滔滔黄海,牵滚滚长江,英雄的通州儿女豪情激荡;擂江东大鼓,奏时代乐章……”

2009年,为顺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通州再一次撤市改区,和崇川区、港闸区一样,成为南通市直辖的区。由“乡下人”变成“城里人”当然是好事,但普通老百姓却显出几分情绪疲劳:“改区就改区呗,我们还不是照样吃饭、睡觉!”唯一不大适应的是口感。说起来,响亮堂皇的“通州市”,如今成了偏居一隅的“通州区”,似乎有几分委屈。

巨大的变化还是悄然在身边发生了——

地盘不断缩小。新开、小海、竹行,差不多半个通海区被划归南通市区;原刘桥区的幸福、陈桥和兴仁区的观音山、秦灶等先后被蚕食;继而,因为通州湾的开发,整个三余区也脱离了通州。整个区域,差不多缩减了三分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行业的兴盛。挨着南通城区的街道、集镇不去说了,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区委、区政府所在地金沙镇的房价也如插入蒸笼的温度表,由每平方米数百元“噌噌噌”地涨至近两万元,而市民的薪金报酬却始终落在南通老城区后面一大截。

乡镇建制调整。截至2018年末,原先的几十个乡镇统一合并为4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8个行政村、6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个农场和12个镇。一些有历史的古老小镇,如今成了村居,因之显出几分冷落和偏僻。

曾经繁华的余西古镇,几乎难以寻觅当年“龙城”的风采,已衰败成步履蹒跚的“老妪”。我们沿着老石板街转了一圈,几乎没看到一家像样的店铺、一张青春的脸庞。

而在已并入十总镇的二窎街头,却听到了这样几句感叹:“原先呢,五甲是个庙,北兴是个桥,十总是个店,庆丰是个灶,唯有二窎是个镇,如今只是个村居了!”

在隆隆的时代前进的脚步声中,此类伤感的叹息细若蚊蝇,社会的发展势不可当。

变化最大的,还是通州城区所在的金沙镇。原先只有几万人的镇子,如今摊烧饼似的向四周延展了数倍,分划为金沙、金新两个街道,总人口达20余万。站在高处远眺,大厦林立,街道纵横,花园处处,车水马龙,还真是一派城市的气象!要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中等城市也就十几平方公里、几十万人口呀!

在迈向城市化的进程中,通州人显现出了几分脚步踉踉跄跄的仓皇和迟疑。

不妨举目四顾,放眼整个南通。

先看看地图。整个南通,其实就是个长江与黄海交汇处的半岛。面积和人口的数字都很好记,总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加上打工者总人口约800万。

南通,简称“通”,古称通州,别称静海、崇州、崇川。因为偏居一隅,历史上很少经受战乱的侵害,素有“崇川福地”的美誉。

隔着滔滔扬子江水,南通与上海、苏州相对。

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长江是一条遨游的巨龙,那么,入海口处的上海与南通恰如巨龙的两只眼睛。”

中国近代史上,南通曾有过耀眼的辉煌。1895年,祖籍通州、生于海门的恩科状元张謇回乡创办实业,创造了惊人的业绩。拿胡适先生的话说:“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南通,因之成为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模范城”。

可惜,张謇之后,再无张謇。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江南岸的那只眼睛越来越亮;而北岸的南通,因为大江的阻隔,眼睛却始终半开半闭,似乎沉入了昏睡状态。

1984年,南通人的梦想生出了翅膀。这一年,国家决定进一步开放由北至南14个沿海港口城市,南通和天津、青岛、上海、温州、广州等位列其中。南通尽管位处长江北岸,但在江苏经济发展的版图上,却被列入苏南板块,与苏州、无锡、常州一起,被称为“江苏四小虎”。

