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宏观研究

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 作者:王瑜瑜 著


二、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宏观研究

对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综合考察和宏观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在本世纪形成了一个小的研究热潮。赵景深发表于1956年的《中国古代剧目的多样性》为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我国丰富的戏曲剧目资料而写作,在追溯古代戏曲剧目著录时详细列举了十五部我国古代重要的戏曲目录著作,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专门研究而言虽然“无意”,却很“有益”。80年代,黄亚海《试论古典戏曲目录的产生和发展》较早系统研究我国古代戏曲目录发展史,并首次将其发展划分为产生(宋元)、发展(明代)、兴盛(清代)三个时期,总结了各阶段戏曲目录的著录特点,颇具学术眼光。1986年,谢灼华在《中国文学目录学》一书中专设《戏曲目录》一章,描述了我国戏曲目录的发展历程,分列《宋金戏曲目录》、《杂剧目录》、《传奇目录》三节,将戏曲总目录和戏曲研究专题目录集中列举,并详细说明各目录作者、版本、著录体例及特点,且附录研究论文索引,重要的戏曲目录基本均囊括其中。此书《明代私人藏书目录》一节对明代著录有戏曲作品的《百川书志》、《宝文堂书目》、《徐氏红雨楼书目》、《奕庆藏书楼书目》等均有介绍。谢灼华对中国古代戏曲目录文献进行了第一次较为详细的梳理和介绍,并且以历史的眼光揭示了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发展历程,尽最大可能将古代戏曲目录文献(包括古人编撰和今人重编者)及其研究成果汇集一处,为近三十年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的展开首开门径,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此后,程千帆的《校雠广义·目录编》(1988)同样介绍了重要的戏曲目录著作,为后学颇有启发。

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戏曲目录宏观研究领域成果层出不穷,戏曲目录特色、戏曲目录分类和戏曲目录价值评价等方面有较大进展。程刚《试论我国的戏曲目录》综述了宋元至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戏曲目录的发展情况,认为我国戏曲目录的主要特色是以戏曲创作时代、种类成为戏曲分类体系的主流,“以人类书”的著录体制占主导地位;强调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该文准确把握了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重要特征,颇具指导意义和启发性。赵山林《中国古代戏剧学通论》专门设立《戏剧文献学》一章,第二节即为《戏剧目录》,他将戏剧目录分为专题目录(包括宋金杂剧目录、元明杂剧目录、宋元南戏及明清传奇目录)、综合目录(包括私人藏书目录中的戏剧部分和专门编纂的戏剧综合目录)、提要目录三个大类,并于各类下列举代表性的目录著作,并进行简要介绍,在介绍中相互对比,提出问题,学术意味较一般性的介绍更为浓厚。这种分类方法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基本囊括了古代戏曲目录的主要类别,对搜集更加完整的古代戏曲目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杜海军自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了对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学术论文,并出版了《古典戏曲目录研究》一书,这些论文中既有对古代戏曲目录个体的考辨与研究,又有对古代戏曲目录特殊价值的宏观把握。《古代戏曲目录与古代戏曲史研究》全面论述了古代戏曲目录对古代戏曲史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古代戏曲目录不但奠定了戏曲家研究的基础,而且有助于探索戏曲体制的沿革,有利于考证戏曲角色的由来、展示戏曲剧本的基本内容、纠正戏曲史研究的谬误,进而建立戏曲史的框架。《古代戏曲目录与古代戏曲文学批评》认为中国古代戏曲目录开古代戏曲文学批评之先河,是古代戏曲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系统的戏曲理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理论价值,为评价前人的戏曲创作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史料。他的研究考证精到、眼光独特、体系比较完整,为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其中的部分学术观点还值得商榷,研究体系和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从目录学的角度发现和总结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成就和意义。杜海军《古代戏曲目录对目录学的发展》一文认为戏曲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虽然是产生较晚的分支,但是它在著录方式上既重书又重作者,分类方法上按体裁、依时间、以人为基点,著录重点方面与综合性目录皆有极大的不同,对目录学多具补充和发展之处,更能体现出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张长秀《从目录学角度探究中国古代戏曲文献之发展》从国家图书目录、史志目录、私家修撰目录、戏曲专科目录四个方面概述戏曲文献在其中的著录情况,框架比较完善,但分析略显单薄。唐明生《试论元人元曲批评之目录体》中“目录体”戏曲批评这一提法较有新意,对目录学的研究有所启示。此外,倪莉在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她的《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简要回顾了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编撰史,着重分析国内关于古代戏曲目录研究的现状(分综合研究和个体研究两个部分),指出古代戏曲目录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戏曲目录的整体研究系统性不够强;对目录的编撰方法的研究甚为欠缺;缺乏对历代戏曲目录的比较研究;对于个体戏曲目录存在众多争议问题,存疑多而定论少,值得继续分析考证;缺乏对戏曲目录未来发展的展望性研究。这些分析建立在广泛搜集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指出的问题和缺陷中肯准确,有利于今后的古代戏曲目录研究者明确研究方向,解决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古代戏曲文献的目录学研究》略述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将戏曲目录发展史依次划分为宋元、明清、近现代三个时期,详细列举重要的戏曲目录,以编纂时间先后为序进行排列,脉络清晰;并将古代戏曲目录划分为戏曲总目和戏曲专题目录;指出戏曲目录的价值在于掌握历代戏曲文献的基本状况,了解戏曲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整理戏曲研究和戏曲文学遗产,在著录体例、分类方法、编撰者专业程度上对古代大量存在的综合目录都是有益的补充。倪莉的研究把握了古代戏曲目录作为目录的本质特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观点鲜明,切中要点,很有参考价值。