遗憾的是,此后的十多年间,囿于种种原因,南通错失了一些良好的发展机遇,依然处于昏昏欲眠之中,梦想搁浅在沙滩上。

新的跨越,是在21世纪之初。

2001年,罗一民就任南通市市长,其后又接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他从文化角度切入,大打乡贤“张謇”这张牌,致力于将南通的精神文明软实力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实力。“打造江苏最佳投资环境”“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随着一连串的组合拳,目标魔幻般地一一实现了。

2005年,南通发展速度、经济增益,双双跃居江苏第一,并持续领先多年。

2009年,在包括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在内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南通位居第26名;在地级市排名中跃居第8位。

2010年6月,第九届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论坛公布了《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南通位列第299位。在中国入选的城市中,南通排名最前列。

同样是在2010年,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在深入南通进行调研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南通已由全面小康进入了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视察南通后,对这座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全面繁荣,以及政通人和的局面赞赏不已。

此后的十年间,南通一直保持着令人惊喜的奔跑势头,经济总量在江苏坐第四把交椅,仅次于苏州、南京和无锡。2019年,南通G D P达到9383亿元,距万亿俱乐部的门槛仅一步之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等多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子”南通。南通也被划入了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层,其定位俨然已超脱于传统的苏中板块,站立于时代的潮头,有望成为江苏继苏州之后的下一个 “明星城市”。

身为南通人,我们为此而庆幸、自豪,热血奔腾。

——谈论这些关于经济发展的宏观话题,我们感到力所不逮,多少有点捉襟见肘;但,若是离开大的时代背景,就通州教育谈通州教育,却有可能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判。

还是让话题回归教育。

教育,是南通的一张亮丽名片,“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

南通教育,有着极为发达的根脉。

在南通城乡,“张謇”这个名字妇孺皆知,他的事业可分为实业和教育两大手笔。

两年前,南通艺术剧院花费千万元之巨,倾力打造了一部话剧《张謇》,塑造了一个“失败的英雄”形象。话剧的成败姑且不论,但说张謇是个“失败的英雄”,恐怕大多数南通人都难以认同。没错,在他去世之前,他所创办的大生企业集团负债累累,可他毕竟为创建他的“新新世界”奋斗了整整30年,打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

就教育这一大手笔而言,张謇不仅没有失败,而且可以认定为成功。秉持“父教育,母实业”这一前瞻性理念,他在南通创办了400多所学校,其中包括诸多“中华第一”的学堂,如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堂。张謇还涉及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亲手创立了比较完善的近代学制,架构了多种教育共同发展的宏大格局,为南通的当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史上,曾有众多著名的教育家来南通游历讲学。美国教育协会主席杜威盛赞南通的尊师重教之风,甚至希望南通成为世界教育之都。

正因为张謇的“教育救国”“教育富民”思想在南通早已深入人心,当代南通教育才创造了一个个新的成就,实现了一次次新的跨越,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被誉为“南通教育现象”。

“江苏教育看南通”,首先看什么?毋庸讳言,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只能看其教育质量;而检验教育质量的最令人信服的标准,依然是高考成绩。

多年来,南通教育在江苏一直独领风骚,高考主要指标雄踞全省第一,平均录取率比全省高出十多个百分点。

要知道,自1979年倡导“只生一个好”的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而言,都承载着百分之百的寄望。南通每年比一般的兄弟市要多出2000多位学子跨进大学校门,也就多给2000多个家庭带去了欢乐和梦想。十个农家孩子中有七八个成为大学生,南通普通老百姓怎能不为南通教育深感自豪?

更令人惊喜的是,南通教育不只是培育出众多的高考状元,在各类科学、艺术、体育等全国和国际性比赛中,也同样斩获颇丰、硕果累累。仅体育竞技项目,1981年以来,南通就先后有21名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三大赛事中总计101次获得世界冠军的荣誉,因此享有“体育之乡”“世界冠军摇篮”的美誉。这样的奇迹,在中国的地级市中绝无仅有,在全世界亦属罕见。

值得激赏的是,南通市及所属的如皋、海安、启东、海门4市,崇川、港闸、通州3区,如东1县和富民港办事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教育,几十年间一直处于跃马扬鞭、你追我赶的齐头并进状态:今天你领先一筹、明天我超你半步,几乎难分伯仲,形成了一道满园春色、姹紫嫣红的诱人风景。实践型教育家、学科带头人、名师和优秀校长不断脱颖而出,一茬又一茬,有如长江的波涛浪浪相推、层出不穷。

在南通教育这个兵强马壮的方阵中,通州的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差不多一直处于“副班长”的位置。这让通州的领导和近万名教职员工感觉气短,很有些小媳妇生不出儿子的委屈。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结果太无奈!

为什么总是只差那么半步之遥而难以跨前一步?调研会、分析会、讨论会开了一个又一个,却找不到原因。

应该说,能始终跻身于这一方阵而不被甩出团队之外,就很不容易。毕竟,这是第一方阵呀!

——对不起,你或许被这段文字忽悠了。若是仅以高考分数排名来评定教育的质量,那就属定向性错误!

和兄弟县市相比,通州有着自己的不足和短板,但也有着自己的所长和亮色。我们只是认为,若是认真解剖这只“麻雀”,如实记录一番通州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所存在的问题,为奔波劳碌于教育第一线的人们做一番助威、呐喊,想来应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创作这部报告文学的念头由此产生,有如藤蔓缠绕心头,令人呼吸不畅。

我们对教育有着深入骨髓的浓浓情怀。

因为文学爱好,我们志同道合。

因为热爱教育、关注教育,我们一拍即合。

在我们的眼里,写作并非一份职业,而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而报告文学,其实是基于担当和道义的记录性书写。面对通州教育这只过于巨大的“麻雀”,我们有如两粒游动于肠胃内脏的微小芥子,一时难以入手。况且,教育从来就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万语千言道不明的话题。浮光掠影地罗列一些现象,东拉西扯地拼凑一些案例,不吝言辞地赞美一些先进,固然可以不那么费心劳神地“合作”出一本满满“正能量”的书来;但,这并非我们的所愿,甚至觉得那是对教育的亵渎,对文学的轻慢,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中国现行教育的弊端大家有目共睹。南通教育包括通州教育,当然不可能例外。中国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在这里同样显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出路,究竟在哪里?

一时还难以打破的现行教育框架,存在着多大挣扎和舒展的空间?

“关在笼子里跳舞”的人们,如何才能展现自己最优美的舞姿,引导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

面对一个个旋涡般的问号,我们需要更透彻的观照、更深入的剖析、更人性化的拷问,并且融入自己的思考。

尽管我们不一定能找到答案,也不指望一本书能够改变什么,但倘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热爱教育、关注教育的人们能够有所警示、有所反思,增添一些探索的勇气和挣扎的力量,也就足矣!

偶尔在手机上读到通州“美诗文吟诵社”成员、袁灶小学青年女教师舒岚的微信:

行走于梦与醒的边缘,

追寻诗和远方,

远方依旧遥远,

诗,就在我们的脚下。

短短的几句,拨动了我们的心弦。这,恰恰说出了我们的初衷,概括了我们所想表达的主旨。

于是,在征得通州区教体局领导的同意后,断断续续地,我们开始了走访。汽车在通州13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时而迂回,时而绕行,画出一个个巨大的问号。采访的过程,是解剖、观察的过程,也是学习、思考的过程,更是观念升华、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时不时被感动着、激励着、推动着。一个明晰的感受是,通州教育,还真是座富饶的矿山,有着挖掘不尽的宝藏!

——这一感受,完全发自内心,不带丝毫的敷衍和渲染。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满现状、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头脑清醒者,在通州教育的管理队伍、普通教师群体中比比皆是。一个社会,或是一个行业,正如一艘艘航船,不能没有指挥若定、搏击风浪的舵手,也不能没有技能熟练、齐心协力的水手,更不能缺失仰望天空、辨识星斗的人。

敬请跟随我们的步伐,介入我们的思考,共同拓宽、延伸脚下的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