此外,回达强《中国古典戏曲目录论略》对中国古代戏曲目录发展演变史的分期在完整程度和对各阶段的定位与评价上都有所突破。2008年,孙崇涛《戏曲文献学》一书出版,此书是国内出现的第一部完备的戏曲文献学专门著作,为“尽快建立起可与戏曲史学、戏曲理论学鼎足而立的‘中国戏曲文献学’”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归纳中国戏曲文献门类,评析戏曲文学遗产,阐述戏曲文献特征,总结戏曲文献收集、整理、鉴别、储存、使用、传布的方法与经验,整合中国戏曲学的完整体系,以推动中国戏曲研究与教学的顺利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此书第一编便是《戏曲目录学》,孙氏充分认识到戏曲文献学中,目录是最为重要的入门工具,正如戏曲文献是戏曲研究不可逾越的起步一样,“如何更好地利用、掌握戏曲目录,这是学习、研究戏曲学首先要跨越的第一道‘门槛’。迈进这道‘门槛’,可使我们更快地得其要领,寻找捷径,尽快登堂入室。”此书不仅从总体上概括了戏曲目录的作用和特点,而且将戏曲目录分为戏曲单科目录、戏曲综合目录、藏家书目中的戏曲目录三个大类,并进一步对各类目录进行细化,将戏曲单科目录按戏曲体裁分为宋金杂剧目录、元明杂剧目录、宋元明戏文目录、明清传奇目录、近现代地方戏目录等五类;将戏曲综合目录分为简目型和提要型两类;在藏家书目中的戏曲目录下列举了《百川书志》等五部重要的藏书目录,作者不仅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目录著作,而且对各个目录的基本情况及著录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着重从戏曲研究的角度发现它们的价值,对戏曲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戏曲目录学》一编后附录了数种重要的戏曲目录细目,为研究者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同年,倪莉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完成。该论文是继杜海军教授《古代戏曲目录研究》之后第二部古代戏曲目录研究专著。与杜海军教授侧重于微观研究不同,倪莉的博士论文以完整的研究框架和宏观的研究视角为特色。这部论文主体大致分为《古代戏曲和戏曲目录》、《古代戏曲目录的发展与演变》、《古代戏曲目录的分类》、《古代戏曲目录的著录》、《古代戏曲目录的提要》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古代戏曲、古代戏曲文献、目录和戏曲目录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梳理了唐宋、元代、明清、民国、新中国戏曲目录发展的历史;第三部分探讨了古代目录分类沿革与戏曲文献在综合目录中的立类、戏曲专科目录分类、戏曲目录分类演变等问题;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戏曲目录的著录体例、著录事项和著录方法的创造性;第五部分对古代戏曲目录的提要进行了研究,对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戏曲目录分别进行了介绍。附录了《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论文索引》和《中国古代戏曲目录之目录》。总体而言,这部论文结构完整,视野开阔,文献学、目录学特色突出。但其中仍不免存在一些缺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各章节中大量篇幅集中于学术背景的介绍,对戏曲目录本体研究则不够深入;其次,体例不够谨严,如夏庭芝《青楼集》不应列入戏曲目录;再次,存在部分失考之处。如《鸣野山房书目》实为《奕庆藏书楼书目》,此文重复罗列,再如此文所谓戏曲文献不见于经部和集部的说法值得商榷,据笔者考证,中国古代戏曲文献在经、史、子、集四部中均曾经出现。2009年,古代戏曲目录宏观研究相关成果仅有倪莉《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目录之提要》及拙文《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戏曲目录整理与研究综述》。

  1. 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孙崇涛:《戏曲文献学》(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页1。

  3. 同上注,页28。

  4. 笔者在2010年4月博士论文完稿之后才获知倪莉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已于2008年完成,2010年,更名《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综论》,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倪著在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领域颇有开创意义,其研究方法、学术眼光、章节设置均给笔者以极大启发。然拙作既已完稿,因此无法在文中汲取倪莉博士论文更多的优点,十分遗憾。但拙作章节安排、研究思路、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与倪莉博士的研究均有所区别,对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当有其独特的参考价值。

  5. 倪莉:《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中山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